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2-07-28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乃西入秦。至秦,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始皇三十四年,丞相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始皇可其议。
后,始皇没,二世立。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又作阿房之宫,赋敛愈重、戍徭无已。于是楚戍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起于山东,杰俊相立,自置为侯王,叛秦,兵至鸿门。李斯数欲请间谏,二世不许。
李斯因上书言赵高之短曰:“夫高,故贱人也,无识于理,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求欲无穷,臣故曰殆。”二世乃私告赵高。高曰:“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所为。”于是二世曰:“以李斯属郎中令。”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夷三族。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B.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C.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D.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卿,即荀况,战国赵人,学宗儒术而言性恶,韩非、李斯等曾师事其门。
B.侯王,古代爵位公、侯、伯、子、男的一种,有时泛指诸侯。文中指前者。
C.囹圄,秦代监狱称为“囹圄”,后也指束缚、困难的意思,如“身陷囹圄”。
D.五刑,古代官府对犯罪者所使用的五种主要刑罚,指墨、劓、剕、宫、大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具有敏锐的眼光,他预知到六国国势衰弱,没有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来到秦国,秦始皇任命他为长史。
B.秦王拜李斯为客卿,为此,秦宗室大臣深感不安,建议秦王驱逐李斯。李斯写了《谏逐客书》,被秦王采纳。
C.为了维护秦朝统治,李斯建议秦始皇除去《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但保留医药卜筮种树等方面的书籍。
D.司马迁认为李斯受重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弥补皇帝过失,导致身败名裂,实为不忠。这和世俗的看法不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2)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
14.秦二世速亡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①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③,杜若④满芳洲。
【注】①张孝祥(1132-1169):祖籍安徽,南宋爱国词人,力主抗金复国。②沉累:屈原自沉沅湘,无罪被迫而死,此处借指屈原。③虞舜:上古明君。④杜若:一种芳草。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词人乘舟沿江东归途中登上岳阳楼所见山水景致,境界阔大,略显沉郁。
B.作者触景生情,思绪越发渺远,独倚栏干长久思量,因为缺少月光而意兴阑珊。
C.“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运用反问手法,流露出对岳阳楼气势的盛赞。
D.“杜若满芳洲”一句,画面感十足,以景结情,意味深长,给人以无穷的想象。
16.前人论该词,认为下阕“借怀古人以抒己志”,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孔子对子路“率尔而对”的反应是“____________”;而对于曾皙的回答,孔子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回应司马光的指责说,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说是“拒谏”。
(3)在《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两个明亮的意象描绘了月下洞庭湖表里澄澈的优美景象。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恩格斯除了在许多著述和书信中提到中国外,毕生还撰写过共18篇有关中国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采取通讯报道,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有的文章评论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制订过程,如评论英国议会围绕对华政策而展开的 ;有的文章分析资本主义列强在对华利益上的 ,如分析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而坐收渔人之利;有的文章描述鸦片战争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现实,如描述太平天国这样一场中国革命的状况与性质;等等。这些内容不一的文章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揭露西方殖民主义的强盗面目,谴责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
马克思第一篇专门论述中国问题的文章《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对中国现实做出过这般描述:“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 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的结果一样。”马克思这种对中国现实的认识也得到了恩格斯的响应,马克思恩格斯最初一致希望,在鸦片战争这样一种外力的作用下,古老的中国社会能够孕育出一个新世界。
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提到:“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从今天的角度看,我们都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惊醒”。可以说,在这最后一篇论述中国问题的文章中,马克思这一 之笔超越时代地永远值得我们回味。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明枪暗箭 尔虞我诈 接踵而来 笔走龙蛇
B.明枪暗箭 出尔反尔 纷至沓来 画龙点睛
C.唇枪舌剑 出尔反尔 纷至沓来 笔走龙蛇
D.唇枪舌剑 尔虞我诈 接踵而来 画龙点睛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B.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形式,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C.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D.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的形式,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20.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B.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C.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七、语言表达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常常引用一位西方哲学家的话:“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自身并不能成为力量,只有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① 。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只是简单地学习知识,把知识对象化、固定化,与自身的为人处世不直接关联,那是没有力量可言的。只有把从传统文化中领悟到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完善自我,并且由己及人、由近及远,让他人、社会有所受用,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意义。
书,有有字之书, ② 。有字之书是前人的、他人的,我们要去阅读、吸取;同时,自己还要去读社会人生的无字之书,在实践中学习、体悟。现实生活中充满变化,历史的、别人的经验可能管用,也可能不管用,要在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③ 。我们每个个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八、微写作
22.名著微写作。
鲁迅评《红楼梦》说:“《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请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小说相关内容,分析其性格的复杂性。要求:人物正确,内容合理,字数100字左右。
