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与梅花
时间:2019-02-26
陆游与梅花
摘要:陆游的 “六十年间万首诗”,已为古今少有,其中梅花诗词竟有一百六十多首,更是大诗人中所罕见。陆游何以如此爱梅?他的梅花诗词内容如何?在其所有诗歌中应占什么位置?今天又有何审美价值?试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梅花;情怀; 品格;高尚境界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序言
梅花的品格与气度相融,梅花所代表的精神也正是陆游一生的写照。他的作品意境独出,一新天下人耳目,他笔下的梅花不仅感人,惹人怜爱,更令人由衷地佩服与敬重,无不为屹立严寒、傲霜斗雪的梅花所打动、所激励。正如清人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所言:“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沽粘焉咏一物矣。”道出了陆游咏梅诗词所胜之处,即他成功地表现出一种坚贞不屈、虽九死而不悔的情操。塑造出一种民族的精神之美。
陆游的梅花诗词从始到终格调一直是高昂的。在许多诗中即使有痛苦傍徨,有悲观失望,最后面对钢筋铁骨、高风亮节的梅花,还是唱出昂扬的战歌,充分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这在灾难深重的时代,对一个终生不得志的封建阶级诗人,尤为难能可贵,也是我们应当继承和学习的。
一、梅花――不屈不挠爱国志士的化身
在陆游爱国诗篇中,有不少直接讽刺、谴责投降派的作品。而在其梅花诗词中,这些投降派则是以“桃李”、“群芳”等面目出现的,二者对比之下,诗人作出了抉择:“平生不喜凡桃李,看了梅花睡过春。”“阅尽千苑万卉春,此花风味独清真。”“余花岂无好颇色,病在一俗无由贬。”何谓“清真”?诗人曾用拟人的手法作过说明:“苦节雪中逢汉使,高标泽畔见湘累”。是苏武、屈原的那种热爱祖国、宁折不弯的崇高气操。因此,陆游爱海棠、爱山茶、爱菊花、也爱杏花,却把最高的荣誉给了梅花,夸她是“广寒宫中第一仙”。梅花成了诗人理想的化身。“欲与梅为友,常忧不称渠。”梅花的气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诗人,在失意时安慰他,孤独时陪伴他,遭打击时鼓励他,使他不断地向更高的境界迈进。“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渴望自己也成为迎霜斗雪的梅花,这是对梅花的最高礼赞。实际上,陆游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爱国主义战歌,也确实堪称一曲可歌可泣的梅花颂。
二、梅花――报国无门失路英雄的形象
最能代表这类内容的是《卜算子・咏梅》。“异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纯是诗人自身遭遇的写照。秦桧主和以后,南宋小朝廷文恬武嬉,陶醉于西湖歌舞,早把中原人民置诸脑外,主张抗金的人寥若晨星,陆游的处境十分孤独。由于言词激烈,在知识分子中也常为人奚落。诗人的不幸遭遇通过梅花得到充分表现。如果说早年他在怨恨“春风不管”时还有“护持应有主林神”的希望和“定知滴堕不容久,万解玉尘来聘归。”的期待的话,那么他如今则再也没有任何幻想了。上半阙充满感伤抑郁的悲愤之情。正因为悲和愤是结合在一起的,故陆游的梅花诗词很少单纯表现失意苦闷情绪的,这种因素往往散见在那些言志的诗篇中,而也就常常带有一股激越不平之气。请看《卜算子》的下半阙:“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即使零落,即使成泥,即使作尘,也不改初衷,芳香如故。句句写梅,又句句自状。
在这些诗词中,梅花作为一个报国无门的失路英雄,辗转反侧,进退失据,抒发了陆游壮志不售、人老空谷的那种希望与失望交替、追求与幻灭相续的复杂情思。
三、梅花――诗人倦而思归的寄托
陆游一生颠沛流离,四处宦游,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常有流落江湖之感。诗人的家乡在越州山阴(绍兴),那正是梅花的故乡。陆游集中最早的梅花诗是写于1150―1151年间的《看梅绝句》五首,当时不过二十多岁,却有句说:“梅花有情应记得,可怜如今白发生”,“予亦有白发久矣。”说明诗人与梅花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想必青少年常在家乡寻梅赏梅,故乡的梅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岁月里,看见梅花就想起了故乡,思念故乡就想起了故乡的梅花,梅花与故乡已溶为一体。陆游客居成都时写的梅花诗词最多,可知那里的梅花之盛,而诗人在《涟漪亭赏梅》中却写道:“判为梅花倒玉危,故山幽梦忆疏篱。”月是故乡明,花也是故乡好啊!
