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时间:2013-08-20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译文] 多亏明月曾经知道我游历过的地方,它正好伴着家乡的云来,再偕同我的梦归去。
[出自] 北宋 贺铸 《伴云来》(又名《天香》)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墙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释:
天香:唐释道世《法苑珠林》云:“天童子天香甚香。”调名本此。
逦迤:屈曲相连貌。
帘栊:窗帘与窗牖。
砧杵:捣衣石及棒槌。捣衣,以衣渍水,置砧石上,以杵击之,以拆洗寒衣也。
蛩催机杼:唐郑愔《秋闺》诗:“机杼夜蛩催。”蛩(qióng):蟋蟀,古幽州人称作“趋织”,又欲称“促织”。
骎骎(qīn qī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东君:“东君”为司春之神。
骖:驾车之马。
晤语:对面交谈。
译文1:
烟雾弥漫丛林夕阳照着远山暮色中弯弯山路传来钟鼓声。烛光映照窗帘蟋蟀催人织布共受清秋凄风寒露苦楚。夜不成眠的闺人叹息应和着池边的声声砧杵。惊动了我这天涯游子叹岁月如流又是一日将暮。
想当年使酒任气,轻狂自负,自谓东君把春色向我交付。而我却一会儿跃马北国,一会儿又驾舟浮游南浦。满怀幽恨向谁倾诉,幸好明月知道我的旧游处,它让白云伴我进梦乡又把我的好梦给他带去。
译文2:
雾霭弥漫在丛林里,夕阳缓缓落在远山之后,暮色中传来阵阵钟鼓之声。屋里烛光昏黄,映照着窗帘;蟋蟀哀鸣,像是在催促快织秋衣。秋天的风露像是与我同处在凄苦之中。思念远人的妇女们入夜难眠,远处传来她们捣衣之声。惊醒了我这个天涯游子。慨叹岁月如流,又是一年将终。
想当年以酒狂自负,使酒任气,自以为春神东君已付予我一生春光明媚。不料想长年来竟仕途坎坷,四处流浪,不是乘马车奔波在北方道上,就是寄宿在南方江边的小船上。内心的幽怨又能够让谁倾听?好在有明月知道我昔日欢乐之处,请求你把朝云带进我的梦乡,再把我的好梦传到她的心中。
赏析:
贺铸相貌奇丑(陆游:“方回状貌奇丑,谓之贺鬼头。”),生性耿直,为人豪侠任气,不媚权贵,因此,在那个趋炎附势的时代,他不被重用是理所当然的。这首《天香》词,表现的就是作者仕途不得志的苦闷、伤感、无奈这内心软弱的一面。
“烟络横林,山沈远照,迤逦黄昏钟鼓。”上片起句气象苍茫空阔,“络”、“沈”、“迤逦”三词用得各尽其妙。“烟络横林”,“烟”因“络”而游动,“络”字极为形象、传神。“山沈远照”,“山”和“远照”因“沈”而错落。“迤逦黄昏钟鼓”,“钟鼓”声因“迤逦”而断断续续却又悠长不绝。诗人面对这空落落的天与地,顿感清冷孤寂。收回远望的目光,眼前的近景又是什么呢?“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只有明灭的烛火、叫个不停的秋虫和赶织征衣的思妇“共苦清秋风露”。而与此同时,形单影只的词人也已融入了“共苦”之中,与他们一起,共同感受着悲秋凄风寒露之苦。耳边回响着的砧杵声,是思妇捣衣的声音。她们要赶在天寒地冻之前,将冬衣送到远征的丈夫手中。这一下一下彼此应和、饱含幽怨和愁思的砧杵声,使浪迹天涯、疲惫不堪的宦游人悚然心惊,发现那无情岁月的脚步匆匆,一年又将到头了。盛唐时代的“外放”官员尚且难免“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诗)之感,那么在“积贫积弱”的赵宋,贺铸这位“天涯倦宦”,当“黄昏钟鼓”、寒蛩唧唧、思妇砧杵之声于“清秋风露”中错落应和、断续传来之际,他的心绪,又当如何呢?
