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志红《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阅读答案及解析
时间:2021-09-05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聂志红
肖伟从银行出来,又走到对面的公用电话亭,打电话向老婆请示:“钱取出来了,现在就给汪宏明送去?”“你这木头,还犹豫什么?!”老婆没好气地吼道。肖伟连连答应,接着便挂了电话。正准备离开时,肖伟忽然听见从旁边的电话亭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一百万够不够?我现在就给爸爸送去,随便他买房也好,买车也好,也让他在那边享享福……”一百万!肖伟闻言倒抽一口冷气,偷偷瞟了一眼,只见这个年轻女人果然提着一个鼓鼓的黑色塑料袋。若非亲耳听到,谁也不敢相信这个并不出众的女人居然用一个普通的塑料袋提着一百万的巨款!一个想犯罪的冲动念头在肖伟的脑海中升起,但他知道若在这闹市之中付诸行动,等待他的立刻就是牢狱之灾。
肖伟买了礼品,在巴士站等车时又遇见了那个女人。肖伟站在她身后,心里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想,如果这一百万属于我,就算买一幢豪华别墅也不在话下了!那还用得着低声下气去求那狗日的汪主任吗?而现在,为了一个分房指标,已倾尽全部积蓄去给他“上供”,但谁知这两万元又会不会打水漂呢?
车来了,女人上了车,肖伟想也没想就鬼使神差地跟着她上了同一趟车。女人上车后,很随意地把塑料袋搁上行李架就坐了下来。真是天助我也!肖伟分析了一下情势,决定用调包计智取。他一眼瞥见车上果皮箱旁边有一些备用的黑色塑料袋,便悄悄取了一个,套在了自己装着钞票与礼品的袋子外面,然后走过去,也把袋子往行李架上一搁,和女人的袋子挤在一起,不仔细分辨还真辨不出彼此来哩!
当汽车在第三站停下时,肖伟觉得时机已成熟,便从容地站起来,从行李架上取下行李,然后堂而皇之地下了车。他知道自己没拿错,因为袋子的分量明显沉了许多。肖伟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要蹦出来了,他没想到刚才的两万转眼间就变成了一百万。当然,他知道现在要做的就是逃离这里,越快越好!他伸手叫了一辆的士,要司机火速送他到城南。到城南后,他又换了辆的士到城西,再换车到城东……最后,他爬上一辆开往郊区的大卡车出了城。也不知驶出了多远,肖伟在一座山边下了车。看看四下无人,他提着袋子往山上走去。
翻上一个山坡,肖伟确定这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除了一个死人外,因为他发现坡顶上伫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坟。肖伟走过去,背靠着墓碑坐下,大口地喘着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汪宏明啊汪宏明,要不是我老婆逼我,我本来就不愿求你的!现在老子一百万都有了,一辈子也不会求你了,你他妈的爱分给谁就分给谁去吧!
痛快地骂了一通之后,肖伟感觉真是扬眉吐气!他拿过那只鼓鼓的黑色塑料袋,开始小心地拆开它。拆开一层后,里面还有一层,再拆第二层……就在这时,耳边突然响起一个声音:
“终于找到你了!”肖伟反过头一瞧,只见从墓碑后探出一颗头来,脸色惨白惨白的……他大惊失色,立即弹了起来。这才发现,来者居然是那个携带巨款的女人!肖伟扫视了她身后一眼,发现并没有公安时,便对她说了一句“我不认识你”,接着就提起袋子往山下没命地跑。女人在后面喊道:“哎,你的东西,还有钱……你手里那钱……是我的,你拿了也没用……”最后一句话让肖伟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对呀,这个袋子是无论如何也装不下一百万的。那到底是什么呢?
当他拆开袋子,看到那些钱时,立即魂飞天外——全是一捆捆的纸钱!难怪这女人如此神通广大——即使我逃到这荒山野岭她也能神鬼莫测地在我身后出现,原来她是……鬼!!
