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时间:2014-02-19
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没有什么严格的界定。之所以把“即事感怀诗”列为一类,是从高考的实际出发。因为除了上面我们所分列的“写景”、“咏物”、“边塞”、“怀古”这几类有明显特征的诗词外,还有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不便再细细分类,所以笼而统之称为“即事感怀诗”。这些内容的诗词被选作高考鉴赏材料是最多的,1995年、1998年、2000年、2001年的高考材料就可以视作“即事诗”。
1、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绪;②“怀”,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
2、即事感怀诗的鉴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在赏析这类作品的“抒怀”特点的时候,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月夜》“今夜郛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环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朱弁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由此引发的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感慨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第二,“事”与“怀”的结合是否高明。如许浑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第二句全是写景,两岸青山,满林红叶,一江碧水,着色鲜艳,如见图画,但美景恰成离别之情的反衬,第四句没有接着写情,而只是叙事写景。在酒已全醒,人已远去的时候,风雨西楼,更没有可以留恋之处,只好默默地独自走了下来。只写凄黯之景,而迷惘之情自在其中。作者对于离别的感伤,全诗中虽一字不提,却仍然强烈地感染了读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第三,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送别之作,若是矫情造作,必然无从动人。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我们要细加领会。例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别的对象是作者游览此地时寄居之家的一位村人,常酿美酒款待李白。当李白离开时,汪伦前来送行,可见虽是邂逅相逢,也十分投契,李白以此诗作答,恰如前人所言:“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以浅白的语言流露出真挚诚恳的情怀。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没有什么严格的界定。之所以把“即事感怀诗”列为一类,是从高考的实际出发。因为除了上面我们所分列的“写景”、“咏物”、“边塞”、“怀古”这几类有明显特征的诗词外,还有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不便再细细分类,所以笼而统之称为“即事感怀诗”。这些内容的诗词被选作高考鉴赏材料是最多的,1995年、1998年、2000年、2001年的高考材料就可以视作“即事诗”。
1、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绪;②“怀”,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
2、即事感怀诗的鉴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在赏析这类作品的“抒怀”特点的时候,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月夜》“今夜郛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环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朱弁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由此引发的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感慨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第二,“事”与“怀”的结合是否高明。如许浑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第二句全是写景,两岸青山,满林红叶,一江碧水,着色鲜艳,如见图画,但美景恰成离别之情的反衬,第四句没有接着写情,而只是叙事写景。在酒已全醒,人已远去的时候,风雨西楼,更没有可以留恋之处,只好默默地独自走了下来。只写凄黯之景,而迷惘之情自在其中。作者对于离别的感伤,全诗中虽一字不提,却仍然强烈地感染了读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第三,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送别之作,若是矫情造作,必然无从动人。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我们要细加领会。例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别的对象是作者游览此地时寄居之家的一位村人,常酿美酒款待李白。当李白离开时,汪伦前来送行,可见虽是邂逅相逢,也十分投契,李白以此诗作答,恰如前人所言:“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以浅白的语言流露出真挚诚恳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