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古诗词鉴赏之艺术手法教案(2)

时间:2015-11-16

2.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手法解析】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课堂演练】分析下面这首词的抒情手法。
采桑子·彭浪矶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相映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答案】这首词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上片抒情。“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词人以旅雁孤云自比,虽在战乱中来到江南作客,但仍无时忘怀那“万里烟尘”的中原,不禁泪洒“满巾”。下片写景,描写江南山水。眼前波平如镜,孤山犹如美人的发髻,倒映水中,又象美人临镜梳妆。词人触景生情:“愁损辞乡去国人。”作者寄情于山水美景的怀国之心,跃然纸上!收到了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2)以景结情  
【手法解析】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是指在抒情诗歌中,以写景结束诗句,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感情。它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结句写景。它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诗作赏析】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
【课堂演练】
赏析下面唐诗的抒情手法。
西归绝句(十二首之二)  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元稹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诗题下原注:“得复言、乐天书。”诗中抒发的便是归途捧读友人书信的兴奋喜悦之情。
【答案】结句以景结情,作者不进一步从正面写喜悦之情,却一下子跳到商山小桃花树上,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眼,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惊喜中不禁吟出:“小桃花树满商山”!这桃花,开在山上,也开在诗人心田。至此,全诗戛然而止,画面上只留下一片花光水色。不言人的心情如何,只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而人的愉快之情已自流露。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
3)托物言志
 【手法解析】托物言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这类诗词的题目一般有某一具体的意象,如《北陂杏花》《咏××》等,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诗作赏析】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环境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突出地表现了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
【课堂练习】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

上一页                 下一页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