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快乐了吗?》阅读答案
时间:2015-01-25
真的快乐了吗?
杨锦
少时群雁归至,却已难辨昔日。
如今落叶满径,却已难析它迹。
闲时俯瞰遍景,却已难觉盛情。
来年风吹林间,却已难息忧心。
它,似风而来,如水而逝,来时则携几份愿景,离时却遗几重忧愁。
它,赋予了我们机遇,却又无情的剥取希冀,无论得到抑或失去什么,都渐觉失趣。抓紧了的似乎并不重要,放开手了的,如今却知应弥足珍惜。
仲秋,寒意渐浓,叶自黄而落,树离叶而枯,万物都悄然归位,自归寂寥。微风掠过,小径间堆积的叶飘散四方,有的在空中迎风飞旋,有的则散落溪旁,似乎都已找到归宿,但,似乎有些什么遗忘了。
百花怒放,叶满枝头时,谁栖息在旁?三两成群,群集成林,在风中大家围着抱紧,雨中大家互为遮蔽,那时定是永不分离,彼此相依,怎奈如今却各自分离,还能紧紧依靠,互帮互谅吗?他们不知,它也无意多虑。
多年后,各自成林,是否能记起往昔?有了新的倚靠,有了更多朋友是否会对过去的旧友厌恶鄙弃?骄傲的生长时是否还记得他们?长得更高,是否是为了更快的找到他们?
有多少充满信心在等待,又有多少在失望后徘徊?他们会回去吗?能否能找到?彼此是否还能想起?
他们匆匆走完相同的行旅,由相遇,相知直到相离,期间都是在烈日下,在狂风中共同度过,然而却在哪一个浓雾中消散了彼此的容颜,而迷失在茫茫旷野间。可能遇到了更好的,但却不是曾经要好的,可能遇到了更多的,但却不是自己想要的,它们可以俯瞰万物,却难觉盛情,因为什么?
如今,茂密成林,有了更骄傲的叶脉,有了更美的姿态,但现在真的很快乐吗?比之于失去,那么快乐得是否有些不足道也?明明有了更多,得到了更好的东西,但却不是当初想要的,当对这一切都失去兴趣时,除了笑着哭,那么还有什么能够忧叹?回不去了,也走不远了。那么,当初是否不应该抛弃他们,孤独的走?那么,如今岂不是咎由自取,作茧自缚?
曾经,你我都有一个相同的梦,有同样的追求,一样的奋斗,我们可以促膝长谈,可以互相依靠,可以一起奔跑,无畏艰险,又岂怕风雨?曾经,可倾注万丈热血只为化开一点冰雪,可以为了完全没有希望的事情付诸一切行动。那时,我们一起走,永不知有哪一天会是尽头。
如今,各自悄然归位,适应下来,可能走得更远了,攀得更高了,获得更多了,但我们却不能像以前那般舒心的笑,为什么?因为,树离群则枯,群离叶而散,永远也找不回曾经的快乐,也永远完不成曾经的梦,更回不到从前。毕竟,人各有志,你我都在为了自己,那么有什么好后悔的?
独上亭台,饮茶而窃语:”失落吗?“人间多少事堪忧,如果说这一切不算遗憾,那么还有什么?纵使今日,来年可以君临万物,俯瞰一切,但又能看得多远?那天,永远会像困于牢笼中的死囚,走不远,也逃不掉。
风景尽入眼里,光怪陆离的景色夺人视线,但缤纷的色彩总是让人眩晕,那么,如今又有什么好窃喜的?
它,总是给予我们璀璨的年华去遇见要遇见的人,却又总无情地拆散各种情绪,永远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不能回来的人回来了,我们该窃喜,还是忧叹?
你走,我会目送你离开,脸上不带任何忧伤的色彩;你来,我会笑颜相待。总之,我总会在原地等你们回头,回头,哪怕是一个微笑也便足够!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中多次提到的“它”寓指匆匆流逝的时光,如风般漫步而来,带给我们璀璨的韶华,却又似流水般消逝,遗留我们永恒的伤痛。作者由“它”为情感线索,生发出一系列联想,所以“它”在文中起一种引导作用。
B.作者笔下的落叶具有双关性,表面指天地间飘零的叶片,但实指自己的处境。作者巧借黄叶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希望“贵人区而离人归的渴望,借此感慨于曾经的一意孤行,独自弃友人远行的莽撞与无知。
C.本文由前后对比所产生的矛盾感展开叙述,行文脉络分明,且多用短句,以便抒发物是人非,情随境迁的感慨,体现作者惜往昔,伤流景,对现今生活的不满与无奈。所以作者极力想要回至从前,过上那种“有梦想,有激情”的生活。
D.通览全文。可依稀窥见作者淡淡的忧思,作者借时光易逝,叶黄而枯,“重生”而忘旧情作为情感主线为下文奠定基调,抒发了情随境迁的感慨,也引发了作者的思考,是当初是否不该一意孤行,努力奔跑?
