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西方的建筑文化”阅读答案
时间:2019-08-01
①中国与西方的建筑文化自古就有着根本的区别。
②人与建筑截然分离,是欧洲建筑文化的一个根本性前提。对欧洲人来说,建筑是人之外的观赏品,或只是住人的容器。欧洲教堂尽高大深邃之能事,远远超出人的尺度,是神在人间的居室,而神绝非人,所以建筑仍然与人分离。西方的哲学思想主张征服自然,其教堂、宫室、竞技场、歌剧院等建筑中难见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大面阔,与自然接触的外墙与窗面积较小。西方建筑中连有限的花园也造得与自然相对立,它从总体布局到水池、花草、雕塑、花盆以及小品建筑都对称严谨,树木也修剪成几何体型,花卉和灌木则被修剪成地毯状的模纹花坛,如凡尔赛宫中的花园。这同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截然相反。
③以“天人合一”为文化内涵的中国古典建筑则是以人为主,在这里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建筑随生活而变,以生活为主。而西方建筑中,人只是旁观者,人与建筑相分离。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道法自然”的观念见于各类建筑。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这是古民居的特征。因气候、地形、材料、生态等的不同,建筑也各有特点。乡镇民居多为字、曲尺、三合院、自由式等格局,即使是四合院,也体现出日照、风体、绿化共享的功能,极力与大自然、与人相和谐。
④中西方在建筑文化方面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中国宫殿类建筑十分发达,而西方宗教类建筑十分繁荣,两者强烈的反差反映出建筑文化与其他人类文化一样,也是以人神间的冲突与调和作为其永恒的文化主题的。
⑤中国长久以来以“人”的观念为中心,而西方则一直以“神”的观念为中心。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于一切的时代。中国人信教也信神,但又总是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崇拜,去尊重。西方则不然,一部建筑史其实就是一部神庙和教堂的历史。虽然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而西方建筑以“神”为中心,但在这两类文化的价值观念中,“神”都是永恒的,“人”都是暂时的。正因如此,中国建筑发展了木结构材料,而西方建筑发展了石结构材料。石结构的长久性与木结构的短暂性都充分说明了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⑥从审美来看,中国古典建筑以木为材,在质感上显得朴素、自然而优美;而以石为材的欧洲古典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阳刚十足。因此,以木为材的中国建筑比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更具有可人的生命情调;比较起来,冰冷的石材会使建筑与人的关系显得略微有些紧张。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西方建筑呈现出人与建筑的“分离”或“融合”的迥异特征,不同的建筑文化都受到了各自哲学思想的影响。
B. 在面对自然时,不同于西方把建筑看作征服自然的手段与方式,中国建筑努力融渗在自然中,与自然对话。
C. 对于欧洲人来说,建筑或只是人之外的观赏品,或只是住人的容器,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建筑与生活一体,彰显“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
D. 人神之间的冲突和调和作为一种永恒的文化主题,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中只表现在宫殿类建筑和宗教类建筑的各自繁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门见山,立足比较的思路,采用总分的结构,从三个大的方面谈中西方建筑在文化上的差别。
B. 文章在论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第一个差别时,概括了西方古典建筑与中国古典建筑各自的一些共性特点,通过对比来突出二者在文化观念上的差异。
C. 本文的一大特色是用哲学思想和文化命题来作为支撑论点的依据,这样做可以增添文本的文化内涵,使说理更有深度。
D. 本文反复强调和重点论证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哪怕是宫殿类建筑也体现出人本特色。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的教堂、歌剧院等建筑具有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等特点,而外墙和窗户的面积则相对小得多,这是与自然对立的体现。
B. 中国古典建筑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多呈现字、曲尺、三合院、自由式的格局,体现中国传统哲学“道法自然”的观念。
C. 中国宫殿建筑的发达,与中国人把人摆在高于神的地位去尊崇的观念有关,而西方建筑则一直以“神”的观念为中心。
D. 中西方建筑呈现出质朴和阳刚的不同审美风格,这是以“人”为中心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观念造成的。
【参考答案】
1. D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概括中心意思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较、辨析。D项,表述绝对,选项中“只”不对,选项所说的应是表现之一。文中提及的表现还有,中国建筑发展了木结构材料,而西方建筑发展了石结构材料。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从三个大的方面谈中西方建筑在文化上的差别。”错,文章是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谈中西建筑文化的区别:人与建筑是否截然分离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关系亲疏的差异;以人还是以神为中心的文化观念的差异。故选A。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主体混淆,几种不同格局呈现的主体是“乡镇民居”,而非“中国古典建筑”。C项,“与中国人把人摆在高于神的地位去尊崇的观念有关”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中国人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尊崇。D项,强加因果,以“人”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理念不是造成“质朴和阳刚这两种不同审美风格”的原因,不同价值观念是造成中西方建筑分别使用木结构材料和石结构材料的原因,而质朴和阳刚的不同审美风格是材料特质决定的。故选A。
