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3-10-20
语文试题答案
1.B B.“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错误,曲解文意,于文无据,由原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二者根源一致、同向同行,共同印证了宏伟瑰丽的党史和国史”可知,它们“共同印证了宏伟瑰丽的党史和国史”,“始终贯穿”文中并没有提到。
2.C A.“是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根源”错误,曲解文意,原文“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有着共同的‘根’,二者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厚植于近现代中华民族的现实土壤,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给养”“五四精神为最早的精神文化形态,并以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为创造主体……”可知,五四精神并非根源,而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近现代中华民族的现实为根基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B.“革命文化是红色文化的历史根基,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的当代呈现”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从文化历史的角度分析,对于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二者的关系,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前者为后者的历史根基,后者又为前者的当代呈现”可知,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革命文化是红色文化的历史根基,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的当代呈现。D.“只要……就……”错误,表述绝对,由原文“新时代,新征程,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就必须对‘红色’这一象征符号有正确的认知,深刻把握‘红色’象征符号的意蕴与内涵“可知,选项中的“只要……就……”表述绝对。
3.B A.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力度”,体现了“弘扬红色文化”。B.“从自身做起,尽自己的努力”,强调个人正确的做法,但没有具体体现“弘扬红色文化”。C.“学校、机关单位组织学生和国家工作人员参观革命斗争遗址,了解红色传统的经历”,体现了“弘扬红色文化”。D.“普及爱国主义教育,看革命题材电影、书籍”,体现了“弘扬红色文化”。
4.①红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基因;②受红色精神的激励,中国人民经历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对红色产生了深刻认同;③红色被纳入到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中,并被广泛宣传与弘扬,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红色的认同感。解析:①红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基因,由原文“古人对太阳、火和血液的崇拜最突出;在国家意识基因里,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权力、喜悦、激烈、鲜血等。从上古时代起,红色几乎一直是权力的象征”“在民俗文化基因中,有红白喜事、贴年画、红腰带、红娘等习俗说法”可以看出红色作为象征符号并被广泛认可。②“许多革命根据地……处处红旗招展”“组建的第一支军队被命名为红军,开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被称之为红都,还有南湖的红船、井冈山的红旗、抗日的烽火、闪闪的红星以及与红色文化一脉相承的‘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在红色精神的激励下,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人们以穿红、唱红、演红而感到无上荣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宣传红色精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由此对红色产生了深刻认同。③“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红色’就不再是单纯的物理性元素,而是一种具有革命、战火、流血、牺牲、信仰等象征意蕴在内的政治情感,被纳入到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之中”“‘红色’渐渐在重大场合使用,并被冠以了‘中国红’的称号”,红色被纳入到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中,并被广泛宣传与弘扬,人民由对党的认同,延伸到对红色的认同,对红色被纳入到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的认同,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红色的认同感。