肖伟立刻四肢瘫软,哆嗦着爬回去,跪倒在女人的脚下,拼命地磕头:“求求您放过我吧,我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您,您的钱全还给您,我以后一定常来给你烧纸钱,求求您……”
女人笑得直不起腰来:“你这是干什么呀?这钱是捎去给我爸爸用的。”说着她指了指后面那座孤坟。
女人说,她父亲在城里退休后,就来这郊外包了一片荒山,打算开垦出来栽种桃树。但因土质、气候及虫害等因素,一次次都失败了,直到前年,第一批桃树苗终于在老人全部心血的浇灌之下茁壮成长起来。但是,老人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儿女们遵照老人遗言,将他葬在了这高高的山岗上。
“今天是爸爸的忌日,我想如果他看到了这满山盛开的桃花,也一定会含笑九泉的。”女人一边说着一边点燃了手中的纸钱。
肖伟站起身举目一望,在山坡向阳的那一面以及山谷中,果然是漫山遍野嫣红一片。
(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7期)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内容朴素,情节也并不复杂,写了清明时节一女子为父扫墓的事情和经过。
B.“你这木头,还犹豫什么?!”反映了老婆对肖伟的不满,其趋炎附势也一览无余。
C.小说写肖伟光天化日之下铤而走险的犯罪行为,反映了当时民众在经济上的窘迫。
D.人们在一时冲动、缺少理智的时候思维和行为都十分幼稚可笑,小说中的肖伟即如此。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自然的方式,交代了小说的开端事件:为了一个分房指标,肖伟到银行取款并购买礼品,要去行贿汪宏明。
B.“一个黑色塑料袋”“一百万”“很随意地把塑料袋搁上行李架”“你拿了也没用……”,使“纸钱”这一结果在情理之中。
C.小说紧扣行贿事件展开情节,将不相干的两个人物——肖伟与女子连在一起,随着故事的展开,又关联了没出场的人物,匠心独运。
D.“终于找到你了!”这一情节使小说再起波澜,也将小说内容推向作者预设的另一方向,从而使小说的思想性大为增强。
8.这篇小说的主题呈多样性特征,试简要概括本小说主题。
9.标题“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这篇小小说的精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6.D
7.C
8.①通过肖伟为贿赂汪主任铤而走险,揭示行贿、受贿社会不正之风给普通民众带来的伤害。②通过“爸;爸”,赞颂发挥余热、造福社会的高风亮节。
9.要点:①创设优美意境,设置悬念,给读者创造了想象空间。为小说增添了诗意美(艺术美)。②是小说的点睛之笔,提示小说的主题重心所在,让人思索情节之下的深刻内涵。③烘托“爸爸”的崇高。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内容朴素”“并不复杂”错误。小说双线并行,除女人扫墓外,更多的写了肖伟犯罪之事,情节曲折。
B.“其趋炎附势也一览无余”错误。老婆的话反映的主要是对世风的不满和无奈。
C.“反映了当时民众在经济上的窘迫”错误。肖伟的行为反映的是不正之风对人们的损害,并不是经济上缺钱。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紧扣行贿事件展开情节”错误。不是紧扣“行贿事件”,应是“一百万”,或“肖伟变相偷抢女人的钱”。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内容和主旨的能力。
本小说表现主题的人物事件一是肖伟,二是未出场的汪主任和爸爸,而肖伟和汪主任是同一事件中的人,爸爸是另一事件中的人。
结合“那还用得着低声下气去求那狗日的汪主任吗?而现在,为了一个分房指标,已倾尽全部积蓄去给他“上供”,但谁知这两万元又会不会打水漂呢?”可知,小说写肖伟偷拿100万实施犯罪,是社会不正之风对人们的损害,这是小说的一个主题。
结合“她父亲在城里退休后,就来这郊外包了一片荒山,打算开垦出来栽种桃树。但因土质、气候及虫害等因素,一次次都失败了,直到前年,第一批桃树苗终于在老人全部心血的浇灌之下茁壮成长起来。但是,老人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可知,“爸爸”退休后发挥余热、造福社会,小说另外一个主题是对其高风亮节的歌颂。
9.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分析题目的艺术效果,主要从人物、主题、情节等角度考虑。
从艺术效果看,“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意境优美,画面感强,作为标题,耐人寻味,有悬念的效果。
从主题看,标题“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与文章结尾部分“在山坡向阳的那一面以及山谷中,果然是漫山遍野嫣红一片”相呼应,代表退休的父亲发挥余热、造福社会的成果,有象征意味,弘扬了对高风亮节的歌颂的主题。
从塑造人物看,“父亲在城里退休后,就来这郊外包了一片荒山,打算开垦出来栽种桃树……儿女们遵照老人遗言,将他葬在了这高高的山岗上”,题目“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象征了“爸爸”的高风亮节,烘托了人物形象。
聂志红
肖伟从银行出来,又走到对面的公用电话亭,打电话向老婆请示:“钱取出来了,现在就给汪宏明送去?”“你这木头,还犹豫什么?!”老婆没好气地吼道。肖伟连连答应,接着便挂了电话。正准备离开时,肖伟忽然听见从旁边的电话亭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一百万够不够?我现在就给爸爸送去,随便他买房也好,买车也好,也让他在那边享享福……”一百万!肖伟闻言倒抽一口冷气,偷偷瞟了一眼,只见这个年轻女人果然提着一个鼓鼓的黑色塑料袋。若非亲耳听到,谁也不敢相信这个并不出众的女人居然用一个普通的塑料袋提着一百万的巨款!一个想犯罪的冲动念头在肖伟的脑海中升起,但他知道若在这闹市之中付诸行动,等待他的立刻就是牢狱之灾。
肖伟买了礼品,在巴士站等车时又遇见了那个女人。肖伟站在她身后,心里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想,如果这一百万属于我,就算买一幢豪华别墅也不在话下了!那还用得着低声下气去求那狗日的汪主任吗?而现在,为了一个分房指标,已倾尽全部积蓄去给他“上供”,但谁知这两万元又会不会打水漂呢?
