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23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3-02-18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D(“虽然也是以一个民间故事情节为主线”错,原文为“大多数的民间故事影视化作品都以一个民间故事情节为主线构造作品,但电子游戏并不追求与民间故事情节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电子游戏不以一个民间故事为主线,而是多个情节杂糅)
2.B(写定的民间故事文本接近民间故事的原始形态,并非完全保留原始形态,即使有写定的文本,我们也读不到原始形态的民间故事)
3.B(只体现了民间故事的传统主题)
4.①不同媒介讲述同一个故事原型,能够打造传统文化的经典IP,实现民间故事的资源转化和活态传承。
②“木兰传说”体现的女扮男装的母题契合创作者进行影像化改编的需求。
③“木兰传说”体现的“忠孝精神”“英勇无畏”“自强不息”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品质,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
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5.①注重挖掘民间故事中与时代相适应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培育文化自信提供支持。
②借助民间故事中有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传统智慧,锻造当代中华儿女的优良民放神。
③鼓励将民间故事转化为作家文本、图文文本,鼓励全民阅读,提振纸质书籍市场。④运用现代多种媒介助推民间故事转化为文艺作品,促进演艺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6.C(结合下文“可他们也不该用铁棍来打人啊!”这一句,可知仁升并非真正“健忘”,而是由于“我”不能理解仁升的做法而提及被打事件时,仁升采用了回避话题的方式,这与揭示国民劣根性的“精神胜利法”与陌上风尘并不一致)
7.B(多次叙写仁升“赤着脚”,意在强调仁升的“与众不同”)
8.①“那里”指的是菜地或指郊外的某个地方。
②“那里”是仁升不务正业的矫饰借口,隐喻着仁升虚无缥缈的理想幌子。
③“那里”是仁升的精神家园,是仁升对抗生活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慰藉的场所。
④“那里”是仁升自夸的“资本”,隐喻着“那里”是高人一等的炫耀的资本、无理取闹的底气。
评分标准:第一点2分;2、3、4点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它合理的解说也可以酌情给分。
9.①仁升与邻居们之间:仁升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并渴盼邻居们理解,邻居们则安于庸常,并不理解仁升,二者之间的矛盾贯穿全文,富有张力;
②仁升与我之间:仁升本以为我是最理解他的,本以为我就是他自己,但我不希望仁升谈蔬菜,我也没有真正理解他,仁升的期待与我不理解他的现实构成矛盾,使小说充满张力。
③仁升的自我之间:仁升一方面认为邻居们是行尸走肉,一方面又主动找邻居下棋,希望得到邻居们的关注,两种对立情绪构成文章主旋律,使小说充满张力。
④“我”的自我之间:“我”一方面尝试理解仁升,认识到只有仁升还守护着他的精神领地,但另一方面,我对仁升的抉择充满恐惧,对于“我”富有张力的心理呈现,塑造出一个有认识到超脱庸常的可能但又不敢去追求的典型人物形象。
【评分标准】共6分,一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它合理的解说也可以酌情给分。
10.C(“两营”为“大败”的主语;“时”为“当时,作“军民俱散”的时间状语)
11.D(自矢,犹“自誓”,“立志不移”之意)
12.B(“但无法阻止”表述有误,由原文“众议乃沮”可知)
13.(1)我是守臣,不允许跑到其他地方去,你是军中总督,自然应当离开。国家大事还可以有所作为(有希望),你应当尽力啊!
