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北省高考冲刺模拟试卷(四)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3-05-27
2023届湖北省高考冲刺模拟试卷(四)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个时代普遍的社会心理表现于对美丑的价值评判则为该时代的审美精神。魏晋玄学务虚轻实、重文轻武的价值取向直接反映了当时的审美精神。玄学将任何事物都作为玄思对象加以把握,大大突破了传统儒者恪守的伦理道德的狭小精神领地,实质上是对人主体性的张扬,为魏晋士人提供了驰骋想象与思维的极好方式。进入玄思领域,尘世的一切限制、禁忌、规范都消失了,达到了精神自由的境界。受玄学影响,魏晋士人在审美领域也达到了一种自由之境,真正以个体的主观感受、感观好恶来评判美丑。自先秦到两汉,儒家对美丑的评判无不以伦理规范为尺度,即使山水也视之以“比德”,使审美主体与真美隔了一层帷幕,伦理价值取代了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取代了个体价值,审美对象成了伦理观念的象征。魏晋士人借玄学将自我意识延伸到天地万物,延伸到个体生命存在,于是个体价值取代了社会价值,使审美活动成为纯粹的个体活动,这样在世人面前才展现出一个真美的世界。
与真美的外在世界相呼应的是真情的内心世界,宗白华认为“魏晋士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魏晋士人抛弃了儒者讳言真情的虚伪,一切任意而行,任情而为,见美而喜,遇丑生厌。《晋书·阮籍传》:“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有真情者,固当为才色一哭,魏晋士人之任情任性于此可见一斑。他们不只日常行为举止如此,在审美活动中更是这样。唯其不封闭不压抑自我情感,方能看到空前广大丰富的美的世界。他们发现了山水田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天然美,他们欣赏“萧萧肃肃,爽朗清举”的风度美,山涛赞嵇康“岩岩若孤松之独立”,《世说新语·容止》记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他们歆羡“面如凝脂,眼如点漆”的姿容美,甚至到了“潘郎车满”“看杀卫玠”的程度。他们崇尚言谈之美,殷浩为谢尚“标榜诸义”时“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世说新语·文学》)。他们第一次发现了诗文书画内在的审美功能,孙绰说:“渊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卫夫人赞王羲之书法“笔势洞精字体道媚”。就这样,审美判断成了魏晋士人审视万事万物的独立角度,再不受伦理政治等价值标准的羁绊。
受玄学和品藻人物的影响,魏晋对诗文与人物姿容风仪进行评价沟通,出现了韵、神、骨等概括事物内在表现性的审美新范畴。韵,本指声音和谐,魏晋开始用来品评人物和诗文书画,梁武帝诏书“仁威将军,神韵峻举”,“神韵”大约源于此,言人之风度;《文心雕龙·体性》“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言潘岳之诗气韵生动。骨,由人体骨架泛及人之品行气度,再衍为诗文力度气概,《世说新语·品藻》“阮思旷骨气不及右军”中,“骨气”言人耿介的品性节气;钟嵘《诗品》用“骨气奇高”评曹植诗有气势和力度。神,魏晋常作风神、神采、神秀等以品评人物山水诗画,如孙绰《游天台山赋序》用“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也”赞山川神奇秀丽。韵、神、骨不是事物固有的物质属性,只有相对于审美的眼光,它们才呈现出来。
——摘编自李春青《魏晋清玄·玄与魏晋审美精神》
材料二:
魏晋士人对身体容貌美倾注的热情是空前的。《世说新语·容止》赞美名士王衍“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裴楷“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谓潘安仁与夏侯湛同行为“连璧”。他们对身材身姿之美也很看重,《容止》篇描写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王恭“濯濯如春月柳”,毛曾与夏侯玄共坐被称为“蒹葭倚玉树”。由此可见,魏晋士人既重形貌又兼顾气质,推崇阴柔美。这个时代,自我欣赏也被鼓励,《晋书·王濛传》记王濛“美姿容,尝揽镜自照,称其父字曰:王文开生如此儿邪!”表达了他对自身容貌的高度自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审美之风还吹进了闺房,吹开了女性被长久禁锢的心扉,在由女性制造的老妪赠帽、贾氏窥帘、掷果潘郎等审美狂潮里,男人成了女性品评追捧的对象。