车来了,女人上了车,肖伟想也没想就鬼使神差地跟着她上了同一趟车。女人上车后,很随意地把塑料袋搁上行李架就坐了下来。真是天助我也!肖伟分析了一下情势,决定用调包计智取。他一眼瞥见车上果皮箱旁边有一些备用的黑色塑料袋,便悄悄取了一个,套在了自己装着钞票与礼品的袋子外面,然后走过去,也把袋子往行李架上一搁,和女人的袋子挤在一起,不仔细分辨还真辨不出彼此来哩!
当汽车在第三站停下时,肖伟觉得时机已成熟,便从容地站起来,从行李架上取下行李,然后堂而皇之地下了车。他知道自己没拿错,因为袋子的分量明显沉了许多。肖伟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要蹦出来了,他没想到刚才的两万转眼间就变成了一百万。当然,他知道现在要做的就是逃离这里,越快越好!他伸手叫了一辆的士,要司机火速送他到城南。到城南后,他又换了辆的士到城西,再换车到城东……最后,他爬上一辆开往郊区的大卡车出了城。也不知驶出了多远,肖伟在一座山边下了车。看看四下无人,他提着袋子往山上走去。
翻上一个山坡,肖伟确定这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除了一个死人外,因为他发现坡顶上伫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坟。肖伟走过去,背靠着墓碑坐下,大口地喘着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汪宏明啊汪宏明,要不是我老婆逼我,我本来就不愿求你的!现在老子一百万都有了,一辈子也不会求你了,你他妈的爱分给谁就分给谁去吧!
痛快地骂了一通之后,肖伟感觉真是扬眉吐气!他拿过那只鼓鼓的黑色塑料袋,开始小心地拆开它。拆开一层后,里面还有一层,再拆第二层……就在这时,耳边突然响起一个声音:
“终于找到你了!”肖伟反过头一瞧,只见从墓碑后探出一颗头来,脸色惨白惨白的……他大惊失色,立即弹了起来。这才发现,来者居然是那个携带巨款的女人!肖伟扫视了她身后一眼,发现并没有公安时,便对她说了一句“我不认识你”,接着就提起袋子往山下没命地跑。女人在后面喊道:“哎,你的东西,还有钱……你手里那钱……是我的,你拿了也没用……”最后一句话让肖伟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对呀,这个袋子是无论如何也装不下一百万的。那到底是什么呢?
当他拆开袋子,看到那些钱时,立即魂飞天外——全是一捆捆的纸钱!难怪这女人如此神通广大——即使我逃到这荒山野岭她也能神鬼莫测地在我身后出现,原来她是……鬼!!
