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广东省四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3-08-14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小题。
文本一: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 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 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 变化因时, 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西汉·贾谊《过秦论》)
文本二: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荆南留后高季昌为节度使。季昌到官, 城邑残毁,户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二年冬十月,依政进士梁震过江陵,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 欲奏为判官。乃曰:“震素不慕荣宦,明公不以震为愚, 必欲使之参谋议,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暮府。”
季昌甚重之,以为谋主,呼曰先辈。乾化二年,高季昌潜有据荆南之志, 乃奏筑江陵外郭, 增广之。乾化三年,高季昌造战舰五百艘,为攻守之具,朝廷浸不能制。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高季昌闻帝灭梁,避唐庙讳, 更名季兴,欲自入朝。明宗天成元年四月, 梁震荐前陵州判官贵平孙光宪于季兴,使掌书记。季兴大治战舰,欲攻楚。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季兴乃止。二年春,高季兴既得三州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不许。及夔州刺史潘炕罢官,季兴辄遣兵突入州城,杀戍兵而据之。帝怒,以刘训为南面招讨使,将步骑四万讨之。高季兴求救于吴,吴人遣水军援之。三年春, 楚王殷如岳州, 遣六军使袁诠击荆南, 高季兴以水军逆战。季兴大败,请和。冬十二月,高季兴寝疾,命其子从诲权知军府事。丙辰,季兴卒。
从诲既袭位,谓僚佐曰:“唐近而吴远, 舍近臣远,非计也。”乃因楚王殷以谢罪于唐,帝许之。四年秋七月甲申,以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高从诲性明达, 亲礼贤士, 委任梁震,以兄事之。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交,以嗣王属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坠其业, 吾老矣,不复事人矣。”遂固请退居。从诲不能留,乃为之筑室于土洲,从诲时过其家, 四时赐与甚厚, 自是悉以政事属孙光宪。
臣光曰:孙光宪见微而能谏,高从诲闻善而能徙, 梁震成功而能退,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 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氏据荆南》)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共3分)
高季兴A既得B三州C请D朝廷E不除F刺史G自H以I子J弟K为之L不许。
11. 对文中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中的“白衣”,其手法与《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中的“藩篱”相同。
B.“以嗣王属我”中的“属”,与《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含义不一样。
C.“遂固请退居”的“遂”与《种树郭橐驼传》中“遂而鸡豚”的“遂”字意思不同。
D.“见微而能谏”的“谏”与《归去来兮辞》中“悟己往之不谏”的“谏”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夔州刺史潘炕罢官时,高季兴领军突击,杀死了防守士兵并占领了夔州城。第二年楚王马殷派袁诠率军攻打荆南,高季兴派水军迎战,被击败。
B.后梁覆灭后,高季昌改名季兴,打算亲自入朝觐见后唐君主,没有得到允许,于是大量制造战舰,想攻打楚国,最后被孙光宪劝阻。
C. 高季兴的儿子高从诲承袭爵位之后,认为唐近而吴远,舍弃近的国家却臣服远的国家,不是长远之计,于是向后唐请罪,获得正式任命。
D. 高从诲把梁震当兄长一样对待,而梁震因为自己年事已高、高从诲没有荒废先王遗业,请求退居。高从诲留不住他,每年给予他丰厚的赏赐。
13. 以下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来自《屈原列传》的句子,请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4分)
(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4分)
14. 高季昌据荆南时得以借鉴的治国之道与文本一贾谊所提倡的治国之道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庭芳·归去来兮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①,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 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 人生底事, 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②。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①再闰:阴历五年两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故称。②洛水: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故云。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句“归去来兮”,直接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首句,但表达的归情与陶渊明有所不同。
B.序言和上片部分,词人介绍了自己将离开黄州和汝州,回到岷峨,与雪堂邻里和江东好友依依惜别的情景。
C.临别之际,春秋社日的劝饮场面、黄州父老的情谊,都让词人恋恋不舍。
D.这首词语言质朴,如娓娓叙谈,情致温厚,描写也真切细致,从中可见苏东坡的才情与性情。
16.南宋周辉对东坡词有这样的评价:“居士词岂无去国流离之思,殊觉哀而不伤。”论者以为用来概括这首词的情感特征非常恰当,请结合本词内容予以阐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 8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共8分)
(1)贾谊《过秦论》中极言秦始皇功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将士和君王两个角度来写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
(3)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自己曾因佩戴香蕙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仍坚定地坚持真理,追求美好品德,且为之蹈死不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景阔远清旷,自古推为名句,《登快阁》中也有类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 小题。
①随着新媒体的流行,年轻的部分戏曲演员开始把手机屏幕当成一方舞台,②以“直播”的方式,吸引了广泛的关注。③对此,有人颇有微词。④殊不知, 大部分戏曲院团基本是靠财政补助生存,戏曲生态早已陷入艰难的境地。⑤如果还过分苛求所谓的“艺术理想”,担心过度商业化而拒绝一个上佳的宣传手段,实在是因小失大。⑥戏曲传播载体的网络化、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没有直播,也会有其他传播手段。⑦这些年,戏曲人也一直在谋求“破圈”,为更好的戏曲生态竭尽全力。⑧京剧裘派传人裘继戎的《惊·鸿》首当其冲,在B站跨年晚会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赞赏;⑨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则又让大江南北的年轻人迷上了粤剧。
窃以为,这不仅仅是破圈,_________,是“破茧重生”。
当然,戏曲直播只是一种手段,是戏曲回归市场路径的创新。而创新是为了守正, 守正也才能创新。一个年轻戏曲人, 通过直播收获流量,这是可喜现象:收获了不菲的打赏, 这也无可厚非。但戏曲演员若丢掉了对文化的坚守,沉湎于手机屏幕,甚至“吆喝求赏钱”, 那就成了乞儿行径。中国戏曲能薪火相传的主要原因是《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等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经典剧目的世代流传。_________,才能实现创新与守正平衡下的持续发展。
18.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达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 8分)
阅读以下两段 分别来自 《红楼梦》和《孔雀东南飞》的文字,完成20~21 小题。
甲: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端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精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吐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乙: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20. 班级古典文学鉴赏交流会上,同学们对《红楼梦》和《孔雀东南飞》中人物的外貌描写展开了研讨。甲文和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是关于王熙凤和刘兰芝的外貌描写,请你分析两处在写法上的共同点和各自的表达效果,拟出发言简稿。(5分)
21.脂砚斋评论:“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甲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关于王熙凤眼和眉的描写。“丹凤”与“三角”、“柳叶”与“吊梢”看似违和:语序上,“丹凤”“柳叶”在前,“三角”“吊梢”在后,绝非无意为之。请你说说作者这样调遣词语的好处。(3分)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直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 倒在地上, 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那咱们往哪走啊?”“往前走。”“哪是前啊?”“我对您透露一个大秘密,这是人类最古老的玩笑。往哪走, 都是往前走。”
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出自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雅克和他的主人》两部作品,富含人生哲理。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