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深圳二模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11篇(3)
时间:2017-05-12
范文
1. 善哉,“既得式后悔”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葛福安
小王弄潮“题海”终进名校,却发现了自己的“苍白”,因而“后悔”。与那些虚掷光阴、最终两手空空而“后悔不迭”的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小王是因“所得”而后悔“所失”。小王的这种后悔,不妨称之为“既得式后悔”,这种后悔,没有“得了便宜卖乖”式的“矫情”,而有自我省察、自我反省的深刻。所以说,善哉,“既得式后悔”!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可见“省察”对于人生的意义,尤其是对于那些生于混沌、死于茫然的人生而言。但是,有些人的省察也仅仅是从得中见得,失中见失。而小王的这种“既得式后悔”则不同,它有着得后见失的深刻。拼搏三年,遨游题海,入读名校,对于众多高三学子,这都是梦想成真、值得欣欣然很长一段时间的大好事。但是,小王没有这样,他“得后”而“思失”,在与他人的比较中,看到自身的“苍白”,感受到生活应有的丰富与饱满。可以推想,此后的小王,决不会把自己的大学生活过成“高四”“高五”,他一定会从“后悔”中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变得丰富起来。这都是“既得式后悔”可能带来的变化。
但是,现实中却鲜见这种“既得式后悔”的存在,正如在改革面前,“既得利益者”是难以撼动的一群。这里主要是“既得”二字有让人受到蒙蔽的力量。“既得”,看似是一个结果,实则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资本。“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因为成的艰辛,所以,更容易给人带来满足感,也更容易让人失去省察的警惕。因此,人很难“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去”。但是,得与失是相对存在的一对矛盾,如果不能对自己的“所得”有着辩证、清醒的认知,人很容易被自己的所得蒙蔽,无视所得背后可能有的所失,结果,很可能最终让自己因这“所得”而产生更大的“所失”。这方面的教训,在中国历史和现实中,可谓不胜枚举。
从这个意义上,更见小王“既得式后悔”的可贵!有了这种“既得式后悔”,他可能就会有所坚持,有所改变,坚持自己弄潮“题海”的专注与执着,改变自己单一的成长方式。我们也需要这种“既得式后悔”的反思,借助所得而进步,反思所失而改变,这样,就会少一些后悔,多一些可能。
李白诗云:“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对于过往的回顾,心存得失之心,可能未来的风景会更美。此所谓:善哉,“既得式后悔”!(924字)
【点评1】文章立意奇警,言简意赅,且又能以“既得式后悔”一语,用“一以贯之”之法打通全篇,做到了神收气敛,不蔓不枝。张载云“充外形外之谓美”,此文之谓也。我以为,美中不足是:此文立意得之于深,也失之过深,于一般读者尤其是高中学生,恐怕较难理解其中哲学之思辩,故难免有阳春白雪之嫌。如果能避免某些术语式、理论式的阐释说理,进而把抽象哲理讲成形象的常识、常理,做到深入浅出、举重若轻,本文就更加完美了。(刘仕坚)
【点评2】此文的光彩却在于思想,意旨高远,“既得式后悔”的情结于当下功利浮华的社会而言非常可贵,葛老师独具慧眼地挖掘出了小王自我反思的微妙价值。这告诉我们,作文之魂在思想,这个世界上很多表相有它深刻的意义,要教学生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去思辨考量。此文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如何写高层次创意的文章,还可以采撷了一颗颗语言的珍珠。(徐莉)
【葛福安】示范意义不大。理解还算准确。生造了个“既得式后悔”,仿“既得利益”。概念法,是议论手法的高端式,从根上一锅端。我们的二模的这个材料作文和苏州一模在立意上有相近之处。苏州那边更容易写成散文或记叙文。不过,学生写的难度大。不好抓。我也在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文章写法。可是,有些难。苏州的这个题,高一、高二学生可以写一下。做平时作文题,还是挺好的。这次二模的题目的最后一句话:“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过去,如果没有曾经的付出,你如今连说后悔的机会都没有”,是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一些的、或者哲学层面的思考的。谈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等、人生的单纯与丰富等都可以,但是,“要不要否定自己的过去”,这个问题,还是值得拓开去写的。
应试作文写作的顶层设计,如果能指向情怀、价值观、哲学层面,这样的文章的境界和层次,应该是不一样的。所以,还是可以引导学生往这方面思考,但是,不要太过艰涩。这一点,我的这篇下水作文没有处理好。其实,“既得式反思”更好。不过,这了贴近材料中的“后悔”一词,就没用“反思”一词,而用“既得式后悔”,也是我常用的“1+1”拟题的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