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三调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3-02-11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首先,D项表述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其次,“交通闭塞,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只是原因之一;最后,结论表述过于绝对。
2.B 【解析】“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历史形式”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史复兴于20世纪中期”可知,“口述历史”并不是“新的研究历史形式”。
3.D 【解析】D项最能体现出历史的多元性特点,适合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二口述历史需要多角度去看待,才能提高历史真相的可信度的观点。
4.①填补了历史空白,丰富了治史的方法。②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不断扩大历史知识储备量,尽量多了解与历史事件真相相关的信息。②口述历史过程时,努力克服有选择性地回忆,更不能故意忽略关键的细节,力争做到客观全面。(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C 【解析】“语言描写”说法错误。该部分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并没有运用语言描写。
7.D 【解析】“都乳臭未干”说法错误。应该是在断定蛇转远后,姐弟二人觉得获得了真正的安全,心情转好,感到一切都变得更加美好。
8.①在太阳刚出来的山顶上,六月对姐姐把太阳和露水说成“蛋蛋”感到奇怪。②理解了姐姐的说法,对被阳光照射成“太阳崽子”的露珠蛋儿心生怜悯。③对采艾摇落露珠,发现“美的死去原来是这样简单”而心生“怀疑”。④受到大家采艾的感染,从而沉浸到“采”的美好中去,甚至由衷发出“多美啊”的赞美。(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
9.①从情节内容上看,小说以极具地域特色的端午节上供、戴香包、绑花绳、采艾等民俗活动为叙述内容,丰富并提高了读者对端午节传统习俗的认知。②从叙述视角上看,小说以儿童视角展开叙述,写出儿童对于民俗民情的感受和纯真无邪的心理,很好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③从叙述方式上看,小说在对现实的顺叙中使用了插叙的手法,在采艾途中,穿插了六月对姐姐缝香包的回忆,丰富了小说内容,也舒缓了情节节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D 【解析】“于塞下”作“转牧行猎”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陛下幸忧边境”中的“幸”是敬辞,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不能与“忧”断开,排除B项。
11.D 【解析】“文中指内外亲属,不包括父母”说法错误。亲戚,古代泛指内外亲属,包括父母。
12.B 【解析】“他派使者贿赂阏氏,使得冒顿单于打开包围的一角”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冒顿与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可知,冒顿单予打开包围的一角的直接原因是他怀疑王黄、赵利与汉朝有密谋。
13.(1)两国的军队相互攻击,本应炫耀显示自己的优势,现在我只见到瘦弱的牲畜和年老体弱的士兵。(“矜” “徒” “羸瘠”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陛下如果能把嫡长公主嫁给单于做妻子,送给他丰厚的礼物,他一定爱慕嫡长公主,册立嫡长公主为阏氏。(“诚” “奉遗” “慕”各1分,句子通顺1分)