(2)皇帝听闻张同敞已死,痛苦悲伤,连日(多日)没有吃东西,遥望着(白鹤山)祭奠(怀念)他,追赠他为陵江伯,陌上风尘。
【评分标准】共8分。
(1)5分。适:到,往,跑;子军中总督,判断句;宜:应当;尚:还;勉:努力,尽力。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2)3分。痛悼:痛苦悲伤;累日:连日,多日;赠:追赠,追封官爵。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14.①怀忠殉难时,隐藏身份潜逃南归;②竭力阻止川、黔两地独立设藩;③每次迎战,都发誓要决一死战;④主动赶赴桂林,与瞿式耜共赴国难;⑤被捕后拒不下跪,赋诗自誓,宁死不屈。
【评分标准】共3分。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写出其中任意三点得满分。
15.B(“看似赞同,实则暗讽”错。作者确实不认同“撞”的看法,但“意良厚”是说“僵”对作者的关怀是发乎诚心的,因为酒的确是“适口”的,这里并无暗讽之意)
16.①“书半残”“一编残字”直言书“残”,书虽残,但给诗人带来的精神愉悦却是恒久的,体现出诗人对书的挚爱。
②“酒到醒时愁复来”,酒味芬芳,但酒不能尽消其愁,酒的作用是“残”的,可见作者对借酒消愁的质疑及对书的价值的认同。
③作者自认为在酒量与诗才方面都未达到尽善,亦是“残”的,这既为舍酒就书找到了一个理由,也含有自嘲之意。
④秦代焚书坑儒后尽是残书,表面上是说书“残”,实则为戏谑之语,可见作者对读书的执着:既然本来就没有完整的书,我读残书又有何妨?(答“实则说的是文化之“残”,表现了作者对文化‘残缺’的惋惜”亦可)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残”的意味1分,作者情思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7.(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评分标准:共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8.①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②无微不至 ③不遗余力
(①“志同道合”指志趣相同,意见一致。“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从“两人携手”和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共同”可知应填“志同道合/情投意合”。②“无微不至”指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陌上风尘、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材料二第二段说“贾母等对黛玉的爱是具体全方位的,物质的”,可知应填“无微不至”。③“不遗余力”指用尽全部力量,一点儿也不保留。材料二第二段说“以贾母为代表的任何人都在维护礼教”,可知应填“不遗余力”。)
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
19.甲:紫鹃。乙:探春。
(从选文内容看,都是【甲】在忙前忙后地照顾黛玉,特别从“泪如雨下”可知【甲】应是黛玉身边最亲近的人,联系《红楼梦》内容,与黛玉关系最近的应是贴身大丫鬟紫鹃,所以【甲】应是紫鹃。紫鹃叫【乙】为“三姑娘”,贾府“三姑娘”只能是贾探春,所以【乙】应是探春。)
评分标准:答对一个给1分,写错字、答错顺序,均不给分。
20.①情境真实,体现悲剧色彩(更具悲剧气息)。黛玉病入膏肓,生命垂危,“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黛玉话未说尽便归了天。这样处理,让人读来如同身临其境,不禁同情悲叹。
②反复手法,强调深情。运用反复手法,连说两声“宝玉”,强调黛玉对宝玉的深情。
③留白艺术,情感丰富,言有尽而意无穷。“你好……”又运用省略句式(留白艺术)表达复杂的情感,诸如“宝玉,你好狠心”“宝玉,你好无奈”“宝玉,你好自珍重”“宝玉,你好自为之”,等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想象。
评分标准:共6分。答出任意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1.B(都表示引用。A 表示特殊含义;C 表示反语讽刺;D 表示特殊称谓)
22.①发散性写作。(答出“辐射性写作”“扩散性写作”“放射性写作”“开放性写作”等意思给分。)
②不是完全割裂的。(答出“不是截然区分的”的意思给分。)
③固定不变的规律。(答出“约定俗成的思维““一成不变的写法”的意思给分。)
评分标准:共6分。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
23.作文(60分)
审题立意与评分标准(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同敞,湖广江陵人,曾祖父为张居正,(张居正)辅助宋神宗很有声望。张同敞,崇祯年间因为祖先功勋补官中书舍人。到崇祯十七年,乱贼李自成攻陷北京,怀宗(崇祯)殉难。乱贼非常迫切地索要朝廷官员,很多文武大臣被迫投降。张同敞藏匿进宫的象牙腰牌,躲藏在百姓中间,秘密出城徒步南归。
