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3-10-15
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鲜活、灵动的语言,是文学特色的赋予形式。文学语言的锤炼之于文学作品,要多重要就有多重要。
怎样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
首先,作家要承认文学语言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不将它置于依附和被动状态。汪曾祺说,语言是思想,语言是文化,语言更是一个生命体。既然是生命体,就要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感情和色彩。沈从文评判优秀文学语言的依据,就是要“浸透了作者的人格和感情”。同时,文学语言又不能像桔子皮那样随意剥离。它表面看是技巧和形式,但又超出了技巧和形式,是巧妙融合到整篇作品骨子里的。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读者就容易被感染,最终与作家的真情实感发生共鸣。
其次,文学语言是作家作品的气脉、气质和心力、心慧等品质的综合体现,透过它可以看出作家到底用了多少心血和功夫。《红楼梦》为何一直被奉为中国文学语言之集大成者?因为它是曹雪芹超凡的才华与十几年倾心倾力打造的结果。文学语言比故事内容更有生活的黏着力,更容易先声夺人。余华对文学语言的运用体会是,先在语言技巧和形式叙述上展现出“不一样”,再回归个体现实,使语感、乐感、视点甚至幻觉凸显。阅读他的作品时,可以察觉到余华运用语言的本真心智和力量。迟子建《烟火漫卷》里有这样一句:河面上星光荡漾,就像一片爽朗的笑声。笑,看不见,但她却用了通感语式让河水的笑声看得见。这种鲜活、灵动,就是文学语言的高度。
再次,文学语言上的生动表达,需要反复修改。一个对自己作品不修改、不订正的作家,文学语言上的表达仅凭第一次出版就包打天下,总是令人惋惜的。有些作家写的书稿立意和结构都不错,但语言功底不够,甚至文句啰嗦、语法不佳,却没有主动去修改、提升,便是自我降低要求的表现。
文学语言要求作家对作品经时间沉淀后多次审视,使作品语言节奏、韵律和风格集中显现,产生独特的魅力。比如洛夫诗歌《与李贺共饮》中有“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是他对唐李贺“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改写,却充满了重新擦亮的语言张力,并不逊色于原作。这个例证,表明文学语言能穿越古今,洛夫之“吓……凝”李贺之“逗”,各有千秋。
让文学语言变得鲜活灵动起来,作家要善于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地域方言、俚语口语等语言形式中汲取丰富的活性因子,巧妙熔铸为别具一格的文学语言,化腐朽为神奇。鲁迅、老舍等作家,之所以成为语言大师,就是他们分别对绍兴官话、北京官话与现代白话进行了属于自己语言范式的融合与变通。
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活的灵魂。叙事、洞见、意蕴、风韵、象征等等,处处闪现着它的肌理和质感。作家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作品,文学语言的独特味道和神奇魅力,便会充盈在文本的字里行间。
(摘编自付秀宏《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
材料二:
与《三国演义》不同,《红楼梦》已是白话文学,但它的语言却不是纯然的白话,而是文白间杂。这是一种雅化了的白话,也是一种俗化了的文言,是白话化了的雅言,也即新雅言。这新雅言,既来自传统雅言(文言),也与传统雅言有别,是具有独立语言风格的表征。这样的新雅言,随着印刷出版技术及报纸的复兴,在清代中晚期大量盛行,以至于逐渐演变成为梁启超所开创的新文体“报章体”。
在文学语言上,鲁迅毫无疑问是新文学的语言大师。《故乡》的开头一段即是极具苍凉的写景:“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鲁迅以中国画中的大写意手法,以极简括而冷峻的笔调,将故乡萧索的冬景与荒村勾勒于纸上。鲁迅笔下的荒村,一如倪云林笔下的山水,萧索而苍凉,稀疏而淡远。鲁迅虽纯然为白话写作,不夹杂一丁点文言,但他对汉语文学精神特质的把握,尤其是对人、景、物的语言刻画,可谓深入骨髓,开启了一种新的雅言传统。鲁迅的人物刻画,一如南宋人物画大师梁楷,乃大写意中的大写意,笔线极简极淡极纯粹,寥寥几笔,便将人与物赋予了某种深沉的精神特质。如果作一个对比便不难发现,鲁迅的人与景,是混融合一的,景具有人的性格与脾气。而有些作家,则大多景是景,人是人,人与景分离。当然,这也是一种写法,但与鲁迅相比,确乎逊色许多。
(摘编自朱中原《今天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学语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语言是生命体,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它不处于依附和从属地位,因此,它不是作家及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载体。