E.从感情角度考虑,作者认为是时间改变了自己,时光的流逝已渐磨平作者心中最后一处棱角,变得世故而又实际,所以尽管现在可能过得还好,但也不能舒心的笑,自己只得任由时间改变,却又不能挽回什么。
11作者为何要在行文前先小诗一首?请结合全文并选用适当的角度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看法。(6分).
12.文中说:“曾经,你我都有一个相同的梦,有同样的追求,一样的奋斗”“ 那时,我们一起走,永不知有哪一天会是尽头”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13.梁实秋先生曾于《送行》中写道“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都要去接你。”作者巧妙借助这句话发出本文最后一段的感慨。请问,该如何理解这些话?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作者为何会产生这种想法。(8分)
参考答案
10.C.E(通读全文可知,作者是怀念过去的生活,而并未表明自己想要极力回到过去,这属于强加结论,故C错误;时间只是片面的原因,主要原因可参见作者第九段,故E错误)
11.①结构上:这首诗起统摄全文的作用,是作者的行文思路。
②内容上:由诗入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该诗高度概括了全文想要表达的内容,可以激发作者阅读兴趣。
③情感上:抒发了作者情随境迁的感慨,为后文奠定了情感基础(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
12. ①表达出作者对当年“有相同的梦,同样的追求”的怀念与向往之情。
②体现作者对如今这一切都已失去的悔恨,遗憾与无奈之情。
③表达出作者惜往昔,伤流景的伤感之情。(关键词:向往,怀念,无奈,感慨,伤怀。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
13.理解:表达作者与离去友人的等待与呼唤之情,表达出作者对昔人的怀念与喜爱,宁肯原地等待也要等友人回头的坚守。(2分言之有理即可)
生活之中,少不了的便是分别,我们会在很多时候与多年的朋友分手,后各自奔走,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所以,朋友要走,就面带微笑送他们离开,祝愿他们在远方能够安心;要是他们回来,我们便应笑脸相待,因为你们重要,所以不能让你们看到我的伤怀,是朋友,那么就让他们走,待他们归来之时无论怎样我都会接待。(6分言之有理即可)
少时群雁归至,却已难辨昔日。
如今落叶满径,却已难析它迹。
它,似风而来,如水而逝,来时则携几份愿景,离时却遗几重忧愁。
它,赋予了我们机遇,却又无情的剥取希冀,无论得到抑或失去什么,都渐觉失趣。抓紧了的似乎并不重要,放开手了的,如今却知应弥足珍惜。
仲秋,寒意渐浓,叶自黄而落,树离叶而枯,万物都悄然归位,自归寂寥。微风掠过,小径间堆积的叶飘散四方,有的在空中迎风飞旋,有的则散落溪旁,似乎都已找到归宿,但,似乎有些什么遗忘了。
百花怒放,叶满枝头时,谁栖息在旁?三两成群,群集成林,在风中大家围着抱紧,雨中大家互为遮蔽,那时定是永不分离,彼此相依,怎奈如今却各自分离,还能紧紧依靠,互帮互谅吗?他们不知,它也无意多虑。
多年后,各自成林,是否能记起往昔?有了新的倚靠,有了更多朋友是否会对过去的旧友厌恶鄙弃?骄傲的生长时是否还记得他们?长得更高,是否是为了更快的找到他们?
有多少充满信心在等待,又有多少在失望后徘徊?他们会回去吗?能否能找到?彼此是否还能想起?
他们匆匆走完相同的行旅,由相遇,相知直到相离,期间都是在烈日下,在狂风中共同度过,然而却在哪一个浓雾中消散了彼此的容颜,而迷失在茫茫旷野间。可能遇到了更好的,但却不是曾经要好的,可能遇到了更多的,但却不是自己想要的,它们可以俯瞰万物,却难觉盛情,因为什么?
如今,茂密成林,有了更骄傲的叶脉,有了更美的姿态,但现在真的很快乐吗?比之于失去,那么快乐得是否有些不足道也?明明有了更多,得到了更好的东西,但却不是当初想要的,当对这一切都失去兴趣时,除了笑着哭,那么还有什么能够忧叹?回不去了,也走不远了。那么,当初是否不应该抛弃他们,孤独的走?那么,如今岂不是咎由自取,作茧自缚?