名士们还追求衣着服饰的个性化,常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令人侧目,但他们依然故我,不为时论所动。《晋书·五行志》里何晏“好服妇人之服”。《世说新语·假谲》载谢玄“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对此时代新变,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给出了评判:“丧乱以来,事物屡变,冠履衣服,袖袂财制,日月改易,无复一定。”在具有正统思想的葛洪看来,所谓“事物屡变”是世风日下、礼教衰颓的表现。但以今人眼光来看,它其实就是时下的“流行”现象,表现了魏晋士人的个性化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儒家森严的服制等级。
——摘编自白振奎《论魏晋时期人之美的发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时期,儒家的众多价值标准禁锢着士人的审美判断,审美更多地注重伦理价值。
B.只有当自我的情感不再封闭,聚焦于个体的主观感受时,才能看到更为丰富的美的世界。
C.“骨”本为人体骨架,后来可指人的品行气度,进而延伸到诗文的力度气概,一脉相承。
D.不顾他人眼光,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的行为,体现了魏晋士人对服饰穿戴个性化的追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晋士人打破审美主体与真美之间的帷幕,张扬人的个体性,突破了儒家的伦理道德。
B.审美精神对所属时代的价值取向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还有可能出现审美的新范畴。
C.魏晋时期,士人注重身体容貌美的风气盛行,这一风气还促进了女性的审美思想解放。
D.相较于儒者讳言真情的虚伪,任情的自由之风更受文人推崇,如阮籍就曾为才色而哭。
3.下列选项中,关于文本中的论证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利用归纳推理的逻辑方式,得出了“重形貌又兼顾气质,推崇阴柔美”的判断。
B.材料二将东晋葛洪与今人的眼光进行对比,论证了魏晋人士追求服饰个性化的合理性。
C.材料一的论证层层深入,先是魏晋审美的外在世界,进而到内心世界,接着到审美新范畴。
D.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引用的论证方法,使得论证的语言生动,论证过程有理有据。
4.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材料二的写作思路。(4分)
5.有人认为魏晋是个“大发现、大觉醒的时代”,也有人认为魏晋审美有“病态化”倾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魏晋审美的认识。(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记忆力
申平
这帮老人家都已年过六旬了,这日却突发奇想,要搞小学毕业 50 周年同学会。
50年,整整半个世纪。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的面庞,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得出来吗?他们是否把珍贵的少年时期的友谊埋藏心底?
于是就打电话、发通知,足足折腾了半个月,还真的把人给弄齐了。全班除4人提前去了另一个世界聚会以外,其余 41 人都答应一定来。
聚会选在一家酒店的一楼,门口挂了标语和彩球,显得非常隆重。来得最早的当然是几个发起者。他们发现,这家酒店的服务真不错:门外有侍应生开门;一进大厅,服务员就把热毛巾递了过来;还有一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给每个人都发一包纸巾。显然,这是为他们流泪准备的。发起者连连赞叹:好,真是想得太周到了。
同学们陆续来到。每一个人的到来,都会引发一阵激动。大家先是静静审视来人,然后突然有个人叫出了他的名字,于是就是一阵欢呼,就是一阵热烈拥抱。也有一些人实在认不出来了,但当他自己一报家门,大家立刻恍然大悟。这种激动就更热烈,因为其中还包含着惊喜。
想想吧,50年一聚,容易吗?人生会有第二个50年吗?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那位小老头儿发给大家的纸巾真的派上了用场,而且有人发现,这个小老头儿竟然也被他们感动得热泪纵横。他也频频用篮子里的纸巾擦自己的眼睛。
激动过后,发起者开始清点人数,发现已经来了40人,就差一个人没有来。大家都在询问:他是谁呢?
