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河北省秦皇岛市、邢台市2022届高考模拟检测(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2-06-01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冶①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御史汤鼐、寿州知州刘概下狱。先是,万安、刘吉、尹直在政府尝语鼐:“朝廷不欲开言路。”鼐即以其言劾之。已而安、直皆免官,鼐等以为小人退,则君子进,虽刘吉在,不足虑也。吉使客徐鹏啖御史魏璋以殊擢,使伺鼐。鼐家寿州,知州刘概与书,言梦一人牵牛陷泽中,鼐手提牛角,引之而上。此国势濒危,赖鼐复安之兆也。鼐大喜,出书示客。璋以劾之,谓其妖言诽谤。下锦衣狱。礼部尚书倪岳类奏备处灾异上含诸廷臣同加修省先是四方根灾异礼部类集凡岁终一覆以为故事岳乃以日月先后汇分条析末复援经史恳切为上言之外威张氏有河间赐地四百顷,欲并其旁近民田千余顷得之,且乞亩加税银二分。户部尚书周经言:“河间地多沮洳②。比因久旱,贫民即退滩地耕之,遇潦辄没。即欲加税,将贻无穷之害,不可。”给事中曾昂上言,以边方调度日烦,请令诸布政司,公帑积贮及均徭羡余,尽输太仓。户部尚书周经言:“用不足者,盖以赏赉、土木等之故,若一切节省,自宜少裕。必欲尽括天下之财,岂藏富于民之意乎?”乃止。戴珊尝以老病乞骸骨,不允。上曰:“主人留客坚,客且为强留,独不能为朕留耶?且天下尚未平,何忍舍联!”已,泫然者久之,珊与大夏皆叩首泣。珊出而语大夏日:“死此官矣。”
谷应泰曰:盖盛阳之月,必有伏阴,舜、禹之朝,不无共、鲧。得志则虎变,失志则鼠伏。是故管隰在朝,刁开难乱;孔明作相,黄皓无权。世岂有无小人之日哉?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闻帝与张后情好甚笃。琴瑟专一,尤古今仅事云。
(选自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有删改)
[注]①弘治,明孝宗朱祐樘年号。②沮洳,低湿的地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尚书倪岳类奏各处灾异/上令诸廷臣同加修省/先是/四方报灾异/礼部类集/凡岁终一覆/以为故事/岳乃以日月先后/汇分条析/末复援经史/恳切为上言之/
B.礼部尚书倪岳类奏各处灾异/上令诸廷臣同加修省/先是/四方报灾异/礼部类集凡岁/终一覆/以为故事/岳乃以日月先后/汇分条析/末复援经史/恳切为上言之/
C.礼部尚书倪岳类奏各处灾异/上令诸廷臣同加修省/先是/四方报灾异/礼部类集/凡岁终一覆/以为故事/岳乃以日月/先后汇分条析/末复援经史/恳切为上言之/
D.礼部尚书倪岳类奏各处灾异/上令诸廷臣同加修省/先是/四方报灾异/礼部类集凡岁/终一覆/以为故事/岳乃以日月/先后汇分条析/末复援经史/恳切为上言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州,官名。宋代委派朝臣为州一级地方行政长官,简称“知州”,明代是一州的长官。
B.锦衣,指官署锦衣卫,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的出入仪仗,后兼管刑狱等事务。
C.禹,大禹,夏氏部落首领,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共,共工氏,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
D.琴瑟,可以用来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也可以用来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文中指前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安、刘吉等人妄议朝廷,被汤鼐弹劾,刘吉等人设法算计汤鼐。刘概给汤鼐的信表面是恭维汤鼐,实际是给汤鼐下套,汤鼐大意,最终中计。
B.外戚张氏想霸占河间的一千多顷民田,并增加税收,户部尚书周经认为,贫民在退滩地上耕种,难以保证收成,增加税收后患无穷,不能答应。
C.曾昂上奏,说边境调度频繁,请求有关部门把太仓中储蓄的公款等送到边境上,周经表示反对,认为这不符合藏富于民的意旨,这件事被停止。
D.戴珊曾经因病请求退休,明孝宗不答应。明孝宗用主人挽留客人作喻,要戴珊留下来,十分动情,潸然泪下,也感动了戴珊等人,戴珊表示要死在任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吉使客徐鹏啖御史魏璋以殊擢,使伺鼐。
(2)用不足者,盖以赏赉、土木等之故。若一切节省,自宜少裕。
14.文末作者谷应泰的点评表达了他对君主治理国家的一些看法,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陆务观①编修监镇江郡归会稽待阙②(节选)
范成大
宝马天街③路,烟篷海浦心。
非关爱京口,自是忆山阴。
高兴余飞动,孤忠有照临。
浮云付舒卷,知子道根④深。
京尘⑤成岁晚,江雨送人归。
[注]①陆务观:陆游,字务观,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靠近海边。②待阙:等待补缺任命。③天街:南宋京城的大街。④道根:道德的基础,立身的根本。⑤晋人陆机有“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诗句,以表现其游宦晋朝都城洛阳的情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天街”“海浦”分别交代出行地与目的地,呼应标题中“送”“归”二字。