14.①选择百姓在边塞定居。②在战略要塞建立城镇。③给边塞之民以实惠。(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汉高祖住在晋阳城,听说冒顿单于住在代谷,想要去攻打他。汉高祖派人去侦察匈奴,冒顿单于将匈奴强壮的士兵、肥壮的牛马都藏了起来,汉军使者只看到年老体弱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派往匈奴的使者有十来批,都说匈奴可以攻打。汉高祖又派刘敬前往出使匈奴,还没等他回来,汉军就发动全部三十二万的兵力向北追击匈奴。刘敬回来报告说:“两国的军队相互攻击,本应炫耀显示自己的优势,现在我只见到瘦弱的牲畜和年老体弱的士兵。我认为匈奴不可攻打。”这时汉军已经出发,汉高祖非常生气,用刑具捆绑刘敬押到广武城。汉高祖先到了平城,但军队还没全部到达,冒顿单于出动四十万精锐的骑兵,把汉高祖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之久。汉高祖使用陈平的秘密计谋,派使者暗中用重金厚礼贿赂阏氏。阏氏对冒顿单于说:“两国的国君不应该相互围困。假使得到汉朝的土地,但单于您最终也不能居住在那里。况且汉朝的国君也有神灵保佑,希望单于您考虑吧。”冒顿与王黄、赵利约好会合的时间,但王黄、赵利的军队却没有来,冒顿怀疑他们与汉朝有密谋,于是打开包围的一个角。恰逢天有大雾,汉军派使者来来往往,匈奴没有察觉。陈平请求汉高祖命令士兵用强弩再加两支箭向外面向敌军射击,从解围的一角直接冲出去。汉高祖冲出了包围圈。汉高祖到广武后赦免刘敬。匈奴冒顿单于屡次袭扰汉朝北部边境,汉高祖非常担忧,询问刘敬。刘敬说:“天下刚刚安定下来,士兵因战争已经很疲劳,因此不能用武力征服冒顿单于。冒顿杀死父亲自己继位单于,凭借武力建立权威,是不能用仁义说服他的。只可以用计策做长远打算。”汉高祖说:“怎么做呢?”刘敬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嫡长公主嫁给单于做妻子,送给他丰厚的礼物,他一定爱慕嫡长公主,册立嫡长公主为阏氏。陛下按时节将汉朝多余而匈奴缺少的东西,屡次慰问赠送给他们,再趁机派能说善辩的士人用礼节来委婉规劝他们。这样可以不用战争便使匈奴逐渐臣服。”汉高祖说:“好。”冒顿单于去世后,他的儿子稽粥即位,皇帝又派宗室诸侯王的女儿做单于的阏氏。汉景帝的时候,御史大夫晁错上书说:“现在匈奴人经常在边塞放牧狩猎,来侦察汉军在边塞戍卒的状况,汉军人少时就袭扰。这样连续多年,那么中原贫穷困苦而百姓无法安宁。多亏陛下担忧边境的安全,派遣将领征发士兵来治理边境,这是对边境百姓的最大恩惠。然而命令远方的戍卒守卫边塞,一年一轮换,不了解匈奴人的作战能力。不如选择长期居住在那里的人,成家立业,从事耕作,并且用来防备匈奴的袭扰,利用有利的地形建成高大城墙,深挖沟堑。在战略要塞,建立城镇,每个城镇规模不小于千户人家。边塞的百姓,如果不给他们优厚的待遇,就不可能使他们长久居住在危险困苦的边地。匈奴袭扰时,有能阻止他们袭扰的人,(敢于从匈奴手中夺回所抢掠的财物)就将其中的一半给他,官府出钱赎回所掠夺的人口。像这样乡里之间就会相互救助,攻击匈奴时不怕死亡。这样做不是因为对皇帝感恩戴德,而是想保全内外亲属,保护财产。这样做,利益将延续后世,陛下将得到圣明的美名。”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
15.D 【解析】“韩诗写的全是眼前实景”说法错误。韩诗前两句写所见之景,后两句写想象之景。
16.①韦诗表达的是诗人对诸弟、故园的怀念之情。通过前两句诗的层层渲染、反复衬托,第三句诗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诸弟”的怀想,既点明了题目,又说明了前两句诗中诗人倍感冷寂孤独的原因,还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结句的想象中的情景,进一步烘托诗人对诸弟、故园的怀念。②韩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佳人的思念和惆帐而缠绵的情思。前两句诗写诗人置身凄迷的氛围中,面对梅花、杏花睹物思人;第三句诗写诗人由“秋千索”想到纤手,想到戏秋千的佳人;第四句诗写诗人想象佳人在艨胧烟雨笼罩下的楼阁里,让人可想而不可见,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怅惘而缠绵的情思。(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1)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2)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3)示例一:艰难苦恨繁霜鬃 潦倒新停浊酒杯
示例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示例三;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18.①登峰造极(精彩绝伦) ②淋漓尽致 ③刚柔并济(每处1分,符合语境即可)
19.在央视虎年春晚的舞食上,《只此青绿》以翩跹舞姿勾勒如诗如幻的山河图景,以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营造千年梦境,激活了观众的传统文化基因。(每句1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可酌情给分)
