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附中2022届模拟试卷(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2-04-12
2022届模拟试卷(一)语文参考答案
1.D (张冠李戴,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强调“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的是孔子,而不是儒家。)
2.D (A项,无中生有,材料一第六段,原文表述是“不会去克群”,讲的是个体的主观意愿,而非客观结果;B项,混淆概念,材料一第七段,“一个一个人推出去”,并非“逐层”;C项,由张冠李戴,材料二第一段可知“血缘关系”应该是维持“地缘”的核心纽带。D选项由材料二第二段可推知。)
3.A (B项,“信用至上”是所有营销都应遵从的原则,应该要树立起“差序格局下”的大广告意识才有针对性;C项,“活跃人物”不见得有公信力,应该寻找差序格局中的“核心人物”才能产生重要影响力;D项,强加因果,逃避广告并非是“差序格局为差序中的农村消费者提供便利带来可能”的原因。)
4.自我主义: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公私群己具有相对性和伸缩性:群己界线不清晰,在这种格局中,站在任何一圈中,向内看可以说是公,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两者没有清楚的界限。内核是“礼”:“礼”决定差序的轻重等级,束缚着个体、家族和亲族成员的行为规范。人治社会:用于维持秩序时所使用的力量,不是法律,而是人际关系的历史传统等。(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借儒家的“伦”等来阐述差序格局的内涵及其特点;以对比手法阐述中国传统思想里的“自我主义”,及其主要特征;阐述在差序格局里国家观念和西方的不同。(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A (过分解读,文中只是说“衣服上华美的装饰被暂时解去”,说明知事受自然熏陶,暂时摆脱繁琐礼仪的束,缚,获得身心解放。)
7.B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知事先生受干扰,尽管气嘘嘘地涨红了脸,只是“随意做个手势赶开那顽皮的畜生”而已,可见知事先生只是有些许生气而已,并非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8.淡化故事情节。作者没有刻意构建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而以知事先生进入树林的见闻感受为行文脉络,情节平和舒缓。虚化人物形象。文中虽以知事先生为主角,但大量笔墨却放在对林中生物的描绘上,这种着意以环境衬托人物的写法,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抒情容量和思想内涵。语言优美生动。文中描写细腻形象,整散句错落有致,拟人、排比等修辞运用自如,语言鲜活灵动,极具感染力。营造诗化意境。文章通过对林间各种生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愉悦、美好、和谐的意境,使人、景、情相互交融,呈现出特有的诗情画意之美。(本题考查诗化小说的特点,答对两点就可给4分)
9.文中“天地万物”指的是自然界,“我”指的是人类,作品旨在揭示“人与自然”共生合一的主题。(解释古代哲学思想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自然对人具有浸化、熏陶、包容作用。林中生机勃勃、和谐美好,使知事由气闷心躁到最后舒服偃仰在草地,上,可见自然环境能使人滤去尘俗、受到启迪、身心解放。(从自然环境与主题关系的角度,2分)
人类应亲近、热爱、保护、敬畏自然,与自然相融共生。知事对老黄莺毫无恶意,所以林中生物亲近他、与他融洽相处。知事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最终获得了愉悦和灵感。(从人物形象与主题关系的角度,2分)(本题考查主旨意蕴的探究,以上三点各得2分,如从情节或其他角度作答,只要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10.C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安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11.C (关中是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
12.A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并非前往迎战,而是在轵道投降。)
13.(1)有的将领说应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楚怀王派我攻打关中,本来(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还要杀掉他,这不吉利。”(给分点:或、固、以、且)
(2)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相拿着牛羊酒食来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耗费百姓的财物。”(给分点:飨、让、乏、费)
14.(1)道理:为政者须善用人才(1分);(2)意图:说明自己得天下而项羽失天下的更为重要的原因(1分);同时表明自己的谦虚和对各位人才的感激之情(1分)。
15.B (“第五到八句描写诗人夜晚所见”错误,第五、六句描写诗人夜晚所见,而第七、八句意为打开窗户面对前庭,清晨看见一只鸣叫的大雁展翅飞过,描写的是诗人清晨看到的景象。)
16.借景抒情。诗歌开头通过描写秋风以及物候变化,抒发了感伤之情。叠词运用。“洌洌”“皦皦”等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化用诗句(典故)。“白露为朝霜”化用《诗经》“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直抒胸臆。诗人用“高志局四海”四句回顾自己的一生,抒发了理想破灭、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古诗大意】秋风是多么的凛冽,那白色的露水已经凝结成了早上的霜。树上柔软的枝条一夜之间变得强韧,嫩绿的叶子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枯黄。一轮明月出现在高崖边,月色皎洁像流淌的银光。彻夜难眠,打开窗户面对前院,清晨看见一只嗷嗷鸣叫的大雁展翅飞过。有高远的志向应该纵横四海,而不是孤独地固守空空的厅堂。身强力壮的时光不会永远停留,每到岁末就常常感慨忧伤。