在他乡遇到梅花,像是见到故乡来的亲人,总要倾吐自己飘零的痛苦和思乡的深情: “唾余相与颇同调,身客剑南家在刻。凄凉万里无归日,萧飒二毛衰有渐。”“相逢万里各羁旅,不待猿啼已断魂。”诗中的梅花与诗人像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情侣,如今同是天涯沦落人,异地相逢,只有“剩欲禅前说故乡”了。“老谙世事宁多叹,身自人间一转蓬。”风波险恶的游宦经历,使陆游对功名越来越感到厌倦,因而对家乡的思念就愈加强烈。“零落梅花不自由,断肠容易付东流。与人又作经年别,问月应知此夜愁。已是狂风卷平野,更禁横笛起危楼。何时小雪山阴路,处处寻香系钓舟”。山阴路上的梅花,在这里不仅象征故乡,而已含有归隐之意了。“时至当敛退,勿受晓角催。安知桃李辈,于子无嫌猜?”此处明确指出了自己思归的原因是畏谗惧害。向来封建大夫在功名失意时,往往想起田园和山林,理想得不到实现,不愿同流合污,又限于阶级和时代的束缚,不可能看到人民的力量,隐逸就是最好的归宿了。“梅花如高人,枯槁道愈尊。君看在空谷,岂比倚市门”。把梅花作为隐居空谷的高人来赞扬,就表现出陆游对这种生活的肯定和向往。“人中商略谁堪比,千载夷齐伯仲间。正是花中巢许辈,人间富贵不关渠。”伯夷、叔齐和巢父、许由都是有名的隐士。陆游将自己最敬重的梅花与他们并论,可见是有心学习他们的。
四、梅花――放翁抒写情怀的凭依
除上述之外,陆游的梅花诗词中还有一些题为梅花,诗中的主人公却不是梅花的作品,梅花只是诗人抒写情怀的凭依。
报国无门的苦闷,使得陆游不拘礼法、耽于狂放了。他企图在酒中忘怀,在梅前解脱。 “老子舞时不用拍,梅花乱插乌巾香。尊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狂”。“梅花重压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后五百年君记取,断无人似放翁颠”。梅花在诗中只是一个道具,但却不是可有可无的。她正如屈原“纫秋兰以为佩”,秋兰既是诗人挥斥幽愤的表现,又是其高尚品格的象征。所以是不可替代的。这便是放翁为何不头插杏花、为桃李颠狂的原因。
陆游是一个爱国主义战士,但主要是个诗人。他爱祖国,爱人民,也热爱生活,爱自然。从他的梅花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丰富的生活情趣。这里有寻梅的殷切,探梅的真诚,看梅的盛况,赏梅的自得,也有忆梅的深情和种梅的乐趣。“为爱名花抵死狂。”陆游是古代八大爱菊诗人之一,还被唤作“海棠颠”,其诗词语及花类便有百种之多,百卉之中又最爱梅花:“从来遇酒千钟少,此外评花四海空。”蜀地名花擅古今,成都的梅花更是天下闻名,合江园的芳华楼,城西的青羊宫到流花溪都是一片梅花的香雪海。梅开时节,盛况空前,合江园甚至“自初开,监官日报府,报至开五分。则府主来宴,游人亦竞集。”陆游梅花诗中不少记载了当时的情景:“锦城梅花海,十里香不断。醉帽插花归,银鞍万人看。”“江郊车马满斜晖,争趁南城未阖扉。要识梅花无尽藏,人人襟袖带香归”。可以想见成都是怎样的热闹,诗人是怎样的洒脱。
通过梅花,放翁还表现了自己对梅花诗的看法:“梅花如高人,妙在一丘壑。林通语虽工,竟未脱缠缚。”林通的梅花诗历来被视为梅诗魁首,其实他最负盛名的《梅花》和《山园小梅》除个别句子外,全篇俗野不堪,即使名句,也只是描摹香影,只重外形描绘而没有写出精神本质。陆游在此对其进行了大胆的再评价,指出其弊在于刻意求工,做茧自缚。这就体现出他自己“自然平淡”的创作主张,“笔端有纤尘,正恐梅未肯”。放翁还认为,人品决定诗品,只有具有梅花那样高洁的精神境界,才能写出好的梅花诗来。梅花与陆游一生中所有美好的东西几乎都有联系。谈到几首好诗,看见晶莹的白雪,甚至连他对爱人唐婉的回忆,也总是与梅花在一起的。这真是报国亦梅花,退隐亦梅花,思乡亦梅花,怀人亦梅花,横亦梅花,竖亦梅花,梅花便是诗人,诗人便是梅花。这段动人的姻缘确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观。
结束语