等到永历皇帝在端州即位,敌人攻陷粤东,皇上留大学士瞿式耜驻守粤西,亲自驾临武岗,催促张同敞入朝为官。丁亥八月,乱贼攻陷武岗,皇帝巡行粤西。张同敞被乱兵掳掠(追逐),躲避到黔地。当时黔、粤两地消息隔绝,人心不宁,几个月听不到皇帝的消息。川、黔两地的士绅商议要立荣、韩两藩。张同敞和钱邦艺以及郑逢元、杨乔然极力劝谏,认为这件事不可行,众人的商议才被阻止。戊子年,张同敞从偏僻的小路赶赴皇帝巡行所至之地,被升为詹事府正詹事。当时敌寇分几条路线攻打粤地,留守瞿式耜上疏推荐张同敞,说他通晓军事,能获得将士的信任。皇帝任命他为兵部左侍郎,掌管楚、粤两地的军队。当时军队疲弱,粮饷匮乏,张同敞在军队中,(与将士)分担困苦,用忠臣义士(忠诚道义)来激励将士,人人精神奋发。每次迎战,张同敞就誓死苦战。等到庚寅年冬天,张同敞督促开国公赵印选、卫国公胡一青在桂林小榕江共同扎营。十一月初五,敌兵主力赶到,两营战败。张同敞带领几个骑兵进入桂林,当时军队和百姓已经全部分散,留守大学士瞿式耜穿着朝服坐在朝堂里,发誓与桂林城共存亡。看到张同敞到来,留守瞿式很高兴地说:“我是驻守的臣子,不能逃到他处,你是军中总督,自当出行。国家大事还是可以有所作为(有希望)的,你应当尽力啊!”张同敞笑着说:“您能为朝廷而死,我难道就不能吗?陌上风尘,为什么对我这么淡薄呢!”于是拿出酒来一起喝,坐等敌人破城。第二天,敌人进城,(乱兵)抓着张同敞和瞿式耜去见孔有德,两人不下跪,张同敞大骂不已。孔有德命令部下凌辱他,张同敞越骂越厉害。孔有德下令将二人拘禁在城北一个小房间里,命令手下说服他们投降,用尽各种方法规劝,瞿式耜只是大哭,张同敞则毒骂。闲暇时两人就赋诗发誓,立志不移,一起讽刺敌人。孔有德非常愤怒,命人打断张同敞的右臂,张同敞仍然面不改色,不断吟诗。两人被囚禁,相互吟诗唱和四十多天,各写诗歌数十章。敌人见两人被困越久、受苦越重,而志向却越坚定、气节越刚烈,知道最终不能使之受辱。到闰十一月十八日,就杀死两人。金堡当时出家为僧,写信给孔有德,才装殓了瞿、张两人的尸首,将他们葬在白鹤山下。皇上听闻张同敞已死,痛苦悲伤,连日(多日)没有吃东西,遥望着(白鹤山)祭奠他,追赠他为陵江伯。
1.D(“虽然也是以一个民间故事情节为主线”错,原文为“大多数的民间故事影视化作品都以一个民间故事情节为主线构造作品,但电子游戏并不追求与民间故事情节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电子游戏不以一个民间故事为主线,而是多个情节杂糅)
2.B(写定的民间故事文本接近民间故事的原始形态,并非完全保留原始形态,即使有写定的文本,我们也读不到原始形态的民间故事)
3.B(只体现了民间故事的传统主题)
4.①不同媒介讲述同一个故事原型,能够打造传统文化的经典IP,实现民间故事的资源转化和活态传承。
②“木兰传说”体现的女扮男装的母题契合创作者进行影像化改编的需求。
③“木兰传说”体现的“忠孝精神”“英勇无畏”“自强不息”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品质,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
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5.①注重挖掘民间故事中与时代相适应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培育文化自信提供支持。
②借助民间故事中有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传统智慧,锻造当代中华儿女的优良民放神。
③鼓励将民间故事转化为作家文本、图文文本,鼓励全民阅读,提振纸质书籍市场。④运用现代多种媒介助推民间故事转化为文艺作品,促进演艺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6.C(结合下文“可他们也不该用铁棍来打人啊!”这一句,可知仁升并非真正“健忘”,而是由于“我”不能理解仁升的做法而提及被打事件时,仁升采用了回避话题的方式,这与揭示国民劣根性的“精神胜利法”与陌上风尘并不一致)
7.B(多次叙写仁升“赤着脚”,意在强调仁升的“与众不同”)
8.①“那里”指的是菜地或指郊外的某个地方。
②“那里”是仁升不务正业的矫饰借口,隐喻着仁升虚无缥缈的理想幌子。
③“那里”是仁升的精神家园,是仁升对抗生活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慰藉的场所。
④“那里”是仁升自夸的“资本”,隐喻着“那里”是高人一等的炫耀的资本、无理取闹的底气。
评分标准:第一点2分;2、3、4点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它合理的解说也可以酌情给分。
9.①仁升与邻居们之间:仁升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并渴盼邻居们理解,邻居们则安于庸常,并不理解仁升,二者之间的矛盾贯穿全文,富有张力;
②仁升与我之间:仁升本以为我是最理解他的,本以为我就是他自己,但我不希望仁升谈蔬菜,我也没有真正理解他,仁升的期待与我不理解他的现实构成矛盾,使小说充满张力。
③仁升的自我之间:仁升一方面认为邻居们是行尸走肉,一方面又主动找邻居下棋,希望得到邻居们的关注,两种对立情绪构成文章主旋律,使小说充满张力。
④“我”的自我之间:“我”一方面尝试理解仁升,认识到只有仁升还守护着他的精神领地,但另一方面,我对仁升的抉择充满恐惧,对于“我”富有张力的心理呈现,塑造出一个有认识到超脱庸常的可能但又不敢去追求的典型人物形象。
【评分标准】共6分,一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它合理的解说也可以酌情给分。
10.C(“两营”为“大败”的主语;“时”为“当时,作“军民俱散”的时间状语)
11.D(自矢,犹“自誓”,“立志不移”之意)
12.B(“但无法阻止”表述有误,由原文“众议乃沮”可知)
13.(1)我是守臣,不允许跑到其他地方去,你是军中总督,自然应当离开。国家大事还可以有所作为(有希望),你应当尽力啊!