5.D D.“表明两军力量悬殊,暗示八路军此次战败的结局”表述错误。“机枪”和“步枪”表明敌军和八路军装备优劣有差,“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表明敌人火力猛烈,但此时步枪声仍“清脆沉着”,表明八路军在顽强抗击。而且,八路军的撤退不利很大程度上也是天气原因造成的。另外,八路军此次战斗的既定目标文本未作交代,严格地说,仅以人员伤亡很难判定一次战斗失败与否。
6.C C.本句寄寓着八路军战士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象征着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永存,没有体现“击退敌军的决心和信心”,故选项错误。
7.不能。①小菊矜持内敛(1分),战士牺牲后,作者用精准的动作描写如“织布”“用力”,神态描写“发呆”和心理描写“心里一股东西流走了”含蓄传达了小菊深藏的悲愤和痛楚,符合她的形象和性格。(1分)②而大娘热情爽利(1分),得知战士牺牲后,“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并不掩饰内心的悲情,符合她直率的性格。(1分)所以描写小菊悲情的句子不能用在大娘身上。
8.①“碑”指在河边固执打捞的赵老金,他是八路军战士战斗与牺牲的见证者和纪念者;②“碑”喻指保家卫民的八路军英雄,昭示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③“碑”联结着军与民,象征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和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每点2分)(“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这是小说结尾的点题句,所以题目的“碑”首先指的是在河边固执打捞的赵老金,“碑”一般指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的石头。为什么要说赵老金这个人物是碑呢 深入思考,不难得出,他的打捞就是一种无声的纪念,他之所以要在特定地点执著打捞,是因为他亲眼见证了八路军战士的战斗与牺牲。他是八路军战士的见证者和纪念者,起到了与“碑”相同的作用,这是“碑”的第一层含义。其次,作为纪念标志的“碑”,在小说中还指以李连长为首的一队八路军战士,他们保家卫民的艰苦战斗与悲壮牺牲,是八路军战斗征程和伟大功业的一个缩影、一座丰碑。赵老金执著的打捞行为是他们被百姓深情铭记的有力证明,“碑”昭示着八路军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再次,“碑”纪念的是八路军战士,而群众赵老金是立碑者,联系思考,再着眼于全篇,不难发现文章主旨指向军民情,无形的“碑”承载的是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
9.A与:亲附,亲近
10.C幸:皇帝到某处,此处可译为“来临”动词/幸亏,副词或:有的人,代词/也许,副词视:对待,动词始:当初,在最初的时候,名词/才,副词
11.A被动句B.判断句/宾语前置句C.省略句/被动句D.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2.C
13.D“日削月割”的主语是“六国”,他们每日每月割让土地给秦国,形容一味割地求和。选项“原形容秦国不断攻述错误。
14.D句意:现在如果马上把四镇交给你们吐蕃,恐怕你们吐蕃国力增强,容易向东侵扰。如果你们确实没有东侵的想法,就应该归还我们吐浑诸部和青海故地,那样,俟斤部落就可以交给吐蕃。
15.B B.诚:实在/假如“C“今未知其利害,未审其情实”里的“审”是“清楚,明白”的意思。“博学审问”中的审是“周密,详细”的意思。
16.C“可以让后辈小人乖顺”错误。原文说“如后小有乖,则曲在彼”,意思是“如果之后略有背离约定,那么理亏的一方是他们”。“乖”:背离,违背。
17.(1)即使用严酷的刑法来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法,但是并不会怀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里却不服气。(2)现在朝中议事的官员,舍弃近在眼前的忧患不去忧虑,却致力贪求处置比较遥远的忧患。臣愚笨驽钝,不理解他们的策略。(“恤”,忧虑;“务”,致力于;“远患而是贪”,宾语前置句;“厥”,代词,他们的。)