20.①“无尽藏”引用了苏轼《赤壁赋》中的“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强调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宝库。②用“青灯古卷”代指优秀的传统文化,“流光溢彩”代指优秀的现代艺术,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让人联想到传统文化的古朴深邃,现代艺术的光电效应,及用现代化形式萃取传统文化,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的景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1.A 【解析】文中的“你”与A项中的“你”都泛指任何一个人;B、D两项中的“你”是第二人称代词,用来称呼说话的对方;C项中的“你”是指不明确指明的集团中的某一个体。
22.①它们的外形实在是太相似了 ②会发现核桃的沟回是有差异的 ③神经系统越复杂的生物(每处2分,符合语境及字数要求即可)
23.【写作指导】材料从“香菱学诗”的情节入手,提到香菱经过了呆、疯、魔、仙四个阶段。香菱学诗时行住坐卧都不离对诗歌的思考,可见其学诗的志向有多么坚定。起初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好似呆傻状态。然后专心一念,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到了痴迷的程度。最后达到了这样一种境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日思极深,梦中来见。她与诗歌融为一体,梦境都是诗意。香菱学诗之勤奋,达到了执着一念的境地,实属难能可贵,所以学诗成功是自然而然的。而在工作生活中,如果我们发扬这样精神,又有什么学不会的呢?人生志向又何愁不能实现呢?
作文要求的主题“立志与勤奋”,是一个关系型话题。立意要紧扣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志向的指引,勤奋努力就是盲目的,会无所依凭;只有志向没有努力就是空想家,渴望的成功就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论证过程要讲清两者的辩证关系,不可偏废一方。
另外,作文要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性,具有号召力。作为时代青年,一定要联系当今的时代进行写作,所写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激励和鼓舞,强调只有将立志与勤奋紧密结合,才能做时代的成功者和弄潮儿。
参考立意:①志向指引方向,勤奋助你成功;②志向与勤奋是成功的双翼;③揽志在胸,勤奋笃行。
1.D 【解析】首先,D项表述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其次,“交通闭塞,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只是原因之一;最后,结论表述过于绝对。
2.B 【解析】“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历史形式”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史复兴于20世纪中期”可知,“口述历史”并不是“新的研究历史形式”。
3.D 【解析】D项最能体现出历史的多元性特点,适合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二口述历史需要多角度去看待,才能提高历史真相的可信度的观点。
4.①填补了历史空白,丰富了治史的方法。②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不断扩大历史知识储备量,尽量多了解与历史事件真相相关的信息。②口述历史过程时,努力克服有选择性地回忆,更不能故意忽略关键的细节,力争做到客观全面。(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C 【解析】“语言描写”说法错误。该部分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并没有运用语言描写。
7.D 【解析】“都乳臭未干”说法错误。应该是在断定蛇转远后,姐弟二人觉得获得了真正的安全,心情转好,感到一切都变得更加美好。
8.①在太阳刚出来的山顶上,六月对姐姐把太阳和露水说成“蛋蛋”感到奇怪。②理解了姐姐的说法,对被阳光照射成“太阳崽子”的露珠蛋儿心生怜悯。③对采艾摇落露珠,发现“美的死去原来是这样简单”而心生“怀疑”。④受到大家采艾的感染,从而沉浸到“采”的美好中去,甚至由衷发出“多美啊”的赞美。(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
