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2024届高三“百日冲刺”联合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4-02-29
参考答案
1.D(A项,“材料一主要借此来抨击西方资产阶级倡导的‘普世价值’”曲解文意,材料一虽提到了西方资产阶级倡导的“普世价值”,但主要是通过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与西方宣扬的“普世价值”进行比较,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必然要求。B项,“也指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方法”错误,由材料一第三段“世界上一切进步的力量应当携起手来,团结合作,致力于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材料一只是概括地指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法。C项,“都明确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弘扬这一价值的必然要求”错误,材料一明确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必然要求。)
2.C(C项,“对‘人’的发现和反思用现于现代文明社会”错误,由材料二第三段“和谐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理念,突出体现了对‘人’的发现和反思,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对“人”的发现和反思早已出现,不是在现代文明社会才出现的,且和谐理念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对“人”的发现和反思。)
3.B(B项,“也指出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错误,材料一结尾没有具体指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
4.①首先指出“自古以来,和平就是全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是中华民族的根本价值理念。②然后指出中华民族自古就视家为国乃至天下的基础,和睦是中华民族的处世智慧。③接着论述和谐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④最后总结以和平、和睦、和谐为内核的“和”理念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5.①“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②中华民族历来反对“以力服人”,提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对当今解决国际争端、构建和平世界具有重大启发意义。③在当今全球热点与地区争端问题上,中国始终积极劝和、促和、维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C(C项,“说明其阶级意识模糊”错误,在林嫂眼中,健三一郎虽然是日本人,但他还是一个孩子,她救了健三一郎的命,表现出中国人民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是无私的母爱驱使着她这样做。)
7.A(A项,“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错误,将大刀把手上的红布比作飘扬的旗帜,带有悲壮的色彩,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后的苍凉。)
8.①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有利于表达反战的主题。尚未成年的健三一郎被迫参加战争,无辜的中国百姓饱受战争之苦,底层人民家破人亡、四处逃窜等,揭露了战争的罪恶。②有利于表现以林嫂为代表的中国劳动人民的善良。林嫂在得知健三一郎真实身份后仍然掩护他躲避日军的搜查。③使故事情节富有波澜。林嫂起初并不知道健三一郎是日本人,发现他是日本人后感到震惊,知道真相后对他表示同情等,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9.①将人物放在战争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战争中不同人物的表现来凸显人性的善或恶。②在对比中凸显人性。林嫂对未成年的日本人健三一郎是无私地进行救助,而日本士兵则是毫不留情地枪杀了同为日本人的健三一郎,通过两者的对比,凸显了以林嫂为代表的普通中国底层人民的善良和日本侵略者的冷酷残忍。③小说结尾健三一郎在面对死亡和回到日军队伍的抉择中,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亡,这体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人类本性中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憎恶。(每点2分,酌情给分)
10.BCG(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A(A项,“意思相同”错误,“顷襄王怒而迁之”的“迁”意思是放逐。)
12.C(C项,“太宗认为李靖就像蒯通一样文武双全”错误,根据原文“卿平萧铣,诸将皆欲藉伪臣家以赏士卒,独卿不从,以谓蒯通不戮于汉”“朕由是思古人有言曰:‘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其卿之谓乎?”可知,太宗认为李靖文武双全,但并没有说“像蒯通一样”。)
13.(1)兵家的胜败,情况各不相同,不可以根据一件事来推断(所有的情况)。(“殊”“以”“推”各1分,句意1分)
(2)如果没有施加恩义而只是使用严峻的刑法,很少有能够成功的。(“加”“峻”“济”各1分,句意1分)
14.①实施严峻的刑法需要以施加恩义为基础,否则很难成功。②爱要施于先,威要施于后,顺序不可颠倒。③把赤诚的心交存给天下,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杀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大凡在作战中,要使士卒在与敌人遭遇时,敢于奋勇前进而不敢后退,而对于畏敌后退一步的,必须用重刑加以惩处,这样就可以打胜仗。诚如《司马法》所说:“惩罚罪过要就地执行,绝不迁延姑息。”
隋朝时期,大将杨素治军严整,他的部队如有违犯军令的人,立即处斩,而绝不宽容。每当将要对敌交战之时,他就搜求犯有过失的士卒而立即杀掉,被杀的人多者一次上百人,少者也不下十数人。鲜血流遍帐前,而杨素却谈笑风生,若无其事。到了与敌对阵交战之时,他先令三百人进击敌人,若能攻陷敌阵也就罢了,如果不能冲破敌阵而活着回来的,不论多少都全部杀掉。然后又派二三百人再去进攻,对于不能陷阵而生还者仍如旧法全部杀掉。将士们因此而震惧,人人抱定必死之志奋勇杀敌,所以每战都能获胜。
材料二:
太宗说:“严刑峻法使大家害怕我却不害怕敌人,我对此十分困惑。当初光武帝凭借一支孤立无助的军队抵抗王莽的百万兵众,并没有刑法摆在士兵面前,这是什么原因呢?”