九、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但师长们告诫我们: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了为人的根本。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乃西入秦。至秦,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始皇三十四年,丞相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始皇可其议。
后,始皇没,二世立。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又作阿房之宫,赋敛愈重、戍徭无已。于是楚戍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起于山东,杰俊相立,自置为侯王,叛秦,兵至鸿门。李斯数欲请间谏,二世不许。
李斯因上书言赵高之短曰:“夫高,故贱人也,无识于理,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求欲无穷,臣故曰殆。”二世乃私告赵高。高曰:“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所为。”于是二世曰:“以李斯属郎中令。”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夷三族。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B.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C.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D.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卿,即荀况,战国赵人,学宗儒术而言性恶,韩非、李斯等曾师事其门。
B.侯王,古代爵位公、侯、伯、子、男的一种,有时泛指诸侯。文中指前者。
C.囹圄,秦代监狱称为“囹圄”,后也指束缚、困难的意思,如“身陷囹圄”。
D.五刑,古代官府对犯罪者所使用的五种主要刑罚,指墨、劓、剕、宫、大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具有敏锐的眼光,他预知到六国国势衰弱,没有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来到秦国,秦始皇任命他为长史。
B.秦王拜李斯为客卿,为此,秦宗室大臣深感不安,建议秦王驱逐李斯。李斯写了《谏逐客书》,被秦王采纳。
C.为了维护秦朝统治,李斯建议秦始皇除去《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但保留医药卜筮种树等方面的书籍。
D.司马迁认为李斯受重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弥补皇帝过失,导致身败名裂,实为不忠。这和世俗的看法不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2)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
14.秦二世速亡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①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③,杜若④满芳洲。
【注】①张孝祥(1132-1169):祖籍安徽,南宋爱国词人,力主抗金复国。②沉累:屈原自沉沅湘,无罪被迫而死,此处借指屈原。③虞舜:上古明君。④杜若:一种芳草。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词人乘舟沿江东归途中登上岳阳楼所见山水景致,境界阔大,略显沉郁。
B.作者触景生情,思绪越发渺远,独倚栏干长久思量,因为缺少月光而意兴阑珊。
C.“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运用反问手法,流露出对岳阳楼气势的盛赞。
D.“杜若满芳洲”一句,画面感十足,以景结情,意味深长,给人以无穷的想象。
16.前人论该词,认为下阕“借怀古人以抒己志”,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孔子对子路“率尔而对”的反应是“____________”;而对于曾皙的回答,孔子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回应司马光的指责说,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说是“拒谏”。
(3)在《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两个明亮的意象描绘了月下洞庭湖表里澄澈的优美景象。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恩格斯除了在许多著述和书信中提到中国外,毕生还撰写过共18篇有关中国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采取通讯报道,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有的文章评论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制订过程,如评论英国议会围绕对华政策而展开的 ;有的文章分析资本主义列强在对华利益上的 ,如分析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而坐收渔人之利;有的文章描述鸦片战争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现实,如描述太平天国这样一场中国革命的状况与性质;等等。这些内容不一的文章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揭露西方殖民主义的强盗面目,谴责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
马克思第一篇专门论述中国问题的文章《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对中国现实做出过这般描述:“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 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的结果一样。”马克思这种对中国现实的认识也得到了恩格斯的响应,马克思恩格斯最初一致希望,在鸦片战争这样一种外力的作用下,古老的中国社会能够孕育出一个新世界。
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提到:“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从今天的角度看,我们都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惊醒”。可以说,在这最后一篇论述中国问题的文章中,马克思这一 之笔超越时代地永远值得我们回味。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明枪暗箭 尔虞我诈 接踵而来 笔走龙蛇
B.明枪暗箭 出尔反尔 纷至沓来 画龙点睛
C.唇枪舌剑 出尔反尔 纷至沓来 笔走龙蛇
D.唇枪舌剑 尔虞我诈 接踵而来 画龙点睛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B.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形式,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C.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D.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的形式,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20.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B.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C.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七、语言表达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常常引用一位西方哲学家的话:“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自身并不能成为力量,只有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① 。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只是简单地学习知识,把知识对象化、固定化,与自身的为人处世不直接关联,那是没有力量可言的。只有把从传统文化中领悟到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完善自我,并且由己及人、由近及远,让他人、社会有所受用,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意义。
书,有有字之书, ② 。有字之书是前人的、他人的,我们要去阅读、吸取;同时,自己还要去读社会人生的无字之书,在实践中学习、体悟。现实生活中充满变化,历史的、别人的经验可能管用,也可能不管用,要在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③ 。我们每个个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八、微写作
22.名著微写作。
鲁迅评《红楼梦》说:“《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请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小说相关内容,分析其性格的复杂性。要求:人物正确,内容合理,字数100字左右。
九、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但师长们告诫我们: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了为人的根本。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