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星辰》阅读答案
时间:2018-05-05
一卷星辰
杜甫,我的河南乡亲,中国古代诗圣,“一个从无人知晓的地方来的虚拟国度的首脑”(鲍勃·迪伦)。
杜甫往往被冠以“现实主义诗人”名号。“现实主义”,应该是一种对现实不回避的态度,而非一种艺术风格。我赞同布罗茨基的一句话:“不能在‘诗歌’这个词前面加上形容词。”同样,不能在诗人前面加上形容词,如“先锋”“后现代” “民间”等等。诗歌、诗人本身已自足而广大,要么是一首诗、一个诗人,要么什么都不是。一切现实主义,都是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使杜甫不瞒不骗,真与自然;超现实主义使他能将平庸、残酷的现实,坚持下去。
我喜欢河南诗人罗羽的现实主义之作《祖国诗》:“鹌鹑是你的祖国,夜莺的咳嗽不是你的祖国/鲁山牛腿山羊是你的祖国……”尽管他被称为一个先锋主义诗人。先锋,不是某类写作风格的专利,而应是所有诗人、作家都应具备的精神。尤奈斯库说:“先锋就是自由。”就是思想自由、表达自由。任何一个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发现和表达都应独一无二,尽管困难,只有一少部分杰出诗人才能做到,也不应放弃对于这“困难”“独一无二”的认知和追求。杜甫就是唐代的先锋诗人,他能与古人窠臼为敌,与时风流弊为敌。现实的,必须是先锋的——都需要“为敌”的勇气和才力。
读杜甫,强烈感到,伟大诗歌的本质就是悲歌,痛彻肺腑。伟大诗人的命运或许只能是悲剧,“慷慨有余哀”。青年时期,杜甫写出《望岳》,像李白;中年、晚年,因时代巨变而诗风巨变,写出《登高》《登岳阳楼》,与登泰山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已 甲 ,充满“悲”“病”字眼。生活愈破败,其诗愈雄奇、苍凉、辽阔。杜甫不再像李白,而成为杜甫自己——沉郁顿挫,随时敏捷。
杜甫启示我们,写什么不是问题,怎样写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一个诗人能否诚实面对自我和世界,这是最基本的写作准则和诗学伦理。杜甫感时——感应一个时代 乙 的冲击;忧国——忧虑一个具体而非抽象的国度,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这国度的肌肉、血脉、神经和呼吸。像杜甫一样承受了、担当了、克服了自己的命运,一个诗人才有存在的价值,并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度、一个时代的徽记。
杜甫之后,热衷于应制诗、酬唱诗的诗人多矣,撒娇、献媚、谋利,诗歌气象趋于软弱、阴柔、陈俗。像杜甫一样切肤感受着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等别离之痛并哭泣的诗人,稀近于无。市场经济时代,诗人们所面对的个人或公共的疑难,为写作带来复杂性和难度,也可能使写作者丧失表达的勇气、辨别力、底线。趋利、避义、罔顾左右而言他的写作 丙 。
当我揣着信封里的小规模润笔而为高档楼盘写广告诗,或伪造一点泪水写所谓“底层诗歌”的时候,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差异巨大,如同云朵与泥巴。像杜甫那样写作,我们就不敢在汶川大地震面前、温州动车追尾事件面前轻浮、草率地抒情,就耻于化装舞会式、市场营销式的游戏和表达。
青年时代喜欢李白,中年以后,觉杜甫更亲。杜甫之所以逐渐被后世认可并尊称为诗圣,不仅仅在于他情怀中的仁慈、广大,也在于他诗的驳杂、多元。“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这样恣肆、霸气、脱口而出的句子,像那个总在痛哭流涕的杜甫写的吗?的确是他写的。集嶙峋与柔软、秋兴与春愁、沉痛与轻快、放歌与烂醉、展示与讲述于一身,一个诗人才可能伟大。伟大的诗人像山川,峰岭变幻、一言难尽。
2012年,杜甫诞辰一千三百周年,我与众多诗人赴河南祭拜。杜甫出生地——郑州郊区巩县依山而凿的一间窑洞,木门紧闭,门前有杜甫童年打枣的雕塑。杜甫墓:庞大土丘混同于山坡,衰草绵延,如白发瑟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融入故乡山坡的一个诗人的巨大白头,依旧忧思难眠。
以杜甫为镜,一个人、尤其是中年人,其写作应能够与内心及周遭广大苍凉的秋意,保持呼应,发生关系。是时候了,与无边落木一同萧萧而下,尽管夏日曾经盛大。
五十三岁那年,杜甫在长江上写下《旅夜书怀》,有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前一句是空间,后一句是时间。空间、时间在两个维度上展开和奔流,并定格于六年后长沙到岳阳的一艘破船上。
我也正渐渐接近他晚年的光景和心境,像他一样处于远离中原的异乡。不同的是:他漂泊在江上,把越江而去的一只沙鸥看成未来的自己;我漂泊在城市,把城市的云烟看成梦乡的地图。他在痛苦,我在痛快——所以我将很快就在人间、纸上消失,而他负责继续承受人间和纸上的疼痛、苦难。
(取材于汗漫《一卷星辰》)
19.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迥然不同 无所不在 大行其道
B. 无所不在 迥然不同 大行其道
C. 迥然不同 大行其道 无所不在
D. 大行其道 无所不在 迥然不同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超现实主义使杜甫将平庸、残酷的现实坚持下去。
B.作者认为时代巨变使中晚年杜甫诗风巨变,风格沉郁顿挫。
