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2-07-28
参考答案:
1.C
2.D
3.D
4.①符合历史真实。该剧的主要叙事依据学术研究、考证材料和最新研究成果。②具有艺术真实。整个剧组以崇高情怀、极大诚意和专业水平,将历史研究和学术研究的成果,按照文学戏剧的要求“变”成好听的“故事”和好看“冲突”。
5.①讲好红色故事,尤其是故事外的故事;②铭记推动历史前行、为革命理想献身的“小人物”;③以更加多元的艺术形式,生动展现红色故事,在更多文艺作品中,激活红色血脉。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 “他们不理解革命先辈们当年的的抉择和信念”错误,以偏概全,材料二的表述是“有的人或许会对当时的抉择和信念缺乏足够的认知”,应是“有的人或许”。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 “能间接呈现”错误,材料二的表述是“讲述这些故事外的故事,既让人有新鲜感,也能直观呈现我们党探索与奋斗的历程,给人以心灵震撼”,应是“直观呈现”。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A. “《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青春之歌》《地道战》等影片”属于红色基因。
B. “红军长征时经过的市(州)”属于红色基因。
C. “红色故事、红色记忆、红色足迹”属于红色基因。
D. “街头大红灯笼高挂”是祝福新年的红色,不属于材料二中的“红色基因”。
6.B
7.C
8.①第一处,指的是主人公设想“幸福家庭”所在地。幸福之地无处安置,只能用字母代替,暗示了现实混乱、世事动荡,交代了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②第二处,指的是现实中书架旁白菜堆成的形状。与后文理想中房间的宽绰、雅致、干净形成对比,表现了主人公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9.①虚线:主人公构思作品《幸福的家庭》中的家庭生活,安静、优雅、有序。②实线:主人公现实中的家庭生活,喧闹、庸俗、局促。③双线平行推进,现实和理想形成反向对比,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反映作品深刻的主题。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B.“温柔端庄,富有教养”错。从打女儿以及最后插着腰发怒的样子看,并不温柔端庄,也谈不上富有教养。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有限视角”错,第三人称写作,应该是“全知视角”。
10.C
11.B
12.B
13.1)对可以用财物收买的诸侯中的名士,就多送财物结交;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杀掉他们。
(2)等到诸侯已经反叛,李斯这才想要直言劝谏,不也太晚了吗?
14.①法令严苛,反叛者众多;②赋税徭役无穷,天下叛乱纷起;③重用奸佞之人,不听忠谏。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古时候天下分散败乱,彼此之间互不服从,所以才诸侯并起,一般舆论都称道古代以否定当代,装点一些虚夸不实的文辞来扰乱社会的实际,人们都认为自己的一派学问最好,以否定皇帝的政策法令。
“散乱”是同义复合词,共同作谓语,不可断开,排除AB。
“语皆道古”的“语”作为本句的主语,不可断开;“所私学”作为所字结构,不可断开。据以上分析排除D。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文中指前者”错,文中“自置为侯王”中“侯”指诸侯,指后者。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
B.“建议秦王驱逐李斯”错误,原文是“请一切逐客”,建议驱逐诸侯国所有客卿。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正常表述为“可以财下诸侯名士”;“遗”,赠送;“利剑”,名词作状语,用利剑。
(2)“畔”,反叛;“谏争”,直言劝谏;“争”,通“诤”;“末”,晚。
参考译文:
李斯于是就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西行到秦国去。到秦国之后,秦始皇就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游说。对诸侯中可以用财物收买的名士,就多送财物结交;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杀掉他们。
秦王任命李斯为客卿。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要驱逐的客卿之列。于是李斯就上《谏逐客书》。于是,秦王就废除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最终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了天下,尊称国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书给皇帝说:“古时候天下分散败乱,彼此之间互不服从,所以才诸侯并起,一般舆论都称道古代以否定当代,装点一些虚夸不实的文辞来扰乱社会的实际,人们都认为自己的一派学问最好,以否定皇帝的政策法令。我请求把人们收藏的《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都一概扫除干净。不在清除之列的,是医药、占卜、种植等类书籍。”秦始皇批准了他的建议。
后来,秦始皇死了,秦二世即位。当时的法令刑罚一天比一天残酷,群臣百姓人人自危,想反叛的人很多。二世又建造阿房宫,兵役劳役没完没了。于是从楚地征来戍边的士卒陈胜、吴广等人就起来造反,起兵于崤山以东,英雄豪杰蜂拥而起,自立为侯王,反叛秦朝,他们的军队一直攻到鸿门。李斯多次想找机会进谏,但二世不允许。
李斯就上书揭发赵高的短处说:“赵高从前是卑贱的人,并不懂道理,贪得无厌,求利不止,地位权势仅次于陛下,但他追求地位和权势的欲望没有止境,所以我说是很危险的。”二世暗中把这些话告诉了赵高。赵高说:“丞相所忧虑的只有我赵高,我死之后,丞相就可以干想干的那些事了。”于是二世说:“就把李斯交给郎中令查办吧!”
