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蔡元培》阅读答案
时间:2016-05-31
特立独行蔡元培:绝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来愈大。特立独行的蔡元培先生就是敢于在静水中投石的人。
蔡元培,当过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发表就任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蔡元培所说的抱定宗旨,是有内涵的,就是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一生“辞职”达24次之多。面对辞职(不管职位多么重要),他有时表现出堂吉诃德的精神,敢于向比他强大得多的势力叫板。
1912年,蔡元培46岁时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7月2日,为抵制袁世凯专制独裁,向袁当面辞职。袁世凯恳求:“我代四万万人坚留总长”,蔡元培脱口而出:“元培亦以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部分学生被捕,蔡元培每日奔波救助,被捕学生最终悉数获释。随后蔡元培亲自向总统徐世昌递送辞职信,并发表《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当晚离京。后经校内外多方持续数月的敦请才放弃辞职。
1922年10月,北大一些学生反对征收讲义费,并肆意喧闹,甚至围攻蔡元培,他愤请辞职。北大学生紧急开会决定驱逐个别闹事学生,一致议决挽留“我们平日所信仰的蔡校长”。后经胡适等多次调停挽留,蔡元培念及闹事学生只是个别,继而复职。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大刀阔斧改革,但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说,“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于是北大有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辉煌的名师阵容。既有主张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胡适、陈独秀、鲁迅,也有主张恢复帝制的辜鸿铭、刘师培……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曾经称赞:“这样容纳异己的雅量,尊重学术自由思想的卓见,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所罕有。”23岁的梁漱溟将自己所写的一本哲学书送给蔡元培,希望换取来北京大学读书的机会。蔡元培认真看完书后,对梁漱溟说:“你可以到北大来教授印度哲学。”梁漱溟惊呆了,他只有中学学历,才自学佛学,对印度哲学未有多少见识,但蔡元培执意相邀,他对梁漱溟说:“你是一个搞哲学的人才,你不妨大胆地干吧!”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陈独秀身上。当时,陈独秀因主办《新青年》,为“民主”与“科学”呐喊,名噪一时。蔡元培诚意邀请陈独秀,差不多天天去登门拜访,有时去得早,他就招呼茶房,不要叫醒陈独秀,只要拿个凳子给他坐在房门口等候即可。最后陈独秀终于为蔡元培的真诚感动,接受了邀请,来到北大任教。
蔡元培这样大规模引进新派知识分子,而且没有墨守成规,引起了不少侧目,但他仍然我行我素。这也是蔡元培了不起的地方,他可以不拘一格延揽人才,也可以顶住压力保护人才。
回想五四运动时,北大有20名学生因为游行被捕。事发后,蔡元培立即以北大校长的名义,并以身家作保要求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几天后,这些学生一个个从监狱里走出,当大队群众伴着他们走进汉花园广场时,人们看到蔡元培目光沉毅、表情慈祥,眼里含着泪水,像一面盾牌,挡在学生们的前面,那一刻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蔡元培。
1917年初,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他到校第一天,校工们排队在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他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睬的惯例,脱下自己头上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这一躬让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这一躬也揭开了北大新的一页。这也让北大的师生员工们第一次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北大校长,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这个人,现在已经是一尊塑像每天在北大校园里,还是那么专注地看着年轻的学生们和后辈的教授和校长们,走过他的人,有人是否会汗颜……
(选自2016年4月《名人》,有删改)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来愈大。特立独行的蔡元培先生就是敢于在静水中投石的人。
蔡元培,当过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发表就任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蔡元培所说的抱定宗旨,是有内涵的,就是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一生“辞职”达24次之多。面对辞职(不管职位多么重要),他有时表现出堂吉诃德的精神,敢于向比他强大得多的势力叫板。
1912年,蔡元培46岁时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7月2日,为抵制袁世凯专制独裁,向袁当面辞职。袁世凯恳求:“我代四万万人坚留总长”,蔡元培脱口而出:“元培亦以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部分学生被捕,蔡元培每日奔波救助,被捕学生最终悉数获释。随后蔡元培亲自向总统徐世昌递送辞职信,并发表《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当晚离京。后经校内外多方持续数月的敦请才放弃辞职。
1922年10月,北大一些学生反对征收讲义费,并肆意喧闹,甚至围攻蔡元培,他愤请辞职。北大学生紧急开会决定驱逐个别闹事学生,一致议决挽留“我们平日所信仰的蔡校长”。后经胡适等多次调停挽留,蔡元培念及闹事学生只是个别,继而复职。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大刀阔斧改革,但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说,“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于是北大有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辉煌的名师阵容。既有主张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胡适、陈独秀、鲁迅,也有主张恢复帝制的辜鸿铭、刘师培……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曾经称赞:“这样容纳异己的雅量,尊重学术自由思想的卓见,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所罕有。”23岁的梁漱溟将自己所写的一本哲学书送给蔡元培,希望换取来北京大学读书的机会。蔡元培认真看完书后,对梁漱溟说:“你可以到北大来教授印度哲学。”梁漱溟惊呆了,他只有中学学历,才自学佛学,对印度哲学未有多少见识,但蔡元培执意相邀,他对梁漱溟说:“你是一个搞哲学的人才,你不妨大胆地干吧!”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陈独秀身上。当时,陈独秀因主办《新青年》,为“民主”与“科学”呐喊,名噪一时。蔡元培诚意邀请陈独秀,差不多天天去登门拜访,有时去得早,他就招呼茶房,不要叫醒陈独秀,只要拿个凳子给他坐在房门口等候即可。最后陈独秀终于为蔡元培的真诚感动,接受了邀请,来到北大任教。
蔡元培这样大规模引进新派知识分子,而且没有墨守成规,引起了不少侧目,但他仍然我行我素。这也是蔡元培了不起的地方,他可以不拘一格延揽人才,也可以顶住压力保护人才。
回想五四运动时,北大有20名学生因为游行被捕。事发后,蔡元培立即以北大校长的名义,并以身家作保要求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几天后,这些学生一个个从监狱里走出,当大队群众伴着他们走进汉花园广场时,人们看到蔡元培目光沉毅、表情慈祥,眼里含着泪水,像一面盾牌,挡在学生们的前面,那一刻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蔡元培。
1917年初,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他到校第一天,校工们排队在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他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睬的惯例,脱下自己头上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这一躬让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这一躬也揭开了北大新的一页。这也让北大的师生员工们第一次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北大校长,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这个人,现在已经是一尊塑像每天在北大校园里,还是那么专注地看着年轻的学生们和后辈的教授和校长们,走过他的人,有人是否会汗颜……
(选自2016年4月《名人》,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