C.杜甫诚实面对自我和世界的写作态度使我们不敢草率抒情。
D.第段划线句用比喻手法表现出杜甫墓地无人祭拜的荒凉。
21.作者为什么认为杜甫既是现实主义诗人,又是先锋主义诗人,请简要回答。(4分)
22.请简要概括第段的内容,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4分)
23.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划线句的含义。(6分)
24.一部名著在表达上都有其“独一无二”之处,下列对相关作品这一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第五回以独特的判词形式暗示了诸多人物命运。
B.《孔乙己》是《呐喊》中唯一一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
C.《边城》的语言质朴、有诗意,带有浓郁的湘西方言特色。
D.《老人与海》体现了独特的“电报体”风格,简短、精练。
答
19.(2分)A
20.(3分)D(此比喻句意在说明杜甫仿佛仍然在为国运忧思)
21.(4分,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要点:
对现实不回避,不瞒不骗,真实与自然。对现实生活的发现和表达都独一无二。(思想自由、表达自由)能与古人窠臼为敌。有勇气与时风流弊为敌。
22.(4分,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要点:第段写了杜甫诗歌风格的驳杂、多元,这是杜甫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原因(1分)。使文章不再局限于介绍杜甫的仁慈和广大(1分),更加丰满了杜甫的诗圣形象,丰富了读者对杜甫的认知(1分),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赞叹之情。(1分)
23.(6分,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要点:作者和杜甫都处于晚年漂泊的境况(1分), 他在痛苦指的是杜甫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为国家而忧叹(1分);我在痛快指的是我局限于个人主义,在眼前的安逸和小利中获得满足(1分);因此,我的这种个人主义没有多大价值和意义,不具备永恒性(1分),而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则将永远地流传下去(1分),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精神的敬佩(1分)。
24.(3分)B
杜甫,我的河南乡亲,中国古代诗圣,“一个从无人知晓的地方来的虚拟国度的首脑”(鲍勃·迪伦)。
杜甫往往被冠以“现实主义诗人”名号。“现实主义”,应该是一种对现实不回避的态度,而非一种艺术风格。我赞同布罗茨基的一句话:“不能在‘诗歌’这个词前面加上形容词。”同样,不能在诗人前面加上形容词,如“先锋”“后现代” “民间”等等。诗歌、诗人本身已自足而广大,要么是一首诗、一个诗人,要么什么都不是。一切现实主义,都是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使杜甫不瞒不骗,真与自然;超现实主义使他能将平庸、残酷的现实,坚持下去。
我喜欢河南诗人罗羽的现实主义之作《祖国诗》:“鹌鹑是你的祖国,夜莺的咳嗽不是你的祖国/鲁山牛腿山羊是你的祖国……”尽管他被称为一个先锋主义诗人。先锋,不是某类写作风格的专利,而应是所有诗人、作家都应具备的精神。尤奈斯库说:“先锋就是自由。”就是思想自由、表达自由。任何一个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发现和表达都应独一无二,尽管困难,只有一少部分杰出诗人才能做到,也不应放弃对于这“困难”“独一无二”的认知和追求。杜甫就是唐代的先锋诗人,他能与古人窠臼为敌,与时风流弊为敌。现实的,必须是先锋的——都需要“为敌”的勇气和才力。
读杜甫,强烈感到,伟大诗歌的本质就是悲歌,痛彻肺腑。伟大诗人的命运或许只能是悲剧,“慷慨有余哀”。青年时期,杜甫写出《望岳》,像李白;中年、晚年,因时代巨变而诗风巨变,写出《登高》《登岳阳楼》,与登泰山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已 甲 ,充满“悲”“病”字眼。生活愈破败,其诗愈雄奇、苍凉、辽阔。杜甫不再像李白,而成为杜甫自己——沉郁顿挫,随时敏捷。
杜甫启示我们,写什么不是问题,怎样写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一个诗人能否诚实面对自我和世界,这是最基本的写作准则和诗学伦理。杜甫感时——感应一个时代 乙 的冲击;忧国——忧虑一个具体而非抽象的国度,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这国度的肌肉、血脉、神经和呼吸。像杜甫一样承受了、担当了、克服了自己的命运,一个诗人才有存在的价值,并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度、一个时代的徽记。
杜甫之后,热衷于应制诗、酬唱诗的诗人多矣,撒娇、献媚、谋利,诗歌气象趋于软弱、阴柔、陈俗。像杜甫一样切肤感受着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等别离之痛并哭泣的诗人,稀近于无。市场经济时代,诗人们所面对的个人或公共的疑难,为写作带来复杂性和难度,也可能使写作者丧失表达的勇气、辨别力、底线。趋利、避义、罔顾左右而言他的写作 丙 。
