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0-04-15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民胞物与”思想,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亦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实践化。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并且,“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此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日月之行。在临床治疗中,中医反对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治病必求于本”。进而言之,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亦即人体-自然-社会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天人合一”思想既是一种宇宙观或世界观,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观(生态伦理),代表着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为根本特点的整体思维观念和思维方法,对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彭华《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整体思维是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它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B.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最早是宋代学者张载提出的。
C. “民胞物与”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它提升了整体思维的境界和层次。
D. 中华传统医学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在临床上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论述“整体思维”,是论述传统思维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前提。
B. 第四段引述儒道两家的代表性观点,论证了他们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
C. 文章不仅论证了中国传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也论述了其现代价值。
D. 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的表现与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周易》到儒道两家诸子,虽然在“天人合一”之理的表述上有差异,但在思维观念上是一以贯之的。
B. 我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实践,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特征中整体思维的理念。
C. 根据中华传统医学理论,人体与天地相互影响,因而医生可以选择从自然或社会的角度诊断并治疗疾病。
D. 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有助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也可使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稳定。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
B项,“最早是宋代学者张载提出的”错误,依据第三段“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第四段“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可知,“天人合一”思想不是由张载最早提出,张载是继承和发展,并正式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词。
C项,“提升了整体思维的境界和层次”错误,依据第四段“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民胞物与’思想,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可知,原文只是说“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故C项扩大了范围。
D项,“中华传统医学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错误,第五段说中华传统医学“亦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实践化”“在临床治疗中,中医反对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可知,不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而是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故D项于文不符。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
C项,“论证了中国传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错误,依据第一段“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可知,原文提到了西方的“整体思维”,但没说“中国传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故C项无中生有。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C项,“因而医生可以选择从自然或社会的角度诊断并治疗疾病”错误,依据第五段“‘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此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日月之行”“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亦即人体-自然-社会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可知,中华传统医学理论认为人体与天地、社会相互关联,所以应该顺应天地自然之道,但是C项“因而医生可以选择从自然或社会的角度诊断并治疗疾病”的推断则不成立。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通俗来讲,垃圾分类,就是分好了再弃掉,目的是减轻城市生活环境污染压力,为垃圾再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垃圾分选,则是要“选”,是为了选好之后直接用做生产。相比垃圾分类,垃圾分选技术要求更高,需要更精准、更细致。垃圾分类是城市垃圾治理的源头,以此为基础走向垃圾再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而垃圾分选,则可以在生产领域快速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筛选,随即投入下游生产。对于垃圾分类,我们目前做到了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分开投放,而垃圾分选,在分类上就要更加精细。将生活垃圾分选为渗滤液、有机物、无机物,金属和塑化剂垃圾五大类,是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最高级别的分选,也可以满足目前生活垃圾处理产业的基本需求。