B.伟大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付出许多心血,这其中包含他对文学语言的反复锤炼。
C.洛夫的《与李贺共饮》“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的“吓……凝”与李贺“石破天惊逗秋雨”的“逗”的语言魅力难分伯仲。
D.印刷出版技术和报纸的复兴,使得与传统雅言有别的新雅言在清代中晚期大量盛行,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新文体“报章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华、迟子建锤炼文学语言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语言技巧运用上发力是重中之重。
B.鲁迅、老舍成为语言大师,与其将各自地方官话和现代白话进行融合与变通有关。
C.鲁迅借鉴古代画家倪云林和梁楷大写意笔法,在小说中描写环境、塑造人物形象。
D.小说中纯粹的景物描写是不能出彩的,只有将景与人混融合一,才能为作品增色。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相关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左传·襄公二十年》:仲尼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B.陆机《文赋》: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
C.高尔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D.福楼拜:(人们的)语言就是--架展延机,永远拉长感情。
4.明代学者蒋大器在为《三国演义》作序时对其语言作出“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评价。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评价加以分析。(4分)
5.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作家怎样做才能使语言鲜活、灵动起来?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看不见的珍藏
茨威格
①这个故事是我从事艺术品买卖的这37个年头里所经历过的最不寻常的事情。自从我们钞票的价值就像逸散的煤气荡然无存以来,古玩交易市场那些暴发户们突然对古旧的版画及画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你得源源不断地进新“货”。
②我不由想到把过去的旧账本拿出来翻一翻,兴许能找出几个昔日的老主顾,从他们那儿弄回几件副本呢。我突然翻出一捆大概要算是我们最早的老主顾写来的信件。这位滑稽可笑、节约成癖的老兵,作为一位古代版画艺术的收藏家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聪明才智、极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雅不俗的艺术品味。我将其近60年的订单慢慢地加以整理,发现他的收藏品早就价值连城了。尽管如此,自从1914年以来,他再也没有寄来过订单了。
③我毫不费劲地找到了他的住所——简陋的乡村楼房的三层楼上,告诉老人恰好路过这里,顺便拜访一下他——我们这个字号的多年老主顾、德国最大的收藏家之一,约定下午三点以后来看藏画。
④午饭过后,一个衣着朴素的姑娘找到我,说是我的老主顾赫尔瓦特的女儿。她涨红着脸,显得十分局促与尴尬。她断断续续地告诉我来意:原来在大战过后,老人已经完全失明。当时物价飞涨,单凭老人微薄的退休金,根本无法应付一家人的日常开销,甚至温饱都不够。不得已,母女俩只好背着老人把他的藏品卖掉。而为了不被这可怜的失明老人知道,为了让他继续维持他那每天都要花费几小时的“看”画的乐趣,也为了老人能够不知晓真情继续快乐地活下去,她们只好用一些仿制品和空白页来填充画框,瞒过老人。老人女儿的话使我感动万分,我决定对老人守口如瓶,并尽力配合他。
⑤我们于是一起到她家去。“赫尔瓦特今天一个中午根本睡不着,为了急于要把他的宝贝给您看。”老人的妻子微笑着对我说。她女儿的一个眼色已经使她明白我的态度,并让她放下心来了。桌上一大堆画夹已经摊开,等着人去看。
⑥他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用指尖从画夹子里取出一个硬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他热情洋溢地把这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可是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见,他那瞳仁僵死、目光发直的眼睛,不知道是由于纸上的反光,还是来自内心的喜悦——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
⑦“怎么样,”他颇为得意地说道,“您曾看见过比这幅更加精美的复印画吗 每个细部的线条印得多么清晰,轮廓多么分明。再看看它的来历!瞧这儿”——他把画页翻了过来,用指甲极为精确地指着这张白纸的某些地方,使我不由自主地望了一眼,看那儿是不是真的还盖着图章——“您看,这儿是那格勒藏画的图章,这儿是收藏家雷米和艾斯代勒的图章。”