17.(1)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答案示例: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鸠天·桂花》)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18.D [第一处,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语境用来形容手工艺作品,应选“惟妙惟肖”。第二处,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语境强调的是学问、技艺、文化等代代相传,应选“薪火相传”。第三处,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精雕细琢:精心细致地雕刻。多用于比喻,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从后面搭配的对象“工匠精神”来看,应选“精益求精”。第四处,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引申为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从语境来看,强调的是时间上的延续不断,应选“亘古不变”。]
19.C (根据前面“从……的‘冰墩墩’作品到……的运动员形象”的结构来看,后面应该承接“再到……的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排除B、D两项;前面“从……到……再到”是句子的主语,从主语一致的角度来看,C项更恰当。)
20.B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不仅……也……”前后分句内容应该调换,排除A项;二是点燃……使命感”搭配不当,排除C、D两项。)
21.肥胖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智力水平(1分),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1分),因此家长要注意合理搭配孩子的营养(1分),督促他们进行体育锻炼(1分)。(包含因果关系1分)
22.原文运用细节描写,“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听不见声音”视听结合,通过看见开口而听不见人声,更生动地写出黄河壶口瀑布声势浩大,比“震耳欲聋”更具感染力。“黄色的旋涡”“上升”“下降”等词是视觉描写,写出水雾的上下动荡,也写出人的错觉,更形象地表达了“眼花”的具体感受,让人感觉身临其境,更富有表现力。采用侧面衬托的手法,通过人的反应来衬托壶口瀑布声音的巨大。(每点2分)
23.【写作提示】这是一道言论组合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一是中国古代名句,意思是说: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听一方面的话容易产生片面性。材料二解说了个人判断力与信息来源多寡(多样与单一)的关系,诠释了导致愚昧、自信的最大原因。材料三指出作为孤立个体的个人的思想与融入群体之后的个性被群体思想替代的现象。三则材料都涉及个体与外在信息的联系,指出信息对个体判断、认知与思想的复杂影响。生逢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当代公民当如何应对纷至沓来的各种信息,如何分清是非善恶美丑,如何对外界信息兼收并蓄、集思广益、斟酌取舍,如何面对纷坛信息做出科学理性的判断,如何做一个既有主见又善于听取意见的人,如何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这些问题既关乎个体自我的健康成长,也关乎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甚至关乎人类的前途命运。
【参考译文】
汉元年(公元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道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候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五年(公元前202),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1.D (张冠李戴,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强调“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的是孔子,而不是儒家。)
2.D (A项,无中生有,材料一第六段,原文表述是“不会去克群”,讲的是个体的主观意愿,而非客观结果;B项,混淆概念,材料一第七段,“一个一个人推出去”,并非“逐层”;C项,由张冠李戴,材料二第一段可知“血缘关系”应该是维持“地缘”的核心纽带。D选项由材料二第二段可推知。)
3.A (B项,“信用至上”是所有营销都应遵从的原则,应该要树立起“差序格局下”的大广告意识才有针对性;C项,“活跃人物”不见得有公信力,应该寻找差序格局中的“核心人物”才能产生重要影响力;D项,强加因果,逃避广告并非是“差序格局为差序中的农村消费者提供便利带来可能”的原因。)
4.自我主义: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公私群己具有相对性和伸缩性:群己界线不清晰,在这种格局中,站在任何一圈中,向内看可以说是公,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两者没有清楚的界限。内核是“礼”:“礼”决定差序的轻重等级,束缚着个体、家族和亲族成员的行为规范。人治社会:用于维持秩序时所使用的力量,不是法律,而是人际关系的历史传统等。(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借儒家的“伦”等来阐述差序格局的内涵及其特点;以对比手法阐述中国传统思想里的“自我主义”,及其主要特征;阐述在差序格局里国家观念和西方的不同。(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A (过分解读,文中只是说“衣服上华美的装饰被暂时解去”,说明知事受自然熏陶,暂时摆脱繁琐礼仪的束,缚,获得身心解放。)
7.B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知事先生受干扰,尽管气嘘嘘地涨红了脸,只是“随意做个手势赶开那顽皮的畜生”而已,可见知事先生只是有些许生气而已,并非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8.淡化故事情节。作者没有刻意构建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而以知事先生进入树林的见闻感受为行文脉络,情节平和舒缓。虚化人物形象。文中虽以知事先生为主角,但大量笔墨却放在对林中生物的描绘上,这种着意以环境衬托人物的写法,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抒情容量和思想内涵。语言优美生动。文中描写细腻形象,整散句错落有致,拟人、排比等修辞运用自如,语言鲜活灵动,极具感染力。营造诗化意境。文章通过对林间各种生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愉悦、美好、和谐的意境,使人、景、情相互交融,呈现出特有的诗情画意之美。(本题考查诗化小说的特点,答对两点就可给4分)
9.文中“天地万物”指的是自然界,“我”指的是人类,作品旨在揭示“人与自然”共生合一的主题。(解释古代哲学思想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自然对人具有浸化、熏陶、包容作用。林中生机勃勃、和谐美好,使知事由气闷心躁到最后舒服偃仰在草地,上,可见自然环境能使人滤去尘俗、受到启迪、身心解放。(从自然环境与主题关系的角度,2分)
