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谪诗答题方法与技巧--古诗歌鉴赏(2)
时间:2014-08-02
(一)柳宗元的怨怼忿愤
柳诗描写其贬谪中的痛苦,读来很令人震撼,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觇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苈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诗中以“惊风”“密雨”刻画忧患煎迫之状十分传神,这两句既可以象征险恶的政治环境,也深刻地传达了诗人饱受惊惧的心情,而“岭树”一联则描绘出远贬蛮荒之地的凄凉孤独。全诗被凄风苦雨、萧骚不宁的气氛所笼罩,传达出内心的“茫茫愁思”。确如沈德潜所说:“柳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
(二)刘禹锡的豁达明快
白居易给刘禹锡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相蹉跎”之句,他认为同僚大都得以升迁,只有刘禹锡在荒寂的和州空耗光阴。显然,他是在为刘禹锡不平,正如他在诗中所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大多。”对此,刘禹锡自己却豁达得多,他在酬诗中乐观地写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舟”、“病树”,以物喻己,是他人生概括的两个物象,但诗句中却没有表露出怨尤,反而是在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人生失意和仕程失意介怀,表现为一种世事变迁和宦途谪升的豁达开朗,也一如他诗中所云,沉舟之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萌春。二十余年的谪居生活,并没有让他消沉颓伤,那是因为他亲历了人世荣辱、目睹他人宦海沉浮后早已宠辱不惊。
永贞遭贬对于刘禹锡的打击可谓是致命的,他有一百条理由怨恨、沉沦或遁世,但是诗人没有被击倒。他没有以泪洗面,灰心丧志,也没有隐逸江湖,傲啸林泉,更没有留连诗酒,嘲风弄月,甚至没有停留于呼冤叫屈,倾泄激愤,而是以豪迈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有悲而不哀,有怨而无悔,绝不沉沦,绝不颓废。在贬谪的诗文里,他寄情的山水是明丽清新的,他纵目洞庭,看到的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不仅以巴山楚水二十三年的时间,刷新了中国文人遭贬期限的最高记录,而且以豪迈乐观的精神,创造了贬谪诗歌豪壮劲健的崭新风貌,打破了贬谪文学沉湎于幽怨、孤愤的套数,开辟了贬谪诗歌写作的新路径。
贬谪对士人来说绝对是一场政治悲剧,心难免被莫名的悲凉哀伤笼罩。著名文人上官仪、李峤、苏味道、宋之问、柳宗元、李德裕等都是经不起生活和心灵的双重磨难,在南方贬所赍志而殁的。就连平日里傲骨铮铮、豪气万丈的李白,一旦长流夜郎也变成了“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的低徊。至于韩愈,更是一贬而准备就死,嘱侄孙“好收吾骨瘴江边”,只是一片凄楚。早年抨击权豪最切,“惟歌生民病”的白居易,一经贬谪,便已“面上消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躲到庐山与僧人结社唱和,诗酒度日去了。
可见,贬谪之于唐代文人,无异于灭顶之灾。要在如此巨大的生活落差中经受住生命和心灵的磨难,保持平衡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绝大多数的唐代迁谪文学作品,仍然是以“怨愤”为基调的,大体上都是凄怨的倾诉或激愤的抗争。
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 再美的花经风雨都要凋零。古代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追求的是“学而优则仕”,但又有几人仕途上始终春风得意呢? “诗人少达而多穷”,好在诗穷而后工, “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
贬谪诗人分类
我们所接触到的贬谪诗人,屈原、柳宗元属于一类,他们个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几乎承受不了被贬的打击,缺乏逆境适应能力,心情抑郁、悲伤。其他如著名文人上官仪、李峤、苏味道、宋之问、李德裕等都是经不起生活和心灵的双重磨难,在南方贬所赍志而殁的。
刘禹锡,苏轼为一派,他们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被贬斥击倒,表现出旷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刘禹锡被贬后还能在《秋词》中唱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励志高歌,表现出对人生得失的超然态度。苏轼也是如此,在苏轼的词中总有一个“从想不开到想开了”的过程,仔细看看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都是这么个思路。一开始忧愤难解,辗转难眠,而后来见到了一个优美的景物,受到感染,摈弃了一切尘累,恢复了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结合有关诗句,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关》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韦承庆《南行别弟 》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张九龄《感遇(其七)》
江水:象征诗人的满腹愁绪,或对年华流逝、 历史变迁的感慨。
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
香草、柑橘:象征人们的高洁品质。
风霜 雨雪 夕阳 鹧鸪 落叶 孤灯……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1、英雄末路之哭 2、忠而被贬之愤(愤世嫉 俗、讽刺黑暗现实)
3、壮志难酬之怅 4、生不逢时之叹
5、羁旅行役之苦 6、思乡怀归之念
7、豁达淡泊之情
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表现手法
①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如以男女之爱喻君臣之情,善写香草,美人之类,以屈原为代表。
②借景抒情“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诗人不露声色地于景物描绘中抒写身世之感,语意双关暗含感慨仕途风波险恶之意。
③咏史抒怀。被贬后,他们从历史中寻找古人的故事,借咏史怀古,委婉表达自己的心情。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借周瑜的故事抒发自己政途失意的悲伤,和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④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化、处境的反差,贬官文学多用对比手法。如“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朝”奏 “夕”贬,一日之间命运发生急剧变化。悲愤之情寓含其中。
