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后持”阅读答案及翻译-《战国策·中山策》

时间:2023-08-30
犀首①立五王,而中山后持。齐谓赵、魏曰:“寡人羞与中山并为王,愿与大国伐之,以废其王。”中山闻之,大恐。召张登而告之,曰:“寡人且王,齐谓赵、魏曰,羞与寡人并为王,而欲伐寡人。恐亡其国,不在索王,非子莫能吾救。”登对曰:“君为臣多车重币,臣请见田婴。”中山之君遣之齐,见婴子曰:“臣闻君欲废中山之王,将与赵、魏伐之,过矣。以中山之小而三国伐之,中山虽益废王,犹且听也。且中山恐,必为赵、魏废其王而务附焉。是君为赵、魏驱羊也,非齐之利也。岂若中山废其王而事齐哉?”田婴曰:“奈何?”张登曰:“今君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中山必喜而绝赵、魏。赵、魏怒而攻中山,中山急而为君难其王,则中山必恐,为君废王事齐。彼患亡其国,是君废其王而立其国,贤于为赵、魏驱羊也。”田婴曰:“诺。”张丑曰:“不可。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②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夺四国而益负海也致中山而塞四国,四国寒心。必先与之王而故亲之,是君临中山而失四国也。且张登之为人也,善以微计荐中山之君久矣,难信以为利。”田婴不听,果召中山君而许之王。张登因谓赵、魏曰:“齐欲伐河东。何以知之?齐羞与中山并为王甚矣,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欲用其兵也,岂若令大国先与之王,以止其遇哉?”赵、魏许诺,果与中山王而亲之。中山果绝齐而从赵、魏。
(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
【注】①犀首:即魏相公孙衍。②负海:指齐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夺四国而益负海也/
B.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夺四国而益负海也/
C.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夺四国而益负海也/
D.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夺四国而益负海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齐”意思是侍奉齐国,“事”与《六国论》“以事秦之心”的“事”字含义相同。
B.“相亲”在文中指国家间相互亲近,与后来男女双方家长或本人相看婚姻对象是否合意不同。
C.“致中山”意思是得到中山的邦交,“致”与《谏逐客书》“致昆山之玉”的“致”字含义相同。
D.“用其兵”意思是使用中山的军队,“用”与《劝学》“用心一也”的“用”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国犀首拥立五国先后称王,但齐王反对中山国称王,认为中山君不配一并称王,中山君因不能称王而十分担心,召来张登商议,张登答应出使齐国游说田婴。
B.张登见田婴,指出废除中山称王并联合赵、魏攻打它对齐国不利,不如许诺中山,那么中山定会与赵、魏绝交,赵、魏则将怒而攻中山,中山就会主动废王事齐。
C.张丑劝谏田婴说,有相同欲望的国家容易互相憎恨,有相同忧患的国家更容易亲近,齐国许诺让中山国称王,会让其他四国寒心,且张登为人确实难把事做顺利。
D.张登见赵、魏国君,声称齐国要讨伐河东,因为齐国之前坚决反对中山称王,如今却同意,想必是要联合中山对付赵、魏。于是赵、魏结交中山,中山倒向赵、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且王,齐谓赵、魏曰,羞与寡人并为王,而欲伐寡人。
(2)必先与之王而故亲之,是君临中山而失四国也。

参考答案
10.B 11.D 12.C
13.(1)我将要称王,但齐王对赵王与魏王说,以与我并列称王为羞耻,想要攻打我。
(2)您一定先给中山称王而特意亲近中山,这是拉拢中山而失去四国支持的做法。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五国相互称王,而齐国不愿同中山同时称王,这样看来,五国的欲望都在称王上,只是担心齐国干预。现在您如果召见中山君,和他会面,允许他称王,这就侵夺了四国的权利而使齐国获得好处。
“此”,代词,是“是欲皆在为王”的主语,其前宜断开,排除AC;
“召中山”是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应在“召中山”后断开,排除CD。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般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事”:侍奉。句意:侍奉齐国/用侍奉秦国的心。两字含义相同。
B.解说正确。
C.“致”:得到。句意:得到中山的邦交/收罗昆仑山的美玉。两字含义相同。
D.“用”:使用/因为。句意:使用中山的军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两字含义不同。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张登为人确实难把事做顺利”错,根据原文“且张登之为人也,善以微计荐中山之君久矣,难信以为利”可知,是难以相信张登会给我们带来好处。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且”,将要;“王”,名词作动词,称王;“谓……曰”,对……说;“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2)“与”,给;“故”,故意、特意;“亲”,亲近;“临”,靠近、拉拢;“是……也”,判断句。

参考译文:
公孙衍拥立齐、赵、魏、燕、中山五国国君为王,中山君最后被推立。齐王对赵、魏两国说:“寡人以与中山君并列称王为耻辱,希望与你们讨伐他,废掉他的王号。”中山君听说后,非常害怕。召见张登告诉他说:“我将要称王,但齐王对赵王与魏王说,以与我并列称王为羞耻,想要攻打我。寡人只是害怕国家被灭亡,不在乎要那个王号,除了您没有谁能救我。”张登回答说:“您为臣下多多准备车辆和丰厚的礼物,请允许臣下去拜见田婴。”中山君就派张登去了齐国,张登见到田婴说:“臣下听说您要废掉中山君的王号,准备同赵、魏两国攻打中山,您错了。以中山那样的小国,三个大国去攻打它,中山国即使遭到比废除王号还大的祸患,也会听命的。再说中山君很害怕,一定会为了赵、魏两国而废掉王号,竭力依附它们,这样做,您是为赵、魏两国赶羊,并非对齐国有利,哪比得上让中山君废掉王号来侍奉齐国呢 ”田婴说:“怎么办呢 ”张登说:“现在您应该召见中山君,同他会面并允许他称王,中山君一定高兴,就会断绝与赵、魏两国的邦交,赵、魏两国发怒,攻打中山,中山形势危急,就会知道各国国君不愿同他一道称王,中山君一定很害怕,自己就会为您废掉王号侍奉齐国。他担心自己的国家被灭掉,这样您废掉了他的王号并保存了中山,比为赵、魏两国赶羊要好得多。”田婴说:“好。”张丑说:“不可以这样做。我听说,有同样欲望者互相憎恨,有同样忧虑者互相亲近。现在五国相互称王,而齐国不愿同中山同时称王,这样看来,五国的欲望都在称王上,只是担心齐国干预。现在您如果召见中山君,和他会面,允许他称王,这就侵夺了四国的权益而使齐国获得好处。得到了中山的邦交却隔绝了与四国的联系,四国会感到心寒。您一定先给中山称王而特意亲近中山,这是拉拢中山而失去四国支持的做法。再说张登的为人,长期以来善于把一些小计谋进献给中山君,难以相信张登会给我们带来好处。”田婴不听,真的召见了中山君并允许中山君称王。张登于是对赵、魏两国说:“齐国要进攻你们的河东。我怎么知道的呢?以前齐国对同中山并列称王感到非常耻辱,现在却召见中山君,同他会面并允许他称王,这是想利用中山的军队,这哪比得上你们同中山先称王,来阻止他们的会面呢 ”赵、魏两国答应了,果真同中山一起称王,并且非常亲近中山。中山也真的断绝了同齐国的邦交,服从赵国、魏国。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古诗名文 > 高中古诗文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