人类应亲近、热爱、保护、敬畏自然,与自然相融共生。知事对老黄莺毫无恶意,所以林中生物亲近他、与他融洽相处。知事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最终获得了愉悦和灵感。(从人物形象与主题关系的角度,2分)(本题考查主旨意蕴的探究,以上三点各得2分,如从情节或其他角度作答,只要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10.C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安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11.C (关中是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
12.A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并非前往迎战,而是在轵道投降。)
13.(1)有的将领说应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楚怀王派我攻打关中,本来(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还要杀掉他,这不吉利。”(给分点:或、固、以、且)
(2)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相拿着牛羊酒食来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耗费百姓的财物。”(给分点:飨、让、乏、费)
14.(1)道理:为政者须善用人才(1分);(2)意图:说明自己得天下而项羽失天下的更为重要的原因(1分);同时表明自己的谦虚和对各位人才的感激之情(1分)。
15.B (“第五到八句描写诗人夜晚所见”错误,第五、六句描写诗人夜晚所见,而第七、八句意为打开窗户面对前庭,清晨看见一只鸣叫的大雁展翅飞过,描写的是诗人清晨看到的景象。)
16.借景抒情。诗歌开头通过描写秋风以及物候变化,抒发了感伤之情。叠词运用。“洌洌”“皦皦”等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化用诗句(典故)。“白露为朝霜”化用《诗经》“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直抒胸臆。诗人用“高志局四海”四句回顾自己的一生,抒发了理想破灭、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古诗大意】秋风是多么的凛冽,那白色的露水已经凝结成了早上的霜。树上柔软的枝条一夜之间变得强韧,嫩绿的叶子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枯黄。一轮明月出现在高崖边,月色皎洁像流淌的银光。彻夜难眠,打开窗户面对前院,清晨看见一只嗷嗷鸣叫的大雁展翅飞过。有高远的志向应该纵横四海,而不是孤独地固守空空的厅堂。身强力壮的时光不会永远停留,每到岁末就常常感慨忧伤。
17.(1)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答案示例: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鸠天·桂花》)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18.D [第一处,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语境用来形容手工艺作品,应选“惟妙惟肖”。第二处,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语境强调的是学问、技艺、文化等代代相传,应选“薪火相传”。第三处,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精雕细琢:精心细致地雕刻。多用于比喻,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从后面搭配的对象“工匠精神”来看,应选“精益求精”。第四处,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引申为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从语境来看,强调的是时间上的延续不断,应选“亘古不变”。]
19.C (根据前面“从……的‘冰墩墩’作品到……的运动员形象”的结构来看,后面应该承接“再到……的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排除B、D两项;前面“从……到……再到”是句子的主语,从主语一致的角度来看,C项更恰当。)
20.B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不仅……也……”前后分句内容应该调换,排除A项;二是点燃……使命感”搭配不当,排除C、D两项。)
21.肥胖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智力水平(1分),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1分),因此家长要注意合理搭配孩子的营养(1分),督促他们进行体育锻炼(1分)。(包含因果关系1分)
22.原文运用细节描写,“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听不见声音”视听结合,通过看见开口而听不见人声,更生动地写出黄河壶口瀑布声势浩大,比“震耳欲聋”更具感染力。“黄色的旋涡”“上升”“下降”等词是视觉描写,写出水雾的上下动荡,也写出人的错觉,更形象地表达了“眼花”的具体感受,让人感觉身临其境,更富有表现力。采用侧面衬托的手法,通过人的反应来衬托壶口瀑布声音的巨大。(每点2分)
23.【写作提示】这是一道言论组合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一是中国古代名句,意思是说: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听一方面的话容易产生片面性。材料二解说了个人判断力与信息来源多寡(多样与单一)的关系,诠释了导致愚昧、自信的最大原因。材料三指出作为孤立个体的个人的思想与融入群体之后的个性被群体思想替代的现象。三则材料都涉及个体与外在信息的联系,指出信息对个体判断、认知与思想的复杂影响。生逢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当代公民当如何应对纷至沓来的各种信息,如何分清是非善恶美丑,如何对外界信息兼收并蓄、集思广益、斟酌取舍,如何面对纷坛信息做出科学理性的判断,如何做一个既有主见又善于听取意见的人,如何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这些问题既关乎个体自我的健康成长,也关乎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甚至关乎人类的前途命运。
【参考译文】
汉元年(公元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道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候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五年(公元前202),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