(摘编自《垃圾分类“全民模式”启动垃圾分选又该怎么做》,《科技日报》2019年7月16日)
材料二:
图1 受访市民家庭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
(摘编自上海统计网《2018年闵行区市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材料三:
近日,支付宝推出了多款垃圾分类小程序,千余种垃圾可以一键查询分类。据了解,此次在支付宝上线的“垃圾分类指南”和“垃圾分类向导”小程序涵盖了4000余种垃圾,并将不断更新。
引入互联网技术,能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在线指南不仅解决了传统纸质版介绍垃圾分类知识篇幅的局限,还能实时更新。比如宠物粪便、口红等属于何种垃圾,都能在小程序里得到答案。除了“识垃圾”外,支付宝还可预约上门“收垃圾”,和快递一样方便。废旧报纸、纸箱、塑料瓶、碎玻璃等,都可在线下单,免费上门回收。据了解,目前该平台已支持155个城市,其中生活垃圾回收覆盖11个城市8000多个小区,累计有200多万人在平台下单“卖垃圾”。
(摘编自2019年7月9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微信公众号)
材料四: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在多年的探索中,我们参考了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如今也摸索出了一些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垃圾分类方式。
而所谓特色,与各个国家的垃圾特性、产生量等息息相关。其一,由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不同,我国所谓的湿垃圾/厨余垃圾是与国际上不一样的。其二,从我们垃圾产生量来看,由于我国人口规模远大于这些国家,因此,单位面积垃圾产生量也非常大。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一些垃圾产生得非常快,其中一个典型就是由外卖、快递等产业产生的包装垃圾。种种情况决定了我们现在制定的垃圾分类方式,不能完全模仿发达国家做法,更不能模仿日本分得那么细的做法。
从分类角度来说,也应批判性地去看待日本模式。日本是抓小放大,抓了20%,分得特别细。这是由其国情决定,或者说也与其后端价值链有关,因为人力比较贵,后端的回收产业没那么发达,它需要前端分得特别细。
模式都是人为弄出来的,日本这么做,是由历史原因、国民素质、家庭模式等多种原因决定的,并不适合我们。垃圾分类的正确模式是,后端已有的技术、设备、处理设施需要什么样的垃圾,决定了我们前端分到什么程度。
(摘编自《别管目本模式、德国模式、垃圾分类该有中国模式》,《新京报》2019年07月18日)
4. 下列属于“垃圾分选”的一项是
A. 将生物可降解的厨余垃圾进行填埋。 B. 将生活污水经过化学处理后再饮用。
C. 把废弃纸箱与过期报纸卖给收购者。 D. 用有害垃圾废旧电池提炼锰铁合金。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依据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言,相对于垃圾分类,垃圾分选的要求更高。
B. 约一半的上海市民能够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将有害垃圾单独分出。
C. 互联网技术不仅使垃圾分类查询更便捷,还使垃圾回收方式更多样。
D. 垃圾分类既要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也应该有中国特色的模式。
6. 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垃圾分类标准的制定依据。
【答案】4. D 5. B
6. 从垃域特性上看,应依据我国的湿垃圾/厨余垃圾的内涵与国际标准不同的特点;从产生量上看,应依据我国单位面积垃圾产生量非常大的现状;从技术条件看,应根据垃圾处理后端的技术条件制定分类标准;从国情来看,还应考虑我国的历史原因、国民素质、家庭模式等因素。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属于‘垃圾分选’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由原文“而垃圾分选,则 要‘选’,是为了选好之后直接用做生产”可知,垃圾分选是指垃圾选好之后可以直接用做生产。
A项,厨余垃圾进行填埋没有“直接用做生产”,所以不属于“垃圾分选”。
B项,生活污水经过化学处理后再饮用没有“直接用做生产”,所以不属于“垃圾分选”。
C项,把废弃纸箱与过期报纸卖给收购者还没有“直接用做生产”,所以不属于“垃圾分选”。
D项,用有害垃圾废旧电池提炼锰铁合金“直接用做生产”,所以属于“垃圾分选”。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B项,“约一半的上海市民”错误,根据图1可知,能够做到垃圾分类并挑出有害垃圾的是18.40 %和13.50 %,加一起是31.90 %,到不了一半市民。B错误。
故选B。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伏击(节选)
徐贵祥
起床的哨子刚刚响起,乔东山就一跃而起。易水寒也从床上跳下来,懵懵懂懂地穿衣服。
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易水寒一边扎着绑带,一边用眼角余光观察乔东山,感觉乔东山并没有特别在意他,心里才稍微平静一点。
出操的时候,他发现队伍里又多了几张面孔,估计是从西边归队的,心里不禁嘀咕起来,千万不要有认识凌云峰的人。从跑步到队列训练,大家的精力都很集中,没有人注意他。但他还是心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恐惧。
上午上课,由乔东山汇报自己的战斗经历。乔东山说,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古莲战役的三条山战役,那时候我们师担任主峰防御,友邻部队是军部的特务团,那个特务团打得惊天地泣鬼神,团长凌云峰同志率领部队在敌人的阵营里三进三出,反复绞杀,直至将马家军的指挥系统打乱,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不知红军在哪里,稀里糊涂地乱冲乱撞,导致自相残杀,从而迟滞了对于三条山正面的进攻,有力地保障了三条山主峰阵地的防御,掩护了军部和本师主力转移。这个英雄的特务团的团长是谁呢,他就坐在我们的中间,请凌云峰同志站出来,让同志们看看……
易水寒在那一瞬间几乎晕了过去,他没有想到乔东山会在这个场合把凌云峰的名字点出来,还让他站起来亮相,一旦有人认识凌云峰,他马上就会原形毕露,马上……他不敢想下去了,也不得不站起来。
他控制住一触即发的情绪,软绵绵地站了起来,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丝干笑,结结巴巴地说,没什么,乔科长过奖了,我们没有做什么……讲完这句话,他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住了,简直就要虚脱了,摇晃了一下,又站稳了。
学习班主任肖南发现他神情不对,走到他的面前问,凌云峰同志,你怎么啦,病了吗?