②人与建筑截然分离,是欧洲建筑文化的一个根本性前提。对欧洲人来说,建筑是人之外的观赏品,或只是住人的容器。欧洲教堂尽高大深邃之能事,远远超出人的尺度,是神在人间的居室,而神绝非人,所以建筑仍然与人分离。西方的哲学思想主张征服自然,其教堂、宫室、竞技场、歌剧院等建筑中难见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大面阔,与自然接触的外墙与窗面积较小。西方建筑中连有限的花园也造得与自然相对立,它从总体布局到水池、花草、雕塑、花盆以及小品建筑都对称严谨,树木也修剪成几何体型,花卉和灌木则被修剪成地毯状的模纹花坛,如凡尔赛宫中的花园。这同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截然相反。
③以“天人合一”为文化内涵的中国古典建筑则是以人为主,在这里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建筑随生活而变,以生活为主。而西方建筑中,人只是旁观者,人与建筑相分离。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道法自然”的观念见于各类建筑。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这是古民居的特征。因气候、地形、材料、生态等的不同,建筑也各有特点。乡镇民居多为字、曲尺、三合院、自由式等格局,即使是四合院,也体现出日照、风体、绿化共享的功能,极力与大自然、与人相和谐。
④中西方在建筑文化方面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中国宫殿类建筑十分发达,而西方宗教类建筑十分繁荣,两者强烈的反差反映出建筑文化与其他人类文化一样,也是以人神间的冲突与调和作为其永恒的文化主题的。
⑤中国长久以来以“人”的观念为中心,而西方则一直以“神”的观念为中心。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于一切的时代。中国人信教也信神,但又总是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崇拜,去尊重。西方则不然,一部建筑史其实就是一部神庙和教堂的历史。虽然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而西方建筑以“神”为中心,但在这两类文化的价值观念中,“神”都是永恒的,“人”都是暂时的。正因如此,中国建筑发展了木结构材料,而西方建筑发展了石结构材料。石结构的长久性与木结构的短暂性都充分说明了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⑥从审美来看,中国古典建筑以木为材,在质感上显得朴素、自然而优美;而以石为材的欧洲古典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阳刚十足。因此,以木为材的中国建筑比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更具有可人的生命情调;比较起来,冰冷的石材会使建筑与人的关系显得略微有些紧张。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西方建筑呈现出人与建筑的“分离”或“融合”的迥异特征,不同的建筑文化都受到了各自哲学思想的影响。
B. 在面对自然时,不同于西方把建筑看作征服自然的手段与方式,中国建筑努力融渗在自然中,与自然对话。
C. 对于欧洲人来说,建筑或只是人之外的观赏品,或只是住人的容器,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建筑与生活一体,彰显“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
D. 人神之间的冲突和调和作为一种永恒的文化主题,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中只表现在宫殿类建筑和宗教类建筑的各自繁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门见山,立足比较的思路,采用总分的结构,从三个大的方面谈中西方建筑在文化上的差别。
B. 文章在论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第一个差别时,概括了西方古典建筑与中国古典建筑各自的一些共性特点,通过对比来突出二者在文化观念上的差异。
C. 本文的一大特色是用哲学思想和文化命题来作为支撑论点的依据,这样做可以增添文本的文化内涵,使说理更有深度。
D. 本文反复强调和重点论证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哪怕是宫殿类建筑也体现出人本特色。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的教堂、歌剧院等建筑具有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等特点,而外墙和窗户的面积则相对小得多,这是与自然对立的体现。
B. 中国古典建筑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多呈现字、曲尺、三合院、自由式的格局,体现中国传统哲学“道法自然”的观念。
C. 中国宫殿建筑的发达,与中国人把人摆在高于神的地位去尊崇的观念有关,而西方建筑则一直以“神”的观念为中心。
D. 中西方建筑呈现出质朴和阳刚的不同审美风格,这是以“人”为中心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观念造成的。
【参考答案】
1. D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概括中心意思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较、辨析。D项,表述绝对,选项中“只”不对,选项所说的应是表现之一。文中提及的表现还有,中国建筑发展了木结构材料,而西方建筑发展了石结构材料。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从三个大的方面谈中西方建筑在文化上的差别。”错,文章是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谈中西建筑文化的区别:人与建筑是否截然分离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关系亲疏的差异;以人还是以神为中心的文化观念的差异。故选A。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主体混淆,几种不同格局呈现的主体是“乡镇民居”,而非“中国古典建筑”。C项,“与中国人把人摆在高于神的地位去尊崇的观念有关”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中国人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尊崇。D项,强加因果,以“人”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理念不是造成“质朴和阳刚这两种不同审美风格”的原因,不同价值观念是造成中西方建筑分别使用木结构材料和石结构材料的原因,而质朴和阳刚的不同审美风格是材料特质决定的。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