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3-04-01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诸葛亮将入寇,与群下谋之。丞相司马魏延曰:“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长安中惟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危计,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军,据箕谷。帝遣曹真都督关右诸军,军郿。亮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陈整齐,号令明肃。始,魏以汉昭烈既死,数岁寂然无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于是天水、南安、安定皆叛应亮,关中响震,朝臣未知计所出。帝乃勒兵马步骑五万,遣右将军张郃督之,西拒亮。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谡之未败也,裨将军巴西王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及败,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守,张郃疑其有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亮既诛马谡及将军李盛,平特见崇显。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B 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C. 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D. 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右,也称关西,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古人以西为右,以东为左。
B. 昭烈,是蜀汉先主刘备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的时候特起的名号。
C. 参军,东汉末开始出现的官名,是“参某某军事”的简称,是诸王及将帅的幕僚。
D. 行,是兼任的意思。表示兼代官职的词语还有兼、领、署、权、判、假、摄、守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准备攻打魏国,于是与下属谋划,魏延献出了自己的计策,诸葛亮认为此计太过冒险,途中没有平坦的大道,决定不予采纳。
B. 诸葛亮十分器重喜欢谈论军事计谋马谡,不顾刘备的临终告诫,出军祁山时委任马谡为先锋,而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经过考验的人。
C. 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调度,放弃水源上山驻扎,最后被敌军打败;后马谡被依法处斩,诸葛亮亲自前往祭奠,还抚恤他的子女。
D. 王平战前一再劝谏,却不被马谡采纳,战后率领部下千人擂鼓把守营地,使魏军不敢进逼,并收拢各营残兵返回蜀国,受到尊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亮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陈整齐,号令明肃。
(2)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14. 魏延所献之计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认识简要分析。
【答案】
10. B 11. B 12. A
13. (1)诸葛亮亲自统率大军进攻祁山,军阵整齐,号令严明。
(2)马谡的言语浮夸,超过他的实际才能,不可委以重任,您可要对他多加考察。
14. ①所取之道顺畅,无伏兵,十日内到达长安。②长安守将确实怯懦无能,遇敌逃窜,无抵抗的兵力。③魏延军有粮补给,能在诸葛亮大军到达之前守住长安。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横门仓库存余的粮食以及离散百姓剩下的谷物,足以供给军粮。等到魏国在东方集结起军队,还需要二十多天时间,而您从斜谷出来(接应),也完全能够到达。这样,就可以一举而平定咸阳以西的地区了。”
“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中的“之”在这里是“的”的意思,其中“谷”为中心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合聚”是“聚集,合拢”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B.“昭烈,是蜀汉先主刘备的庙号”错误,“昭烈”是蜀汉先主刘备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途中没有平坦的大道”概述错误。由原文“亮以为此危计,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可知,诸葛亮只是认为此计很冒险,担心难以成功,而没有提及“途中”是否有“平坦的大道”。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身”,亲自,亲身;“戎陈”,军伍,战阵;“明肃”,严明。
(2)“其实”,他的实际才能;“大用”,重用,委以重任;“其”,副词,一定,千万。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可知,所取之道顺畅,无伏兵,十日内到达长安。
②由原文“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可知,长安守将确实怯懦无能,遇敌逃窜,无抵抗的兵力。
③由原文“横门……亦足以达”可知,魏延军有粮补给,能在诸葛亮大军到达之前守住长安。
参考译文:
诸葛亮将要攻打魏国,和部众谋划这件事。丞相司马魏延说:“听说夏侯楙是魏武帝的女婿,(此人)胆怯而没有智谋。现在请给我精锐部队五千人,带着五千人的口粮,直接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向东进发,至子午道之后折向北方,不超过十天,可以抵达长安。夏侯楙听说我忽然到来,一定会弃城逃跑,长安城中就只有御史、京兆太守了。横门仓库存余的粮食以及离散百姓剩下的谷物,足以供给军粮。等到魏国在东方集结起军队,还需要二十多天时间,而您从斜谷出来(接应),也完全能够到达。这样,就可以一举而平定咸阳以西的地区了。”诸葛亮认为这是危险的计策,不如平安地从平坦大路上出发,可以平平稳稳地取得陇右地区,有万全的把握取胜而没有忧患,所以没有采用魏延的计策。诸葛亮扬言由斜谷道进攻郿县,命令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充当疑兵,据守箕谷。魏明帝派遣曹真统领关右地区各支部队,驻军郿县。诸葛亮亲自统率大军进攻祁山,军阵整齐,号令严明。起初,魏国认为蜀汉昭烈帝刘备已经去世,数年以来寂静无声,因此丝毫没有防备,而突然听到诸葛亮出兵,朝野畏惧。在这时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都叛魏而响应诸葛亮,关中地区惊惧骚乱,朝廷大臣不知所措。魏明帝于是统率步兵和骑兵五万人,派遣右将军张郃督察军队,向西抵御诸葛亮。起初,越巂太守马谡才能和器量超过常人,喜好谈论军事计谋,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蜀汉昭烈帝刘备临终之时对诸葛亮说:“马谡的言语浮夸,超过他的实际才能,不可委以重任,您可要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仍然不以为然,让马谡出任参军,经常接见马谡谈说议论,从白天一直到夜晚。等到出兵祁山,诸葛亮不任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为先锋,而让马谡督率各军在前,同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调度,(军事)措施杂乱,放弃水源,上山驻扎,而不在山下据守城邑。张郃断绝马谡军队的取水通道,发动进攻,大败马谡,蜀军士卒逃散。诸葛亮进兵没有据点,就攻取西县一千多人家回到汉中。逮捕马谡关进监狱,杀了他。诸葛亮亲自前去祭奠,为马谡之死流泪,抚恤他的子女,像往常一样恩待(他们)。马谡没有失败时,裨将军巴西郡人王平连续规劝马谡,马谡不采纳。等到失败时,部众都四散,只有王平所率领的一千人擂鼓自为守卫,张郃怀疑他设有伏兵,不敢往前进逼,于是王平慢慢收拢各营战败而奔散的残兵,率领将士返回(蜀国)。诸葛亮已经杀了马谡和将军李盛,王平特别受到尊崇。诸葛亮上疏请求自贬三级,汉主刘禅任命诸葛亮为右将军,兼理丞相的职务。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冬夜读书忽闻鸡唱
陆游
龌龊常谈笑老生,丈夫失意合躬耕。
天涯怀友月千里,灯下读书鸡一鸣。
事去大床空独卧,时来竖子或成名。
春芜何限英雄骨,白发萧萧未用惊。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中的“冬夜”点出创作时间,又暗合诗人的人生境况,意蕴丰富。
B. 首联诗人指出那些行为不端的小人们嘲笑自己,自己决定归隐的现实。
C. 诗歌颔联“天涯怀友”与“灯下读书”、“月千里”和“鸡一鸣”相对,虽为宽对,但为佳对。
D. 尾联诗人长叹,世上埋没过许多英雄,自己老而无成也就不必自惊自叹。
16. 诗人冬夜不眠夜读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诗赏析。
【答案】
15. B
16. ①诗歌首联谈“老生”“失意”,尾联借被埋没的英雄自宽自慰,可见夜读是为了纾解老而无成的失意。
②颔联谈“怀友”,可见夜读还意在抒发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③颈联连用典故,以“陈登”自比、以“竖子”他喻,可见夜读还为抒发壮志难酬、竖子成名的愤懑。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首联诗人指出那些行为不端的小人们嘲笑自己”理解错误。“龌龊”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拘谨迂腐”,此处理解为“行为不端的小人们”不准确,有望文生义之嫌。联系整首诗歌可知,首联的意思是诗人受现实境况的限制,无法实现壮志,只能做老生之常谈,多显拘谨迂腐,有自我解嘲之意,表达了诗人人生失意并有意归隐的思想感情。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由首联“龌龊常谈笑老生,丈夫失意合躬耕”可知,诗人年老失意,有意躬耕避世,据此可推知诗人夜读是为了纾解年老而功业无成的失意。
由颔联“天涯怀友月千里,灯下读书鸡一鸣”可知,诗人冬夜不眠,怀念友人,思念心切,作者读书读到鸡鸣时分,彻夜不眠读书,其实是以读书来宽解自己思念的愁苦。
颈联“事去大床空独卧,时来竖子或成名”中连用典故,前句诗人自比“陈登”,意指诗人回忆生平,想到收复中原的大业已成空谈;后句以“竖子”比喻无能卑贱却因时局显贵的投降派,对比两者的境况,心中愤懑不平,故夜读聊以纾解。
诗歌尾联“春芜何限英雄骨,白发萧萧未用惊”意为:世上多少英雄豪杰被这青草埋没,如此想来白发萧萧的“我”的失意又算得了什么,不用惊慌。虽是宽慰之语,但语中隐含的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更深的失落与无奈。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运用贴切的比喻是《诗经·卫风·氓》这首诗的特点之一,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淇水有岸、池沼有边来比喻凡事都有一定的限制。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六国灭亡后王室成员被解送到秦国的情状,暗示其悲惨命运。
(3)“风”和“雪”作为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古代文人常常吟咏的对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是对眼前风雪交加的景象的描写。
【答案】