⑧听到这位老人这样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看见他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着只在他的想象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收藏家的图章,真叫人毛骨悚然。由于恐怖,我的嗓子眼堵得厉害,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我在慌乱中抬起眼睛看了看那两个女人,又看见老太太浑身哆嗦,十分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于是我振作了一下,开始扮演我的角色。
⑨“简直叫人拍案叫绝!”我终于结结巴巴地说道。老人的脸上马上现出得意的神气,“不过,这还根本算不了什么。”他就这样滔滔不绝、洋洋得意地边说边让我看画夹,足足忙了两个小时。我和他一起共看这一百来张空白的废纸或蹩脚的仿制品,而这些在这个可悲的丝毫没起疑心的盲人的记忆里还是真实存在的,以至于他可以毫无差错、按照准确无误的顺序精确入微地夸奖并且描绘每一幅画。只有一次,他似乎觉察到什么,使他不能热情洋溢地说下去。他拿起一张《安提俄珀》,他那已经训练得十分敏感的触觉神经在这张陌生的纸上没有摸到那些凹纹,于是他突然皱起眉头,声音也慌乱了:“这不是……这不是《安提俄珀》吧 ”他喃喃自语,神情有些狼狈。我马上采取行动,急忙从他手里把这幅画取过来,热情洋溢地大事描绘我也熟悉的这幅画刻画的一切可能有的细节。盲人的那张已经变得颇为尴尬的脸松弛了下来。“总算找到了一个识货的行家!”他洋洋得意地掉转脸去冲着他的妻女欢呼起来,“总算找到一个懂行的,你们也听听。”
⑩他说着,用手指温柔地抚摩一下那些早已空空如也的画夹,就像抚摩一些有生命的东西似的。这是一个既可怕又动人的场面,因为在进行大战的这些年里,我还从来没有在一个德国人的脸上看到过这样纯净的幸福的表情。
我们开始握别的时候,他的声音变得非常柔和。“我终于又能和一个行家一起看一遍我心爱的藏画,这对我来说真是个幸福。我在这儿答应您,在我的遗嘱里加上一条,您应该得到管理这批不为人所知的宝藏的荣誉。请您答应我一件事:请您印个漂亮的藏画目录,这将成为我的墓碑。”我深受感动地答应他去办这件实际上我永远无法照办的事,老人死沉沉的瞳仁又为之一亮。
两个女人送我到门口。她们一面望着我,一面流泪,她们的眼光是多么温暖,多么富有感激之情。我恍恍惚惚地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其实十分羞愧:我像童话里的天使似的降临到一个穷人家里,使一个瞎子在一小时内重见光明,我用的办法是帮人进行了一次虔诚的欺骗,极为放肆地大撒其谎,而我自己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卑鄙的商人跑来,想狡猾地从别人手里骗走几件珍贵的东西的。可是我得到的,远远不止这些:在这阴暗迟钝、郁郁寡欢的时代,我又一次生动地感觉到纯粹的热情,一种纯粹是对艺术而发的精神上的快感,这种感情我们这些人似乎早已忘怀了。我心里充满敬畏之情——我无法用别的方式来表达——虽然我不知为什么,又一直感到羞惭。
我已走在大街上了,回头却看见一个令人难忘的情景:楼上的窗口露出一张白发老人的高高兴兴的笑脸,凌驾于大街上愁眉苦脸、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群之上,由一片善意幻觉的白云托着,远远脱离了我们这个严酷的现实世界。我不觉又想起那句含有深意的老话——我记得好像是歌德说的——“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看不见的珍藏”,指藏品并不存在和失明老人看不见藏品,同时也昭示了“我”人性中的纯粹与善良。
B.老人急切地期盼“我”的到来,得意地展示他的珍藏,这种兴奋源于倾吐自己艺术爱好的渴望,遇到知己的喜悦。
C.失明老人发现《安提俄珀》画纸的异常这一情节展现了他敏感的艺术鉴赏力,暗示了老人内心的怀疑。
D.老人的妻子和女儿在战后一边艰难维持家庭的生计,一边依然小心翼翼、尽力地呵护着老人心中的艺术世界。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战过后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飞涨和老人再没给“我”寄来过订单,为后文老人藏品的荡然无存埋下伏笔。
B.小说中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失明老人的形象,表现他对自己藏品的狂热喜爱。
C.结尾窗口老人“高高兴兴的笑脸”与大街上人群的“愁眉苦脸”形成对比,反映对艺术的追求能消解现实的严酷。
D.小说截取了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片段,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控诉了战争,也讴歌了黑暗年代中人性的光芒。
8.“我”的心理随着老人鉴赏名画的过程逐步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我”不同阶段的心理表现。(4分)
