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2-07-23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 ~ 13题。
文本一: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文本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文本三:
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圆而水圆。君者,盂也;孟方而水方。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故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已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已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时而落。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则莫若求其人。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约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 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
(节选自厦门中学生助手)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
B.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
C.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
D.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驱,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指田猎时网开一面,不过分捕杀。
B.度,丈量的意思,与《鸿门宴》度我至军中,公乃人”的“度”含义不同。
C.社稷“太社”与“太稷”的合称,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后用来借指国家。
D.爱,爱护的意思,与《齐桓晋文之事》“吾何爱一牛”的“爱”含义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从十个方面提出积累德义的具体做法,希望太宗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勤于政务,事必躬亲,不应垂衣拱手,坐享其成。
B.文本二阐述了应该如何推恩,以及推恩的好处,不推恩的害处,并以古人为榜样,鼓励宣王效法古人,语重心长地请宣王深思权衡。
C.文本三用逻辑清晰、气势充沛的排比句来论述君主治国应该遵循的原则,强调君主在国家政权中至关重要,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亡。
D.三则材料,都能针对言说对象的身份、地位和心理提出建议,因此容易被对象所接受,这体现了先贤的智慧,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
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3)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
13.厦门中学生助手发现,三则文本都谈到了“为君之道”,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 ~ 15题。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雪中送文安国还朝① 苏 轼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君过春来纡组绶②,我应归去耽泉石。恐异时、怀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难必。人纵健,头应白。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注]①熙宁九年太府寺丞文安国因事来密州,还朝时,苏轼设宴相送,故有此作。②纡:系。组绶:古代官员系玉的丝带。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移情于景,写友人返京的早晨春雪飘舞,借春雪留客吐露惜别之情。
B.词人感慨人世变化不定,世事难以预料,年华易逝,唯恐别后再难聚首。
C.词人劝友人畅饮,既有知己难逢的感伤悲凉,又有一醉方休的豪放自在。
D.结尾处写到,新燕来时,虽未捎来友人消息,却给词人带来了些许慰藉。
15.请简要分析“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帮助厦门中学生助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以“ , ”两句,表示自己在礼乐教化方面能力不足,态度谦逊。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秦国自取灭亡的两句是: , 。
(3)《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对变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以“ , ”两句加以反驳,为变法正名。
(4)《六国论》首段,苏洵以“ , ”设问,紧接着作答,认为不赂秦的国家因失去强有力的支持者,不能独自保全。
(5)杜甫《登岳阳楼》中,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两句是: , 。
三、整本书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 ~ 19题。
厦门中学生助手将在校园内举办“红楼群芳”演员选拔赛,为即将到来的校园戏剧节选角,选拔分三个环节,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任务一:校对剧本】
17.《红楼梦》的经典情节具有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初赛为笔试,请你校对以下剧本内容,选出有误的一项(3分)
A.元妃省亲时,命宝玉题诗四首,当写到“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劝他把“绿玉”改成“绿蜡”,因为这件事宝玉称宝钗为“一字师”。
B.黛玉死后,宝玉听小丫鬓说她做了芙蓉花神,便写下了《芙蓉女儿诔》悼念黛玉,这是一曲祭奠冰雪般纯洁、花月般美好的女儿的挽歌。
C.大观园里众人多次起诗社,头一回由稻香老农李纨掌坛,蘅芜君薛宝钗海棠诗折桂;第二回由枕露旧友史湘云主邀,潇湘妃子林黛玉菊花诗夺魁。
D.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一进”是因家贫,到贾府“打秋风”;“二进”是为回礼表达谢意,后随众人一起游赏大观园;三进”则机缘巧合救了巧姐。
【任务二:揣摩人物】
18.《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看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里人物的判词。
判词一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判词二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判词三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从整本书看,判词暗示了人物的性格命运。厦门中学生助手决定,复赛为面试,请你选择一则判词,指出所写人物,并结合书中具体情节,说说该人物性格的复杂性。(4分)
【任务三:把握情感】
