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联盟学校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学情调研高三语文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3-10-10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
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 “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已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 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壅塞》)
材料二:
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是故贤者尽其智,而不肖者竭其力。德泽兼覆而不偏,群臣劝务而不怠。所以然者,何也?得用人之道,而不任已之才者也。故假舆马者,足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能游而绝江海。夫人主之情,莫不欲总海内之智,尽众人之力,然而群臣志达效忠者,希不困其身。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使言之而非也,虽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庙堂之上,未必可用。明主之听于群臣,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暗主则不然,疏远卑贱者,竭力尽忠,不能知也。
(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其尝A 所用B 不过C 三石D 以示E 左右F 左右皆试G 引之H 中关I 而止。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恶,疑问代词“怎么”,与“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的“恶”用法相同。
B.适,到……去,与《谏逐客书》“适观而已矣”中的“适”词义不同。
C.刍荛,“刍”指割草,“荛”指采薪,它们相连,在文中指割草采薪之人。
D.责,责备,与现代汉语中“引咎自责”中的“责”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齐军越来越近,宋人越来越怕,但如实报告情况的人都被宋王杀掉了,最后一个被派去探听情况的人害怕也被杀掉,就报告说齐军还很远,国人并不怕。
B.齐宣王喜好射箭,所用的弓根本不超过三石之力,但因为他受骗于左右侍从,又没有自知之明,所以他一辈子都认为自己用的弓有九石之力。
C.真正的明君,其命令能够向下贯彻,其恩泽能够普遍施予,其臣子能够勤奋工作,而且能如实反映情况,这是因为明君善于用人,不单单凭借个人之智。
D.材料二的作者认为,对于人们提出的策略,不必考虑提出者地位是高是低、身份是贵是贱,只要策略优秀就可以实行,不然,即使卿相提出的策略也不必采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
(2)暗主则不然,疏远卑贱者,竭力尽忠,不能知也。
14.两则材料的论点有何相同之处?主要论证方法有何不同?(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 题
甘州遍· 秋风紧
毛文锡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青冢北,黑山西。
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①。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②。
【注】①蕃奚:多指西北少数民族②丹梯:又称“丹墀”,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词的上片“平碛雁行低”中的“低”,与“野旷天低树”的“低”有异曲同工之妙。
B.词人听到号角、战鼓声四起,万端愁绪油然而生,尤其是报国无门之愁怨更为明显。
C.词人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生动地描写了边塞恶劣环境,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D.词的下片通过描写飞沙迷路、马蹄沾血等景象,极力渲染了悲壮气氛,突出了战争的惨烈。
16.清人陈廷焯评价这首词的结尾说“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河流和树木做比,反面申述国君德行不深厚,是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的两句是:“ ▲, ▲。”
(2)《赤壁赋》在写到赤壁之战古战场时,指出此地可以远望夏口和武昌,接着以“▲,▲”两句描绘其景色。
(3)仁而爱人始终是守天下的关键,正如杜牧《阿房宫赋》指出的“ ▲,▲”,秦国就不会迅速灭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宛成 18-19 题。
有我之境,是把读书当作人生的避风港。作家毛姆曾说过,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如给你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坎坷、遇到挫折,①马不停蹄、一往无前是一种态度,掩卷沉思、反思自己也是一种态度。前者的精神是雄健的,( a )。通过读书,在历史中寻找借鉴,从他人那里汲取经验,未尝不是②以守为攻、站在问题之外看问题的大智慧。不仅如此,以读书修身正己,能让人少几分“卷帷望月空长叹”的烦恼纠结,多一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从容,反而有助于我们迈过这些坎。
无我之境,是把读书( b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是一次精神的修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确实,阅读和思考是每个人都不会虚度的旅程。它能让人放慢原本急匆匆的步伐,撤掉③火急火燎,摆脱内心浮躁,在流连字里行间的风景里,找到一个安静的精神角落。苏州有一家大型书店,一个特点就是拥有非常长的楼梯,其意图就是为了让每个来到书店的人在④拾级而上的过程中,能够放慢脚步,感受书香,从容沉淀。在这个意义上,读书绝不仅仅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更是一种拯救灵魂的生活方式。
18.文中加方框的四个成语中有两处使用错误,请标明序号并修改。(4 分)
19.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字。
(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
就常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
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是一种习惯。风一吹,我就掉过头,顺着那一习凉,把目光聚焦窗口。我不仅发现了窗外的一切,还看到了一种悬空。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悬空在这个城市中。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然后悬空放置,身不由己。两脚之下,华丽的实木地板,还有地板上的荼几、沙发、电视,都与我一样悬空着。我的心空荡荡的,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天再蓝,离我太远,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飘忽不定的水。在这个城市生存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悬空的,面对黑洞洞的窗口, 我找不到答案,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20.下列语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
B.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C.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
D.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21.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画线句子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的设想;还要栽树……
B.让人留恋的歌声响起,标志着这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大年夜。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时期一种十分辛苦的劳作。
D.这位选评者把“含香之署”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说一通。