18.①不轻率拒绝,缓兵诱之;②分清主次,先料内,不贪外;③摸准对方心理,巧提交换条件;④厘清利害,不负友邦。由“臣窃料,此诚动静之机,不可轻举措也”可知,直面现实,不轻率拒绝;由“夫善为国者,当先料内以敌外,不贪外以害内,然后夷夏晏安,升平可保”可知,分清主次,先料内,不贪外;由“今宜报钦陵云:国家非吝四镇,本置此以扼蕃国之要,分蕃国之力,使不得并兵东侵。今若顿委之于蕃,恐蕃力强,易为东扰;必实无东意,则宜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俟斤部落当以与蕃。如此,足塞钦陵之口,而和事未全绝也”可知,摸准对方心理,巧提交换条件;由“如后小有乖,则曲在彼。兼西边诸国,款附岁久,论其情义,岂与吐蕃同日而言?”可知,以理曲敌,不负友邦。
参考译文:
微臣听说利有时会生出害,害也可以生出利。朝廷占有了全天下,把中原之外的八方作为自己皇家园林,而各种大大小小的国家政务中,最难处理的,只有吐蕃和突厥默啜罢了。现在吐蕃请求议和,默啜可汗接受我朝册封,这将对我们大大有利。但如果谋划不够慎重,那么弊害也将随之而来;如果防范有方,那么好处也会随之而来。
现在吐蕃将军钦陵所谈论的,就是想从我朝割走突厥十姓地界,让我朝撤走四镇防守的军队。我个人私下里考虑,这确实采取行动的关键时机,不可以轻率地拿出举措。现在如果直接拒绝他们的好意,恐怕边境发生祸乱一定会比以前更厉害,如果认为边镇不能割让,防守的军队不能撤走,就应当想办法延缓处理,借恰当的方式来诱使他同意,假使他们和谈的愿望没有断绝,那他们兴起边患的打算也不会马上生成。
请允许我借人之常情来打个比方:假设有人家遭遇了强盗,一部分盗贼攻击内室,一部分侵犯他家外面的院落,主人一定不会首先担心外面的强盗,而是首先担心内室。为什么呢?因为内患在近处而外患相对较远。现在朝廷的外患,是十姓四镇这样的地方;内患,是甘州、凉州、瓜州、肃州这些地方。关陇一带的人们,长期从事屯田戍守,近三十年来,力气已经用尽了。倘若甘州、凉州有出乎意料的事发生,怎么能承受大面积的征调呢?微臣的确为这事担心。不知道朝廷认为怎么样。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应该首先料理内患来抵挡外敌,不应该贪求首先平息外患来伤害内部,这样才能四夷和内地均和乐安定,保持太平。
现在朝中议事的官员,舍弃甘州、凉州、瓜州、肃州这些近在眼前的忧患不去忧虑,却致力贪求处置比较遥远的忧患。微臣愚笨驽钝,不理解他们的策略。如果朝廷认为四镇非常重要,他们提出的要求不能依从,凭什么不分析探讨一下情况来答复他呢?比如钦陵说“四镇诸部与吐蕃接壤,担心汉人来侵扰掠夺,所以提出去四镇之兵的请求”,这是吐蕃最看重的。然而青海、吐浑紧紧靠近兰州、鄯州,这些地方是我们汉人的忧患,这也是我们国家最看重的。现在应该回复钦陵说:国家不是舍不得这四镇,本来设置四镇是用来扼住你们吐蕃的要害,分散你们吐蕃的兵力,让你们不能合兵东侵。现在如果马上把四镇交给你们吐蕃,恐怕你们吐蕃国力增强,容易向东侵扰。如果你们确实没有东侵的想法,就应该归还我们吐浑诸部和青海故地,那样,俟斤部落就可以交给吐蕃。像这样的话,足以堵住钦陵的嘴,并且和谈之事没有全部断绝。如果以后略有违背,那么理亏的一方是他们。加上西域诸国,诚心归附已多年,衡量他们的情义,怎么能跟吐蕃同日而语呢?现在还不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没有详查事情的确切情况,一旦直接割弃四镇,也恐怕会伤害西边诸国的感情,这绝非控制驾驭的策略。等到考虑过损失收益,掌握了便利条件,再进一步回复他。这样的话,那么不仅和议没有被断绝,还可以让吐蕃感念我朝,这也是吸引人的办法。惟愿我皇审慎抉择,使问题的处理不会失策,来让我朝百姓享受您的恩惠呀。
19.C“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与原文不符,“清冷阴森”与原诗意境不符。“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的意思是“月正当头,树木笼罩在月色中,没有树影;夜深露重,时有露珠滴落在荷叶上的声音传出”,营造了一种孤寂静谧的氛围。
20.因为挂念陷没的中原,内心怅恨,担心自己虚度一生。(2分)“坐念”一句表达了对中原陷落的悲痛,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愿望;(2分)“王师”一句则表达了对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2分)[解析]“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的意思是“白白地担心中原陷落,作为男子汉,恐怕要白来这世上一回”。“坐”是“徒、白白”的意思;“坐念”是“白白地惦记”;“念”的对象是“中原没”,可见诗人是挂念中原陷落,自己却又无可奈何,表达了对中原陷落的悲痛。而“男儿恐浪生”则是担心自己此生无法建功立业,实则是有建功立业的愿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王师”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
21.(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2)人亦念其家 取之尽锱铢(3)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22.C A项,复辟(bì),殉职。B项,淬炼,凛冽。D项,殒命,屹立。