9.作者在文末引用了歌德说的一句话,“收藏家是幸福的人!”你认为老人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鲜活、灵动的语言,是文学特色的赋予形式。文学语言的锤炼之于文学作品,要多重要就有多重要。
怎样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
首先,作家要承认文学语言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不将它置于依附和被动状态。汪曾祺说,语言是思想,语言是文化,语言更是一个生命体。既然是生命体,就要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感情和色彩。沈从文评判优秀文学语言的依据,就是要“浸透了作者的人格和感情”。同时,文学语言又不能像桔子皮那样随意剥离。它表面看是技巧和形式,但又超出了技巧和形式,是巧妙融合到整篇作品骨子里的。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读者就容易被感染,最终与作家的真情实感发生共鸣。
其次,文学语言是作家作品的气脉、气质和心力、心慧等品质的综合体现,透过它可以看出作家到底用了多少心血和功夫。《红楼梦》为何一直被奉为中国文学语言之集大成者?因为它是曹雪芹超凡的才华与十几年倾心倾力打造的结果。文学语言比故事内容更有生活的黏着力,更容易先声夺人。余华对文学语言的运用体会是,先在语言技巧和形式叙述上展现出“不一样”,再回归个体现实,使语感、乐感、视点甚至幻觉凸显。阅读他的作品时,可以察觉到余华运用语言的本真心智和力量。迟子建《烟火漫卷》里有这样一句:河面上星光荡漾,就像一片爽朗的笑声。笑,看不见,但她却用了通感语式让河水的笑声看得见。这种鲜活、灵动,就是文学语言的高度。
再次,文学语言上的生动表达,需要反复修改。一个对自己作品不修改、不订正的作家,文学语言上的表达仅凭第一次出版就包打天下,总是令人惋惜的。有些作家写的书稿立意和结构都不错,但语言功底不够,甚至文句啰嗦、语法不佳,却没有主动去修改、提升,便是自我降低要求的表现。
文学语言要求作家对作品经时间沉淀后多次审视,使作品语言节奏、韵律和风格集中显现,产生独特的魅力。比如洛夫诗歌《与李贺共饮》中有“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是他对唐李贺“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改写,却充满了重新擦亮的语言张力,并不逊色于原作。这个例证,表明文学语言能穿越古今,洛夫之“吓……凝”李贺之“逗”,各有千秋。
让文学语言变得鲜活灵动起来,作家要善于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地域方言、俚语口语等语言形式中汲取丰富的活性因子,巧妙熔铸为别具一格的文学语言,化腐朽为神奇。鲁迅、老舍等作家,之所以成为语言大师,就是他们分别对绍兴官话、北京官话与现代白话进行了属于自己语言范式的融合与变通。
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活的灵魂。叙事、洞见、意蕴、风韵、象征等等,处处闪现着它的肌理和质感。作家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作品,文学语言的独特味道和神奇魅力,便会充盈在文本的字里行间。
(摘编自付秀宏《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
材料二:
与《三国演义》不同,《红楼梦》已是白话文学,但它的语言却不是纯然的白话,而是文白间杂。这是一种雅化了的白话,也是一种俗化了的文言,是白话化了的雅言,也即新雅言。这新雅言,既来自传统雅言(文言),也与传统雅言有别,是具有独立语言风格的表征。这样的新雅言,随着印刷出版技术及报纸的复兴,在清代中晚期大量盛行,以至于逐渐演变成为梁启超所开创的新文体“报章体”。
在文学语言上,鲁迅毫无疑问是新文学的语言大师。《故乡》的开头一段即是极具苍凉的写景:“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鲁迅以中国画中的大写意手法,以极简括而冷峻的笔调,将故乡萧索的冬景与荒村勾勒于纸上。鲁迅笔下的荒村,一如倪云林笔下的山水,萧索而苍凉,稀疏而淡远。鲁迅虽纯然为白话写作,不夹杂一丁点文言,但他对汉语文学精神特质的把握,尤其是对人、景、物的语言刻画,可谓深入骨髓,开启了一种新的雅言传统。鲁迅的人物刻画,一如南宋人物画大师梁楷,乃大写意中的大写意,笔线极简极淡极纯粹,寥寥几笔,便将人与物赋予了某种深沉的精神特质。如果作一个对比便不难发现,鲁迅的人与景,是混融合一的,景具有人的性格与脾气。而有些作家,则大多景是景,人是人,人与景分离。当然,这也是一种写法,但与鲁迅相比,确乎逊色许多。
(摘编自朱中原《今天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学语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语言是生命体,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它不处于依附和从属地位,因此,它不是作家及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载体。
B.伟大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付出许多心血,这其中包含他对文学语言的反复锤炼。