词的上片写的是眼前景,以一个“惊”字唤起下文。下片笔锋一宕,先写当年意气。词人曾在另一首《六州歌头》词中描写过自己年少气盛时的那一段生活:“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这正是这首词下片所写的“当年酒狂自负”的情景。“谓东君,以春相付。”东君,司春之神。春,这里指锦绣前程。想当年自己意气风发,以为繁华似锦的前程在握,谁知仕途坎坷!“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征骖北道,客樯南浦”,一北一南、一陆一水,形象地概括了作者浪迹天涯的宦游生活,而他心中积存的愁闷和孤寂却连个可以倾诉的对象都没有。当他从甘苦难言的回忆中回到现实时,仍是孑然一身,孤苦伶仃,于是不由产生“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的梦想。这是对逝去生活的怀念和诀别,也是对旧日知己的呼唤。
“当年酒狂自负”三句,是全词的一点亮色,与整篇灰暗的色调构成对比。从时间方面看,当年与如今对比;从形象方面看,“狂生”与“倦宦”对比;从心情方面看,“自负”与“幽恨”对比。然而,当年狂生的自负,早成泡影,现存的唯有倦宦之无穷无尽的幽恨。因此,词人点染的这一笔“亮色”,恰恰使全词灰暗的基调更加浓重。
[译文] 多亏明月曾经知道我游历过的地方,它正好伴着家乡的云来,再偕同我的梦归去。
[出自] 北宋 贺铸 《伴云来》(又名《天香》)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墙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释:
天香:唐释道世《法苑珠林》云:“天童子天香甚香。”调名本此。
逦迤:屈曲相连貌。
帘栊:窗帘与窗牖。
砧杵:捣衣石及棒槌。捣衣,以衣渍水,置砧石上,以杵击之,以拆洗寒衣也。
蛩催机杼:唐郑愔《秋闺》诗:“机杼夜蛩催。”蛩(qióng):蟋蟀,古幽州人称作“趋织”,又欲称“促织”。
骎骎(qīn qī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东君:“东君”为司春之神。
骖:驾车之马。
晤语:对面交谈。
译文1:
烟雾弥漫丛林夕阳照着远山暮色中弯弯山路传来钟鼓声。烛光映照窗帘蟋蟀催人织布共受清秋凄风寒露苦楚。夜不成眠的闺人叹息应和着池边的声声砧杵。惊动了我这天涯游子叹岁月如流又是一日将暮。
想当年使酒任气,轻狂自负,自谓东君把春色向我交付。而我却一会儿跃马北国,一会儿又驾舟浮游南浦。满怀幽恨向谁倾诉,幸好明月知道我的旧游处,它让白云伴我进梦乡又把我的好梦给他带去。
译文2:
雾霭弥漫在丛林里,夕阳缓缓落在远山之后,暮色中传来阵阵钟鼓之声。屋里烛光昏黄,映照着窗帘;蟋蟀哀鸣,像是在催促快织秋衣。秋天的风露像是与我同处在凄苦之中。思念远人的妇女们入夜难眠,远处传来她们捣衣之声。惊醒了我这个天涯游子。慨叹岁月如流,又是一年将终。
想当年以酒狂自负,使酒任气,自以为春神东君已付予我一生春光明媚。不料想长年来竟仕途坎坷,四处流浪,不是乘马车奔波在北方道上,就是寄宿在南方江边的小船上。内心的幽怨又能够让谁倾听?好在有明月知道我昔日欢乐之处,请求你把朝云带进我的梦乡,再把我的好梦传到她的心中。
赏析:
贺铸相貌奇丑(陆游:“方回状貌奇丑,谓之贺鬼头。”),生性耿直,为人豪侠任气,不媚权贵,因此,在那个趋炎附势的时代,他不被重用是理所当然的。这首《天香》词,表现的就是作者仕途不得志的苦闷、伤感、无奈这内心软弱的一面。
“烟络横林,山沈远照,迤逦黄昏钟鼓。”上片起句气象苍茫空阔,“络”、“沈”、“迤逦”三词用得各尽其妙。“烟络横林”,“烟”因“络”而游动,“络”字极为形象、传神。“山沈远照”,“山”和“远照”因“沈”而错落。“迤逦黄昏钟鼓”,“钟鼓”声因“迤逦”而断断续续却又悠长不绝。诗人面对这空落落的天与地,顿感清冷孤寂。收回远望的目光,眼前的近景又是什么呢?“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只有明灭的烛火、叫个不停的秋虫和赶织征衣的思妇“共苦清秋风露”。而与此同时,形单影只的词人也已融入了“共苦”之中,与他们一起,共同感受着悲秋凄风寒露之苦。耳边回响着的砧杵声,是思妇捣衣的声音。她们要赶在天寒地冻之前,将冬衣送到远征的丈夫手中。这一下一下彼此应和、饱含幽怨和愁思的砧杵声,使浪迹天涯、疲惫不堪的宦游人悚然心惊,发现那无情岁月的脚步匆匆,一年又将到头了。盛唐时代的“外放”官员尚且难免“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诗)之感,那么在“积贫积弱”的赵宋,贺铸这位“天涯倦宦”,当“黄昏钟鼓”、寒蛩唧唧、思妇砧杵之声于“清秋风露”中错落应和、断续传来之际,他的心绪,又当如何呢?
词的上片写的是眼前景,以一个“惊”字唤起下文。下片笔锋一宕,先写当年意气。词人曾在另一首《六州歌头》词中描写过自己年少气盛时的那一段生活:“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这正是这首词下片所写的“当年酒狂自负”的情景。“谓东君,以春相付。”东君,司春之神。春,这里指锦绣前程。想当年自己意气风发,以为繁华似锦的前程在握,谁知仕途坎坷!“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征骖北道,客樯南浦”,一北一南、一陆一水,形象地概括了作者浪迹天涯的宦游生活,而他心中积存的愁闷和孤寂却连个可以倾诉的对象都没有。当他从甘苦难言的回忆中回到现实时,仍是孑然一身,孤苦伶仃,于是不由产生“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的梦想。这是对逝去生活的怀念和诀别,也是对旧日知己的呼唤。
“当年酒狂自负”三句,是全词的一点亮色,与整篇灰暗的色调构成对比。从时间方面看,当年与如今对比;从形象方面看,“狂生”与“倦宦”对比;从心情方面看,“自负”与“幽恨”对比。然而,当年狂生的自负,早成泡影,现存的唯有倦宦之无穷无尽的幽恨。因此,词人点染的这一笔“亮色”,恰恰使全词灰暗的基调更加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