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蚌埠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3-02-16
参考答案
1.(3分)B(“真实的历史基础对于艺术创作并无裨益”表述有误)
2.(3分)D(绝对化)
3.(3分)C(“用现代科技为影片插上了视觉奇观的翅膀”不能支持材料二的观点)
4.(4分)(1)密切联系大众,在价值上实现与观众的共情。(2)借助真实与虚构的勾连,创造永恒的生命奇迹。(3)捕捉细节,表现爱与生命的文艺母题。(4)立足时代,注重悲剧韵味,符合人们的审美感受力。(5)可以支撑人格坐标,令人自省。(每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
5.(4分)(1)既要尊重历史逻辑真实,成就革命大义的合理性,也要立足现实条件,在时代精神中展示真实的人性。(2)要基于现实主义的原则,保持英雄人物在人格上的超越性和特殊性。(每点2分,共4分)
6.(3分)A(B项“彻底失望”表述有误,张择端还有第二次献图,可见他仍然抱有希望。C项“花费的心思不如第一次”表述有误,两次都是真心借图讽劝。D项“蔡京、秦桧都明白张择端献图的真实目的”表述有误,二人不一定看出了张择端的真实目的,无论是否看出,他们身为佞臣都会作出相同的反应)
7.(3分)C(无论是作画,还是观景,虽然所见与所画不同,但是张择端的心境都是沉痛而悲愤的)
8.(6分)(1)第一次:画作着力表现太平中暗藏危机,士兵慵懒,文武官员争道,赋税沉重,市井混乱。(1分)画家想让宋徽宗意识到宋朝表面繁华,实则暗藏危机,当居安思危。(2分)(2)第二次: 画作着力表现昔日京城的太平安定、繁华富足。(1分)画家想告诫宋高宗不可偏安一隅,当励精图治,收复山河。(2分)
9.(6分)张择端两度向君主献画,君主都没有理解他的真正意图。(2分)效果:① 两度献画均不被理解,凸显出张择端内心的愤懑与无奈,使人物形象更鲜明。② 表现出“靖康之变” 前后君主昏聩、奸臣误国的社会现实,增强了小说的批判意味。③ 张择端忠心忧国,最终皆不被理解,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意味,令读者扼腕叹息。(①②③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从张择端妻子角度分析酌情给分)
10.(3分)A(句意为:司空长孙无忌上书说:“隋代灭亡,原因是君王杜绝忠言,臣子苟且偷生,上下都有过失。开始不纠偏改过,后来反叛势力日渐猖獗,也没人敢把实情说出来)
11.(3分)D(与《离骚》中的含义不同)
12.(3分)C(“很多官吏因没有尽到职责”,表述错误)
13.(8分)(1)这就是不思知足,心向奢靡。这样做已经违背了巡行的初衷,凭什么能符合百姓的期望?(乖,违背;副,符合,相符;每个得分点各1分,句意2分,共4分)
(2)如果想要君臣相安无事,国家没有危险败亡,君主有了过失,臣子一定要极力规劝。(违失,处事失当,过失;极言,竭力陈说,谓直言规劝;每个得分点各1分,句意2分,共4分)
14.(3分)(1)君主无道,荒淫奢侈,不听取忠言。
(2)臣子不忠,苟且偷生,蒙蔽君主。(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得3分)
15.(3分)D(“可以避免被猛虎侵扰”有误)
16.(6分)同意。(1分)诗歌表面上写猛虎只在深山横行值得庆幸,但暗指深山之外有比猛虎更可怕的东西,(2分)借以批判当时苛政无处不在,表现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憎恨,因而足见可喜之外多可悲。(3分)
17.(6分)
(1)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2)肝肺皆冰雪 表里俱澄澈
(3)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18.(3分)“捣练”是一种工艺。(1分)首先要用草木灰水或贝壳灰水等碱性溶液浸泡织物,再用砧杵反复捶打,(1分)最终使生丝或葛麻等植物纤维以及它们的织成品脱胶(1分)。
19.(6分)(1)“捣练”为什么都在夜晚进行呢 
(2)白天农忙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一现象
(3)温度较低的夜晚(夜晚温度降低)(每处2分)