(2)皇帝听闻张同敞已死,痛苦悲伤,连日(多日)没有吃东西,遥望着(白鹤山)祭奠(怀念)他,追赠他为陵江伯,陌上风尘。
【评分标准】共8分。
(1)5分。适:到,往,跑;子军中总督,判断句;宜:应当;尚:还;勉:努力,尽力。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2)3分。痛悼:痛苦悲伤;累日:连日,多日;赠:追赠,追封官爵。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14.①怀忠殉难时,隐藏身份潜逃南归;②竭力阻止川、黔两地独立设藩;③每次迎战,都发誓要决一死战;④主动赶赴桂林,与瞿式耜共赴国难;⑤被捕后拒不下跪,赋诗自誓,宁死不屈。
【评分标准】共3分。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写出其中任意三点得满分。
15.B(“看似赞同,实则暗讽”错。作者确实不认同“撞”的看法,但“意良厚”是说“僵”对作者的关怀是发乎诚心的,因为酒的确是“适口”的,这里并无暗讽之意)
16.①“书半残”“一编残字”直言书“残”,书虽残,但给诗人带来的精神愉悦却是恒久的,体现出诗人对书的挚爱。
②“酒到醒时愁复来”,酒味芬芳,但酒不能尽消其愁,酒的作用是“残”的,可见作者对借酒消愁的质疑及对书的价值的认同。
③作者自认为在酒量与诗才方面都未达到尽善,亦是“残”的,这既为舍酒就书找到了一个理由,也含有自嘲之意。
④秦代焚书坑儒后尽是残书,表面上是说书“残”,实则为戏谑之语,可见作者对读书的执着:既然本来就没有完整的书,我读残书又有何妨?(答“实则说的是文化之“残”,表现了作者对文化‘残缺’的惋惜”亦可)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残”的意味1分,作者情思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7.(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评分标准:共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8.①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②无微不至 ③不遗余力
(①“志同道合”指志趣相同,意见一致。“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从“两人携手”和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共同”可知应填“志同道合/情投意合”。②“无微不至”指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陌上风尘、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材料二第二段说“贾母等对黛玉的爱是具体全方位的,物质的”,可知应填“无微不至”。③“不遗余力”指用尽全部力量,一点儿也不保留。材料二第二段说“以贾母为代表的任何人都在维护礼教”,可知应填“不遗余力”。)
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
19.甲:紫鹃。乙:探春。
(从选文内容看,都是【甲】在忙前忙后地照顾黛玉,特别从“泪如雨下”可知【甲】应是黛玉身边最亲近的人,联系《红楼梦》内容,与黛玉关系最近的应是贴身大丫鬟紫鹃,所以【甲】应是紫鹃。紫鹃叫【乙】为“三姑娘”,贾府“三姑娘”只能是贾探春,所以【乙】应是探春。)
评分标准:答对一个给1分,写错字、答错顺序,均不给分。
20.①情境真实,体现悲剧色彩(更具悲剧气息)。黛玉病入膏肓,生命垂危,“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黛玉话未说尽便归了天。这样处理,让人读来如同身临其境,不禁同情悲叹。
