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陈忠实小说《灯笼》阅读答案(2)

时间:2016-05-03

“出一点问题,先在田成山身上查根子,找背景,这是一种什么习惯呢?”焦发祥盯着杨书记,“实在说,刘治泰这样的作风问题并不难纠正,难就难在我们的这个可怕的习惯!你想想,这到底是一种什么习惯呢?”杨书记红着脸,渗出汗水来了。
两人告别时,焦发祥手里挑着一只灯笼,笑着说:“把这只灯笼送给你做个纪念。关于那个‘习惯’问题的答案,就在这只灯笼里。”杨书记红着脸,接过了那只小灯笼。(有删减)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写了一个农民田成山不满庄基地划拨的政策,与村支书发生纠纷后,又得不到乡政府的妥善解决,于是一步步向上级反映的故事。
B.标题“灯笼”是小说的线索,使情节围绕田成山打灯笼“找真理”展开,同时标题有象征意味,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不正常的干群关系。
C.小说的人称运用灵活多变,总体采用以焦发祥为视角的第三人称,为了突出事件的真实性,补叙田成山与村支书纠纷时又用第一人称。
D.小说语言朴实生动,口语化,富于生活气息与地域色彩,特别是田成山的人物语言,细腻传神地揭示田成山的农民身份与情绪心理。
E.小说的次要人物杨书记在情节发展中起着穿针引钱的作用,他既是田成山与村支书纠纷的见证者与处理者,也使得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2)小说中多次提到清水湾的好山好水与田野农作物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6分)
(3)小说塑造了村支书刘治泰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4)你对文末焦发祥提到的“习惯”如何评价?请用一句话进行表述;再结合小说内容,探究这种“习惯”的具体表现。(8分)

参考答案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