23.D A.相濡以沫:形容人在困难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来互相救助。B.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纪律严明,执行认真。C.沉疴积弊:指长期积累的顽疾和弊端。D.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24.A B.成分赘余,“有关””和“相关”重复,删去“相关”。C.搭配不当,“北京的地铁线路总长……成为……城市”中主宾搭配不当,应是“北京成为世界上拥有地铁线路最长的城市”。D.一面对两面,“手术的成功”和“关节能否得到修复”不照应,可改为“这次手术的成功与否”。
25.①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②还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③这样就形成了冰川冰【解析】第一空,由后文“就等于‘无米之炊’,根本无法形成冰川”可知,此处表达足够的固态降水的重要性,故填“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第二空,根据前文“除了要有一定的海拔外”,后面应是“还……”,而根据后文“如果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雪”,可以直接得出省略号的内容“还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第三空,根据前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挤压,紧密地镶嵌在一起,其间的孔隙不断缩小,以致消失,一些空气也被封闭在里面”可知,这是在介绍冰川冰的形成过程,故填“这样就形成了冰川冰”。
26.2020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举行。仪式上公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是“天问一号”、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作文【材料解读】材料共两句话,围绕“道德”提出两种观点。第一句话,坚持“底线”的人,有时占有优势,能够如鱼得水。第二句话,坚持“高线”,守住“底线”才是为人的根本。这两句话是对立相反的关系。从倾向性上来看,命题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因而要重点抓住第二句话进行立意。作文要重点论述在生活中坚持“高线”,做一个高尚的人,守住“底线”,做一个自律的人。【立意指导】角度一:坚持“高线”,提升修养。角度二:心存敬畏,守住“底线”。角度三:坚持“高线”,守住“底线”。
1.B B.“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错误,曲解文意,于文无据,由原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二者根源一致、同向同行,共同印证了宏伟瑰丽的党史和国史”可知,它们“共同印证了宏伟瑰丽的党史和国史”,“始终贯穿”文中并没有提到。
2.C A.“是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根源”错误,曲解文意,原文“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有着共同的‘根’,二者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厚植于近现代中华民族的现实土壤,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给养”“五四精神为最早的精神文化形态,并以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为创造主体……”可知,五四精神并非根源,而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近现代中华民族的现实为根基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B.“革命文化是红色文化的历史根基,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的当代呈现”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从文化历史的角度分析,对于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二者的关系,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前者为后者的历史根基,后者又为前者的当代呈现”可知,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革命文化是红色文化的历史根基,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的当代呈现。D.“只要……就……”错误,表述绝对,由原文“新时代,新征程,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就必须对‘红色’这一象征符号有正确的认知,深刻把握‘红色’象征符号的意蕴与内涵“可知,选项中的“只要……就……”表述绝对。
