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8-11-06
北京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作为形象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和方法,联想思维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将一种事物的形象与另一种事物的形象联系起来,探索它们之间共同或类似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客观世界是复杂的,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正是由于这些差异,整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同样也是因为这些差异,人们难以将它们联系到一起。事实证明,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将它们联想到一起就越困难,而一旦将两种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往往就能产生创新。
前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斯和斯塔林茨曾经用实验证明,任何两个概念都可以经过四五个步骤建立起联系。比如高山和镜子,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联想思维可以使它们之间发生联系:高山—平地,平地—平面,平面—镜面,镜面一镜子;再如天空和茶;天空—土地,土地—水,水—喝,喝—茶。假如每个概念都可以与另外几个概念直接发生联系,那么后面每一步的联想机会将会成几何倍数增加。联想思维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一个人如果不会运用联想思维,学一点就只知道一点,那么他的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很难派上用处;可如果他善于运用联想思维,就会由此及彼扩展开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全新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响尾蛇的视力很差,几十厘米近的东西都看不清,但是在黑夜里却能准确地捕获十多米远的田鼠,其秘密在于它的眼睛和鼻子之间的颊窝是一个生物红外感受器,能感受到远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微量红外线,从而实现“热定位”。如果我们只是知道了这点生物学知识,而不会运用联想思维使之和其它方面产生联系,这个知识就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美国导弹专家就由此产生了联想,用电子器件制造出和响尾蛇的生物红外感受器类似的“电子红外感受器”,用于接受发动机运转发热而辐射的红外线,通过这种“热定位”来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跟踪。红外跟踪响尾蛇导弹就是在这种“联想”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联想思维”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联想思维可以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
B.联想思维指建立不同事物之间关系的思维过程。
C.联想思维可探索不同事物间共同或类似的规律。
D.联想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
2.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客观世界中不同事物之间各种差异,既为联想提供了条件,又为联想制造了困难。
B.心理学家实验表明任何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之间都可建立联系,这归功于联想思维。
C.如能将差异巨大的事物联系起来,就能突破思维定势,对该事物会获得全新的理解。
D.利用仿生学原理研究出红外跟踪器,说明联想思维可促使理论知识产生实际的用处。
材料二
一个人的联想能力固然与先天智力有关,但是,在智力确定的情况下,后天的培养就更为重要了。培养、开发人的联想能力,最重要的就是不断丰富人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
联想作为一种思维能力是人脑固有的机能,但联想的内容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客观基础的——现实的刺激和头脑中储存的信息。譬如,没见过山洞树洞的人就想不到建造房屋; 。不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人们就不可能正确地对某一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信息论讲座》一书说:“从某一条消息中可以获得的信息与一个人的智力和知识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光速是不变的”只讲述了一个物理现象,他可以记住这一结论,获得一点物理知识。而有理论素养的物理学家通过“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在这块基石上建立起了新的物理学理论体系。一个生活单调,知识贫乏的人是不可能建立起深刻而有意义的联想的。
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直觉和灵感也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尽管它们都是突发性的,产生于一瞬间,让人觉得有些离奇,但它们却不同于神话和梦幻,而是联想思维的结果,只不过方式较特殊而已。有人认为直觉和灵感不受逻辑规则限制,是非理性思维,这是不妥当的。我们坚持反映论原则,即承认联想以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为基础,这是最根本的逻辑原则。难道直觉和灵感是违反上述原则的吗?灵感是人对某个问题长时间集中思考的产物,不然就不会使问题在思想深处扎根,也就不可能对它那么敏感,从而一触即发。一个不细心观察生活,不刻苦研究问题的人是难以产生直觉和灵感的。
3.请联系文章内容,仿照括号里的句子句式在横线上填写一句话,使前后文语义连贯。(2分)
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影响一个人联想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
B.作者在材料二中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意在说明联想可使知识系统化。
C.直觉和灵感是联想思维的结果,方式特殊,产生突然,让人觉得有些离奇。
D.一个人没有对某个问题长时间的集中思考,就不会有一触即发的灵感产生。
材料三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义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5.下列对材料三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捉摸:意思是“猜测,预料”,在材料三可以用“琢磨”替代。
B.清沁肺腑:意思是“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里”,比喻使人很感动。
C.不即不离:意思是指对人、事不接近,也不疏远。“即”读作“jì”。
D.蕴藉:意思是指言语、文字含蓄而不显露。“藉”读作“jiè”。
6.根据材料三,下列有关“联想意义”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烟光凝而暮山紫”中的“烟”指“云雾”“暮霭”,这里使用了字的联想意义。
B.字的联想意义源于直指意义,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变幻莫测,无法确定与控制。
C.“天上小团月”一句的丰富意蕴由诗人靠联想而创造,读者也必须借联想理解。
D.文学,尤其是诗歌,善于运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使作品意蕴丰厚,朦胧蕴藉。