C.洛夫的《与李贺共饮》“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的“吓……凝”与李贺“石破天惊逗秋雨”的“逗”的语言魅力难分伯仲。
D.印刷出版技术和报纸的复兴,使得与传统雅言有别的新雅言在清代中晚期大量盛行,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新文体“报章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华、迟子建锤炼文学语言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语言技巧运用上发力是重中之重。
B.鲁迅、老舍成为语言大师,与其将各自地方官话和现代白话进行融合与变通有关。
C.鲁迅借鉴古代画家倪云林和梁楷大写意笔法,在小说中描写环境、塑造人物形象。
D.小说中纯粹的景物描写是不能出彩的,只有将景与人混融合一,才能为作品增色。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相关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左传·襄公二十年》:仲尼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B.陆机《文赋》: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
C.高尔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D.福楼拜:(人们的)语言就是--架展延机,永远拉长感情。
4.明代学者蒋大器在为《三国演义》作序时对其语言作出“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评价。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评价加以分析。(4分)
5.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作家怎样做才能使语言鲜活、灵动起来?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看不见的珍藏
茨威格
①这个故事是我从事艺术品买卖的这37个年头里所经历过的最不寻常的事情。自从我们钞票的价值就像逸散的煤气荡然无存以来,古玩交易市场那些暴发户们突然对古旧的版画及画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你得源源不断地进新“货”。
②我不由想到把过去的旧账本拿出来翻一翻,兴许能找出几个昔日的老主顾,从他们那儿弄回几件副本呢。我突然翻出一捆大概要算是我们最早的老主顾写来的信件。这位滑稽可笑、节约成癖的老兵,作为一位古代版画艺术的收藏家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聪明才智、极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雅不俗的艺术品味。我将其近60年的订单慢慢地加以整理,发现他的收藏品早就价值连城了。尽管如此,自从1914年以来,他再也没有寄来过订单了。
③我毫不费劲地找到了他的住所——简陋的乡村楼房的三层楼上,告诉老人恰好路过这里,顺便拜访一下他——我们这个字号的多年老主顾、德国最大的收藏家之一,约定下午三点以后来看藏画。
④午饭过后,一个衣着朴素的姑娘找到我,说是我的老主顾赫尔瓦特的女儿。她涨红着脸,显得十分局促与尴尬。她断断续续地告诉我来意:原来在大战过后,老人已经完全失明。当时物价飞涨,单凭老人微薄的退休金,根本无法应付一家人的日常开销,甚至温饱都不够。不得已,母女俩只好背着老人把他的藏品卖掉。而为了不被这可怜的失明老人知道,为了让他继续维持他那每天都要花费几小时的“看”画的乐趣,也为了老人能够不知晓真情继续快乐地活下去,她们只好用一些仿制品和空白页来填充画框,瞒过老人。老人女儿的话使我感动万分,我决定对老人守口如瓶,并尽力配合他。
⑤我们于是一起到她家去。“赫尔瓦特今天一个中午根本睡不着,为了急于要把他的宝贝给您看。”老人的妻子微笑着对我说。她女儿的一个眼色已经使她明白我的态度,并让她放下心来了。桌上一大堆画夹已经摊开,等着人去看。
⑥他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用指尖从画夹子里取出一个硬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他热情洋溢地把这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可是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见,他那瞳仁僵死、目光发直的眼睛,不知道是由于纸上的反光,还是来自内心的喜悦——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
⑦“怎么样,”他颇为得意地说道,“您曾看见过比这幅更加精美的复印画吗 每个细部的线条印得多么清晰,轮廓多么分明。再看看它的来历!瞧这儿”——他把画页翻了过来,用指甲极为精确地指着这张白纸的某些地方,使我不由自主地望了一眼,看那儿是不是真的还盖着图章——“您看,这儿是那格勒藏画的图章,这儿是收藏家雷米和艾斯代勒的图章。”