3.B A.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力度”,体现了“弘扬红色文化”。B.“从自身做起,尽自己的努力”,强调个人正确的做法,但没有具体体现“弘扬红色文化”。C.“学校、机关单位组织学生和国家工作人员参观革命斗争遗址,了解红色传统的经历”,体现了“弘扬红色文化”。D.“普及爱国主义教育,看革命题材电影、书籍”,体现了“弘扬红色文化”。
4.①红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基因;②受红色精神的激励,中国人民经历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对红色产生了深刻认同;③红色被纳入到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中,并被广泛宣传与弘扬,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红色的认同感。解析:①红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基因,由原文“古人对太阳、火和血液的崇拜最突出;在国家意识基因里,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权力、喜悦、激烈、鲜血等。从上古时代起,红色几乎一直是权力的象征”“在民俗文化基因中,有红白喜事、贴年画、红腰带、红娘等习俗说法”可以看出红色作为象征符号并被广泛认可。②“许多革命根据地……处处红旗招展”“组建的第一支军队被命名为红军,开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被称之为红都,还有南湖的红船、井冈山的红旗、抗日的烽火、闪闪的红星以及与红色文化一脉相承的‘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在红色精神的激励下,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人们以穿红、唱红、演红而感到无上荣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宣传红色精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由此对红色产生了深刻认同。③“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红色’就不再是单纯的物理性元素,而是一种具有革命、战火、流血、牺牲、信仰等象征意蕴在内的政治情感,被纳入到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之中”“‘红色’渐渐在重大场合使用,并被冠以了‘中国红’的称号”,红色被纳入到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中,并被广泛宣传与弘扬,人民由对党的认同,延伸到对红色的认同,对红色被纳入到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的认同,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红色的认同感。
5.D D.“表明两军力量悬殊,暗示八路军此次战败的结局”表述错误。“机枪”和“步枪”表明敌军和八路军装备优劣有差,“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表明敌人火力猛烈,但此时步枪声仍“清脆沉着”,表明八路军在顽强抗击。而且,八路军的撤退不利很大程度上也是天气原因造成的。另外,八路军此次战斗的既定目标文本未作交代,严格地说,仅以人员伤亡很难判定一次战斗失败与否。
6.C C.本句寄寓着八路军战士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象征着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永存,没有体现“击退敌军的决心和信心”,故选项错误。
7.不能。①小菊矜持内敛(1分),战士牺牲后,作者用精准的动作描写如“织布”“用力”,神态描写“发呆”和心理描写“心里一股东西流走了”含蓄传达了小菊深藏的悲愤和痛楚,符合她的形象和性格。(1分)②而大娘热情爽利(1分),得知战士牺牲后,“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并不掩饰内心的悲情,符合她直率的性格。(1分)所以描写小菊悲情的句子不能用在大娘身上。
8.①“碑”指在河边固执打捞的赵老金,他是八路军战士战斗与牺牲的见证者和纪念者;②“碑”喻指保家卫民的八路军英雄,昭示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③“碑”联结着军与民,象征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和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每点2分)(“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这是小说结尾的点题句,所以题目的“碑”首先指的是在河边固执打捞的赵老金,“碑”一般指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的石头。