李靖说:“兵家的胜败,情况各不相同,不可以根据一件事来推断(所有的情况)。就像陈胜、吴广使秦国军队失败,难道陈胜、吴广能对秦施加刑法吗?光武的崛起,只不过是顺应了人们怨恨王莽的心意罢了,更何况加之王寻、王邑不懂得兵法,只不过是夸耀人多,所以从此败落。我探究《孙子》中所说的:‘将帅在士卒尚未亲附之时就处罚,他们就会不服从;如果士卒已经真心依附而受到处罚仍不能执行,也不能用来作战。’这句话说的是大多都要先用恩义结交兵士,然后才可以实施严峻的刑法。如果没有施加恩义而只是使用严峻的刑法,很少有能够成功的。”
太宗说:“《尚书》上说:‘威胜于爱,事情就可以成功;爱胜于威,事情就不可以成功。’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李靖说:“爱要施于先,威要施于后,而不可与此相反。如果威施于前,爱施于后来补救,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好处了。《尚书》是用来告诫人们要终生谨慎戒备,并不是用来告诫人们要谋划于事情的开始。所以《孙子》所传授的方法永世不变。”
太宗说:“你平定萧铣,各位将领都想登记前朝官员(财务)来赏赐士卒,只有你不愿这样做,由此可以解释蒯通不被汉杀戮的原因,不久江汉归顺。我因此想到古人有句话说:‘文能使大家依附,武能够威慑敌人。’大概说的就是你吧?”
李靖说:“汉光武平定赤眉军,进入敌人军营探查他们的行踪,敌人说:‘萧王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怎么能不让别人忠诚)。’这大概就是预先料想到人情一定不是为恶的,怎么能不提前考虑呢!我不久前讨伐突厥,统领异族和汉族的兵众,出塞千里,不曾杀戮一扬千,斩杀一个商人,把赤诚的心交存给天下罢了。陛下误听,没有按照次序来提拔臣下,如果用文武双全(来评价我),怎么敢当呢?”
15.B(B项,“表明词人不愿与‘酒徒’为伍,无意于封侯,追求渔翁生活”错误。词人将成为“渔父”的自己置于“封侯”的“酒徒”之中,对比鲜明,写出仕途的坎坷失意,表达了对朝廷提拔重用那些“酒徒”,却将他这样的志士放逐到江湖去当渔父的不满和无奈。)
16.①开篇追忆戎马生涯的图景,可华年消逝、世事变迁之后,还有谁记得当年的豪情壮志?这表达了词人对于现实的无奈之情。②“酒徒”一个个封侯,自己却被迫闲置,独作江边渔父,表现出词人壮志未酬的孤愤不平之情。③最后两句说这镜湖山水本就是属于闲人的,谁又需要“官家赐与”?这表达了词人对统治者的不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2)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3)示例: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8.A上半部分由8片“大花瓣”构成 B很像振翅欲飞的蝴蝶(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19.语句③(1分)可改为:由28片大花瓣和27片小花瓣组成(1分)语句⑧(1分)可改为:“大莲花”不仅外观设计独具杭州之美(1分)语句⑩(1分)修改为:可谓是“人文美”与“科技范”并存(1分)
20.①用代词指代,语言简洁。(1分)②“它们”是人称代词,用“它们”可以使自己的审视与思考带有情感色彩,与全段的抒情味道相吻合。(2分)(意思对即可)
21.①从语体上看,“升沉荣辱”“堂皇”“沧桑之慨”等词语都是书面语,有些颇具文言色彩,使语言表达产生深沉庄重的效果。②从关联词的选用上看,“当然”“但实在也”“因此”使句意由让步承认到突然转折,再到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语势具有起伏、灵动之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顶真。(1分)使上下句衔接紧密,语意相连,不但突出江南小镇美景的各部分之间有机联系、浑然一体,而且读起来给人语气贯通、朗朗上口之感。(2分,意思对即可)
23.【写作指导】“脆皮大学生”是指某些大学生年纪轻轻,身体毛病却极多,仿佛脆弱得一碰就坏,出现了“脆皮现象”。年轻人是社会、国家、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所以“脆皮大学生”现象是值得我们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材料中“怎么突然就‘脆皮’了”引导考生思考为何会产生“脆皮大学生”现象,其浅层和深层的社会原因都值得讨论。“自嘲更要自救”则提示考生深入思考如何改变“脆皮”现象。写作时可以联系自己所看到的现实,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注意要由表及里,内容积极向上。
【参考立意】
①青年当自强。
②青年人的实力是国家的实力。
③保持身心健康是成长的必修课。
④在自我嘲讽中实现自我救赎。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