那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此时突然放下了篮子,走上前来说:是我啊,你们谁都没有把我认出来啊!
“刷”地一下,众人齐齐把惊讶的目光向他射去:你?你是谁啊,有没有搞错啊?
小老头儿在40双眼睛的审视下有点发窘。他急忙挺了挺腰,大声地说:我是陈大福啊,你们再看看、再想想。
发起者赶紧去查名单,果然有陈大福这个名字,可是……40双眼睛又从头到脚把他审视了半天,有个发起者忍不住说:你不是酒店……干这个的吗?他指了指老头儿的篮子。接着他又说:你别开玩笑,我们可是同学聚会。
小老头儿就显得有点着急:我知道是同学聚会,这种事情谁会冒充啊。我明明就是陈大福嘛,你们睁大眼睛好好认认嘛!小老头儿随后又有点委屈地嘟哝道:这纸巾是我自己给大家买的——酒店还管你这个!
于是40双眼睛再次聚焦,恨不能看穿了他的骨头,可结果还是失望地摇头。小老头儿这回可真有点急了,他说:你们的记忆力……怎么这么糟呢?你们仔细回忆一下,那时咱班每天是谁最早来搞卫生的?你们再想想,学校开运动会,是谁给你们看衣服,是谁给你们打开水?班里组织劳动,又是谁干得最卖力气……
众人仍然半信半疑。突然,一个女同学尖叫了起来:哎呀,我想起来了,他的确是陈大福,他是我们的同学啊!
众人就一齐把目光投向女同学,显然希望她拿出证据来。女同学就有点兴奋地说: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一次他偷了学校附近农民的地瓜,让人家抓住,押到学校门口来示众……
噢……!众人齐发一声喊,他们的记忆闸门一瞬间呼啦啦全部打开。现在再看陈大福,怎么看怎么像他们的同学了。
但是此时的陈大福却没有半点兴奋,反而像中了枪一样痉挛了一下,他张大嘴巴,面部扭曲,用颤抖的声音说:天哪,你们还记着这件事啊!我做了那么多好事,就是想让你们忘了这件事,可是你们太……太伤人了!
陈大福慢慢转过身去,提起他的篮子,摇晃着向门外走去,任凭后面喊破了嗓子,他也一直没有回头。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写41位老同学聚会,地点选在一家酒店的一楼,门口挂了标语和彩球,凸显聚会的隆重。“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则表现聚会气氛的热闹。
B.当同学们在一起“说啊、笑啊、哭啊”的时候,有个小老头儿静静地伫立在一旁,被热烈的场面感动得流泪。说明小老头儿想把自己置身事外,做个“旁观者”。
C.为了唤起大家的记忆,小老头儿把当年做的各种好事一一说出来。然而,大家依然对他是同学身份表示怀疑,说明小老头儿当初在学校因个头小并不太引人注意。
D.“我做了那么多好事,就是想让你们忘了这件事”说明陈大福是一个善于掩饰的人,他试图用做好事来掩盖自己当初做过的坏事。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第一段末尾连续两个疑问句设置悬念,为50年毕业感人聚会却没有人认出陈大福作铺垫,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于是40双眼睛再次聚焦,恨不能看穿了他的骨头”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同学们对陈大福记忆的淡薄,为下文“记忆闸门打开”充分蓄势。
C.陈大福慢慢转过身去,提起他的篮子,摇晃着向门外走去。运用动作描写,生动表现了陈大福自尊心受到打击后的极端失落。
D.小老头儿在校期间为同学们做了许多好事,同学们集体失忆。但是因偷瓜被示众的事情却被大家记得异常清晰。说明大家只关心身边有趣的大事,而不太关注身边小事。
8.“纸巾”这一物象在文中三次出现,请分别简要分析其所起到了哪些作用?(6分)
9.小说中对比的手法运用十分突出,试找出三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个时代普遍的社会心理表现于对美丑的价值评判则为该时代的审美精神。魏晋玄学务虚轻实、重文轻武的价值取向直接反映了当时的审美精神。玄学将任何事物都作为玄思对象加以把握,大大突破了传统儒者恪守的伦理道德的狭小精神领地,实质上是对人主体性的张扬,为魏晋士人提供了驰骋想象与思维的极好方式。进入玄思领域,尘世的一切限制、禁忌、规范都消失了,达到了精神自由的境界。受玄学影响,魏晋士人在审美领域也达到了一种自由之境,真正以个体的主观感受、感观好恶来评判美丑。自先秦到两汉,儒家对美丑的评判无不以伦理规范为尺度,即使山水也视之以“比德”,使审美主体与真美隔了一层帷幕,伦理价值取代了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取代了个体价值,审美对象成了伦理观念的象征。魏晋士人借玄学将自我意识延伸到天地万物,延伸到个体生命存在,于是个体价值取代了社会价值,使审美活动成为纯粹的个体活动,这样在世人面前才展现出一个真美的世界。