他说,不,哦,是的,头晕,晕得厉害。
肖南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说,那好,你坐下休息吧。
又对乔东山说,你继续。
易水寒坐了下来,他清空了自己的思想,把陈达送给他的那几句话拿出来,放在心上,我信仰三民主义,不成功便成仁……
乔东山说,大家都看见了,这就是凌云峰,我们的英雄。昨天夜里,我们聊起三条山战斗,我很惊讶他能死里逃生。他告诉我,他已经倒在死人堆里了,是一场大雨把他的战友浇醒,那位战友发现他还有一口气,把他背出死人堆……同志们知道吗,古莲城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不要说冬天,就是夏天也很少下雨,怎么可能在冬天下一场大雨呢,大家相信吗?……
教室里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易水寒的头皮一紧,下意识地摸枪,可是武装带上没有枪。他闭上了眼睛,该来的一定会来,那么就来吧,老子不是凌云峰,老子是国民党特务易水寒,老子是来刺探情报的,要杀要剐,随你的便……不成功,便成仁……
就在这个时候,他又听见乔东山说,昨夜,当凌云峰跟我说那场大雨的时候,打死我我也不相信,我甚至在那一会工夫对他产生了怀疑,我怀疑他的脑子被枪炮震坏了……
易水寒提到嗓门上的一颗心,呼的一下放回到肚子里,紧接着又被重新提了上来。乔东山说,我甚至对他的经历和身份产生了怀疑,我怀疑他不是凌云峰,我打算继续暗中注意他,调查他……
霎时,易水寒的额头上就冒出黄豆大的汗珠,他用眼角的余光打量一下周围,似乎看见黑压压的人群向他逼来,无数根指头指着他,耳畔一片轰鸣——假的,特务,冒牌货,拉出去公审,枪毙……
易水寒呼啦一下站了起来,握紧双拳,准备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去,可是,他很快就发现,他的腿根本不听他的使唤了,他颓然跌倒在木凳上,等待未知的结局……
好像过去了很多年,也许有一百年吧,他睁开眼睛,看见乔东山的嘴巴还在台上嚅动。乔东山说,同志们啊,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吗,奇迹啊。今天早晨,我借阅了一份资料,我找到了三条山战斗的一则报道,“是夜,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为古莲百年不遇”,是我们的特务团感天动地,老天爷洒下甘霖,浇醒了我们亲爱的凌团长,这是天意啊……
易水寒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乔东山就从台上跑下来,泪花闪烁,抱住易水寒激动地说,向死而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革命者是打不死的……
易水寒分明感觉到,好像有一个东西从他的身体内脱壳而出,另一个东西注入他的血管,他颤抖了一下,在乔东山的背上拍打两下说,谢谢你乔科长,你把我们特务团说得太神奇了,我,凌云峰,为了革命,马革裹尸在所不辞……
(选自《当代》2020年第1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交代“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为下文易水寒“下意识地摸枪”埋下了伏笔,这一安排使得故事发展合乎逻辑。
B. 小说场景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一次课堂上,但乔东山的讲述内容过去与现在交织,不仅拓展了小说的时空,也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C. 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乔东山对“凌云峰”由怀疑到信任的讲述是明线,易水寒的心理活动及情感变化为暗线,双线交织,有条不紊。
D. 小说情节曲折摇摆,节奏从容和缓,乔东山每一次停顿对易水寒而言都是一次危机,而每一次危机却又都有转机,极具戏剧性效果。
8. 小说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9. 有人说“情感是小说的动力”,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7. D 8. 交代了故事结局,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主题表达得以完成。突出学习班对易水寒的影响,使其产生蜕变。情节突转,产生了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
9. 小说通过人物的情感表现,完成了人物形象塑造。小说利用跌宕起伏的情感要素推动了情节发展,营造了紧张的氛围。小说通过乔东山动情的讲述和易水寒情感的变化及升华,完成了小说的主题表达。小说中情感成为了贯穿全篇的线索,统摄了作品的材料。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把握文本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基础上,分析选项中的人物、时空、事件、艺术手法、情感等,常见错误类型有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
D项,“节奏从容和缓,乔东山每一次停顿对易水寒而言都是一次危机”错误,文本由乔东山对“凌云峰”由怀疑到信任的讲述过程来带动情节,串起易水寒各种心理变化,故情节不是“从容和缓”,而是张弛交替。
且依据第十七段“老天爷洒下甘霖,浇醒了我们亲爱的凌团长,这是天意啊……”,十八段“抱住易水寒激动地说,向死而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革命者是打不死的……”可知,乔东山最后两次停顿对易水寒而言是转机,故“乔东山每一次停顿对易水寒而言都是一次危机”于文不符。
故选D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民胞物与”思想,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亦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实践化。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并且,“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此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日月之行。在临床治疗中,中医反对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治病必求于本”。进而言之,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亦即人体-自然-社会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天人合一”思想既是一种宇宙观或世界观,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观(生态伦理),代表着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为根本特点的整体思维观念和思维方法,对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彭华《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整体思维是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它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B.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最早是宋代学者张载提出的。
C. “民胞物与”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它提升了整体思维的境界和层次。