曾经,你我都有一个相同的梦,有同样的追求,一样的奋斗,我们可以促膝长谈,可以互相依靠,可以一起奔跑,无畏艰险,又岂怕风雨?曾经,可倾注万丈热血只为化开一点冰雪,可以为了完全没有希望的事情付诸一切行动。那时,我们一起走,永不知有哪一天会是尽头。
如今,各自悄然归位,适应下来,可能走得更远了,攀得更高了,获得更多了,但我们却不能像以前那般舒心的笑,为什么?因为,树离群则枯,群离叶而散,永远也找不回曾经的快乐,也永远完不成曾经的梦,更回不到从前。毕竟,人各有志,你我都在为了自己,那么有什么好后悔的?
独上亭台,饮茶而窃语:”失落吗?“人间多少事堪忧,如果说这一切不算遗憾,那么还有什么?纵使今日,来年可以君临万物,俯瞰一切,但又能看得多远?那天,永远会像困于牢笼中的死囚,走不远,也逃不掉。
风景尽入眼里,光怪陆离的景色夺人视线,但缤纷的色彩总是让人眩晕,那么,如今又有什么好窃喜的?
它,总是给予我们璀璨的年华去遇见要遇见的人,却又总无情地拆散各种情绪,永远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不能回来的人回来了,我们该窃喜,还是忧叹?
你走,我会目送你离开,脸上不带任何忧伤的色彩;你来,我会笑颜相待。总之,我总会在原地等你们回头,回头,哪怕是一个微笑也便足够!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中多次提到的“它”寓指匆匆流逝的时光,如风般漫步而来,带给我们璀璨的韶华,却又似流水般消逝,遗留我们永恒的伤痛。作者由“它”为情感线索,生发出一系列联想,所以“它”在文中起一种引导作用。
B.作者笔下的落叶具有双关性,表面指天地间飘零的叶片,但实指自己的处境。作者巧借黄叶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希望“贵人区而离人归的渴望,借此感慨于曾经的一意孤行,独自弃友人远行的莽撞与无知。
C.本文由前后对比所产生的矛盾感展开叙述,行文脉络分明,且多用短句,以便抒发物是人非,情随境迁的感慨,体现作者惜往昔,伤流景,对现今生活的不满与无奈。所以作者极力想要回至从前,过上那种“有梦想,有激情”的生活。
D.通览全文。可依稀窥见作者淡淡的忧思,作者借时光易逝,叶黄而枯,“重生”而忘旧情作为情感主线为下文奠定基调,抒发了情随境迁的感慨,也引发了作者的思考,是当初是否不该一意孤行,努力奔跑?
E.从感情角度考虑,作者认为是时间改变了自己,时光的流逝已渐磨平作者心中最后一处棱角,变得世故而又实际,所以尽管现在可能过得还好,但也不能舒心的笑,自己只得任由时间改变,却又不能挽回什么。
11作者为何要在行文前先小诗一首?请结合全文并选用适当的角度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看法。(6分).
12.文中说:“曾经,你我都有一个相同的梦,有同样的追求,一样的奋斗”“ 那时,我们一起走,永不知有哪一天会是尽头”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13.梁实秋先生曾于《送行》中写道“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都要去接你。”作者巧妙借助这句话发出本文最后一段的感慨。请问,该如何理解这些话?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作者为何会产生这种想法。(8分)
参考答案
10.C.E(通读全文可知,作者是怀念过去的生活,而并未表明自己想要极力回到过去,这属于强加结论,故C错误;时间只是片面的原因,主要原因可参见作者第九段,故E错误)
11.①结构上:这首诗起统摄全文的作用,是作者的行文思路。
②内容上:由诗入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该诗高度概括了全文想要表达的内容,可以激发作者阅读兴趣。
③情感上:抒发了作者情随境迁的感慨,为后文奠定了情感基础(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
12. ①表达出作者对当年“有相同的梦,同样的追求”的怀念与向往之情。
②体现作者对如今这一切都已失去的悔恨,遗憾与无奈之情。
③表达出作者惜往昔,伤流景的伤感之情。(关键词:向往,怀念,无奈,感慨,伤怀。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
13.理解:表达作者与离去友人的等待与呼唤之情,表达出作者对昔人的怀念与喜爱,宁肯原地等待也要等友人回头的坚守。(2分言之有理即可)
生活之中,少不了的便是分别,我们会在很多时候与多年的朋友分手,后各自奔走,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所以,朋友要走,就面带微笑送他们离开,祝愿他们在远方能够安心;要是他们回来,我们便应笑脸相待,因为你们重要,所以不能让你们看到我的伤怀,是朋友,那么就让他们走,待他们归来之时无论怎样我都会接待。(6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