李斯被捕后并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唉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忠非其人。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不是胡搞么!并不是我不劝谏,而是他不听我的呀。”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太史公说:李斯以一个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奉事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之职,可以称得上是很受重用了。李斯知道儒家《六经》的要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用以弥补皇帝的过失,而是凭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随意附合,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诸侯已经反叛,李斯这才想直言劝谏,不也太晚了吗?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否则的话,李斯的功绩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
15.B
16.①作者凭吊为楚国而死的屈原,怀念古代明君虞舜。②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无奈;③表达了自己得遇明主、被赏识重用的愿望。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B.“因为缺少月光而意兴阑珊”错,“缺月”是指残月,不是“缺少月光”。
17. 夫子哂之 吾与点也 辟邪说 难壬人 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18.D
19.D
20.B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明枪暗箭:公开的与隐蔽的各种攻击。唇枪舌剑:以唇作枪,以舌作剑。形容双方争论激烈,言词锋利。语境指英国议会围绕对华政策而展开的激烈争论,应选“唇枪舌剑”;
出尔反尔: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尔虞我诈:你骗我,我骗你,互相欺骗。语境指资本主义列强在对华利益上的互相欺骗,应选“尔虞我诈”;
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多用于人。接踵而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语境指中国隔绝状态被暴力打破后随之而来的是解体的过程,应选“接踵而来”;
画龙点睛: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语境指马克思文中的精辟语句,应选“画龙点睛”。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采用通讯报道”,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后面加“的形式”;
“以……的中心”搭配不当,应为“以……为中心”。
全部改对的是D项。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把隔绝状态的中国被英国的暴力所打破后必然解体,比喻为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就会解体。
A.“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是夸张;
B.把盘旋环绕的众多楼阁比喻成“蜂房水涡”,是比喻;
C.“戎马”代指战争,是借代;
D.“花溅泪”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态,是比拟。
故选B。
21.①才会产生力量 ②也有无字之书 ③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中
22.答案示例:王熙凤。她既有阴险贪婪狠毒的一面。比如“设相思局”害死贾瑞,“弄权铁槛寺”假权营私。她又有聪明能干善于为人的一面。比如“协理宁国府”井井有条,深受好评;对黛玉、宝钗等姑娘照顾周全,细心周到。
1.C
2.D
3.D
4.①符合历史真实。该剧的主要叙事依据学术研究、考证材料和最新研究成果。②具有艺术真实。整个剧组以崇高情怀、极大诚意和专业水平,将历史研究和学术研究的成果,按照文学戏剧的要求“变”成好听的“故事”和好看“冲突”。
5.①讲好红色故事,尤其是故事外的故事;②铭记推动历史前行、为革命理想献身的“小人物”;③以更加多元的艺术形式,生动展现红色故事,在更多文艺作品中,激活红色血脉。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 “他们不理解革命先辈们当年的的抉择和信念”错误,以偏概全,材料二的表述是“有的人或许会对当时的抉择和信念缺乏足够的认知”,应是“有的人或许”。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 “能间接呈现”错误,材料二的表述是“讲述这些故事外的故事,既让人有新鲜感,也能直观呈现我们党探索与奋斗的历程,给人以心灵震撼”,应是“直观呈现”。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A. “《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青春之歌》《地道战》等影片”属于红色基因。
B. “红军长征时经过的市(州)”属于红色基因。
C. “红色故事、红色记忆、红色足迹”属于红色基因。
D. “街头大红灯笼高挂”是祝福新年的红色,不属于材料二中的“红色基因”。
6.B
7.C
8.①第一处,指的是主人公设想“幸福家庭”所在地。幸福之地无处安置,只能用字母代替,暗示了现实混乱、世事动荡,交代了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②第二处,指的是现实中书架旁白菜堆成的形状。与后文理想中房间的宽绰、雅致、干净形成对比,表现了主人公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9.①虚线:主人公构思作品《幸福的家庭》中的家庭生活,安静、优雅、有序。②实线:主人公现实中的家庭生活,喧闹、庸俗、局促。③双线平行推进,现实和理想形成反向对比,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反映作品深刻的主题。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B.“温柔端庄,富有教养”错。从打女儿以及最后插着腰发怒的样子看,并不温柔端庄,也谈不上富有教养。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有限视角”错,第三人称写作,应该是“全知视角”。
10.C
11.B
12.B
13.1)对可以用财物收买的诸侯中的名士,就多送财物结交;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杀掉他们。
(2)等到诸侯已经反叛,李斯这才想要直言劝谏,不也太晚了吗?