⑧听到这位老人这样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看见他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着只在他的想象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收藏家的图章,真叫人毛骨悚然。由于恐怖,我的嗓子眼堵得厉害,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我在慌乱中抬起眼睛看了看那两个女人,又看见老太太浑身哆嗦,十分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于是我振作了一下,开始扮演我的角色。
⑨“简直叫人拍案叫绝!”我终于结结巴巴地说道。老人的脸上马上现出得意的神气,“不过,这还根本算不了什么。”他就这样滔滔不绝、洋洋得意地边说边让我看画夹,足足忙了两个小时。我和他一起共看这一百来张空白的废纸或蹩脚的仿制品,而这些在这个可悲的丝毫没起疑心的盲人的记忆里还是真实存在的,以至于他可以毫无差错、按照准确无误的顺序精确入微地夸奖并且描绘每一幅画。只有一次,他似乎觉察到什么,使他不能热情洋溢地说下去。他拿起一张《安提俄珀》,他那已经训练得十分敏感的触觉神经在这张陌生的纸上没有摸到那些凹纹,于是他突然皱起眉头,声音也慌乱了:“这不是……这不是《安提俄珀》吧 ”他喃喃自语,神情有些狼狈。我马上采取行动,急忙从他手里把这幅画取过来,热情洋溢地大事描绘我也熟悉的这幅画刻画的一切可能有的细节。盲人的那张已经变得颇为尴尬的脸松弛了下来。“总算找到了一个识货的行家!”他洋洋得意地掉转脸去冲着他的妻女欢呼起来,“总算找到一个懂行的,你们也听听。”
⑩他说着,用手指温柔地抚摩一下那些早已空空如也的画夹,就像抚摩一些有生命的东西似的。这是一个既可怕又动人的场面,因为在进行大战的这些年里,我还从来没有在一个德国人的脸上看到过这样纯净的幸福的表情。
我们开始握别的时候,他的声音变得非常柔和。“我终于又能和一个行家一起看一遍我心爱的藏画,这对我来说真是个幸福。我在这儿答应您,在我的遗嘱里加上一条,您应该得到管理这批不为人所知的宝藏的荣誉。请您答应我一件事:请您印个漂亮的藏画目录,这将成为我的墓碑。”我深受感动地答应他去办这件实际上我永远无法照办的事,老人死沉沉的瞳仁又为之一亮。
两个女人送我到门口。她们一面望着我,一面流泪,她们的眼光是多么温暖,多么富有感激之情。我恍恍惚惚地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其实十分羞愧:我像童话里的天使似的降临到一个穷人家里,使一个瞎子在一小时内重见光明,我用的办法是帮人进行了一次虔诚的欺骗,极为放肆地大撒其谎,而我自己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卑鄙的商人跑来,想狡猾地从别人手里骗走几件珍贵的东西的。可是我得到的,远远不止这些:在这阴暗迟钝、郁郁寡欢的时代,我又一次生动地感觉到纯粹的热情,一种纯粹是对艺术而发的精神上的快感,这种感情我们这些人似乎早已忘怀了。我心里充满敬畏之情——我无法用别的方式来表达——虽然我不知为什么,又一直感到羞惭。
我已走在大街上了,回头却看见一个令人难忘的情景:楼上的窗口露出一张白发老人的高高兴兴的笑脸,凌驾于大街上愁眉苦脸、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群之上,由一片善意幻觉的白云托着,远远脱离了我们这个严酷的现实世界。我不觉又想起那句含有深意的老话——我记得好像是歌德说的——“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看不见的珍藏”,指藏品并不存在和失明老人看不见藏品,同时也昭示了“我”人性中的纯粹与善良。
B.老人急切地期盼“我”的到来,得意地展示他的珍藏,这种兴奋源于倾吐自己艺术爱好的渴望,遇到知己的喜悦。
C.失明老人发现《安提俄珀》画纸的异常这一情节展现了他敏感的艺术鉴赏力,暗示了老人内心的怀疑。
D.老人的妻子和女儿在战后一边艰难维持家庭的生计,一边依然小心翼翼、尽力地呵护着老人心中的艺术世界。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战过后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飞涨和老人再没给“我”寄来过订单,为后文老人藏品的荡然无存埋下伏笔。
B.小说中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失明老人的形象,表现他对自己藏品的狂热喜爱。
C.结尾窗口老人“高高兴兴的笑脸”与大街上人群的“愁眉苦脸”形成对比,反映对艺术的追求能消解现实的严酷。
D.小说截取了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片段,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控诉了战争,也讴歌了黑暗年代中人性的光芒。
8.“我”的心理随着老人鉴赏名画的过程逐步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我”不同阶段的心理表现。(4分)
9.作者在文末引用了歌德说的一句话,“收藏家是幸福的人!”你认为老人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理解。(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