19.黛玉一角的竞争非常激烈,决赛考查的项目是“把握情感”。《红楼梦》第九十八回写黛玉临终前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没说完便咽气了。为了能准确把握角色情绪,请你在“你好”后面补几个字(不超过5个),猜一猜黛玉究竟想说什么,并说明理由。(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 ~ 22题。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种类繁多、各富特色,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新实践赋予戏曲更立体、更多样的呈现方式,满足了观众( )的需求。传统戏曲正焕发勃勃生机,与时代同频共振。
跨界融合成为戏曲不断出新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多样化的现代艺术元素相互融合下,不仅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也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戏曲+电影”“戏曲+歌曲”“戏曲+动画”等形式丰富了戏曲的艺术表达,呼应时代审美,让戏曲以更亲切、更接地气的方式触达更多人群。“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断焕发新光彩的传统戏曲, ① ,欣赏“满园春色”。
② ,突破了以往的传播壁垒。一方面,线上直播、视频剪辑等数字手段极大增强了传统戏曲的表现张力,推动戏曲更好地走进大众;另一方面,戏曲自带的艺术感染力,借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不断放大,在点赞、收藏、分享中,辐射更多人群。
正如京剧大师梅兰芳所说:“一个古老的剧种,能够松柏常青,是因为它随时进步。”活态传承的传统戏曲,连接绵延千年的审美积淀与( )的美好生活,正以更加多元、更为丰富的艺术表达持续散发时代魅力。
(节选自厦门中学生助手微信公众号2022年4月发布的推文《传统戏曲,展现时代魅力》)
20.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多样化的现代艺术元素相互融合下,不仅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也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
B.把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多样化的现代艺术元素相融合,不仅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也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
C.把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多样化的现代艺术元素相融合,不仅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也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
D.在独特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与多样化的现代艺术元素相互融合下,不仅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也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常说,“为文如为人”。《文心雕龙·明诗》谈到:“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意思是,诗歌有恒定的体制,诗人们却有不同的情思,他们由着各自的才能进行创作,少有人擅长所有体裁。
以上材料对青年自身的认识和发展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投稿至厦门中学生助手微信公众号中。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 ~ 13题。
文本一: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文本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文本三:
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圆而水圆。君者,盂也;孟方而水方。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故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已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已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时而落。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则莫若求其人。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约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 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
(节选自厦门中学生助手)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
B.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
C.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
D.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驱,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指田猎时网开一面,不过分捕杀。
B.度,丈量的意思,与《鸿门宴》度我至军中,公乃人”的“度”含义不同。
C.社稷“太社”与“太稷”的合称,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后用来借指国家。
D.爱,爱护的意思,与《齐桓晋文之事》“吾何爱一牛”的“爱”含义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从十个方面提出积累德义的具体做法,希望太宗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勤于政务,事必躬亲,不应垂衣拱手,坐享其成。
B.文本二阐述了应该如何推恩,以及推恩的好处,不推恩的害处,并以古人为榜样,鼓励宣王效法古人,语重心长地请宣王深思权衡。
C.文本三用逻辑清晰、气势充沛的排比句来论述君主治国应该遵循的原则,强调君主在国家政权中至关重要,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亡。
D.三则材料,都能针对言说对象的身份、地位和心理提出建议,因此容易被对象所接受,这体现了先贤的智慧,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
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3)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
13.厦门中学生助手发现,三则文本都谈到了“为君之道”,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 ~ 15题。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雪中送文安国还朝① 苏 轼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君过春来纡组绶②,我应归去耽泉石。恐异时、怀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难必。人纵健,头应白。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注]①熙宁九年太府寺丞文安国因事来密州,还朝时,苏轼设宴相送,故有此作。②纡:系。组绶:古代官员系玉的丝带。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移情于景,写友人返京的早晨春雪飘舞,借春雪留客吐露惜别之情。