14.①法令严苛,反叛者众多;②赋税徭役无穷,天下叛乱纷起;③重用奸佞之人,不听忠谏。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古时候天下分散败乱,彼此之间互不服从,所以才诸侯并起,一般舆论都称道古代以否定当代,装点一些虚夸不实的文辞来扰乱社会的实际,人们都认为自己的一派学问最好,以否定皇帝的政策法令。
“散乱”是同义复合词,共同作谓语,不可断开,排除AB。
“语皆道古”的“语”作为本句的主语,不可断开;“所私学”作为所字结构,不可断开。据以上分析排除D。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文中指前者”错,文中“自置为侯王”中“侯”指诸侯,指后者。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
B.“建议秦王驱逐李斯”错误,原文是“请一切逐客”,建议驱逐诸侯国所有客卿。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正常表述为“可以财下诸侯名士”;“遗”,赠送;“利剑”,名词作状语,用利剑。
(2)“畔”,反叛;“谏争”,直言劝谏;“争”,通“诤”;“末”,晚。
参考译文:
李斯于是就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西行到秦国去。到秦国之后,秦始皇就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游说。对诸侯中可以用财物收买的名士,就多送财物结交;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杀掉他们。
秦王任命李斯为客卿。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要驱逐的客卿之列。于是李斯就上《谏逐客书》。于是,秦王就废除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最终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了天下,尊称国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书给皇帝说:“古时候天下分散败乱,彼此之间互不服从,所以才诸侯并起,一般舆论都称道古代以否定当代,装点一些虚夸不实的文辞来扰乱社会的实际,人们都认为自己的一派学问最好,以否定皇帝的政策法令。我请求把人们收藏的《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都一概扫除干净。不在清除之列的,是医药、占卜、种植等类书籍。”秦始皇批准了他的建议。
后来,秦始皇死了,秦二世即位。当时的法令刑罚一天比一天残酷,群臣百姓人人自危,想反叛的人很多。二世又建造阿房宫,兵役劳役没完没了。于是从楚地征来戍边的士卒陈胜、吴广等人就起来造反,起兵于崤山以东,英雄豪杰蜂拥而起,自立为侯王,反叛秦朝,他们的军队一直攻到鸿门。李斯多次想找机会进谏,但二世不允许。
李斯就上书揭发赵高的短处说:“赵高从前是卑贱的人,并不懂道理,贪得无厌,求利不止,地位权势仅次于陛下,但他追求地位和权势的欲望没有止境,所以我说是很危险的。”二世暗中把这些话告诉了赵高。赵高说:“丞相所忧虑的只有我赵高,我死之后,丞相就可以干想干的那些事了。”于是二世说:“就把李斯交给郎中令查办吧!”
李斯被捕后并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唉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忠非其人。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不是胡搞么!并不是我不劝谏,而是他不听我的呀。”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太史公说:李斯以一个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奉事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之职,可以称得上是很受重用了。李斯知道儒家《六经》的要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用以弥补皇帝的过失,而是凭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随意附合,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诸侯已经反叛,李斯这才想直言劝谏,不也太晚了吗?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否则的话,李斯的功绩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
15.B
16.①作者凭吊为楚国而死的屈原,怀念古代明君虞舜。②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无奈;③表达了自己得遇明主、被赏识重用的愿望。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B.“因为缺少月光而意兴阑珊”错,“缺月”是指残月,不是“缺少月光”。
17. 夫子哂之 吾与点也 辟邪说 难壬人 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18.D
19.D
20.B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明枪暗箭:公开的与隐蔽的各种攻击。唇枪舌剑:以唇作枪,以舌作剑。形容双方争论激烈,言词锋利。语境指英国议会围绕对华政策而展开的激烈争论,应选“唇枪舌剑”;
出尔反尔: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尔虞我诈:你骗我,我骗你,互相欺骗。语境指资本主义列强在对华利益上的互相欺骗,应选“尔虞我诈”;
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多用于人。接踵而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语境指中国隔绝状态被暴力打破后随之而来的是解体的过程,应选“接踵而来”;
画龙点睛: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语境指马克思文中的精辟语句,应选“画龙点睛”。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采用通讯报道”,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后面加“的形式”;
“以……的中心”搭配不当,应为“以……为中心”。
全部改对的是D项。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把隔绝状态的中国被英国的暴力所打破后必然解体,比喻为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就会解体。
A.“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是夸张;
B.把盘旋环绕的众多楼阁比喻成“蜂房水涡”,是比喻;
C.“戎马”代指战争,是借代;
D.“花溅泪”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态,是比拟。
故选B。
21.①才会产生力量 ②也有无字之书 ③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中
22.答案示例:王熙凤。她既有阴险贪婪狠毒的一面。比如“设相思局”害死贾瑞,“弄权铁槛寺”假权营私。她又有聪明能干善于为人的一面。比如“协理宁国府”井井有条,深受好评;对黛玉、宝钗等姑娘照顾周全,细心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