为什么要说赵老金这个人物是碑呢 深入思考,不难得出,他的打捞就是一种无声的纪念,他之所以要在特定地点执著打捞,是因为他亲眼见证了八路军战士的战斗与牺牲。他是八路军战士的见证者和纪念者,起到了与“碑”相同的作用,这是“碑”的第一层含义。其次,作为纪念标志的“碑”,在小说中还指以李连长为首的一队八路军战士,他们保家卫民的艰苦战斗与悲壮牺牲,是八路军战斗征程和伟大功业的一个缩影、一座丰碑。赵老金执著的打捞行为是他们被百姓深情铭记的有力证明,“碑”昭示着八路军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再次,“碑”纪念的是八路军战士,而群众赵老金是立碑者,联系思考,再着眼于全篇,不难发现文章主旨指向军民情,无形的“碑”承载的是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
9.A与:亲附,亲近
10.C幸:皇帝到某处,此处可译为“来临”动词/幸亏,副词或:有的人,代词/也许,副词视:对待,动词始:当初,在最初的时候,名词/才,副词
11.A被动句B.判断句/宾语前置句C.省略句/被动句D.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2.C
13.D“日削月割”的主语是“六国”,他们每日每月割让土地给秦国,形容一味割地求和。选项“原形容秦国不断攻述错误。
14.D句意:现在如果马上把四镇交给你们吐蕃,恐怕你们吐蕃国力增强,容易向东侵扰。如果你们确实没有东侵的想法,就应该归还我们吐浑诸部和青海故地,那样,俟斤部落就可以交给吐蕃。
15.B B.诚:实在/假如“C“今未知其利害,未审其情实”里的“审”是“清楚,明白”的意思。“博学审问”中的审是“周密,详细”的意思。
16.C“可以让后辈小人乖顺”错误。原文说“如后小有乖,则曲在彼”,意思是“如果之后略有背离约定,那么理亏的一方是他们”。“乖”:背离,违背。
17.(1)即使用严酷的刑法来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法,但是并不会怀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里却不服气。(2)现在朝中议事的官员,舍弃近在眼前的忧患不去忧虑,却致力贪求处置比较遥远的忧患。臣愚笨驽钝,不理解他们的策略。(“恤”,忧虑;“务”,致力于;“远患而是贪”,宾语前置句;“厥”,代词,他们的。)
18.①不轻率拒绝,缓兵诱之;②分清主次,先料内,不贪外;③摸准对方心理,巧提交换条件;④厘清利害,不负友邦。由“臣窃料,此诚动静之机,不可轻举措也”可知,直面现实,不轻率拒绝;由“夫善为国者,当先料内以敌外,不贪外以害内,然后夷夏晏安,升平可保”可知,分清主次,先料内,不贪外;由“今宜报钦陵云:国家非吝四镇,本置此以扼蕃国之要,分蕃国之力,使不得并兵东侵。今若顿委之于蕃,恐蕃力强,易为东扰;必实无东意,则宜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俟斤部落当以与蕃。如此,足塞钦陵之口,而和事未全绝也”可知,摸准对方心理,巧提交换条件;由“如后小有乖,则曲在彼。兼西边诸国,款附岁久,论其情义,岂与吐蕃同日而言?”可知,以理曲敌,不负友邦。
参考译文:
微臣听说利有时会生出害,害也可以生出利。朝廷占有了全天下,把中原之外的八方作为自己皇家园林,而各种大大小小的国家政务中,最难处理的,只有吐蕃和突厥默啜罢了。现在吐蕃请求议和,默啜可汗接受我朝册封,这将对我们大大有利。但如果谋划不够慎重,那么弊害也将随之而来;如果防范有方,那么好处也会随之而来。
现在吐蕃将军钦陵所谈论的,就是想从我朝割走突厥十姓地界,让我朝撤走四镇防守的军队。我个人私下里考虑,这确实采取行动的关键时机,不可以轻率地拿出举措。现在如果直接拒绝他们的好意,恐怕边境发生祸乱一定会比以前更厉害,如果认为边镇不能割让,防守的军队不能撤走,就应当想办法延缓处理,借恰当的方式来诱使他同意,假使他们和谈的愿望没有断绝,那他们兴起边患的打算也不会马上生成。
请允许我借人之常情来打个比方:假设有人家遭遇了强盗,一部分盗贼攻击内室,一部分侵犯他家外面的院落,主人一定不会首先担心外面的强盗,而是首先担心内室。为什么呢?因为内患在近处而外患相对较远。现在朝廷的外患,是十姓四镇这样的地方;内患,是甘州、凉州、瓜州、肃州这些地方。关陇一带的人们,长期从事屯田戍守,近三十年来,力气已经用尽了。倘若甘州、凉州有出乎意料的事发生,怎么能承受大面积的征调呢?微臣的确为这事担心。不知道朝廷认为怎么样。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应该首先料理内患来抵挡外敌,不应该贪求首先平息外患来伤害内部,这样才能四夷和内地均和乐安定,保持太平。
现在朝中议事的官员,舍弃甘州、凉州、瓜州、肃州这些近在眼前的忧患不去忧虑,却致力贪求处置比较遥远的忧患。微臣愚笨驽钝,不理解他们的策略。如果朝廷认为四镇非常重要,他们提出的要求不能依从,凭什么不分析探讨一下情况来答复他呢?比如钦陵说“四镇诸部与吐蕃接壤,担心汉人来侵扰掠夺,所以提出去四镇之兵的请求”,这是吐蕃最看重的。然而青海、吐浑紧紧靠近兰州、鄯州,这些地方是我们汉人的忧患,这也是我们国家最看重的。现在应该回复钦陵说:国家不是舍不得这四镇,本来设置四镇是用来扼住你们吐蕃的要害,分散你们吐蕃的兵力,让你们不能合兵东侵。现在如果马上把四镇交给你们吐蕃,恐怕你们吐蕃国力增强,容易向东侵扰。如果你们确实没有东侵的想法,就应该归还我们吐浑诸部和青海故地,那样,俟斤部落就可以交给吐蕃。像这样的话,足以堵住钦陵的嘴,并且和谈之事没有全部断绝。如果以后略有违背,那么理亏的一方是他们。加上西域诸国,诚心归附已多年,衡量他们的情义,怎么能跟吐蕃同日而语呢?现在还不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没有详查事情的确切情况,一旦直接割弃四镇,也恐怕会伤害西边诸国的感情,这绝非控制驾驭的策略。等到考虑过损失收益,掌握了便利条件,再进一步回复他。这样的话,那么不仅和议没有被断绝,还可以让吐蕃感念我朝,这也是吸引人的办法。惟愿我皇审慎抉择,使问题的处理不会失策,来让我朝百姓享受您的恩惠呀。