B.第三、四句实写首联中“心”的内涵,再次回扣题旨,指明今后去迹,表达归隐之切。
C.第七句宽慰友人,应看淡荣华高贵,第八句赞赏友人深植立身之本,能够忘怀得与失。
D.第九句运用典故,暗示京城的官场充满尘俗,第十句暗示陆游回去也不一定是坏事。
16.本诗第五、六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作者可以尽忠与尽孝的时间长短不一样。
(2)韩愈《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那些孩子们的老师的任务不是传道受业解惑,而是“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3)在古汉语中,“可怜”有“可惜”之意。古诗词中常见“可怜”一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可怜”意思是“可惜”。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麓流出的涓涓细流,一路融合百川,汇成了宛如一条巨龙的黄河,在中国大地上盘旋。有人见过她的娴静温柔,有人见过她的凶猛暴戾;有人见过她的清澈见底,有人见过她的浑黄如浆……真可谓,说不完的黄河,看不尽的黄河。
在黄河博物馆的大厅内,“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是毛泽东同志潇洒飘逸的红色草书大字。毛泽东同志这句话,既朴实无华,又______,道出了黄河与中华民族天然的血脉联系。黄河博物馆里,图片、化石、出土文物等______,形象简洁地勾画出了中华民族的孕育脉络。场景复原和声光电技术的运用,让我们迅即产生了强烈的“沉浸感”。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在这片土地上______。“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被视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渊源。奔腾不息的黄河以她柔韧博大的胸怀哺育了勤劳的先民,促成了黄炎部族和其他部族文明的大融合。她是中华民族______的母亲河。但是,千百年来,囿于社会制度的制约,加之战火连绵、时局动荡,黄河泛滥成灾,只能常常是人们的美好梦想。当今,黄河解决了断流问题,实现了连续20年不断流,维持了河流的健康生命。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掷地有声 包罗万象 前赴后继 实至名归
B.字字珠玑 一应俱全 前赴后继 实至名归
C.掷地有声 一应俱全 薪火相传 当之无愧
D.字字珠玑 包罗万象 薪火相传 当之无愧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千百年来,因为社会制度落后,加之战火连绵、时局动荡,黄河安稳平静,只能常常是人们的美好梦想。
B.千百年来,囿于社会制度,加之战火连绵、时局动荡,黄河泛滥成灾,常常只能是人们的美好梦想。
C.千百年来,囿于社会制度的制约,加之战火连绵、时局动荡,黄河安稳平的,常常只能是人们的美好梦想。
D.千百年来,囿于社会制度,加之战火连绵、时局动荡,黄河安稳平静,常常只能是人们的美好梦想。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对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过去100多年里,全球温室气体逐渐增加,使地球系统“困住”了更多热量,直接驱动了全球变暖,这些能量的90%以上都存储在海洋中,海洋变暖实际上就等于全球变暖。当考虑全球能量或热量变化时,甚至可以忽略大气和陆地表面温度的变化, ① ,就可较为准确地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状况。 ② ;推升全球海平面、降低海洋二氧化碳吸收效率、增加海洋热浪发生概率、造成更多强台风和极端降雨等事件。温度影响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海水温度越高, ③ 。全球变暖使海水表层增温更快,而深水的增温更慢,这不利于表层和深水区的物质交换,氧气向下输送会更加困难,这会让海洋缺氧“雪上加霜”。
21.下列各项中的引号和文中“困住”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B.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
C.当代青年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行动理念,在各行业各领域,练就过硬本领,放飞青春梦想。
D.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尽管庖人不尽职,他也不必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代他人行事。(译自《庄子》)
材料二:
从前韩昭侯喝醉酒睡着了,掌帽官见他冷,就给他身上盖了衣服。韩昭侯睡醒后很高兴,问近侍:“盖衣服的是谁?”近侍回答说:“掌帽官。”韩昭候便同时处罚了掌衣官和掌帽官。他处罚掌衣官,是认为掌衣官失职;他处罚掌帽官,是认为掌帽官越权。不是不担心寒冷,而是认为越权的危害超过了寒冷。(译自《韩非子》)
读了上述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参加班级即将召开的读书交流会。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