B.词人感慨人世变化不定,世事难以预料,年华易逝,唯恐别后再难聚首。
C.词人劝友人畅饮,既有知己难逢的感伤悲凉,又有一醉方休的豪放自在。
D.结尾处写到,新燕来时,虽未捎来友人消息,却给词人带来了些许慰藉。
15.请简要分析“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帮助厦门中学生助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以“ , ”两句,表示自己在礼乐教化方面能力不足,态度谦逊。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秦国自取灭亡的两句是: , 。
(3)《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对变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以“ , ”两句加以反驳,为变法正名。
(4)《六国论》首段,苏洵以“ , ”设问,紧接着作答,认为不赂秦的国家因失去强有力的支持者,不能独自保全。
(5)杜甫《登岳阳楼》中,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两句是: , 。
三、整本书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 ~ 19题。
厦门中学生助手将在校园内举办“红楼群芳”演员选拔赛,为即将到来的校园戏剧节选角,选拔分三个环节,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任务一:校对剧本】
17.《红楼梦》的经典情节具有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初赛为笔试,请你校对以下剧本内容,选出有误的一项(3分)
A.元妃省亲时,命宝玉题诗四首,当写到“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劝他把“绿玉”改成“绿蜡”,因为这件事宝玉称宝钗为“一字师”。
B.黛玉死后,宝玉听小丫鬓说她做了芙蓉花神,便写下了《芙蓉女儿诔》悼念黛玉,这是一曲祭奠冰雪般纯洁、花月般美好的女儿的挽歌。
C.大观园里众人多次起诗社,头一回由稻香老农李纨掌坛,蘅芜君薛宝钗海棠诗折桂;第二回由枕露旧友史湘云主邀,潇湘妃子林黛玉菊花诗夺魁。
D.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一进”是因家贫,到贾府“打秋风”;“二进”是为回礼表达谢意,后随众人一起游赏大观园;三进”则机缘巧合救了巧姐。
【任务二:揣摩人物】
18.《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看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里人物的判词。
判词一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判词二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判词三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从整本书看,判词暗示了人物的性格命运。厦门中学生助手决定,复赛为面试,请你选择一则判词,指出所写人物,并结合书中具体情节,说说该人物性格的复杂性。(4分)
【任务三:把握情感】
19.黛玉一角的竞争非常激烈,决赛考查的项目是“把握情感”。《红楼梦》第九十八回写黛玉临终前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没说完便咽气了。为了能准确把握角色情绪,请你在“你好”后面补几个字(不超过5个),猜一猜黛玉究竟想说什么,并说明理由。(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 ~ 22题。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种类繁多、各富特色,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新实践赋予戏曲更立体、更多样的呈现方式,满足了观众( )的需求。传统戏曲正焕发勃勃生机,与时代同频共振。
跨界融合成为戏曲不断出新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多样化的现代艺术元素相互融合下,不仅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也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戏曲+电影”“戏曲+歌曲”“戏曲+动画”等形式丰富了戏曲的艺术表达,呼应时代审美,让戏曲以更亲切、更接地气的方式触达更多人群。“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断焕发新光彩的传统戏曲, ① ,欣赏“满园春色”。
② ,突破了以往的传播壁垒。一方面,线上直播、视频剪辑等数字手段极大增强了传统戏曲的表现张力,推动戏曲更好地走进大众;另一方面,戏曲自带的艺术感染力,借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不断放大,在点赞、收藏、分享中,辐射更多人群。
正如京剧大师梅兰芳所说:“一个古老的剧种,能够松柏常青,是因为它随时进步。”活态传承的传统戏曲,连接绵延千年的审美积淀与( )的美好生活,正以更加多元、更为丰富的艺术表达持续散发时代魅力。
(节选自厦门中学生助手微信公众号2022年4月发布的推文《传统戏曲,展现时代魅力》)
20.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多样化的现代艺术元素相互融合下,不仅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也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
B.把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多样化的现代艺术元素相融合,不仅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也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
C.把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多样化的现代艺术元素相融合,不仅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也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
D.在独特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与多样化的现代艺术元素相互融合下,不仅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也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常说,“为文如为人”。《文心雕龙·明诗》谈到:“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意思是,诗歌有恒定的体制,诗人们却有不同的情思,他们由着各自的才能进行创作,少有人擅长所有体裁。
以上材料对青年自身的认识和发展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投稿至厦门中学生助手微信公众号中。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