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淮安市宿迁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3-10-08
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匀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减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枋,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节选自《左传》)
材料二: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节选自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停顿处的字母依次填入下面的方框内。
修A于身矣B而C不施D于事E不见F|于G言H亦可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意思是“去”,与《<论语〉十二章》中“如其礼乐”中的“如”意思不同。
B. 废,意思是“废弃、停止”,与成语“废寝忘食”中的“废”字意思相同。
C. 所以,意思是“……的原因”,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中“所以”含义不同。
D. 诗书,指《诗经》《尚书》,与《礼记》《乐经》《春秋》合称五经。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宣子认为句之祖世代不绝,可谓不朽,而穆叔则不赞同,认为这只能算世禄,不能算不朽。
B. 穆叔认为保姓受氏,守护宗庙,祭祀不绝,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种情况,这是“禄之大者”。
C. 在欧阳修看来,虽然圣贤与草木鸟兽一样,终究化为腐朽,但是圣贤的德、功、言将会不朽。
D. 欧阳修认为颜渊之所以能不朽,不在于他的德行,也不在于他的功业,而在于其不朽的言论。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
(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4. 穆叔与欧阳修对“不朽”的认识有哪些相同之处?
【答案】
10. BEH 11. D 12. D
13. (1)鲁国有一位已故的大夫叫臧文仲,死了以后,他的言论仍存于世。
(2)约束自我,使言行都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
14. ①都认为立德、立功、立言可以“不朽”。②立德是根本。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修炼个人操守,却不能建立功业,也没有立言传世,也可以不朽。
“修于身”是状语后置句,意思是修炼个人操守,中间不能断开;“矣”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应断开,因此选B;
“不施于事” 是状语后置句,意思是不能建立功业,中间不断开,应在“事”后边断开,因此选E;
“不见于言”是状语后置句,意思是没有立言传世,中间不断开,应在“言”后边断开,因此选H。
故选BEH。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 正确。如,去/至于。句意:穆叔到了晋国。/至于修明礼乐。
B. 正确。废,意思都是“废弃、停止”。句意: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废弃。/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C. 正确。如,……的原因/用来……的。句意:这三者是让他们能不朽而存于世的原因。/老师,就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D.“与《礼记》《乐经》《春秋》合称五经”错。《乐经》属于六经,不属于五经。
故选 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不在于他的德行,也不在于他的功业,而在于其不朽的言论”错,曲解文意。原文“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可看出欧阳修认为颜渊之所以能不朽,不在于功业,也不在于立言传世,而在于他的德行无人能及。
故选 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先”,已故;“既”,已经;“立”,存。
(2)“克”,约束;“复”,归复;“一日”,一旦;“归”,称赞。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材料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废弃,这叫不朽。材料二“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意思是他们之所以成为圣贤,在于他们修炼操守、建事立业、建言立论,这三者是让他们能不朽而存于世的原因。
据此看出,都认为立德、立功、立言可以“不朽”。
②材料一“太上有立德”,意思是最高的是树立德行,材料二“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意思是修炼个人操守的人,没有什么是不能获得的。
据此看出,立德是根本。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襄公二十四年的春季,穆叔到了晋国。范宣子迎接他,询问他说道:“古人有话说,死而不朽,这说的是什么?”穆叔没有回答。范宣子说:“从前我的祖先,从虞舜以上是陶唐氏,在夏朝是御龙氏,在商朝是豕韦氏,在周朝是唐氏、杜氏,晋国主持中原盟会的时候是范氏,恐怕所说的就是这个了吧!”穆叔说:“据我所听到的,这是世禄,不是不朽。鲁国有一位已故的大夫叫减文仲,死了以后,他的言论仍存于世。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我听说, 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废弃,这叫不朽。像这样保存姓、接受氏,来守住宗庙,世代不断绝祭祀,没有一个国家没有这种情况。这是官禄中大的,不能说是不朽。”
材料二:
草木鸟兽被称为物, 众人被称为人, 他们在世时虽然不同, 但死亡时却是相同的,最终都会腐朽,消亡。而世人之中,有圣贤之人,本来也会由生到死,但他们与草木鸟兽及世人而不同的原因,就是他们即使死了也会不朽,而且时间越远,留存得愈久。他们之所以成为圣贤,在于他们修炼操守、建事立业、建言立论,这三者是让他们能不朽而存于世的原因。修炼个人操守的人,没有什么是不能获得的; 在事业上施展的人,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立言著说的人,有的有这种能力,有的则没有这种能力。建立功业的人,未能立言传世也可以不朽。《诗经》《尚书》《史记》等著作中所记载的人,难道都是能立言传世的吗?修炼个人操守,却不能建立功业,也没有立言传世,也可以不朽。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善于言论的。就比如颜渊这个人,他只是在穷宅陋巷曲肱而枕、受饥而卧罢了,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像一个愚蠢的人。然而在当时孔门中众多子都推崇尊重他,认为无人敢期望比得上他。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比得他。颜渊能够不朽而存于世的原因,本来就不是凭借他的功业,何况是立言传世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注】
杜 牧
有客谁人肯夜过,独怜风景奈愁何。
边鸿怨处迷霜久,庭树空来见月多。
故国杳无千里信,采弦时伴一声歌。
驰心只待城乌晓,几对虚檐望白河。
【注】公元842年,杜牧因受权贵排挤,外放黄州。这首诗是他在黄州任上所写。
15.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开篇说有谁愿意虚度此良辰,流露出了诗人对时光的珍惜以及渴望有所作为的情感。
B. “独怜”承接上句,面对眼前的秋夜之景,诗人孑然一身,生出万般愁绪,却始终无法排遣。
C. 颔联以“边鸿”“庭树”“月”等意象营造清冷空阔的意境,“迷霜久”暗示诗人贬谪此地多时。
D. 本诗语言含蓄精炼,如“千里”写路途遥远,乡心难达;“一声”以少写多,状乐声余韵无穷。
16. 这首诗歌尾联以景物作结,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
15. A
16. ①这首诗歌尾联诗人想象城头上的乌鸦啼叫将唤来天亮,透过眼前凌空的屋檐望见天边的银河;
②尾联之景是动与静、近与远、声与色、虚与实的组合,层次丰富,幽静渺远:
③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苦、孤寂之愁以及所依托的失落。以虚檐、白河作结,夏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诗歌开篇说有谁愿意虚度此良辰,流露出了诗人对时光的珍惜以及渴望有所作为的情感”错误。首联首句的意思是,有谁愿意在深夜来拜访我,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和落寞。
故选 A 。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想象:深夜未成眠,等待城头上的鸦声唤起天色破晓,早晨内容为所想。可概括为:这首诗歌尾联诗人想象城头上的乌鸦啼叫将唤来天亮,透过眼前凌空的屋檐望见天边的银河。
动静结合,乌鸦啼叫为动,天边的银河为静。由近景到远,凌空的屋檐为近,天边的银河为远。虚实结合,乌鸦啼叫为虚,凌空的屋檐为实,声色结合,乌鸦啼叫为声,天边白色的银河为色,营造出幽静渺远的氛围。可概括为:尾联之景是动与静、近与远、声与色、虚与实的组合,层次丰富,幽静渺远。
前文提到故乡在千里之外,亲朋杳无音信,我的心向往如车马驱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苦。独自一人深夜未眠,独对银河,孤寂之愁以及所依托的失落。可概括为: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苦、孤寂之愁以及所依托的失落。以虚檐、白河作结,夏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