19.C“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与原文不符,“清冷阴森”与原诗意境不符。“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的意思是“月正当头,树木笼罩在月色中,没有树影;夜深露重,时有露珠滴落在荷叶上的声音传出”,营造了一种孤寂静谧的氛围。
20.因为挂念陷没的中原,内心怅恨,担心自己虚度一生。(2分)“坐念”一句表达了对中原陷落的悲痛,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愿望;(2分)“王师”一句则表达了对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2分)[解析]“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的意思是“白白地担心中原陷落,作为男子汉,恐怕要白来这世上一回”。“坐”是“徒、白白”的意思;“坐念”是“白白地惦记”;“念”的对象是“中原没”,可见诗人是挂念中原陷落,自己却又无可奈何,表达了对中原陷落的悲痛。而“男儿恐浪生”则是担心自己此生无法建功立业,实则是有建功立业的愿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王师”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
21.(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2)人亦念其家 取之尽锱铢(3)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22.C A项,复辟(bì),殉职。B项,淬炼,凛冽。D项,殒命,屹立。
23.D A.相濡以沫:形容人在困难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来互相救助。B.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纪律严明,执行认真。C.沉疴积弊:指长期积累的顽疾和弊端。D.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24.A B.成分赘余,“有关””和“相关”重复,删去“相关”。C.搭配不当,“北京的地铁线路总长……成为……城市”中主宾搭配不当,应是“北京成为世界上拥有地铁线路最长的城市”。D.一面对两面,“手术的成功”和“关节能否得到修复”不照应,可改为“这次手术的成功与否”。
25.①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②还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③这样就形成了冰川冰【解析】第一空,由后文“就等于‘无米之炊’,根本无法形成冰川”可知,此处表达足够的固态降水的重要性,故填“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第二空,根据前文“除了要有一定的海拔外”,后面应是“还……”,而根据后文“如果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雪”,可以直接得出省略号的内容“还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第三空,根据前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挤压,紧密地镶嵌在一起,其间的孔隙不断缩小,以致消失,一些空气也被封闭在里面”可知,这是在介绍冰川冰的形成过程,故填“这样就形成了冰川冰”。
26.2020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举行。仪式上公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是“天问一号”、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作文【材料解读】材料共两句话,围绕“道德”提出两种观点。第一句话,坚持“底线”的人,有时占有优势,能够如鱼得水。第二句话,坚持“高线”,守住“底线”才是为人的根本。这两句话是对立相反的关系。从倾向性上来看,命题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因而要重点抓住第二句话进行立意。作文要重点论述在生活中坚持“高线”,做一个高尚的人,守住“底线”,做一个自律的人。【立意指导】角度一:坚持“高线”,提升修养。角度二:心存敬畏,守住“底线”。角度三:坚持“高线”,守住“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