与真美的外在世界相呼应的是真情的内心世界,宗白华认为“魏晋士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魏晋士人抛弃了儒者讳言真情的虚伪,一切任意而行,任情而为,见美而喜,遇丑生厌。《晋书·阮籍传》:“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有真情者,固当为才色一哭,魏晋士人之任情任性于此可见一斑。他们不只日常行为举止如此,在审美活动中更是这样。唯其不封闭不压抑自我情感,方能看到空前广大丰富的美的世界。他们发现了山水田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天然美,他们欣赏“萧萧肃肃,爽朗清举”的风度美,山涛赞嵇康“岩岩若孤松之独立”,《世说新语·容止》记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他们歆羡“面如凝脂,眼如点漆”的姿容美,甚至到了“潘郎车满”“看杀卫玠”的程度。他们崇尚言谈之美,殷浩为谢尚“标榜诸义”时“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世说新语·文学》)。他们第一次发现了诗文书画内在的审美功能,孙绰说:“渊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卫夫人赞王羲之书法“笔势洞精字体道媚”。就这样,审美判断成了魏晋士人审视万事万物的独立角度,再不受伦理政治等价值标准的羁绊。
受玄学和品藻人物的影响,魏晋对诗文与人物姿容风仪进行评价沟通,出现了韵、神、骨等概括事物内在表现性的审美新范畴。韵,本指声音和谐,魏晋开始用来品评人物和诗文书画,梁武帝诏书“仁威将军,神韵峻举”,“神韵”大约源于此,言人之风度;《文心雕龙·体性》“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言潘岳之诗气韵生动。骨,由人体骨架泛及人之品行气度,再衍为诗文力度气概,《世说新语·品藻》“阮思旷骨气不及右军”中,“骨气”言人耿介的品性节气;钟嵘《诗品》用“骨气奇高”评曹植诗有气势和力度。神,魏晋常作风神、神采、神秀等以品评人物山水诗画,如孙绰《游天台山赋序》用“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也”赞山川神奇秀丽。韵、神、骨不是事物固有的物质属性,只有相对于审美的眼光,它们才呈现出来。
——摘编自李春青《魏晋清玄·玄与魏晋审美精神》
材料二:
魏晋士人对身体容貌美倾注的热情是空前的。《世说新语·容止》赞美名士王衍“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裴楷“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谓潘安仁与夏侯湛同行为“连璧”。他们对身材身姿之美也很看重,《容止》篇描写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王恭“濯濯如春月柳”,毛曾与夏侯玄共坐被称为“蒹葭倚玉树”。由此可见,魏晋士人既重形貌又兼顾气质,推崇阴柔美。这个时代,自我欣赏也被鼓励,《晋书·王濛传》记王濛“美姿容,尝揽镜自照,称其父字曰:王文开生如此儿邪!”表达了他对自身容貌的高度自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审美之风还吹进了闺房,吹开了女性被长久禁锢的心扉,在由女性制造的老妪赠帽、贾氏窥帘、掷果潘郎等审美狂潮里,男人成了女性品评追捧的对象。名士们还追求衣着服饰的个性化,常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令人侧目,但他们依然故我,不为时论所动。《晋书·五行志》里何晏“好服妇人之服”。《世说新语·假谲》载谢玄“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对此时代新变,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给出了评判:“丧乱以来,事物屡变,冠履衣服,袖袂财制,日月改易,无复一定。”在具有正统思想的葛洪看来,所谓“事物屡变”是世风日下、礼教衰颓的表现。但以今人眼光来看,它其实就是时下的“流行”现象,表现了魏晋士人的个性化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儒家森严的服制等级。
