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乃裳的“分内事”》阅读答案(2)
时间:2016-11-24
相关链接
①27岁的黄乃裳半途出家学习八股文,是为了走科举当官的道路。1897年,黄乃裳被选为拔贡,这时期的黄乃裳在读书当官的道路上是颇为得志的,但黄乃裳却陷入痛苦之中。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黄乃裳的弟弟黄乃模是“致远号”的副管带,在甲午海战中和正管带邓世昌一道壮烈殉国。黄乃裳悲愤到了极点,满腔热情地投身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黄 乃裳被列进慈禧太后要拘捕的黑名单。他悲叹:“呜呼,三十年之热肠渴望,一旦飘荡于罡风。”
(巫乐华《南洋华侨史话》)
②黄乃裳出任福建军政府大员,掌握了相当大的财权。叙官局局长刘通造访黄乃裳,商谈公务,黄乃裳便留他一起吃午饭。饭菜上桌,刘通大吃一惊,饭是普通的大米饭,二菜一汤是芥菜、蚬仔与闽清糟菜汤。黄乃裳端起饭碗,吃得津津有味。刘通大为折服。
(赖晨《辛亥革命后的黄乃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早年教会里学习的经历,开阔了黄乃裳的眼界,使他能利用科学知识普及常识,消除民众的愚昧,移风易俗,造福乡里。
B.黄乃裳创办的《福报》是福建近代第一张报纸,倡导广开言路的办报理念,大量传播“民权”“民生”思想,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在当时影响很大。
C.甲午战败,国仇家恨让黄乃裳放弃科举,走上了维新变法的道路。虽变法失败,但这一场特殊的经历,对丰富他人生的阅历和磨砺思想锋芒,具有积极作用。
D.黄乃裳在福州发动了福州起义,力图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黄乃裳在学生中组织炸弹队,并身先士卒擎旗引领,为福建的光复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E.黄乃裳任事慷慨,注重大节。他不顾自身安危帮助康、梁出走避祸;为保护同胞垦民,不向沙捞越当局低头;反对袁世凯不惜辞去高官。他身上颇有中国传统的侠义古风。
(2)黄乃裳一生事业波澜壮阔,却仅以“分内事”三字自许。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黄乃裳的“分内事”包括哪些方面的事业?(6分)
(3)黄乃裳在自挽联中,袒露出南洋开垦事业背后哪些不为人知的心迹,又表现出怎样的气度情怀?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4)有人说,黄乃裳身上既有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操守,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气度。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C项“放弃科举”不准确,原文有“不沉湎科举功名”,相关链接①中“1897年,黄乃裳被选为拔贡,这时期的黄乃裳在读书当官的道路上是颇为得志的”说明甲午战败后,黄乃裳并没有完全放弃科举出仕。B项“大量传播‘民权’‘民生’思想”是在《福建日日新闻》期间,“广泛传播科学知识”于文无据。D项不是黄乃裳发动起义,而是同盟会发动起义。
(2)①开启民智,办报兴学,传播科学知识和进步思想;②争取民权,广开言路,投身变法、革命事业,身先士卒;③拯救民生,开垦南洋,兴办公益事业。(每点2分)
(3)①黄乃裳自认平生事业多不得志,唯有壮年开垦南洋有机会实现平生夙愿,期望竭尽生命最后的力量贡献给这项事业(2分),表现出无私进取的精神毅力(1分);②开垦南洋为的是给贫苦的乡亲找到一条活路,如今垦区初成,即便撒手而去也死得其所(2分),表现出淡泊旷达的胸襟气概(1分)。
(4)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操守:①爱国爱民,心念桑棒,以天下兴亡为己任;②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不屈服于暴政,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一生清贫,清正廉洁,不计得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每点2分,答满2点即可。)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气度:①思想进步,从变法到革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②视野开阔,接纳现代科学,开眼看世界,为民生走出国门,大胆闯南洋:③个性自由独立,不为他人所束缚,主动选择人生道路,听从内心的指令,以“分内事”作为人生选择的导引。(每点2分,答满2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