22.文中有三个加点的重叠形式“牢牢”“常常”“轻轻”,说说它们和“牢”“常”“轻”相比,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6 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
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 “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已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 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壅塞》)
材料二:
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是故贤者尽其智,而不肖者竭其力。德泽兼覆而不偏,群臣劝务而不怠。所以然者,何也?得用人之道,而不任已之才者也。故假舆马者,足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能游而绝江海。夫人主之情,莫不欲总海内之智,尽众人之力,然而群臣志达效忠者,希不困其身。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使言之而非也,虽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庙堂之上,未必可用。明主之听于群臣,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暗主则不然,疏远卑贱者,竭力尽忠,不能知也。
(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其尝A 所用B 不过C 三石D 以示E 左右F 左右皆试G 引之H 中关I 而止。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恶,疑问代词“怎么”,与“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的“恶”用法相同。
B.适,到……去,与《谏逐客书》“适观而已矣”中的“适”词义不同。
C.刍荛,“刍”指割草,“荛”指采薪,它们相连,在文中指割草采薪之人。
D.责,责备,与现代汉语中“引咎自责”中的“责”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齐军越来越近,宋人越来越怕,但如实报告情况的人都被宋王杀掉了,最后一个被派去探听情况的人害怕也被杀掉,就报告说齐军还很远,国人并不怕。
B.齐宣王喜好射箭,所用的弓根本不超过三石之力,但因为他受骗于左右侍从,又没有自知之明,所以他一辈子都认为自己用的弓有九石之力。
C.真正的明君,其命令能够向下贯彻,其恩泽能够普遍施予,其臣子能够勤奋工作,而且能如实反映情况,这是因为明君善于用人,不单单凭借个人之智。
D.材料二的作者认为,对于人们提出的策略,不必考虑提出者地位是高是低、身份是贵是贱,只要策略优秀就可以实行,不然,即使卿相提出的策略也不必采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
(2)暗主则不然,疏远卑贱者,竭力尽忠,不能知也。
14.两则材料的论点有何相同之处?主要论证方法有何不同?(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 题
甘州遍· 秋风紧
毛文锡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青冢北,黑山西。
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①。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②。
【注】①蕃奚:多指西北少数民族②丹梯:又称“丹墀”,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词的上片“平碛雁行低”中的“低”,与“野旷天低树”的“低”有异曲同工之妙。
B.词人听到号角、战鼓声四起,万端愁绪油然而生,尤其是报国无门之愁怨更为明显。
C.词人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生动地描写了边塞恶劣环境,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D.词的下片通过描写飞沙迷路、马蹄沾血等景象,极力渲染了悲壮气氛,突出了战争的惨烈。
16.清人陈廷焯评价这首词的结尾说“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河流和树木做比,反面申述国君德行不深厚,是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的两句是:“ ▲, ▲。”
(2)《赤壁赋》在写到赤壁之战古战场时,指出此地可以远望夏口和武昌,接着以“▲,▲”两句描绘其景色。
(3)仁而爱人始终是守天下的关键,正如杜牧《阿房宫赋》指出的“ ▲,▲”,秦国就不会迅速灭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宛成 18-19 题。
有我之境,是把读书当作人生的避风港。作家毛姆曾说过,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如给你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坎坷、遇到挫折,①马不停蹄、一往无前是一种态度,掩卷沉思、反思自己也是一种态度。前者的精神是雄健的,( a )。通过读书,在历史中寻找借鉴,从他人那里汲取经验,未尝不是②以守为攻、站在问题之外看问题的大智慧。不仅如此,以读书修身正己,能让人少几分“卷帷望月空长叹”的烦恼纠结,多一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从容,反而有助于我们迈过这些坎。
无我之境,是把读书( b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是一次精神的修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确实,阅读和思考是每个人都不会虚度的旅程。它能让人放慢原本急匆匆的步伐,撤掉③火急火燎,摆脱内心浮躁,在流连字里行间的风景里,找到一个安静的精神角落。苏州有一家大型书店,一个特点就是拥有非常长的楼梯,其意图就是为了让每个来到书店的人在④拾级而上的过程中,能够放慢脚步,感受书香,从容沉淀。在这个意义上,读书绝不仅仅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更是一种拯救灵魂的生活方式。
18.文中加方框的四个成语中有两处使用错误,请标明序号并修改。(4 分)
19.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字。
(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
就常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
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是一种习惯。风一吹,我就掉过头,顺着那一习凉,把目光聚焦窗口。我不仅发现了窗外的一切,还看到了一种悬空。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悬空在这个城市中。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然后悬空放置,身不由己。两脚之下,华丽的实木地板,还有地板上的荼几、沙发、电视,都与我一样悬空着。我的心空荡荡的,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天再蓝,离我太远,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飘忽不定的水。在这个城市生存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悬空的,面对黑洞洞的窗口, 我找不到答案,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20.下列语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
B.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C.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
D.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21.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画线句子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的设想;还要栽树……
B.让人留恋的歌声响起,标志着这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大年夜。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时期一种十分辛苦的劳作。
D.这位选评者把“含香之署”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说一通。
22.文中有三个加点的重叠形式“牢牢”“常常”“轻轻”,说说它们和“牢”“常”“轻”相比,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6 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