今天,咏物诗仍是诗歌的一大领域。我们的诗人以前所未有的豪情和气魄,唱出了时代的战歌。单就梅花诗词而言,陈毅、郭沫若、赵朴初等人的作品已显示了前人从未有过的气象,毛泽东同志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更是无人能道,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中国诗坛出现了崭新的局面,经过风雨的一代在迷惘、反思、探索中崛起,咏物诗内涵更加深刻而富有哲理。但也不能不看到,不少人在小鸟小花小草中一味表现悲观厌世、冷淡生活的颓废情绪,还有一些人追求所谓“返归自然”,唱 “自我”的咏叹调,心目中没有时代,没有人民,没有责任。这种渺小、卑微之情,既不能给人美感,又不能给人思想和力量,低沉灰暗,甚至庸俗无聊。这样的诗不美,这样的情也不美。
我们的祖国正在进行威武雄壮的历史性大进军,每个人的命运都与这个伟大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离开这个事业去追求逃避现实的“复归自然”和目无一切地表现“自我”,都是歧途。诗歌是时代的、人民的,咏物诗在新的时代也应有新的发展、新的作为。(孟 继 红)
参考文献:
[1]剑南诗稿.陆放翁全集:中(影印本)[M].北京:中国书店,1986.
[2]郭沫若.待到山花烂漫时――读毛主席新发表的诗词《卜算子・咏梅》[N].人民日报,1964-03-15.
[3]渭南文集[G].陆放翁全集:上(影印本).北京:中国书店,1986.
摘要:陆游的 “六十年间万首诗”,已为古今少有,其中梅花诗词竟有一百六十多首,更是大诗人中所罕见。陆游何以如此爱梅?他的梅花诗词内容如何?在其所有诗歌中应占什么位置?今天又有何审美价值?试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梅花;情怀; 品格;高尚境界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序言
梅花的品格与气度相融,梅花所代表的精神也正是陆游一生的写照。他的作品意境独出,一新天下人耳目,他笔下的梅花不仅感人,惹人怜爱,更令人由衷地佩服与敬重,无不为屹立严寒、傲霜斗雪的梅花所打动、所激励。正如清人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所言:“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沽粘焉咏一物矣。”道出了陆游咏梅诗词所胜之处,即他成功地表现出一种坚贞不屈、虽九死而不悔的情操。塑造出一种民族的精神之美。
陆游的梅花诗词从始到终格调一直是高昂的。在许多诗中即使有痛苦傍徨,有悲观失望,最后面对钢筋铁骨、高风亮节的梅花,还是唱出昂扬的战歌,充分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这在灾难深重的时代,对一个终生不得志的封建阶级诗人,尤为难能可贵,也是我们应当继承和学习的。
一、梅花――不屈不挠爱国志士的化身
在陆游爱国诗篇中,有不少直接讽刺、谴责投降派的作品。而在其梅花诗词中,这些投降派则是以“桃李”、“群芳”等面目出现的,二者对比之下,诗人作出了抉择:“平生不喜凡桃李,看了梅花睡过春。”“阅尽千苑万卉春,此花风味独清真。”“余花岂无好颇色,病在一俗无由贬。”何谓“清真”?诗人曾用拟人的手法作过说明:“苦节雪中逢汉使,高标泽畔见湘累”。是苏武、屈原的那种热爱祖国、宁折不弯的崇高气操。因此,陆游爱海棠、爱山茶、爱菊花、也爱杏花,却把最高的荣誉给了梅花,夸她是“广寒宫中第一仙”。梅花成了诗人理想的化身。“欲与梅为友,常忧不称渠。”梅花的气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诗人,在失意时安慰他,孤独时陪伴他,遭打击时鼓励他,使他不断地向更高的境界迈进。“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渴望自己也成为迎霜斗雪的梅花,这是对梅花的最高礼赞。实际上,陆游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爱国主义战歌,也确实堪称一曲可歌可泣的梅花颂。