9.①从情节内容上看,小说以极具地域特色的端午节上供、戴香包、绑花绳、采艾等民俗活动为叙述内容,丰富并提高了读者对端午节传统习俗的认知。②从叙述视角上看,小说以儿童视角展开叙述,写出儿童对于民俗民情的感受和纯真无邪的心理,很好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③从叙述方式上看,小说在对现实的顺叙中使用了插叙的手法,在采艾途中,穿插了六月对姐姐缝香包的回忆,丰富了小说内容,也舒缓了情节节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D 【解析】“于塞下”作“转牧行猎”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陛下幸忧边境”中的“幸”是敬辞,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不能与“忧”断开,排除B项。
11.D 【解析】“文中指内外亲属,不包括父母”说法错误。亲戚,古代泛指内外亲属,包括父母。
12.B 【解析】“他派使者贿赂阏氏,使得冒顿单于打开包围的一角”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冒顿与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可知,冒顿单予打开包围的一角的直接原因是他怀疑王黄、赵利与汉朝有密谋。
13.(1)两国的军队相互攻击,本应炫耀显示自己的优势,现在我只见到瘦弱的牲畜和年老体弱的士兵。(“矜” “徒” “羸瘠”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陛下如果能把嫡长公主嫁给单于做妻子,送给他丰厚的礼物,他一定爱慕嫡长公主,册立嫡长公主为阏氏。(“诚” “奉遗” “慕”各1分,句子通顺1分)
14.①选择百姓在边塞定居。②在战略要塞建立城镇。③给边塞之民以实惠。(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汉高祖住在晋阳城,听说冒顿单于住在代谷,想要去攻打他。汉高祖派人去侦察匈奴,冒顿单于将匈奴强壮的士兵、肥壮的牛马都藏了起来,汉军使者只看到年老体弱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派往匈奴的使者有十来批,都说匈奴可以攻打。汉高祖又派刘敬前往出使匈奴,还没等他回来,汉军就发动全部三十二万的兵力向北追击匈奴。刘敬回来报告说:“两国的军队相互攻击,本应炫耀显示自己的优势,现在我只见到瘦弱的牲畜和年老体弱的士兵。我认为匈奴不可攻打。”这时汉军已经出发,汉高祖非常生气,用刑具捆绑刘敬押到广武城。汉高祖先到了平城,但军队还没全部到达,冒顿单于出动四十万精锐的骑兵,把汉高祖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之久。汉高祖使用陈平的秘密计谋,派使者暗中用重金厚礼贿赂阏氏。阏氏对冒顿单于说:“两国的国君不应该相互围困。假使得到汉朝的土地,但单于您最终也不能居住在那里。况且汉朝的国君也有神灵保佑,希望单于您考虑吧。”冒顿与王黄、赵利约好会合的时间,但王黄、赵利的军队却没有来,冒顿怀疑他们与汉朝有密谋,于是打开包围的一个角。恰逢天有大雾,汉军派使者来来往往,匈奴没有察觉。陈平请求汉高祖命令士兵用强弩再加两支箭向外面向敌军射击,从解围的一角直接冲出去。汉高祖冲出了包围圈。汉高祖到广武后赦免刘敬。匈奴冒顿单于屡次袭扰汉朝北部边境,汉高祖非常担忧,询问刘敬。刘敬说:“天下刚刚安定下来,士兵因战争已经很疲劳,因此不能用武力征服冒顿单于。冒顿杀死父亲自己继位单于,凭借武力建立权威,是不能用仁义说服他的。只可以用计策做长远打算。”汉高祖说:“怎么做呢?”刘敬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嫡长公主嫁给单于做妻子,送给他丰厚的礼物,他一定爱慕嫡长公主,册立嫡长公主为阏氏。陛下按时节将汉朝多余而匈奴缺少的东西,屡次慰问赠送给他们,再趁机派能说善辩的士人用礼节来委婉规劝他们。这样可以不用战争便使匈奴逐渐臣服。”汉高祖说:“好。”冒顿单于去世后,他的儿子稽粥即位,皇帝又派宗室诸侯王的女儿做单于的阏氏。汉景帝的时候,御史大夫晁错上书说:“现在匈奴人经常在边塞放牧狩猎,来侦察汉军在边塞戍卒的状况,汉军人少时就袭扰。这样连续多年,那么中原贫穷困苦而百姓无法安宁。多亏陛下担忧边境的安全,派遣将领征发士兵来治理边境,这是对边境百姓的最大恩惠。然而命令远方的戍卒守卫边塞,一年一轮换,不了解匈奴人的作战能力。不如选择长期居住在那里的人,成家立业,从事耕作,并且用来防备匈奴的袭扰,利用有利的地形建成高大城墙,深挖沟堑。在战略要塞,建立城镇,每个城镇规模不小于千户人家。边塞的百姓,如果不给他们优厚的待遇,就不可能使他们长久居住在危险困苦的边地。匈奴袭扰时,有能阻止他们袭扰的人,(敢于从匈奴手中夺回所抢掠的财物)就将其中的一半给他,官府出钱赎回所掠夺的人口。像这样乡里之间就会相互救助,攻击匈奴时不怕死亡。这样做不是因为对皇帝感恩戴德,而是想保全内外亲属,保护财产。这样做,利益将延续后世,陛下将得到圣明的美名。”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
15.D 【解析】“韩诗写的全是眼前实景”说法错误。韩诗前两句写所见之景,后两句写想象之景。