②反复手法,强调深情。运用反复手法,连说两声“宝玉”,强调黛玉对宝玉的深情。
③留白艺术,情感丰富,言有尽而意无穷。“你好……”又运用省略句式(留白艺术)表达复杂的情感,诸如“宝玉,你好狠心”“宝玉,你好无奈”“宝玉,你好自珍重”“宝玉,你好自为之”,等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想象。
评分标准:共6分。答出任意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1.B(都表示引用。A 表示特殊含义;C 表示反语讽刺;D 表示特殊称谓)
22.①发散性写作。(答出“辐射性写作”“扩散性写作”“放射性写作”“开放性写作”等意思给分。)
②不是完全割裂的。(答出“不是截然区分的”的意思给分。)
③固定不变的规律。(答出“约定俗成的思维““一成不变的写法”的意思给分。)
评分标准:共6分。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
23.作文(60分)
审题立意与评分标准(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同敞,湖广江陵人,曾祖父为张居正,(张居正)辅助宋神宗很有声望。张同敞,崇祯年间因为祖先功勋补官中书舍人。到崇祯十七年,乱贼李自成攻陷北京,怀宗(崇祯)殉难。乱贼非常迫切地索要朝廷官员,很多文武大臣被迫投降。张同敞藏匿进宫的象牙腰牌,躲藏在百姓中间,秘密出城徒步南归。
等到永历皇帝在端州即位,敌人攻陷粤东,皇上留大学士瞿式耜驻守粤西,亲自驾临武岗,催促张同敞入朝为官。丁亥八月,乱贼攻陷武岗,皇帝巡行粤西。张同敞被乱兵掳掠(追逐),躲避到黔地。当时黔、粤两地消息隔绝,人心不宁,几个月听不到皇帝的消息。川、黔两地的士绅商议要立荣、韩两藩。张同敞和钱邦艺以及郑逢元、杨乔然极力劝谏,认为这件事不可行,众人的商议才被阻止。戊子年,张同敞从偏僻的小路赶赴皇帝巡行所至之地,被升为詹事府正詹事。当时敌寇分几条路线攻打粤地,留守瞿式耜上疏推荐张同敞,说他通晓军事,能获得将士的信任。皇帝任命他为兵部左侍郎,掌管楚、粤两地的军队。当时军队疲弱,粮饷匮乏,张同敞在军队中,(与将士)分担困苦,用忠臣义士(忠诚道义)来激励将士,人人精神奋发。每次迎战,张同敞就誓死苦战。等到庚寅年冬天,张同敞督促开国公赵印选、卫国公胡一青在桂林小榕江共同扎营。十一月初五,敌兵主力赶到,两营战败。张同敞带领几个骑兵进入桂林,当时军队和百姓已经全部分散,留守大学士瞿式耜穿着朝服坐在朝堂里,发誓与桂林城共存亡。看到张同敞到来,留守瞿式很高兴地说:“我是驻守的臣子,不能逃到他处,你是军中总督,自当出行。国家大事还是可以有所作为(有希望)的,你应当尽力啊!”张同敞笑着说:“您能为朝廷而死,我难道就不能吗?陌上风尘,为什么对我这么淡薄呢!”于是拿出酒来一起喝,坐等敌人破城。第二天,敌人进城,(乱兵)抓着张同敞和瞿式耜去见孔有德,两人不下跪,张同敞大骂不已。孔有德命令部下凌辱他,张同敞越骂越厉害。孔有德下令将二人拘禁在城北一个小房间里,命令手下说服他们投降,用尽各种方法规劝,瞿式耜只是大哭,张同敞则毒骂。闲暇时两人就赋诗发誓,立志不移,一起讽刺敌人。孔有德非常愤怒,命人打断张同敞的右臂,张同敞仍然面不改色,不断吟诗。两人被囚禁,相互吟诗唱和四十多天,各写诗歌数十章。敌人见两人被困越久、受苦越重,而志向却越坚定、气节越刚烈,知道最终不能使之受辱。到闰十一月十八日,就杀死两人。金堡当时出家为僧,写信给孔有德,才装殓了瞿、张两人的尸首,将他们葬在白鹤山下。皇上听闻张同敞已死,痛苦悲伤,连日(多日)没有吃东西,遥望着(白鹤山)祭奠他,追赠他为陵江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