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汪元亨《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时间:2015-02-15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
汪元亨
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物情螳捕蝉,世态蛇吞象。直志定行藏,屈指数兴亡。湖海襟怀阔,山林兴味长。壶觞,夜月松花酿。轩窗,秋风桂子香。
至如富便骄,未若贫而乐。假遭秦岭行①,何似苏门啸②。满瓮泛香醪③,欹枕听松涛。万里天涯客,一枝④云外巢。渔樵,坐上供吟笑。猿鹤,山中作故交。

1.请简要概括曲中归隐的原因?(6分)
2.曲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1.①世情险恶,危机四伏。②世人贪得无厌。③自己刚直不阿。(每点2分)
2.①抨击世态污浊,(2分)②赞美隐居生活恬静、闲适。(3分)

注释
[一]物情螳捕蝉:喻强者欺侮弱者。《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后也。”
[二]世态蛇吞象: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吞象,三岁而出其骨。”
[三]行藏:出仕和退隐。
[四]松花酿:一种淡黄色的酒。又叫“松醪”。
①秦岭行:唐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远贬潮州,途中作诗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语。
②苏门啸:西晋高士阮籍与隐士孙楚相遇于苏门山(在今河南辉县),互相长啸逍遥。
③醪(láo):有色的酒。
④一枝:《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谓生活需求之少。

译文
与其富贵了在人前逞骄,不如安于贫困而其乐陶陶。与其像韩愈那样任高官后一朝贬经秦岭,不如像阮籍和孙楚那样在苏门山长啸。酒瓮中有的是香气四溢的美酒,靠在枕上可欣赏满山的松涛。虽然远离家乡,客居在万里天涯,可深山的一根树枝,便足以让鹪鹩鸟安巢。渔夫和樵父来我家做客,谈笑既欢,又给我提供了诗料。山中的猿猴鹤鸟,一见如故,伴我游遨。

赏析:
《礼记》引孔子的话说:“小人贫斯约,富斯骄。”《左传·定公十三年》也有“富而不骄者鲜”的断言。“骄”就是骄横蔑礼,为富不仁,这是为知书达理的正直之士所不齿的。而在《论语·学而》中,孔夫子在肯定“贫而无谄”品行的同时,明确指出这样还不够,“未若贫而乐”。小令将圣人的原话移来,说明安贫乐道是君子所为,这正是作者走上归隐之途的思想动机。另一组是“秦岭行”与“苏门啸”,也就是当大官危险与做平民自在的对比。这里用了两个为人熟知的著名典故来指代两种截然不同的下场,以事实代替雄辩,乃是作者选择归隐的现实动机。两组对比都颇具说服力。
有了前四句〔雁儿落〕的铺垫,作者在以下〔得胜令〕八句中,就尽兴歌咏了隐居的快乐。一是生活条件和环境的顺适,座上美酒,门外松涛,“欹枕”二字,足见主人的闲适自在。二是在万里客居之余,有了一处安身之地,再不愁风尘漂泊,无家可归。三是隐居决无寂寞之虞,有渔樵往来,猿鹤做伴。这三个方面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作者的“贫而乐”,是可以想见的了。
这支小令通篇由一组组对仗构成,给人以整饬雅洁之感。而这些对仗在结构上各不相同,意境也无重复饾饤之处。元人的散曲,“归隐”属于热门题材。撇开那些冒充风雅的不说,其余的好些作品,是作者在失意彷徨中的自我鼓励,对隐居生活的美化描写往往有夸饰失实之处。而本篇作者的态度既严谨,抒写又充实,当属真隐。有了真,美就在其中了。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元曲三百首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