⑤贬官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胸臆。
柳诗描写其贬谪中的痛苦,读来很令人震撼,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觇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苈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诗中以“惊风”“密雨”刻画忧患煎迫之状十分传神,这两句既可以象征险恶的政治环境,也深刻地传达了诗人饱受惊惧的心情,而“岭树”一联则描绘出远贬蛮荒之地的凄凉孤独。全诗被凄风苦雨、萧骚不宁的气氛所笼罩,传达出内心的“茫茫愁思”。确如沈德潜所说:“柳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
(二)刘禹锡的豁达明快
白居易给刘禹锡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相蹉跎”之句,他认为同僚大都得以升迁,只有刘禹锡在荒寂的和州空耗光阴。显然,他是在为刘禹锡不平,正如他在诗中所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大多。”对此,刘禹锡自己却豁达得多,他在酬诗中乐观地写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舟”、“病树”,以物喻己,是他人生概括的两个物象,但诗句中却没有表露出怨尤,反而是在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人生失意和仕程失意介怀,表现为一种世事变迁和宦途谪升的豁达开朗,也一如他诗中所云,沉舟之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萌春。二十余年的谪居生活,并没有让他消沉颓伤,那是因为他亲历了人世荣辱、目睹他人宦海沉浮后早已宠辱不惊。
永贞遭贬对于刘禹锡的打击可谓是致命的,他有一百条理由怨恨、沉沦或遁世,但是诗人没有被击倒。他没有以泪洗面,灰心丧志,也没有隐逸江湖,傲啸林泉,更没有留连诗酒,嘲风弄月,甚至没有停留于呼冤叫屈,倾泄激愤,而是以豪迈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有悲而不哀,有怨而无悔,绝不沉沦,绝不颓废。在贬谪的诗文里,他寄情的山水是明丽清新的,他纵目洞庭,看到的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不仅以巴山楚水二十三年的时间,刷新了中国文人遭贬期限的最高记录,而且以豪迈乐观的精神,创造了贬谪诗歌豪壮劲健的崭新风貌,打破了贬谪文学沉湎于幽怨、孤愤的套数,开辟了贬谪诗歌写作的新路径。
贬谪对士人来说绝对是一场政治悲剧,心难免被莫名的悲凉哀伤笼罩。著名文人上官仪、李峤、苏味道、宋之问、柳宗元、李德裕等都是经不起生活和心灵的双重磨难,在南方贬所赍志而殁的。就连平日里傲骨铮铮、豪气万丈的李白,一旦长流夜郎也变成了“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的低徊。至于韩愈,更是一贬而准备就死,嘱侄孙“好收吾骨瘴江边”,只是一片凄楚。早年抨击权豪最切,“惟歌生民病”的白居易,一经贬谪,便已“面上消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躲到庐山与僧人结社唱和,诗酒度日去了。
可见,贬谪之于唐代文人,无异于灭顶之灾。要在如此巨大的生活落差中经受住生命和心灵的磨难,保持平衡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绝大多数的唐代迁谪文学作品,仍然是以“怨愤”为基调的,大体上都是凄怨的倾诉或激愤的抗争。
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 再美的花经风雨都要凋零。古代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追求的是“学而优则仕”,但又有几人仕途上始终春风得意呢? “诗人少达而多穷”,好在诗穷而后工, “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
贬谪诗人分类
我们所接触到的贬谪诗人,屈原、柳宗元属于一类,他们个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几乎承受不了被贬的打击,缺乏逆境适应能力,心情抑郁、悲伤。其他如著名文人上官仪、李峤、苏味道、宋之问、李德裕等都是经不起生活和心灵的双重磨难,在南方贬所赍志而殁的。
刘禹锡,苏轼为一派,他们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被贬斥击倒,表现出旷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刘禹锡被贬后还能在《秋词》中唱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励志高歌,表现出对人生得失的超然态度。苏轼也是如此,在苏轼的词中总有一个“从想不开到想开了”的过程,仔细看看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都是这么个思路。一开始忧愤难解,辗转难眠,而后来见到了一个优美的景物,受到感染,摈弃了一切尘累,恢复了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结合有关诗句,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关》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韦承庆《南行别弟 》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张九龄《感遇(其七)》
江水:象征诗人的满腹愁绪,或对年华流逝、 历史变迁的感慨。
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
香草、柑橘:象征人们的高洁品质。
风霜 雨雪 夕阳 鹧鸪 落叶 孤灯……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1、英雄末路之哭 2、忠而被贬之愤(愤世嫉 俗、讽刺黑暗现实)
3、壮志难酬之怅 4、生不逢时之叹
5、羁旅行役之苦 6、思乡怀归之念
7、豁达淡泊之情
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表现手法
①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如以男女之爱喻君臣之情,善写香草,美人之类,以屈原为代表。
②借景抒情“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诗人不露声色地于景物描绘中抒写身世之感,语意双关暗含感慨仕途风波险恶之意。
③咏史抒怀。被贬后,他们从历史中寻找古人的故事,借咏史怀古,委婉表达自己的心情。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借周瑜的故事抒发自己政途失意的悲伤,和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④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化、处境的反差,贬官文学多用对比手法。如“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朝”奏 “夕”贬,一日之间命运发生急剧变化。悲愤之情寓含其中。
⑤贬官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