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谪诗答题方法与技巧--古诗歌鉴赏(3)
时间:2014-08-02
巩固训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⑴作者为什么会被“左迁”?
“除弊事” 历史背景:
元和十四年,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大内”,韩愈上《论佛骨表》劝谏,认为迎奉佛骨是“伤风败俗、传笑四方”的丑事,结果触怒了唐宪宗,幸得好友裴度、崔群鼎力营救,才得以免死,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⑵被左迁后的态度如何?
“岂将衰朽惜残年”—— 肯,岂肯之意。衰朽指衰老,惜残年“珍惜年老的生命”。全句意“怎能因衰老而珍惜我年老的生命”,反问语气强调作者坚定的态度: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仍坚持己见,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⑶“蓝关”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说明蓝关地偏路险,环境寒冷,路途艰难。
⑷作者要给他的侄孙说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
“好收吾骨瘴江边” 瘴江边指潮州的江边。当时岭南一带的河流多有瘴气,故称瘴江边。瘴气是一种恶性疟疾的传染病。韩愈料知此去凶多吉少,要求韩湘安排后事。心情抑郁,悲愤到了极点。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朝奏”,点名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责;“路八千”指出贬所的遥远偏僻。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怨愤,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答:“蓝关”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抒情,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3、清人纪晓岚认为此诗“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谈谈你的看法。
“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用语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情感并不衰飒。
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横雪拥”,境界雄浑,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1、《登柳州城楼》诗眼 ,作者为什么而愁?
愁思
①连遭贬谪(注释1背景介绍,知人论世)
②柳州偏僻荒凉。从“城上高楼接大荒”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等诗句中可看出,那儿山岭重叠、江流迂回,一片荒蛮之地。
③景哀使心情更遭。“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风急雨骤,摧残芙蓉薜荔,残酷无情。
④望不见朋友,也通不了音信,无法相互慰藉,心情更加愁苦抑郁。
2、唐代韩、柳齐名,皆遭屏逐,留下贬谪诗。比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两首贬谪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
柳诗主要通过对哀苦景色的铺叙,表达自己遭贬后哀怨孤独悲凉的情感。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离京去贬所的路途中蓝关时写的,蓝关距京师不远,此时诗人的怨愤尚未平息。此次为朝廷革除弊政,但皇帝不察忠心,几至杀身,因此诗歌充满不平之气,有一种“忠犯人主之怒”的豪气充斥在诗歌中。
昌黎《蓝关》诗,见忠愤之气,子厚柳州诗,多哀怨之音。 ——俞陛云《诗境浅说》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 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 逆风吹浪打船声。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⑴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⑵幢幢(chuáng):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18、两首诗内容相近,都 。
19、在写法上,白诗纯用白描手法,而元诗则 。
两诗都写了“残灯”和“风”,白诗是客观描写,
而元诗 。
20、两首诗的第三句同写诗人在病痛之中都是传神之笔。白诗写“眼痛灭灯犹暗坐”,写出了诗人读完元稹的诗,勾起对好友的思念与关怀,以至不能入睡的情形。而元诗写“垂死病中惊坐起”, 。
参考答案:
18、两首诗内容相近,都描写诗人怀念朋友,孤灯独坐,夜不能寐的情景,抒发了一种凄苦悲凉的感情。
19、在写法上,白诗纯用白描手法,而元诗则富于变化,情景交融;两诗都写了“残灯”和“风”,白诗是客观描写,而元诗只是写主观的感受。
20、两首诗的第三句同写诗人在病痛之中都是传神之笔。白诗写“眼痛灭灯犹暗坐”,写出了诗人读完元稹的诗,勾起对好友的思念与关怀,以至不能入睡的情形。而元诗写“垂死病中惊坐起”,惟妙惟肖地摹写出诗人初次听到白居易被贬谪,出乎意料陡然震惊神态。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陆游四十岁来夔州任通判,途中作诗道:“四方男儿事,不敢恨飘零”.两年后到 南郑的王炎幕府里赞襄军 事,使他得以亲临前线,心情十分振奋.这时他觉得王师北定中原有日.可只半年 多,王炎幕府解散.以后 他播迁于西川各地,无路请缨,沉沦下僚,直到离蜀东归。
1、“茅檐人静,蓬窗灯暗”一句在词中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2分)
2、上面这首词运用了 的手法, 。请结合词作及背景资料对此进行鉴赏。(4分)
1、渲染了萧条寂寥忧愁的气氛。
2、杜鹃的啼鸣往往给人以凄婉动人的联想。诗人的人生历程在经历了从踌躇满志到失意孤独的过程之后,杜鹃的啼鸣更能引起诗人愁苦寂寥之情。
作者把自己比成一只“悲鸟”,由杜鹃起兴,借物寓意,“况半世、飘然羁旅”,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的失落和对时局的忧虑.。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⑴作者为什么会被“左迁”?
