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问人间、英雄何处?”宋词翻译赏析

时间:2013-09-16
水龙吟
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宋词三百首
注释
放船:乘船。
凌波:踏着波浪。
略为吴山留顾:在吴地的江山中稍稍停留一下,回首瞻望。
云屯水府:意为乌云密布,即将下雨。水府:水府星,古代星名。
神女:指洛水女神宓妃。
九江:《太平寰宇记》中以浙江、扬子江、楚江、湘江、荆江、汉江、吴江、松江、南江为九江。此处泛指江南诸河流。
北客:作者从北方来到江南,故自称北客。
壮心偏感:意为报国之心未泯。
伊嵩旧隐:指词人旧日在家乡洛阳的隐居生活。伊嵩即伊阙山和嵩山,洛阳附近的名山。
巢由故友:指隐居时的朋友,有如古代隐士巢父、许由一般。
南柯梦:出自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淳于棼家有古槐一株,树下有一蚁穴。他醉后梦入蚁穴,到了槐安国,娶王女金枝公主,并出任太守。醒来才知是一场梦。
遽:迅、疾。
如许:如此。
妖氛:指占据北方的金朝。
尘昏白羽:指诸葛亮北伐出师不利。白羽:白羽扇,代指诸葛亮。
铁锁横江:晋武帝东下伐吴,吴国铸铁锁链沉长江,横断江面,以阻晋军的战船。
锦帆冲浪:此句是指晋军用火烧熔了铁链,战船乘风破浪攻下建康。锦帆代指船。
孙郎良苦:指东吴末帝孙皓用心良苦地设计铁锁,最终败北投降。
桂棹:桂木做的长桨。
梁父:即《梁甫吟》。诸葛亮当年隐居时,好吟此曲。作者用此典,寓意内心中充满了忧谗忧国的悲伤。

词意
  这首词作金兵南下,词人初离洛阳,由水路南行之时。
  船行千里,至吴地,江南风光勾起往事回想,忍不住回首瞻眺。只见乌云密布,风雨欲来,江面上波浪翻腾,众水汇流向东。自北南下,哀痛国土沦亡,虽然胸怀报国壮志,年华却已是暮年。思念起在洛阳隐居的日子,有如南柯梦一样短暂逝去。
  回首北方,金兵未能扫灭,世间的英雄在哪?不是没有以奇谋报国的英雄,只是朝廷昏庸,当年英雄们都同诸葛亮一样,落个“尘昏白羽”,出师未捷身先死。当年晋军攻吴,尚有铁锁横江,如今金兵南侵,气势有如“锦帆冲浪”的晋军,毫无防设的南宋,最终也会落个孙郎的下场。报国无门,无可奈何地用船桨打着拍子,唱着悲凄的《梁甫曲》,泪水如雨流下。



赏析:
朱敦儒的词,从题材和内容看,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他早期的清狂生活和闲适心情的,另一类是写他忧国伤时,抚今思昔的。这首《水龙吟》就是属于他后一类作品的代表之一。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南侵,洛阳、汴京一带,均遭兵燹。不久,汴京沦陷。朱敦儒携家南逃,先到淮海地区,后渡江至金陵。又从金陵沿江而上,到达江西。再由江西南下广东,避乱南雄(今广东南雄县)。这首词具体写作年月虽不可考,但从词的内容看,似是他离开淮海,沿江东下金陵时所作。
  词一开始就以雄健之笔描绘了一个开阔的水面境界:放船千里,凌波破浪,烟波浩淼。“略为吴山留顾”,从侧面点明他此次离开汴洛一带南来,不是为了“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孟浩然《自洛之越》)。对明媚的吴中山水,他只是略为留顾而已。潜台词是说,他此次离乡背井,实在是因强敌入侵,迫不得已。“云屯”三句写长江水势。水府,本为星宿名,主水之官,此处借指水。“九”,泛指多数。“九江”,指长江汇合众流,浩浩荡荡,千里东流。境界何等旷远。然而这旷远的境界并未使作者襟怀开阔,反而“北客”一句转出个人身世之感。国步艰难,一身漂泊,“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朱敦儒《水调歌头》)“壮志未酬”,“此生老矣!”(朱敦儒《雨中花》)表现了一位爱国词人的忧愤,不是一般文人的叹老嗟卑,而是与国家兴废、民族存亡息息相关的。这正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崇高处。
  下文由一“念”字领起,将生活镜头拉回到作者早年在洛阳隐居的时代。伊、嵩,指洛阳附近的伊阙、嵩山,这里代指洛阳一带。巢、由,指唐尧时的著名隐士许由、巢父,这里代指作者在洛阳隐居时的朋友。词人早年敦品励行,不求仕进。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之前,朝廷曾征召他到京城,拟授以学官,他坚辞不就,自我表白说:“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非所愿也。”(《宋史·文苑传》)他满足于诗酒清狂,徜徉山水的隐逸生活:“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漫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敕,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这就很形象地描绘了他疏狂懒漫,傲视王侯,不求爵禄,不受羁绊的性格。现在当他身遭丧乱,落拓南逃的时候,回忆起过去那种令人神往的隐逸生活,犹如南柯一梦。真是“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朱敦儒《临江仙》)梦醒得如此快,觉来无处追寻。他对过去隐逸生活的向往,其意义不在隐逸生活本身,而在于他的隐逸生活带有时代特色。封建时代,文人要隐居,必须有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朱敦儒隐居伊、嵩时,北宋社会呈现出来的尽管是一片虚假的太平景象,但毕竟还能保住中原,人民生活基本安定,比朱敦儒写作这首词的时候所过的流离转徙生活要好得多。所以朱敦儒对过去隐居伊、嵩生活的怀念,其实质是希望赶走金兵,恢复中原,回到以前的那个时代去,是爱国家、爱民族的表现。
  正是这种国家民族之爱,所以下片一开始作者就站在爱国家、爱民族的高度,当此凌波南下之时,北望中原,痛感妖氛未扫,不禁发出了对英雄的渴求和呼唤。渴望有英雄出来扫净妖氛,恢复中原。上下两片,意脉相连。当时并非没有英雄。宗泽、李纲都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但都为投降派所阻。或忧愤成疾而死,或连遭排挤贬斥,无一得志。他想到眼前放船千里的地方,也正是三国时,蜀吴联军抗曹的故地。当年诸葛亮何等英雄,奇谋报国,指挥若定。因后主懦弱,佞臣误国,终于“尘昏白羽”,大业未成。隐喻自己也和其他英雄一样,虽有“壮心”,无奈“奇谋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这种心情,他在《苏幕遮》词中也曾表示过:“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进而由眼前的地域特点和国家形势联想到西晋灭吴的历史事实。当年吴主孙皓倚仗长江天险,以铁锁横江设防,仍然阻挡不住西晋大将王浚的楼船,锦帆冲浪,铁锁销熔,终于“一片降幡出石头”,“孙郎良苦”。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鉴古观今,作者在词中流露出对象东吴一样偏安江左的南宋小朝廷前途的担忧。下文“但”字一转,结束上文的论史,转入到以抒情作结。词人救亡有志,报国无门,他忧愤得敲打着船桨,作为击节,象诸葛亮那样唱着“梁父吟”,心潮激荡,“泪流如雨”,无可奈何。一位爱国词人的一腔忠义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而词情至此,也达到高潮。
  词以放船凌波开始,通过江上风光的描写拓开境界,抚今怀古,将叙事、抒情、议论有机地组合起来,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对国家民族的深情挚爱融为一体,风格豪放悲壮。(王俨思)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宋词精选 > 宋词赏析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