二、梅花――报国无门失路英雄的形象
最能代表这类内容的是《卜算子・咏梅》。“异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纯是诗人自身遭遇的写照。秦桧主和以后,南宋小朝廷文恬武嬉,陶醉于西湖歌舞,早把中原人民置诸脑外,主张抗金的人寥若晨星,陆游的处境十分孤独。由于言词激烈,在知识分子中也常为人奚落。诗人的不幸遭遇通过梅花得到充分表现。如果说早年他在怨恨“春风不管”时还有“护持应有主林神”的希望和“定知滴堕不容久,万解玉尘来聘归。”的期待的话,那么他如今则再也没有任何幻想了。上半阙充满感伤抑郁的悲愤之情。正因为悲和愤是结合在一起的,故陆游的梅花诗词很少单纯表现失意苦闷情绪的,这种因素往往散见在那些言志的诗篇中,而也就常常带有一股激越不平之气。请看《卜算子》的下半阙:“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即使零落,即使成泥,即使作尘,也不改初衷,芳香如故。句句写梅,又句句自状。
在这些诗词中,梅花作为一个报国无门的失路英雄,辗转反侧,进退失据,抒发了陆游壮志不售、人老空谷的那种希望与失望交替、追求与幻灭相续的复杂情思。
三、梅花――诗人倦而思归的寄托
陆游一生颠沛流离,四处宦游,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常有流落江湖之感。诗人的家乡在越州山阴(绍兴),那正是梅花的故乡。陆游集中最早的梅花诗是写于1150―1151年间的《看梅绝句》五首,当时不过二十多岁,却有句说:“梅花有情应记得,可怜如今白发生”,“予亦有白发久矣。”说明诗人与梅花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想必青少年常在家乡寻梅赏梅,故乡的梅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岁月里,看见梅花就想起了故乡,思念故乡就想起了故乡的梅花,梅花与故乡已溶为一体。陆游客居成都时写的梅花诗词最多,可知那里的梅花之盛,而诗人在《涟漪亭赏梅》中却写道:“判为梅花倒玉危,故山幽梦忆疏篱。”月是故乡明,花也是故乡好啊!
在他乡遇到梅花,像是见到故乡来的亲人,总要倾吐自己飘零的痛苦和思乡的深情: “唾余相与颇同调,身客剑南家在刻。凄凉万里无归日,萧飒二毛衰有渐。”“相逢万里各羁旅,不待猿啼已断魂。”诗中的梅花与诗人像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情侣,如今同是天涯沦落人,异地相逢,只有“剩欲禅前说故乡”了。“老谙世事宁多叹,身自人间一转蓬。”风波险恶的游宦经历,使陆游对功名越来越感到厌倦,因而对家乡的思念就愈加强烈。“零落梅花不自由,断肠容易付东流。与人又作经年别,问月应知此夜愁。已是狂风卷平野,更禁横笛起危楼。何时小雪山阴路,处处寻香系钓舟”。山阴路上的梅花,在这里不仅象征故乡,而已含有归隐之意了。“时至当敛退,勿受晓角催。安知桃李辈,于子无嫌猜?”此处明确指出了自己思归的原因是畏谗惧害。向来封建大夫在功名失意时,往往想起田园和山林,理想得不到实现,不愿同流合污,又限于阶级和时代的束缚,不可能看到人民的力量,隐逸就是最好的归宿了。“梅花如高人,枯槁道愈尊。君看在空谷,岂比倚市门”。把梅花作为隐居空谷的高人来赞扬,就表现出陆游对这种生活的肯定和向往。“人中商略谁堪比,千载夷齐伯仲间。正是花中巢许辈,人间富贵不关渠。”伯夷、叔齐和巢父、许由都是有名的隐士。陆游将自己最敬重的梅花与他们并论,可见是有心学习他们的。
四、梅花――放翁抒写情怀的凭依
除上述之外,陆游的梅花诗词中还有一些题为梅花,诗中的主人公却不是梅花的作品,梅花只是诗人抒写情怀的凭依。
