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漫笔》阅读答案
时间:2018-04-09
京口漫笔
岑桑
前些日子,乘便游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镇江。走马看花,也只浏览了江边的北固山、金山和江上的焦山。三座山各有特色:北固英挺昂藏,雄峙岸边,气势凛然;金山胜在绮丽诡奇,山上的江天古寺,恍如幻化而成,只消看它一眼,便会马上被它吸引到白蛇故事里去;焦山则以端庄俊秀见长,据说这是东汉末年隐士焦光的隐居处,江边芦花正茂,似觉烟霭迷离,远远看去,江水泱泱,焦山在芦丛里穆然而立,超绝极了!
这几座山,古迹随处皆是,但是赝品和牵强附会之说也多,亦是一趣。北固山甘露寺有一块大石头,上刻“狠石”二字。传说当年曹操领大军直下江南之际,诸葛亮曾与孙权骑在这石上,共议拒曹之计。其实,这石头是后人安上去的,陆游在《入蜀记》中已指出过这“狠石”是件赝品。又据说金山的中冷泉,泉水既甘且洌,被认为是“天下第一泉”。有人把这泉水说得神乎其神,说饮过之后,“胸腋间皆有仙气”。如今金山江天寺里有一口井,并旁有一块刻着“天下第一泉”的碑石,人们说这就是中冷泉了。其实真正的中冷泉在金山西南边的野外。又是赝品!
知道了这许多赝品和胡诌,访古寻幽的心情就大减了。真正使我心旷神怡的,还是那美不胜收的如画江山。在山上,在江边,目睹如此宏伟瑰丽的大地,气象万千的河川,心中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禁不住又一次沸腾起来。
但是,游到焦山,有个遗迹却使我感慨万端。在焦山定慧寺山门的一堵石墙上嵌有一板黑油油的碑石。在这碑石上,赫然有被炮火轰打过的痕迹。碑石在中弹的地方脱了一大块,作花瓣形向四面散开。这无疑是经历过浩劫的遗迹了。
渡我们过江的老艄翁说:“这伤疤,比我老多啦!从前听人家说,这是夷鬼打的呢!”
老艄翁的答话,让我把碑石上的伤疤,同一百二十多年前鸦片战争的镇江之役联系起来。道光二十二年五月间,英国侵略者攻陷吴淞后,随即溯江而上,追逼江宁。朝廷里的那些“顶戴们”还在筹划如何乞和之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最后一役,便在镇江这个山明水秀的小城打响了。
那是多么壮烈的一役啊!镇江守将海龄旗下的一千多兵卒,在老百姓的支援和配合下,只凭弓箭、刀剑、矛戟和少量的土枪土炮,与拥有压倒优势的火力装备的一万五千余英国海盗,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勇士们前仆后继,死而后已,无比英勇顽强,使侵略者遭受了极大损失。英寇中的一个头目在事后还犹有余悸地招认,他们在镇江之役所遭受到的损失,比起侵华战争的以往任何一役还要惨重。事实确实如此。如果当年中国人民这种斗争精神和无可估量的巨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那么,鸦片战争的结局,就决不会是后来史书上所载的那么一回事了。
据那个狂妄至极的著名刽子手——英寇头子宾汉后来说,他们在镇江之役中遇到了“出乎意外”的坚决抵抗。在他的回忆录中,也曾经十分轻松愉快地追述这样一段插曲:“这次协议期间,我们的军营中曾发生一些小声音。中国人变得格外地害怕。三四个受惊的不同颜色的‘顶戴们’摇着白旗,声嘶力竭地喊:和平!和平!和平!”这段文字,显然溶进了宾汉大佐的笑意。那是嘲弄的笑,讥诮的笑。在这部刽子手的供状中,到处都流露出占有的欲望与掠夺的豪情。当然,那些“顶戴们”对此是不知也不以为羞耻的。