“除弊事” 历史背景:
元和十四年,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大内”,韩愈上《论佛骨表》劝谏,认为迎奉佛骨是“伤风败俗、传笑四方”的丑事,结果触怒了唐宪宗,幸得好友裴度、崔群鼎力营救,才得以免死,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⑵被左迁后的态度如何?
“岂将衰朽惜残年”—— 肯,岂肯之意。衰朽指衰老,惜残年“珍惜年老的生命”。全句意“怎能因衰老而珍惜我年老的生命”,反问语气强调作者坚定的态度: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仍坚持己见,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⑶“蓝关”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说明蓝关地偏路险,环境寒冷,路途艰难。
⑷作者要给他的侄孙说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
“好收吾骨瘴江边” 瘴江边指潮州的江边。当时岭南一带的河流多有瘴气,故称瘴江边。瘴气是一种恶性疟疾的传染病。韩愈料知此去凶多吉少,要求韩湘安排后事。心情抑郁,悲愤到了极点。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朝奏”,点名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责;“路八千”指出贬所的遥远偏僻。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怨愤,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答:“蓝关”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抒情,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3、清人纪晓岚认为此诗“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谈谈你的看法。
“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用语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情感并不衰飒。
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横雪拥”,境界雄浑,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1、《登柳州城楼》诗眼 ,作者为什么而愁?
愁思
①连遭贬谪(注释1背景介绍,知人论世)
②柳州偏僻荒凉。从“城上高楼接大荒”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等诗句中可看出,那儿山岭重叠、江流迂回,一片荒蛮之地。
③景哀使心情更遭。“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风急雨骤,摧残芙蓉薜荔,残酷无情。
④望不见朋友,也通不了音信,无法相互慰藉,心情更加愁苦抑郁。
2、唐代韩、柳齐名,皆遭屏逐,留下贬谪诗。比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两首贬谪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
柳诗主要通过对哀苦景色的铺叙,表达自己遭贬后哀怨孤独悲凉的情感。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离京去贬所的路途中蓝关时写的,蓝关距京师不远,此时诗人的怨愤尚未平息。此次为朝廷革除弊政,但皇帝不察忠心,几至杀身,因此诗歌充满不平之气,有一种“忠犯人主之怒”的豪气充斥在诗歌中。
昌黎《蓝关》诗,见忠愤之气,子厚柳州诗,多哀怨之音。 ——俞陛云《诗境浅说》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 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 逆风吹浪打船声。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⑴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⑵幢幢(chuáng):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18、两首诗内容相近,都 。
19、在写法上,白诗纯用白描手法,而元诗则 。
两诗都写了“残灯”和“风”,白诗是客观描写,
而元诗 。
20、两首诗的第三句同写诗人在病痛之中都是传神之笔。白诗写“眼痛灭灯犹暗坐”,写出了诗人读完元稹的诗,勾起对好友的思念与关怀,以至不能入睡的情形。而元诗写“垂死病中惊坐起”, 。
参考答案:
18、两首诗内容相近,都描写诗人怀念朋友,孤灯独坐,夜不能寐的情景,抒发了一种凄苦悲凉的感情。
19、在写法上,白诗纯用白描手法,而元诗则富于变化,情景交融;两诗都写了“残灯”和“风”,白诗是客观描写,而元诗只是写主观的感受。
20、两首诗的第三句同写诗人在病痛之中都是传神之笔。白诗写“眼痛灭灯犹暗坐”,写出了诗人读完元稹的诗,勾起对好友的思念与关怀,以至不能入睡的情形。而元诗写“垂死病中惊坐起”,惟妙惟肖地摹写出诗人初次听到白居易被贬谪,出乎意料陡然震惊神态。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陆游四十岁来夔州任通判,途中作诗道:“四方男儿事,不敢恨飘零”.两年后到 南郑的王炎幕府里赞襄军 事,使他得以亲临前线,心情十分振奋.这时他觉得王师北定中原有日.可只半年 多,王炎幕府解散.以后 他播迁于西川各地,无路请缨,沉沦下僚,直到离蜀东归。
1、“茅檐人静,蓬窗灯暗”一句在词中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2分)
2、上面这首词运用了 的手法, 。请结合词作及背景资料对此进行鉴赏。(4分)
1、渲染了萧条寂寥忧愁的气氛。
2、杜鹃的啼鸣往往给人以凄婉动人的联想。诗人的人生历程在经历了从踌躇满志到失意孤独的过程之后,杜鹃的啼鸣更能引起诗人愁苦寂寥之情。
作者把自己比成一只“悲鸟”,由杜鹃起兴,借物寓意,“况半世、飘然羁旅”,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的失落和对时局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