——摘编自白振奎《论魏晋时期人之美的发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时期,儒家的众多价值标准禁锢着士人的审美判断,审美更多地注重伦理价值。
B.只有当自我的情感不再封闭,聚焦于个体的主观感受时,才能看到更为丰富的美的世界。
C.“骨”本为人体骨架,后来可指人的品行气度,进而延伸到诗文的力度气概,一脉相承。
D.不顾他人眼光,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的行为,体现了魏晋士人对服饰穿戴个性化的追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晋士人打破审美主体与真美之间的帷幕,张扬人的个体性,突破了儒家的伦理道德。
B.审美精神对所属时代的价值取向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还有可能出现审美的新范畴。
C.魏晋时期,士人注重身体容貌美的风气盛行,这一风气还促进了女性的审美思想解放。
D.相较于儒者讳言真情的虚伪,任情的自由之风更受文人推崇,如阮籍就曾为才色而哭。
3.下列选项中,关于文本中的论证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利用归纳推理的逻辑方式,得出了“重形貌又兼顾气质,推崇阴柔美”的判断。
B.材料二将东晋葛洪与今人的眼光进行对比,论证了魏晋人士追求服饰个性化的合理性。
C.材料一的论证层层深入,先是魏晋审美的外在世界,进而到内心世界,接着到审美新范畴。
D.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引用的论证方法,使得论证的语言生动,论证过程有理有据。
4.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材料二的写作思路。(4分)
5.有人认为魏晋是个“大发现、大觉醒的时代”,也有人认为魏晋审美有“病态化”倾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魏晋审美的认识。(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记忆力
申平
这帮老人家都已年过六旬了,这日却突发奇想,要搞小学毕业 50 周年同学会。
50年,整整半个世纪。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的面庞,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得出来吗?他们是否把珍贵的少年时期的友谊埋藏心底?
于是就打电话、发通知,足足折腾了半个月,还真的把人给弄齐了。全班除4人提前去了另一个世界聚会以外,其余 41 人都答应一定来。
聚会选在一家酒店的一楼,门口挂了标语和彩球,显得非常隆重。来得最早的当然是几个发起者。他们发现,这家酒店的服务真不错:门外有侍应生开门;一进大厅,服务员就把热毛巾递了过来;还有一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给每个人都发一包纸巾。显然,这是为他们流泪准备的。发起者连连赞叹:好,真是想得太周到了。
同学们陆续来到。每一个人的到来,都会引发一阵激动。大家先是静静审视来人,然后突然有个人叫出了他的名字,于是就是一阵欢呼,就是一阵热烈拥抱。也有一些人实在认不出来了,但当他自己一报家门,大家立刻恍然大悟。这种激动就更热烈,因为其中还包含着惊喜。
想想吧,50年一聚,容易吗?人生会有第二个50年吗?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那位小老头儿发给大家的纸巾真的派上了用场,而且有人发现,这个小老头儿竟然也被他们感动得热泪纵横。他也频频用篮子里的纸巾擦自己的眼睛。
激动过后,发起者开始清点人数,发现已经来了40人,就差一个人没有来。大家都在询问:他是谁呢?