7.请依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联想思维有哪些意义和价值。(6分)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作为形象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和方法,联想思维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将一种事物的形象与另一种事物的形象联系起来,探索它们之间共同或类似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客观世界是复杂的,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正是由于这些差异,整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同样也是因为这些差异,人们难以将它们联系到一起。事实证明,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将它们联想到一起就越困难,而一旦将两种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往往就能产生创新。
前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斯和斯塔林茨曾经用实验证明,任何两个概念都可以经过四五个步骤建立起联系。比如高山和镜子,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联想思维可以使它们之间发生联系:高山—平地,平地—平面,平面—镜面,镜面一镜子;再如天空和茶;天空—土地,土地—水,水—喝,喝—茶。假如每个概念都可以与另外几个概念直接发生联系,那么后面每一步的联想机会将会成几何倍数增加。联想思维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一个人如果不会运用联想思维,学一点就只知道一点,那么他的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很难派上用处;可如果他善于运用联想思维,就会由此及彼扩展开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全新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响尾蛇的视力很差,几十厘米近的东西都看不清,但是在黑夜里却能准确地捕获十多米远的田鼠,其秘密在于它的眼睛和鼻子之间的颊窝是一个生物红外感受器,能感受到远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微量红外线,从而实现“热定位”。如果我们只是知道了这点生物学知识,而不会运用联想思维使之和其它方面产生联系,这个知识就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美国导弹专家就由此产生了联想,用电子器件制造出和响尾蛇的生物红外感受器类似的“电子红外感受器”,用于接受发动机运转发热而辐射的红外线,通过这种“热定位”来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跟踪。红外跟踪响尾蛇导弹就是在这种“联想”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联想思维”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联想思维可以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
B.联想思维指建立不同事物之间关系的思维过程。
C.联想思维可探索不同事物间共同或类似的规律。
D.联想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
2.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客观世界中不同事物之间各种差异,既为联想提供了条件,又为联想制造了困难。
B.心理学家实验表明任何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之间都可建立联系,这归功于联想思维。
C.如能将差异巨大的事物联系起来,就能突破思维定势,对该事物会获得全新的理解。
D.利用仿生学原理研究出红外跟踪器,说明联想思维可促使理论知识产生实际的用处。
材料二
一个人的联想能力固然与先天智力有关,但是,在智力确定的情况下,后天的培养就更为重要了。培养、开发人的联想能力,最重要的就是不断丰富人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
联想作为一种思维能力是人脑固有的机能,但联想的内容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客观基础的——现实的刺激和头脑中储存的信息。譬如,没见过山洞树洞的人就想不到建造房屋; 。不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人们就不可能正确地对某一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信息论讲座》一书说:“从某一条消息中可以获得的信息与一个人的智力和知识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光速是不变的”只讲述了一个物理现象,他可以记住这一结论,获得一点物理知识。而有理论素养的物理学家通过“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在这块基石上建立起了新的物理学理论体系。一个生活单调,知识贫乏的人是不可能建立起深刻而有意义的联想的。
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直觉和灵感也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尽管它们都是突发性的,产生于一瞬间,让人觉得有些离奇,但它们却不同于神话和梦幻,而是联想思维的结果,只不过方式较特殊而已。有人认为直觉和灵感不受逻辑规则限制,是非理性思维,这是不妥当的。我们坚持反映论原则,即承认联想以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为基础,这是最根本的逻辑原则。难道直觉和灵感是违反上述原则的吗?灵感是人对某个问题长时间集中思考的产物,不然就不会使问题在思想深处扎根,也就不可能对它那么敏感,从而一触即发。一个不细心观察生活,不刻苦研究问题的人是难以产生直觉和灵感的。
3.请联系文章内容,仿照括号里的句子句式在横线上填写一句话,使前后文语义连贯。(2分)
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影响一个人联想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
B.作者在材料二中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意在说明联想可使知识系统化。
C.直觉和灵感是联想思维的结果,方式特殊,产生突然,让人觉得有些离奇。
D.一个人没有对某个问题长时间的集中思考,就不会有一触即发的灵感产生。
材料三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义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5.下列对材料三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捉摸:意思是“猜测,预料”,在材料三可以用“琢磨”替代。
B.清沁肺腑:意思是“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里”,比喻使人很感动。
C.不即不离:意思是指对人、事不接近,也不疏远。“即”读作“jì”。
D.蕴藉:意思是指言语、文字含蓄而不显露。“藉”读作“jiè”。
6.根据材料三,下列有关“联想意义”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烟光凝而暮山紫”中的“烟”指“云雾”“暮霭”,这里使用了字的联想意义。
B.字的联想意义源于直指意义,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变幻莫测,无法确定与控制。
C.“天上小团月”一句的丰富意蕴由诗人靠联想而创造,读者也必须借联想理解。
D.文学,尤其是诗歌,善于运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使作品意蕴丰厚,朦胧蕴藉。
7.请依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联想思维有哪些意义和价值。(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