肖伟立刻四肢瘫软,哆嗦着爬回去,跪倒在女人的脚下,拼命地磕头:“求求您放过我吧,我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您,您的钱全还给您,我以后一定常来给你烧纸钱,求求您……”
女人笑得直不起腰来:“你这是干什么呀?这钱是捎去给我爸爸用的。”说着她指了指后面那座孤坟。
女人说,她父亲在城里退休后,就来这郊外包了一片荒山,打算开垦出来栽种桃树。但因土质、气候及虫害等因素,一次次都失败了,直到前年,第一批桃树苗终于在老人全部心血的浇灌之下茁壮成长起来。但是,老人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儿女们遵照老人遗言,将他葬在了这高高的山岗上。
“今天是爸爸的忌日,我想如果他看到了这满山盛开的桃花,也一定会含笑九泉的。”女人一边说着一边点燃了手中的纸钱。
肖伟站起身举目一望,在山坡向阳的那一面以及山谷中,果然是漫山遍野嫣红一片。
(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7期)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内容朴素,情节也并不复杂,写了清明时节一女子为父扫墓的事情和经过。
B.“你这木头,还犹豫什么?!”反映了老婆对肖伟的不满,其趋炎附势也一览无余。
C.小说写肖伟光天化日之下铤而走险的犯罪行为,反映了当时民众在经济上的窘迫。
D.人们在一时冲动、缺少理智的时候思维和行为都十分幼稚可笑,小说中的肖伟即如此。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自然的方式,交代了小说的开端事件:为了一个分房指标,肖伟到银行取款并购买礼品,要去行贿汪宏明。
B.“一个黑色塑料袋”“一百万”“很随意地把塑料袋搁上行李架”“你拿了也没用……”,使“纸钱”这一结果在情理之中。
C.小说紧扣行贿事件展开情节,将不相干的两个人物——肖伟与女子连在一起,随着故事的展开,又关联了没出场的人物,匠心独运。
D.“终于找到你了!”这一情节使小说再起波澜,也将小说内容推向作者预设的另一方向,从而使小说的思想性大为增强。
8.这篇小说的主题呈多样性特征,试简要概括本小说主题。
9.标题“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这篇小小说的精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6.D
7.C
8.①通过肖伟为贿赂汪主任铤而走险,揭示行贿、受贿社会不正之风给普通民众带来的伤害。②通过“爸;爸”,赞颂发挥余热、造福社会的高风亮节。
9.要点:①创设优美意境,设置悬念,给读者创造了想象空间。为小说增添了诗意美(艺术美)。②是小说的点睛之笔,提示小说的主题重心所在,让人思索情节之下的深刻内涵。③烘托“爸爸”的崇高。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内容朴素”“并不复杂”错误。小说双线并行,除女人扫墓外,更多的写了肖伟犯罪之事,情节曲折。
B.“其趋炎附势也一览无余”错误。老婆的话反映的主要是对世风的不满和无奈。
C.“反映了当时民众在经济上的窘迫”错误。肖伟的行为反映的是不正之风对人们的损害,并不是经济上缺钱。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紧扣行贿事件展开情节”错误。不是紧扣“行贿事件”,应是“一百万”,或“肖伟变相偷抢女人的钱”。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内容和主旨的能力。
本小说表现主题的人物事件一是肖伟,二是未出场的汪主任和爸爸,而肖伟和汪主任是同一事件中的人,爸爸是另一事件中的人。
结合“那还用得着低声下气去求那狗日的汪主任吗?而现在,为了一个分房指标,已倾尽全部积蓄去给他“上供”,但谁知这两万元又会不会打水漂呢?”可知,小说写肖伟偷拿100万实施犯罪,是社会不正之风对人们的损害,这是小说的一个主题。
结合“她父亲在城里退休后,就来这郊外包了一片荒山,打算开垦出来栽种桃树。但因土质、气候及虫害等因素,一次次都失败了,直到前年,第一批桃树苗终于在老人全部心血的浇灌之下茁壮成长起来。但是,老人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可知,“爸爸”退休后发挥余热、造福社会,小说另外一个主题是对其高风亮节的歌颂。
9.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分析题目的艺术效果,主要从人物、主题、情节等角度考虑。
从艺术效果看,“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意境优美,画面感强,作为标题,耐人寻味,有悬念的效果。
从主题看,标题“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与文章结尾部分“在山坡向阳的那一面以及山谷中,果然是漫山遍野嫣红一片”相呼应,代表退休的父亲发挥余热、造福社会的成果,有象征意味,弘扬了对高风亮节的歌颂的主题。
从塑造人物看,“父亲在城里退休后,就来这郊外包了一片荒山,打算开垦出来栽种桃树……儿女们遵照老人遗言,将他葬在了这高高的山岗上”,题目“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象征了“爸爸”的高风亮节,烘托了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