中国古诗词
导航

辽宁省2022年高考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2-04-12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者,始皇举以为中车府令,使教胡亥决狱;胡亥幸之。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扶苏发书,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谓蒙恬曰:“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更置李斯舍人为护军,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赵高言于胡亥曰:“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以为不可;不若诛之!”乃系诸代。太子胡亥袭位,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
B.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
C.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
D.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决狱:狱字以两犬以言相争来指诉讼案件,引申为监狱。决狱指判决关进监狱。
B.符玺:玺指印章,秦以后专指天子符印;符指皇命的凭证,都是皇权的象征。
C.通侯:秦汉以爵位赏有功者,通侯最高;初称彻侯,后因避汉武帝刘彻讳而改称。
D.裨将:裨,此处读pi,本指祭祀时穿的次等礼服,引申为副的。裨将即副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蒙氏兄弟受到秦始皇宠信,分别在朝廷内外担任重要职位,其他朝臣都不敢与他们一争高下,受宠于胡亥的赵高也不例外。
B.赵高见到李斯,说皇帝把定太子的诏书和符玺都赐给了胡亥,只需要李斯和自己告诉天下即可,而李斯却认为这是亡国之论。
C.蒙恬不肯像扶苏一样就死,被使者交于官吏囚禁起来。胡亥本想将蒙恬释放,听赵高几句谗言后反而把蒙毅也囚禁了起来。
D.子婴劝谏胡亥不能杀蒙氏兄弟,认为杀掉忠臣而重用节操品行不端的人,对内会失去群臣信任,对外会消解将士的斗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
(2)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
14.赵高从哪几个方面说服李斯同意自己的阴谋,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5~16题。
满庭芳 丛台
清 · 陆葇
雉堞风高,丛台霜老,当年宝琴娉婷。丹楼粉榭,难染鬓双青。惟见连山如堵,荒林外,滏水回萦。频惆怅,照眉沉碧,新月一钩停。
难听,凄切调,斜阳砧杵,一派秋冥。想钧天帝所,乐处曾经。多少平原门第,空回首、玳瑁飘零。邯郸道,青驹倦矣,残梦几时醒?
注:本词作于康熙十七年深秋,当时作者正去往北京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途径邯郸,此地有“黄粱一梦”的传说。丛台:即武灵丛台,赵国邯郸故城中一组重要建筑群,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钧天:古代神话传说中天之中央,据说其中音乐异常雄壮优美。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首韵三句,直入本题,“风高”显示西风遒劲,“霜老”表明秋霜有痕,此刻景色异常萧条,当年却是歌舞繁华,昔盛今衰之感顿生。
B.二韵紧承前文,当年鼓瑟之女不见而红楼粉榭却在,纵然如此,却也难以让岁月重回,让自己的霜鬓再转回青,文意几转,感慨万千。
C.三韵以“惟见”两字领起,写此时登台所见:那荒林以外,城墙与山峦连绵起伏,滏水不断迂回奔流,山水之景可谓美不胜收。
D.上阕结句写如眉的新月,沉浸在碧水之中,周围一片寂静,游客不由得心生惆怅之情。一个“频”字更见情之深重,情景互见,相得益彰。
16.词作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丰富多样,且不同手法表现的情感也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诗人游历中见到树木、河流之后对人生有所感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借穿戴秋兰等香草来表现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对美好的品格孜孜以求。
(3)《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中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________。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丢弃在________的垃圾里。而在乡下,月亮透过树荫筛下的满地光斑,闪闪烁烁,________;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
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晾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________,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在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盛夏之夜,太阳只要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失,一阵阵阴凉从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转瞬即逝 五颜六色 四处飘零 兼收博采
B.稍纵即逝 五光十色 飘忽不定 兼收并蓄
C.转瞬即逝 五光十色 四处飘零 兼收并蓄
D.稍纵即逝 五颜六色 飘忽不定 兼收博采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失,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了一阵阵阴凉
B.太阳只要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一阵阵阴凉从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
C.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
D.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阴凉从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一阵阵送来
20.有人认为,文章结尾“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不符合事理,改为“一只鸟不知被什么惊飞了”更好,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近期,一些人发表意见质疑读书和命运改变之间的关联,认为改变命运并非只有读书一条路,甚至否定______。这些争论中,一方面,关于读书的内涵更多地指的是接受教育,______其实,对书籍的阅读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并不完全等同。另一方面,争论似乎忽略了它出现的前提,即读书是为了改变命运吗?
如果从功利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许多人也许还会反问:读书难道不是为了改变命运吗但______。一是,观点本身过度简化了读书的意义。二是,观点似乎也回避了另一个问题,即在命运被改变后,读书人又该如何?还继续读书吗?三者,这种缺陷也许也与“改变命运”的评判标准混乱有关。简而言之,一个人到底完成什么样的目标才能被认为是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呢?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在逻辑推理中,有时候需要对概念内涵做精准的辨析。根据文本内容,尝试列举出可能具有多重内涵的概念。(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由于短视频的碎片化、互动性、丰富性、嵌入性等特征很好地迎合了青少年受众的网络社交需要,短视频逐渐成为青少年的“新宠”。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青少年作为我国网民占比最高的群体,占据了总量的26%,其中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有人认为,短视频给青少年提供了多样化信息,也有人认为,短视频有造成青少年对网络内容“单向化”吸收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种现象,你所在的班级最近准备举办一次辩论赛,辩题是:短视频的火爆究竟体现了精神文化的丰富(正方),还是精神文化的匮乏(反方)。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请就你支持的一方观点写一篇开篇陈词,注意立场鲜明,做到有理有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