报国无门的苦闷,使得陆游不拘礼法、耽于狂放了。他企图在酒中忘怀,在梅前解脱。 “老子舞时不用拍,梅花乱插乌巾香。尊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狂”。“梅花重压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后五百年君记取,断无人似放翁颠”。梅花在诗中只是一个道具,但却不是可有可无的。她正如屈原“纫秋兰以为佩”,秋兰既是诗人挥斥幽愤的表现,又是其高尚品格的象征。所以是不可替代的。这便是放翁为何不头插杏花、为桃李颠狂的原因。
陆游是一个爱国主义战士,但主要是个诗人。他爱祖国,爱人民,也热爱生活,爱自然。从他的梅花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丰富的生活情趣。这里有寻梅的殷切,探梅的真诚,看梅的盛况,赏梅的自得,也有忆梅的深情和种梅的乐趣。“为爱名花抵死狂。”陆游是古代八大爱菊诗人之一,还被唤作“海棠颠”,其诗词语及花类便有百种之多,百卉之中又最爱梅花:“从来遇酒千钟少,此外评花四海空。”蜀地名花擅古今,成都的梅花更是天下闻名,合江园的芳华楼,城西的青羊宫到流花溪都是一片梅花的香雪海。梅开时节,盛况空前,合江园甚至“自初开,监官日报府,报至开五分。则府主来宴,游人亦竞集。”陆游梅花诗中不少记载了当时的情景:“锦城梅花海,十里香不断。醉帽插花归,银鞍万人看。”“江郊车马满斜晖,争趁南城未阖扉。要识梅花无尽藏,人人襟袖带香归”。可以想见成都是怎样的热闹,诗人是怎样的洒脱。
通过梅花,放翁还表现了自己对梅花诗的看法:“梅花如高人,妙在一丘壑。林通语虽工,竟未脱缠缚。”林通的梅花诗历来被视为梅诗魁首,其实他最负盛名的《梅花》和《山园小梅》除个别句子外,全篇俗野不堪,即使名句,也只是描摹香影,只重外形描绘而没有写出精神本质。陆游在此对其进行了大胆的再评价,指出其弊在于刻意求工,做茧自缚。这就体现出他自己“自然平淡”的创作主张,“笔端有纤尘,正恐梅未肯”。放翁还认为,人品决定诗品,只有具有梅花那样高洁的精神境界,才能写出好的梅花诗来。梅花与陆游一生中所有美好的东西几乎都有联系。谈到几首好诗,看见晶莹的白雪,甚至连他对爱人唐婉的回忆,也总是与梅花在一起的。这真是报国亦梅花,退隐亦梅花,思乡亦梅花,怀人亦梅花,横亦梅花,竖亦梅花,梅花便是诗人,诗人便是梅花。这段动人的姻缘确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观。
结束语
今天,咏物诗仍是诗歌的一大领域。我们的诗人以前所未有的豪情和气魄,唱出了时代的战歌。单就梅花诗词而言,陈毅、郭沫若、赵朴初等人的作品已显示了前人从未有过的气象,毛泽东同志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更是无人能道,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中国诗坛出现了崭新的局面,经过风雨的一代在迷惘、反思、探索中崛起,咏物诗内涵更加深刻而富有哲理。但也不能不看到,不少人在小鸟小花小草中一味表现悲观厌世、冷淡生活的颓废情绪,还有一些人追求所谓“返归自然”,唱 “自我”的咏叹调,心目中没有时代,没有人民,没有责任。这种渺小、卑微之情,既不能给人美感,又不能给人思想和力量,低沉灰暗,甚至庸俗无聊。这样的诗不美,这样的情也不美。
我们的祖国正在进行威武雄壮的历史性大进军,每个人的命运都与这个伟大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离开这个事业去追求逃避现实的“复归自然”和目无一切地表现“自我”,都是歧途。诗歌是时代的、人民的,咏物诗在新的时代也应有新的发展、新的作为。(孟 继 红)
参考文献:
[1]剑南诗稿.陆放翁全集:中(影印本)[M].北京:中国书店,1986.
[2]郭沫若.待到山花烂漫时――读毛主席新发表的诗词《卜算子・咏梅》[N].人民日报,1964-03-15.
[3]渭南文集[G].陆放翁全集:上(影印本).北京:中国书店,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