那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此时突然放下了篮子,走上前来说:是我啊,你们谁都没有把我认出来啊!
“刷”地一下,众人齐齐把惊讶的目光向他射去:你?你是谁啊,有没有搞错啊?
小老头儿在40双眼睛的审视下有点发窘。他急忙挺了挺腰,大声地说:我是陈大福啊,你们再看看、再想想。
发起者赶紧去查名单,果然有陈大福这个名字,可是……40双眼睛又从头到脚把他审视了半天,有个发起者忍不住说:你不是酒店……干这个的吗?他指了指老头儿的篮子。接着他又说:你别开玩笑,我们可是同学聚会。
小老头儿就显得有点着急:我知道是同学聚会,这种事情谁会冒充啊。我明明就是陈大福嘛,你们睁大眼睛好好认认嘛!小老头儿随后又有点委屈地嘟哝道:这纸巾是我自己给大家买的——酒店还管你这个!
于是40双眼睛再次聚焦,恨不能看穿了他的骨头,可结果还是失望地摇头。小老头儿这回可真有点急了,他说:你们的记忆力……怎么这么糟呢?你们仔细回忆一下,那时咱班每天是谁最早来搞卫生的?你们再想想,学校开运动会,是谁给你们看衣服,是谁给你们打开水?班里组织劳动,又是谁干得最卖力气……
众人仍然半信半疑。突然,一个女同学尖叫了起来:哎呀,我想起来了,他的确是陈大福,他是我们的同学啊!
众人就一齐把目光投向女同学,显然希望她拿出证据来。女同学就有点兴奋地说: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一次他偷了学校附近农民的地瓜,让人家抓住,押到学校门口来示众……
噢……!众人齐发一声喊,他们的记忆闸门一瞬间呼啦啦全部打开。现在再看陈大福,怎么看怎么像他们的同学了。
但是此时的陈大福却没有半点兴奋,反而像中了枪一样痉挛了一下,他张大嘴巴,面部扭曲,用颤抖的声音说:天哪,你们还记着这件事啊!我做了那么多好事,就是想让你们忘了这件事,可是你们太……太伤人了!
陈大福慢慢转过身去,提起他的篮子,摇晃着向门外走去,任凭后面喊破了嗓子,他也一直没有回头。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写41位老同学聚会,地点选在一家酒店的一楼,门口挂了标语和彩球,凸显聚会的隆重。“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则表现聚会气氛的热闹。
B.当同学们在一起“说啊、笑啊、哭啊”的时候,有个小老头儿静静地伫立在一旁,被热烈的场面感动得流泪。说明小老头儿想把自己置身事外,做个“旁观者”。
C.为了唤起大家的记忆,小老头儿把当年做的各种好事一一说出来。然而,大家依然对他是同学身份表示怀疑,说明小老头儿当初在学校因个头小并不太引人注意。
D.“我做了那么多好事,就是想让你们忘了这件事”说明陈大福是一个善于掩饰的人,他试图用做好事来掩盖自己当初做过的坏事。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第一段末尾连续两个疑问句设置悬念,为50年毕业感人聚会却没有人认出陈大福作铺垫,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于是40双眼睛再次聚焦,恨不能看穿了他的骨头”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同学们对陈大福记忆的淡薄,为下文“记忆闸门打开”充分蓄势。
C.陈大福慢慢转过身去,提起他的篮子,摇晃着向门外走去。运用动作描写,生动表现了陈大福自尊心受到打击后的极端失落。
D.小老头儿在校期间为同学们做了许多好事,同学们集体失忆。但是因偷瓜被示众的事情却被大家记得异常清晰。说明大家只关心身边有趣的大事,而不太关注身边小事。
8.“纸巾”这一物象在文中三次出现,请分别简要分析其所起到了哪些作用?(6分)
9.小说中对比的手法运用十分突出,试找出三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