①. 淇则有岸 ②. 隰则有泮 ③. 辞楼下殿 ④. 辇来于秦 ⑤. 纷纷暮雪下辕门 ⑥. 风掣红旗冻不翻(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隰、泮、辇、掣。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诸葛亮将入寇,与群下谋之。丞相司马魏延曰:“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长安中惟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危计,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军,据箕谷。帝遣曹真都督关右诸军,军郿。亮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陈整齐,号令明肃。始,魏以汉昭烈既死,数岁寂然无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于是天水、南安、安定皆叛应亮,关中响震,朝臣未知计所出。帝乃勒兵马步骑五万,遣右将军张郃督之,西拒亮。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谡之未败也,裨将军巴西王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及败,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守,张郃疑其有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亮既诛马谡及将军李盛,平特见崇显。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B 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C. 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D. 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右,也称关西,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古人以西为右,以东为左。
B. 昭烈,是蜀汉先主刘备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的时候特起的名号。
C. 参军,东汉末开始出现的官名,是“参某某军事”的简称,是诸王及将帅的幕僚。
D. 行,是兼任的意思。表示兼代官职的词语还有兼、领、署、权、判、假、摄、守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准备攻打魏国,于是与下属谋划,魏延献出了自己的计策,诸葛亮认为此计太过冒险,途中没有平坦的大道,决定不予采纳。
B. 诸葛亮十分器重喜欢谈论军事计谋马谡,不顾刘备的临终告诫,出军祁山时委任马谡为先锋,而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经过考验的人。
C. 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调度,放弃水源上山驻扎,最后被敌军打败;后马谡被依法处斩,诸葛亮亲自前往祭奠,还抚恤他的子女。
D. 王平战前一再劝谏,却不被马谡采纳,战后率领部下千人擂鼓把守营地,使魏军不敢进逼,并收拢各营残兵返回蜀国,受到尊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亮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陈整齐,号令明肃。
(2)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14. 魏延所献之计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认识简要分析。
【答案】
10. B 11. B 12. A
13. (1)诸葛亮亲自统率大军进攻祁山,军阵整齐,号令严明。
(2)马谡的言语浮夸,超过他的实际才能,不可委以重任,您可要对他多加考察。
14. ①所取之道顺畅,无伏兵,十日内到达长安。②长安守将确实怯懦无能,遇敌逃窜,无抵抗的兵力。③魏延军有粮补给,能在诸葛亮大军到达之前守住长安。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横门仓库存余的粮食以及离散百姓剩下的谷物,足以供给军粮。等到魏国在东方集结起军队,还需要二十多天时间,而您从斜谷出来(接应),也完全能够到达。这样,就可以一举而平定咸阳以西的地区了。”
“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中的“之”在这里是“的”的意思,其中“谷”为中心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合聚”是“聚集,合拢”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B.“昭烈,是蜀汉先主刘备的庙号”错误,“昭烈”是蜀汉先主刘备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途中没有平坦的大道”概述错误。由原文“亮以为此危计,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可知,诸葛亮只是认为此计很冒险,担心难以成功,而没有提及“途中”是否有“平坦的大道”。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身”,亲自,亲身;“戎陈”,军伍,战阵;“明肃”,严明。
(2)“其实”,他的实际才能;“大用”,重用,委以重任;“其”,副词,一定,千万。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可知,所取之道顺畅,无伏兵,十日内到达长安。
②由原文“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可知,长安守将确实怯懦无能,遇敌逃窜,无抵抗的兵力。
③由原文“横门……亦足以达”可知,魏延军有粮补给,能在诸葛亮大军到达之前守住长安。
参考译文:
诸葛亮将要攻打魏国,和部众谋划这件事。丞相司马魏延说:“听说夏侯楙是魏武帝的女婿,(此人)胆怯而没有智谋。现在请给我精锐部队五千人,带着五千人的口粮,直接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向东进发,至子午道之后折向北方,不超过十天,可以抵达长安。夏侯楙听说我忽然到来,一定会弃城逃跑,长安城中就只有御史、京兆太守了。横门仓库存余的粮食以及离散百姓剩下的谷物,足以供给军粮。等到魏国在东方集结起军队,还需要二十多天时间,而您从斜谷出来(接应),也完全能够到达。这样,就可以一举而平定咸阳以西的地区了。”诸葛亮认为这是危险的计策,不如平安地从平坦大路上出发,可以平平稳稳地取得陇右地区,有万全的把握取胜而没有忧患,所以没有采用魏延的计策。诸葛亮扬言由斜谷道进攻郿县,命令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充当疑兵,据守箕谷。魏明帝派遣曹真统领关右地区各支部队,驻军郿县。诸葛亮亲自统率大军进攻祁山,军阵整齐,号令严明。起初,魏国认为蜀汉昭烈帝刘备已经去世,数年以来寂静无声,因此丝毫没有防备,而突然听到诸葛亮出兵,朝野畏惧。在这时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都叛魏而响应诸葛亮,关中地区惊惧骚乱,朝廷大臣不知所措。魏明帝于是统率步兵和骑兵五万人,派遣右将军张郃督察军队,向西抵御诸葛亮。起初,越巂太守马谡才能和器量超过常人,喜好谈论军事计谋,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蜀汉昭烈帝刘备临终之时对诸葛亮说:“马谡的言语浮夸,超过他的实际才能,不可委以重任,您可要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仍然不以为然,让马谡出任参军,经常接见马谡谈说议论,从白天一直到夜晚。等到出兵祁山,诸葛亮不任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为先锋,而让马谡督率各军在前,同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调度,(军事)措施杂乱,放弃水源,上山驻扎,而不在山下据守城邑。张郃断绝马谡军队的取水通道,发动进攻,大败马谡,蜀军士卒逃散。诸葛亮进兵没有据点,就攻取西县一千多人家回到汉中。逮捕马谡关进监狱,杀了他。诸葛亮亲自前去祭奠,为马谡之死流泪,抚恤他的子女,像往常一样恩待(他们)。马谡没有失败时,裨将军巴西郡人王平连续规劝马谡,马谡不采纳。等到失败时,部众都四散,只有王平所率领的一千人擂鼓自为守卫,张郃怀疑他设有伏兵,不敢往前进逼,于是王平慢慢收拢各营战败而奔散的残兵,率领将士返回(蜀国)。诸葛亮已经杀了马谡和将军李盛,王平特别受到尊崇。诸葛亮上疏请求自贬三级,汉主刘禅任命诸葛亮为右将军,兼理丞相的职务。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冬夜读书忽闻鸡唱
陆游
龌龊常谈笑老生,丈夫失意合躬耕。
天涯怀友月千里,灯下读书鸡一鸣。
事去大床空独卧,时来竖子或成名。
春芜何限英雄骨,白发萧萧未用惊。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中的“冬夜”点出创作时间,又暗合诗人的人生境况,意蕴丰富。
B. 首联诗人指出那些行为不端的小人们嘲笑自己,自己决定归隐的现实。
C. 诗歌颔联“天涯怀友”与“灯下读书”、“月千里”和“鸡一鸣”相对,虽为宽对,但为佳对。
D. 尾联诗人长叹,世上埋没过许多英雄,自己老而无成也就不必自惊自叹。
16. 诗人冬夜不眠夜读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诗赏析。
【答案】
15. B
16. ①诗歌首联谈“老生”“失意”,尾联借被埋没的英雄自宽自慰,可见夜读是为了纾解老而无成的失意。
②颔联谈“怀友”,可见夜读还意在抒发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③颈联连用典故,以“陈登”自比、以“竖子”他喻,可见夜读还为抒发壮志难酬、竖子成名的愤懑。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首联诗人指出那些行为不端的小人们嘲笑自己”理解错误。“龌龊”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拘谨迂腐”,此处理解为“行为不端的小人们”不准确,有望文生义之嫌。联系整首诗歌可知,首联的意思是诗人受现实境况的限制,无法实现壮志,只能做老生之常谈,多显拘谨迂腐,有自我解嘲之意,表达了诗人人生失意并有意归隐的思想感情。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由首联“龌龊常谈笑老生,丈夫失意合躬耕”可知,诗人年老失意,有意躬耕避世,据此可推知诗人夜读是为了纾解年老而功业无成的失意。
由颔联“天涯怀友月千里,灯下读书鸡一鸣”可知,诗人冬夜不眠,怀念友人,思念心切,作者读书读到鸡鸣时分,彻夜不眠读书,其实是以读书来宽解自己思念的愁苦。
颈联“事去大床空独卧,时来竖子或成名”中连用典故,前句诗人自比“陈登”,意指诗人回忆生平,想到收复中原的大业已成空谈;后句以“竖子”比喻无能卑贱却因时局显贵的投降派,对比两者的境况,心中愤懑不平,故夜读聊以纾解。
诗歌尾联“春芜何限英雄骨,白发萧萧未用惊”意为:世上多少英雄豪杰被这青草埋没,如此想来白发萧萧的“我”的失意又算得了什么,不用惊慌。虽是宽慰之语,但语中隐含的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更深的失落与无奈。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运用贴切的比喻是《诗经·卫风·氓》这首诗的特点之一,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淇水有岸、池沼有边来比喻凡事都有一定的限制。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六国灭亡后王室成员被解送到秦国的情状,暗示其悲惨命运。
(3)“风”和“雪”作为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古代文人常常吟咏的对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是对眼前风雪交加的景象的描写。
【答案】
①. 淇则有岸 ②. 隰则有泮 ③. 辞楼下殿 ④. 辇来于秦 ⑤. 纷纷暮雪下辕门 ⑥. 风掣红旗冻不翻(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隰、泮、辇、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