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3-05-12
参考答案解析
1. C
2.B
3. B
4.①先秦时期,儒家等学派将“天人合一”思想作为其宇宙观核心理念之一,但各有阐发;②汉儒提出天人感应说,汉唐时有自然论,宋明时有“天理”以及性即理,心即理等学说,近代有科学诸解释;③现代学术界通过已有的现代常识诠释“天人合一”思想,大略分为科学的理解、历史的解释、哲学的阐发三种模式。(每点1分,三点4分)
5.①人不仅应“知天”,而且应该“畏天”,对大自然存敬畏之心,不应肆意破坏自然;②“天即人,人即天”,“天”和“人”是相即不离的,对大自然的破坏就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③因为“天”和“人”皆以“仁”为性,天“仁”而养育万物,人也应从“仁”出发去护佑自然。(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6. B
7.C
8.①公私的人性纠葛:放走林仨儿,于私是完成老奶奶的嘱托;于公,则是公然违犯纪律。②手足之情与父女之情的纠葛:爷爷冒死放走林仨儿,却在女儿生命濒危之际坚持原则,这令奶奶感到特别愤怒和不可理解。
③手足之情与夫妻之情的纠葛:爷爷放走林仨儿,全了他的手足之情;但对于极其痛恨林仨儿的奶奶来说,是不顾两人的夫妻之情。(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给满分)
9.①忠于职守、大公无私的革命品质。爷爷掌管着经济大权,但即使是自己或是家人生病,都舍不得拿出一星半点来治病;即使拿出来一点,也说是“借”的。
②舍家为国、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爷爷有家,但为了革命,神出鬼没,只能趁深夜回家看上一眼,到后来是寄居在各处窝棚里。
③理想至上、心有大爱的精神坐标。爷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了奶奶,奶奶到后来也理解了爷爷,并用行动完成爷爷的嘱托。
(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给满分,意思相近即可。“影子”指爷爷的形象已经脱离了实体,“其他”应指向更抽象的精神层面)
10.B
11.D
12. A
13.(1)因此有时敢做天下极其危险的事,而能终于成就大功,这就是根据人的特点来使用计谋。(得分点:是故,因此;至危,极其危险;卒,最终;权,衡量,使用计谋;各1分。)
(2)(魏武帝)犯了这两个(导致失败的)错误来攻打孙权,因此在赤壁兵败,成就了孙吴的强大。(得分点:败,错误;是以,因此;丧师于赤壁,状语后置:成,成就;各1分。)
14.①苏轼认为曹操不是“大智者”,他不能准确地权衡对手,未能统一天下。
②朱敬则高度肯定了曹操的功业,认为曹操有谋略,善决断,意志坚定,以至吸引贤才归附,成就霸业。
参考译文:
文本一:
世人所说的智者,能知道天下的利与害,能审察计谋的得与失,如此而已。这样的智慧,也有不能应付的时候。只做有利的事,不做有害的事,在有的时候就会无计可施,也不会尽得天下之利。古人所说的有大智慧的人,他们既知道利害得失的计谋,又能根据人的特点来进行斟酌使用。因此有时敢做天下极其危险的事,而能终于成就大功,这就是根据人的特点来使用计谋。轻视敌人会导致失败,过于看重敌人往往又丧失成功的机会。为什么呢?因为天下没有万无一失的利益,做事情总想着万无一失,必然会阻止成功。所以,知道我如何战胜别人,而别人不知道如何战胜我,这种人没有谁能战胜他。
当汉室衰微,豪杰并起,争夺天下,二袁、董卓、吕布,争相攻杀,而孙权、刘备,又屈居在一个角落里,他们在用兵取胜方面,当然无法和曹氏抗衡,然而天下终于四分五裂,一直到曹魏结束,也未能统一。就这件事,试着发表点意见。魏武帝擅长分析判断事,却不擅长分析判断人。刘备有盖世的才能,却没有应付突发事件的机智。当他刚刚打败刘璋,占领益州的时候,蜀人没有完全归附,一日有四五次哗变,斩杀也无法控制局面。放弃这个机会不攻取他,后来就发展到不敢加兵攻打的地步,一直到死都是这种情况。孙权英勇而有谋略,这就不能依靠人多势众来攻取他。魏武帝不利用中原地区的优势,却用水军与孙权一决雌雄,一日一夜行军三百里前去争利。(魏武帝)犯了两个(导致失败的)错误来攻打孙权,因此在赤壁兵败,成就了孙吴的强大,攻取刘备贵在神速,不应该放长线。当蜀人不信任他,民心未附的时候,卷起铠甲快速追赶他,虽然犯兵家大忌,也可以达到目的。孙权,应以计谋巧取,不能用人多势众来强攻,想用刚刚投降的荆州士兵,乘胜拿下孙权。魏武帝不是不知道这件事难,只是寄希望于侥幸孙权不敢抵抗。这种做法,用在刘备刚刚占领的西蜀,可以取得成功。所以说,魏武帝在攻打刘备这件事上过于谨慎,丧失了成功的机会,在攻打孙权时过于草率,从而导致失败。这不就是擅长分析判断事却不擅长分析判断人的过错吗?
唉!事情的利与害,计谋的得与失,天下有才能的人都能知道。但仅仅知道这个,不能根据人的特点来斟酌使用,所以魏武帝有时胜,有时败,争雄一生,却没有看到他统一天下。
(宋·苏轼《魏武帝论》,有删节)
文本二:
看曹公聪明睿智擅长权力谋略,神机妙算变化无穷,虽然打了败仗,意气却丝毫不衰微,处在危险的境地可是视听一点都不受蒙蔽,面对大事决定战机,只要行动就没有遗漏和后悔的,近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人才,虽然名声不大,兵力不强,地方狭小,实力弱小,官渡之战中受困,濮阳一战失败。然而天下精明的士人,落魄的才子,奔向曹公就像百川归向大海,漂浮的尘土向高高的山峰聚集一样。所以有荀彧、郭嘉等,或是被他的风采感动,或是对他一见倾心。然后获得英雄之心,驾驭熊罴之勇,挟持天子来使得国家顺遂,扶持幼主而彰显至公,功业显赫,霸业就完成了。
(唐·朱敬则《魏武帝论》,有删节)
15.D
16.同:本词与《扬州慢》都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战争造成惨状的悲痛。异:本词还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丧权误国、无所作为的讽刺;表达了对友人东山再起、挽救国家危亡的期盼。《扬州慢》则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17.(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3)东临碣
石以观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①精美绝伦②与众不同/出人意料③萍水相逢
19.A
20.西湖这一痕长堤,就这样静默了四百年;湖中那一点湖心亭,就这样伫立了四百年;烟波中那一芥余舟,就这样漂泊了四百年。
21.【参考答案】有影响。(1分)画家“无意识”地显露金锁是对作品的“误读”,“有意识”地显露则是有意对作品的“重构”(2分);这部分内容对段首设问进行了回应,使全段意思前呼后应,表达更加流畅。(1分)
【补充细则】①共4分;②答“没有影响”不给分;③“删去会改变表达的原意”“不删去更准确严谨”等答案归入最后一点。
22.【参考答案】①项上并未外戴金锁【补充细则】第①句答到“未戴金锁”的意思即可;②如果金锁天天挂在衣外【补充细则】第②句答“如果宝钗天天将金锁挂在衣外”亦可;③很难放弃“金锁”标志(自然要画出金锁)【补充细则】第③句答“不仅要画出金锁”等亦可。
23.评阅参考高考作文评阅标准。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