还是把文章拉回那弹痕累累的碑石上来吧!离开焦山山门的时候,我们都禁不住把那碑石之上的千真万确的弹痕摩挲再三。回途中,我站在船头瞭望,只见江流浩荡,横无际涯。祖国苦难的历史已在这滔滔流水中沉淀了;而大江之上,仿佛还升起了历史上的英雄人民的面影……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集》)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寓意深刻的游记,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平易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
B.本文注重细节描写,“中弹的地方脱了一大块,作花瓣形向四面散开”一句的描写细腻,给读者很强的画面感。
C.全文依次按“古迹游”“古代传说”“近代史回顾”几个层次展开叙写,显得层次分明,并侧重写作者的观感。
D.全文作者的情感变化先抑后扬,因“赝品和胡诌”很多而兴致大减,后又因碑石痕迹中的感人故事而感慨万端。
5.“有个遗迹却使我感慨万端”中的“感慨”具体有哪些?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分)
6.本篇散文在取材运笔方面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4.D(“先抑后扬”错,作者的情感变化应是起伏变化的,开头对“三山”的描写可见其游览兴致之高,而对“赝品和牵强附会之说”亦觉有趣,听多了才兴致减少,最后看到碑石痕迹又赞美与愤恨齐生。)
5.对碑石上痕迹真实性的肯定;(1分)对近代史上英勇抵抗外侵的军民的热情赞颂;(2分)对侵略者和卖国者的愤恨与批判。(2分)
6.答案形式一:虚实结合(古今对应)(2分)文章开头实写,交代“三山”的特点;接下来谈“赝品和胡诌”,属虚写;接着又回到现实,写眼前壮美景色;继而由今及古,写镇江保卫战及后续;最后回到现实,离开焦山。(4分,少写一个要点扣1分)
答案形式二:虚实结合(古今对应)(2分)开头写“三山”的特点、中间写眼前壮美景色、最后写离开焦山都是实写;(2分)谈“赝品和胡诌”和想到镇江保卫战及后续都是虚写。(2分)
岑桑
前些日子,乘便游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镇江。走马看花,也只浏览了江边的北固山、金山和江上的焦山。三座山各有特色:北固英挺昂藏,雄峙岸边,气势凛然;金山胜在绮丽诡奇,山上的江天古寺,恍如幻化而成,只消看它一眼,便会马上被它吸引到白蛇故事里去;焦山则以端庄俊秀见长,据说这是东汉末年隐士焦光的隐居处,江边芦花正茂,似觉烟霭迷离,远远看去,江水泱泱,焦山在芦丛里穆然而立,超绝极了!
这几座山,古迹随处皆是,但是赝品和牵强附会之说也多,亦是一趣。北固山甘露寺有一块大石头,上刻“狠石”二字。传说当年曹操领大军直下江南之际,诸葛亮曾与孙权骑在这石上,共议拒曹之计。其实,这石头是后人安上去的,陆游在《入蜀记》中已指出过这“狠石”是件赝品。又据说金山的中冷泉,泉水既甘且洌,被认为是“天下第一泉”。有人把这泉水说得神乎其神,说饮过之后,“胸腋间皆有仙气”。如今金山江天寺里有一口井,并旁有一块刻着“天下第一泉”的碑石,人们说这就是中冷泉了。其实真正的中冷泉在金山西南边的野外。又是赝品!
知道了这许多赝品和胡诌,访古寻幽的心情就大减了。真正使我心旷神怡的,还是那美不胜收的如画江山。在山上,在江边,目睹如此宏伟瑰丽的大地,气象万千的河川,心中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禁不住又一次沸腾起来。
但是,游到焦山,有个遗迹却使我感慨万端。在焦山定慧寺山门的一堵石墙上嵌有一板黑油油的碑石。在这碑石上,赫然有被炮火轰打过的痕迹。碑石在中弹的地方脱了一大块,作花瓣形向四面散开。这无疑是经历过浩劫的遗迹了。
渡我们过江的老艄翁说:“这伤疤,比我老多啦!从前听人家说,这是夷鬼打的呢!”