当我揣着信封里的小规模润笔而为高档楼盘写广告诗,或伪造一点泪水写所谓“底层诗歌”的时候,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差异巨大,如同云朵与泥巴。像杜甫那样写作,我们就不敢在汶川大地震面前、温州动车追尾事件面前轻浮、草率地抒情,就耻于化装舞会式、市场营销式的游戏和表达。
青年时代喜欢李白,中年以后,觉杜甫更亲。杜甫之所以逐渐被后世认可并尊称为诗圣,不仅仅在于他情怀中的仁慈、广大,也在于他诗的驳杂、多元。“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这样恣肆、霸气、脱口而出的句子,像那个总在痛哭流涕的杜甫写的吗?的确是他写的。集嶙峋与柔软、秋兴与春愁、沉痛与轻快、放歌与烂醉、展示与讲述于一身,一个诗人才可能伟大。伟大的诗人像山川,峰岭变幻、一言难尽。
2012年,杜甫诞辰一千三百周年,我与众多诗人赴河南祭拜。杜甫出生地——郑州郊区巩县依山而凿的一间窑洞,木门紧闭,门前有杜甫童年打枣的雕塑。杜甫墓:庞大土丘混同于山坡,衰草绵延,如白发瑟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融入故乡山坡的一个诗人的巨大白头,依旧忧思难眠。
以杜甫为镜,一个人、尤其是中年人,其写作应能够与内心及周遭广大苍凉的秋意,保持呼应,发生关系。是时候了,与无边落木一同萧萧而下,尽管夏日曾经盛大。
五十三岁那年,杜甫在长江上写下《旅夜书怀》,有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前一句是空间,后一句是时间。空间、时间在两个维度上展开和奔流,并定格于六年后长沙到岳阳的一艘破船上。
我也正渐渐接近他晚年的光景和心境,像他一样处于远离中原的异乡。不同的是:他漂泊在江上,把越江而去的一只沙鸥看成未来的自己;我漂泊在城市,把城市的云烟看成梦乡的地图。他在痛苦,我在痛快——所以我将很快就在人间、纸上消失,而他负责继续承受人间和纸上的疼痛、苦难。
(取材于汗漫《一卷星辰》)
19.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迥然不同 无所不在 大行其道
B. 无所不在 迥然不同 大行其道
C. 迥然不同 大行其道 无所不在
D. 大行其道 无所不在 迥然不同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超现实主义使杜甫将平庸、残酷的现实坚持下去。
B.作者认为时代巨变使中晚年杜甫诗风巨变,风格沉郁顿挫。
C.杜甫诚实面对自我和世界的写作态度使我们不敢草率抒情。
D.第段划线句用比喻手法表现出杜甫墓地无人祭拜的荒凉。
21.作者为什么认为杜甫既是现实主义诗人,又是先锋主义诗人,请简要回答。(4分)
22.请简要概括第段的内容,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4分)
23.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划线句的含义。(6分)
24.一部名著在表达上都有其“独一无二”之处,下列对相关作品这一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第五回以独特的判词形式暗示了诸多人物命运。
B.《孔乙己》是《呐喊》中唯一一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
C.《边城》的语言质朴、有诗意,带有浓郁的湘西方言特色。
D.《老人与海》体现了独特的“电报体”风格,简短、精练。
答
19.(2分)A
20.(3分)D(此比喻句意在说明杜甫仿佛仍然在为国运忧思)
21.(4分,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要点:
对现实不回避,不瞒不骗,真实与自然。对现实生活的发现和表达都独一无二。(思想自由、表达自由)能与古人窠臼为敌。有勇气与时风流弊为敌。
22.(4分,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要点:第段写了杜甫诗歌风格的驳杂、多元,这是杜甫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原因(1分)。使文章不再局限于介绍杜甫的仁慈和广大(1分),更加丰满了杜甫的诗圣形象,丰富了读者对杜甫的认知(1分),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赞叹之情。(1分)
23.(6分,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要点:作者和杜甫都处于晚年漂泊的境况(1分), 他在痛苦指的是杜甫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为国家而忧叹(1分);我在痛快指的是我局限于个人主义,在眼前的安逸和小利中获得满足(1分);因此,我的这种个人主义没有多大价值和意义,不具备永恒性(1分),而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则将永远地流传下去(1分),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精神的敬佩(1分)。
24.(3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