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广东省2022年新高考预测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2-06-01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孝宗弘治元年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马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三月,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于内节用一条,云:“一应供应之物,陛下量减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言尤剀切。十二年夏五月,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大学士刘健上言:“自古愿治之君,必早朝晏罢,日省万几。祖宗黎明视朝,每日奏事二次。迩者视朝太迟,散归或至昏暮,四方朝贡,奚所瞻观?矧今各边启衅,四方荐灾,尤为可虑。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上嘉纳之。十五年正月,大计天下吏。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乃令中贵人掖之下陛。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十八年春正月,上召刘大夏、戴珊面议政事。议毕,因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且属“无廷谢,恐他人或觖望”。珊尝以老病乞骸骨,不允。大夏为言:“珊实病。”上曰:“主人留客坚,客且为强留,独不能为朕留耶?且天下尚未平,何忍舍朕!”已,泫然者久之,珊与大夏皆叩首泣。珊出而语大夏曰:“死此官矣。”
谷应泰注曰:“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注】 谷应泰(1620~1690年),字赓虞,别号霖苍,清初学者,所著有《明史纪事本末》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
B.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
C.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
D.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耕籍田,又称“亲耕”“籍礼”,即春耕前天子亲自耕田,以示重视农耕。
B.视朝,指天子临朝听政,明代早朝一般在凌晨五点开始,中后期有所废弛。
C.乞骸骨,自请退职,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与“致仕”相同,都表示辞官。
D.叩首,即伏身跪拜,以头叩地;稽首、顿首、叩首都是我国古代的跪拜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宗厉行勤俭,爱惜民力。马文升提出皇室应该节省用度,以苏民困,话语恳切而尖锐,孝宗能够赞许采纳建议,并全都遵照施行。
B.孝宗理性治国,整肃吏治。孝宗皇帝鼓励马文升按实际情况认真考课天下官吏,裁掉了两千多名不称职官员,并将他们全部判了罪。
C.孝宗虚怀纳谏,能思己过。刘大夏在两广时,一年两次托病乞请离职,并婉谏孝宗要看到国内民穷财尽,形势危殆,孝宗陷入沉思。
D.孝宗重用贤良,君臣亲密。戴珊因年老多病上书求退,孝宗没有答应并伤心落泪;戴珊深受感动,并知恩图报,表示将为国尽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
译文: 
(2)议毕,因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
译文: 
14.《明史纪事本末》的作者谷应泰盛赞“孝宗之世”可谓“和乐”,和乐之景有哪些表现?他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观雨①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②。
【注】 ①此诗写于1130年夏,此时抗金形势略有好转。诗人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失陷后,流寓湖南邵州,此时正住在贞牟山上。②洗甲兵: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是洗濯甲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点明诗人的处境,因国破家亡而颠沛流离,寓居异乡。
B.第四句寓情于景,意蕴丰富,其中“送”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C.诗歌渲染了雨来时和雨后的气势,视听结合,描绘出山中暴雨的壮阔之景。
D.尾联化用杜甫的诗句并用典,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的爱国情怀。
16.本诗被称为“陈与义现存诗中的精品”,最主要的原因是巧妙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请结合前两联,简要赏析这一手法。(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 ”对秦始皇的暴取豪夺、奢靡浪费发出强烈的诘问和严厉的谴责。
(2)《曹刿论战》记载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在战胜齐国军队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说“, ”,因此才进行了追击。
(3)“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相对于世俗生活而言,诗是圣洁而温婉的。一旦命运将人们抛进阴森暗淡的沟壑中,也许只有诗才能带领人们走出狭小阴沉的天地,引导人们步入骄子阵营和强者行列。对梦想的坚持和对希望的期许,正是诗的力量和诗的()。诗,坚定地挺立在时代前沿、矗立在生活高地,观测和记录着社会的风霜雨雪,审视和铭刻着时代的阴晴圆缺。诗,坚毅地守护和捍卫着人类良知与社会正义,当其他社会行为都()之时,诗可能就是良知堡垒里的最后一名士兵,就是正义阵地上最顽强的一名战士。正是因为有了诗的存在,世界才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富有人情味,人才能成为更加健全、更加自由的人!在物欲()的今天,唯有诗才能抵御人心的畸变与冷漠,才能抗拒精神的异化与堕落,也唯有诗才能()工业文明引发的心理溃疡,使生命始终处于一种强健状态。换言之,只要一个民族诗意激扬诗绪饱满,就更加富有创造活力和创新动能。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功效 销声匿迹 沸反盈天 拯救
B.成效 偃旗息鼓 甚嚣尘上 拯救
C.功效 偃旗息鼓 甚嚣尘上 愈合
D.成效 销声匿迹 沸反盈天 愈合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只要一个民族诗意激扬诗绪饱满,就更加富有创新动能和创造活力。
B.只有一个民族诗意激扬诗绪饱满,才更加富有创造活力和创新动能。
C.一个民族只有诗意激扬诗绪饱满,才更加富有创造活力和创新动能。
D.一个民族只要诗意激扬诗绪饱满,就更加富有创造活力和创新动能。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为“诗,坚定地立在时代前沿和生活高地,观测和记录着社会的种种艰难,审视和铭刻着时代的种种变化”,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2021年10月14日, ①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羲和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羲和号”顺利升空后,神话般的星海又多了一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奇色彩。
“羲和号”是卫星中的第一位太阳专属“摄影师”,从发射“座驾”②再到科学载荷, ③:发射“座驾”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首次应用栅格舵控制系统,完美解锁了“指哪落哪”的新技能;卫星平台采用了国际首创的“双超”新技术,实现了载荷在轨指向的超高精度和超高稳定度控制;()。每一项技术创新和突破,都凝结着无数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也昭示着他们追求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与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主要科学载荷Hα成像光谱仪,首次实现了在国际上全日面Hα波段的光谱成像
B.Hα成像光谱仪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全日面Hα波段的光谱成像,是主要的科学载荷
C.主要科学载荷Hα成像光谱仪,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全日面Hα波段的光谱成像
D.Hα成像光谱仪首次实现了在国际上全日面Hα波段的光谱成像,是主要的科学载荷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9月,中央领导人在某中学进行考察时指出,孩子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国之栋梁。
德智体美劳,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上述材料给追求全面发展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在智与德、体、美、劳的关系中,任选一组或多组,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国之栋梁”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