老艄翁的答话,让我把碑石上的伤疤,同一百二十多年前鸦片战争的镇江之役联系起来。道光二十二年五月间,英国侵略者攻陷吴淞后,随即溯江而上,追逼江宁。朝廷里的那些“顶戴们”还在筹划如何乞和之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最后一役,便在镇江这个山明水秀的小城打响了。
那是多么壮烈的一役啊!镇江守将海龄旗下的一千多兵卒,在老百姓的支援和配合下,只凭弓箭、刀剑、矛戟和少量的土枪土炮,与拥有压倒优势的火力装备的一万五千余英国海盗,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勇士们前仆后继,死而后已,无比英勇顽强,使侵略者遭受了极大损失。英寇中的一个头目在事后还犹有余悸地招认,他们在镇江之役所遭受到的损失,比起侵华战争的以往任何一役还要惨重。事实确实如此。如果当年中国人民这种斗争精神和无可估量的巨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那么,鸦片战争的结局,就决不会是后来史书上所载的那么一回事了。
据那个狂妄至极的著名刽子手——英寇头子宾汉后来说,他们在镇江之役中遇到了“出乎意外”的坚决抵抗。在他的回忆录中,也曾经十分轻松愉快地追述这样一段插曲:“这次协议期间,我们的军营中曾发生一些小声音。中国人变得格外地害怕。三四个受惊的不同颜色的‘顶戴们’摇着白旗,声嘶力竭地喊:和平!和平!和平!”这段文字,显然溶进了宾汉大佐的笑意。那是嘲弄的笑,讥诮的笑。在这部刽子手的供状中,到处都流露出占有的欲望与掠夺的豪情。当然,那些“顶戴们”对此是不知也不以为羞耻的。
还是把文章拉回那弹痕累累的碑石上来吧!离开焦山山门的时候,我们都禁不住把那碑石之上的千真万确的弹痕摩挲再三。回途中,我站在船头瞭望,只见江流浩荡,横无际涯。祖国苦难的历史已在这滔滔流水中沉淀了;而大江之上,仿佛还升起了历史上的英雄人民的面影……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集》)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寓意深刻的游记,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平易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
B.本文注重细节描写,“中弹的地方脱了一大块,作花瓣形向四面散开”一句的描写细腻,给读者很强的画面感。
C.全文依次按“古迹游”“古代传说”“近代史回顾”几个层次展开叙写,显得层次分明,并侧重写作者的观感。
D.全文作者的情感变化先抑后扬,因“赝品和胡诌”很多而兴致大减,后又因碑石痕迹中的感人故事而感慨万端。
5.“有个遗迹却使我感慨万端”中的“感慨”具体有哪些?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分)
6.本篇散文在取材运笔方面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4.D(“先抑后扬”错,作者的情感变化应是起伏变化的,开头对“三山”的描写可见其游览兴致之高,而对“赝品和牵强附会之说”亦觉有趣,听多了才兴致减少,最后看到碑石痕迹又赞美与愤恨齐生。)
5.对碑石上痕迹真实性的肯定;(1分)对近代史上英勇抵抗外侵的军民的热情赞颂;(2分)对侵略者和卖国者的愤恨与批判。(2分)
6.答案形式一:虚实结合(古今对应)(2分)文章开头实写,交代“三山”的特点;接下来谈“赝品和胡诌”,属虚写;接着又回到现实,写眼前壮美景色;继而由今及古,写镇江保卫战及后续;最后回到现实,离开焦山。(4分,少写一个要点扣1分)
答案形式二:虚实结合(古今对应)(2分)开头写“三山”的特点、中间写眼前壮美景色、最后写离开焦山都是实写;(2分)谈“赝品和胡诌”和想到镇江保卫战及后续都是虚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