16.①韦诗表达的是诗人对诸弟、故园的怀念之情。通过前两句诗的层层渲染、反复衬托,第三句诗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诸弟”的怀想,既点明了题目,又说明了前两句诗中诗人倍感冷寂孤独的原因,还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结句的想象中的情景,进一步烘托诗人对诸弟、故园的怀念。②韩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佳人的思念和惆帐而缠绵的情思。前两句诗写诗人置身凄迷的氛围中,面对梅花、杏花睹物思人;第三句诗写诗人由“秋千索”想到纤手,想到戏秋千的佳人;第四句诗写诗人想象佳人在艨胧烟雨笼罩下的楼阁里,让人可想而不可见,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怅惘而缠绵的情思。(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1)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2)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3)示例一:艰难苦恨繁霜鬃 潦倒新停浊酒杯
示例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示例三;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18.①登峰造极(精彩绝伦) ②淋漓尽致 ③刚柔并济(每处1分,符合语境即可)
19.在央视虎年春晚的舞食上,《只此青绿》以翩跹舞姿勾勒如诗如幻的山河图景,以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营造千年梦境,激活了观众的传统文化基因。(每句1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可酌情给分)
20.①“无尽藏”引用了苏轼《赤壁赋》中的“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强调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宝库。②用“青灯古卷”代指优秀的传统文化,“流光溢彩”代指优秀的现代艺术,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让人联想到传统文化的古朴深邃,现代艺术的光电效应,及用现代化形式萃取传统文化,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的景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1.A 【解析】文中的“你”与A项中的“你”都泛指任何一个人;B、D两项中的“你”是第二人称代词,用来称呼说话的对方;C项中的“你”是指不明确指明的集团中的某一个体。
22.①它们的外形实在是太相似了 ②会发现核桃的沟回是有差异的 ③神经系统越复杂的生物(每处2分,符合语境及字数要求即可)
23.【写作指导】材料从“香菱学诗”的情节入手,提到香菱经过了呆、疯、魔、仙四个阶段。香菱学诗时行住坐卧都不离对诗歌的思考,可见其学诗的志向有多么坚定。起初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好似呆傻状态。然后专心一念,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到了痴迷的程度。最后达到了这样一种境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日思极深,梦中来见。她与诗歌融为一体,梦境都是诗意。香菱学诗之勤奋,达到了执着一念的境地,实属难能可贵,所以学诗成功是自然而然的。而在工作生活中,如果我们发扬这样精神,又有什么学不会的呢?人生志向又何愁不能实现呢?
作文要求的主题“立志与勤奋”,是一个关系型话题。立意要紧扣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志向的指引,勤奋努力就是盲目的,会无所依凭;只有志向没有努力就是空想家,渴望的成功就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论证过程要讲清两者的辩证关系,不可偏废一方。
另外,作文要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性,具有号召力。作为时代青年,一定要联系当今的时代进行写作,所写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激励和鼓舞,强调只有将立志与勤奋紧密结合,才能做时代的成功者和弄潮儿。
参考立意:①志向指引方向,勤奋助你成功;②志向与勤奋是成功的双翼;③揽志在胸,勤奋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