20.(3分)① 波澜不惊(风平浪静)②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实实在在)③心平气和(气定神闲)(每空1分,语意恰当即可)
21.(5分)① 用“逃逸”“不情不愿”“禅坐”等词语赋予桂花以生命,饱含情感,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2分)② 冲泡初与半小时后形态上形成了对比,突出了桂花前后形态的变化,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3分)
22.(3分)B(A项在对话语境中,向对话人指称自己和第三方;B项作者指称自己和读者;C项指称对话双方;D项作者向读者指作者一行)
23.(60分)参照202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大肆营建宫室,以便纵情游乐,从西京到东都,沿途离宫别馆随处可见,并州、涿郡,也无不如此。驰道有几百步宽,两边还种上树作为装饰。百姓无力承担徭役和劳役的重负,相继起来反抗。到了隋朝末年,隋炀帝已经众叛亲离,连一尺土地、一个百姓,都不再属于他了。这样看来,多营宫室,喜爱游乐,有什么好处呢?隋朝从兴到亡我都经历过,这些都是我耳闻目睹的事,这样的教训,应该深以为诫啊!因此,我不敢随便动用人力,只想让百姓安居乐业,不要发生叛乱才好。”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到洛阳宫,在积翠池上泛舟,环顾身边的侍臣说:“这里的宫苑、台榭都曾 是隋炀帝建造的,他生前驱使万民,为他修筑精雕细刻的宫室,丝毫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并且他还喜好到各地巡游玩乐。耗资巨大,老百姓怎么能够忍受呢?隋炀帝的荒淫导致天下人的怨恨和叛 乱,最后落得国破家亡,现在,他的宫殿完全归我所有了。隋代灭亡的原因,难道只是君王无道吗?
其实他的臣子们也不忠良。像宇文述、虞世基、裴蕴这些人,他们身居高位,享受着丰厚的俸禄,被 皇帝委以重任,但他们只知道行小人谄媚之事,扰乱视听。这样要使朝廷不危亡,怎么可能呢?”司 空长孙无忌上书说:“隋代灭亡的原因在于君王杜绝忠言,臣子苟且偷生,上下都有过失。开始不 纠偏改过,后来反叛势力日渐猖獗,也没人敢把实情说出来。因此,隋朝灭亡不仅在天意,实际上也 是君臣之间不相互扶持所致啊。”唐太宗说:“我和各位大臣是在隋末天下大乱之后得到江山的,因 此我们应该弘扬大道、移风易俗,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贞观十二年,唐太宗东巡,即将进入洛阳,下榻在显仁宫,宫里的侍从很多都受到很多责罚。对 此,侍中魏征向唐太宗进谏,说:“陛下如今到洛阳,是因为以前在战争期间这里遭到了祸殃,陛下 希望这里获得安宁,所以对洛阳的百姓施以特别的恩惠。但事到如今,这里的百姓非但没得到眷 顾,相反,显仁宫的侍从还受到了很多无辜的责罚。他们有的是因为进献的物品不精致,或者因为 食物不甘美而受罚。这可能是因为陛下不知足,太奢侈造成的。这样做不仅违背了巡游的初衷,也辜负了老百姓的期望。过去,隋炀帝命令下人多多进献食物,只要食物不丰美,就要受到责罚。上 面有什么样的喜好,下面必定会加倍效仿,这样下去,人就会变得贪得无厌,最后走向灭亡。这不只 是史书所载,也是陛下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正因为隋炀帝昏庸无道,所以上天才委派你来代替 他。陛下应当战战兢兢,凡事从俭,以前人的风范为楷模,来告诫子孙后代。怎么今天反而想处于 隋炀帝之下了?”唐太宗听后大惊失色,说:“没有你,我绝不会听到这样的诤言。从今以后,再也不 会有此类事情发生了。”
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魏征等大臣说:“隋炀帝在继承隋文帝基业的时候,海内升平,如果他能 长期住在关中,怎么可能遭致灭亡呢?可是后来他不顾百姓的疾苦,到各地去行幸巡游,没有归期。
最后索性住在江都,不听从董纯、崔象等大臣的忠言,最终不仅自己死于叛臣之手,也断送了江山社稷,还留下笑柄让世人感叹评说。虽然帝运的长短,是天意决定的,但是祸福善恶,也在于人事。我 每每想到这些,都认为如果想要君臣相安无事,国家太平,君主一旦有了过失,臣子就一定要直言不 讳地指出来。我对你们提出的意见,虽然不能当时就采纳,但在我反复思考之后,必定会选择好的 意见加以采纳。”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