D. 中华传统医学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在临床上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论述“整体思维”,是论述传统思维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前提。
B. 第四段引述儒道两家的代表性观点,论证了他们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
C. 文章不仅论证了中国传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也论述了其现代价值。
D. 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的表现与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周易》到儒道两家诸子,虽然在“天人合一”之理的表述上有差异,但在思维观念上是一以贯之的。
B. 我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实践,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特征中整体思维的理念。
C. 根据中华传统医学理论,人体与天地相互影响,因而医生可以选择从自然或社会的角度诊断并治疗疾病。
D. 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有助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也可使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稳定。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
B项,“最早是宋代学者张载提出的”错误,依据第三段“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第四段“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可知,“天人合一”思想不是由张载最早提出,张载是继承和发展,并正式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词。
C项,“提升了整体思维的境界和层次”错误,依据第四段“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民胞物与’思想,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可知,原文只是说“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故C项扩大了范围。
D项,“中华传统医学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错误,第五段说中华传统医学“亦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实践化”“在临床治疗中,中医反对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可知,不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而是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故D项于文不符。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
C项,“论证了中国传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错误,依据第一段“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可知,原文提到了西方的“整体思维”,但没说“中国传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故C项无中生有。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C项,“因而医生可以选择从自然或社会的角度诊断并治疗疾病”错误,依据第五段“‘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此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日月之行”“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亦即人体-自然-社会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可知,中华传统医学理论认为人体与天地、社会相互关联,所以应该顺应天地自然之道,但是C项“因而医生可以选择从自然或社会的角度诊断并治疗疾病”的推断则不成立。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通俗来讲,垃圾分类,就是分好了再弃掉,目的是减轻城市生活环境污染压力,为垃圾再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垃圾分选,则是要“选”,是为了选好之后直接用做生产。相比垃圾分类,垃圾分选技术要求更高,需要更精准、更细致。垃圾分类是城市垃圾治理的源头,以此为基础走向垃圾再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而垃圾分选,则可以在生产领域快速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筛选,随即投入下游生产。对于垃圾分类,我们目前做到了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分开投放,而垃圾分选,在分类上就要更加精细。将生活垃圾分选为渗滤液、有机物、无机物,金属和塑化剂垃圾五大类,是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最高级别的分选,也可以满足目前生活垃圾处理产业的基本需求。
(摘编自《垃圾分类“全民模式”启动垃圾分选又该怎么做》,《科技日报》2019年7月16日)
材料二:
图1 受访市民家庭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
(摘编自上海统计网《2018年闵行区市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材料三:
近日,支付宝推出了多款垃圾分类小程序,千余种垃圾可以一键查询分类。据了解,此次在支付宝上线的“垃圾分类指南”和“垃圾分类向导”小程序涵盖了4000余种垃圾,并将不断更新。
引入互联网技术,能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在线指南不仅解决了传统纸质版介绍垃圾分类知识篇幅的局限,还能实时更新。比如宠物粪便、口红等属于何种垃圾,都能在小程序里得到答案。除了“识垃圾”外,支付宝还可预约上门“收垃圾”,和快递一样方便。废旧报纸、纸箱、塑料瓶、碎玻璃等,都可在线下单,免费上门回收。据了解,目前该平台已支持155个城市,其中生活垃圾回收覆盖11个城市8000多个小区,累计有200多万人在平台下单“卖垃圾”。
(摘编自2019年7月9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微信公众号)
材料四: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在多年的探索中,我们参考了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如今也摸索出了一些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垃圾分类方式。
而所谓特色,与各个国家的垃圾特性、产生量等息息相关。其一,由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不同,我国所谓的湿垃圾/厨余垃圾是与国际上不一样的。其二,从我们垃圾产生量来看,由于我国人口规模远大于这些国家,因此,单位面积垃圾产生量也非常大。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一些垃圾产生得非常快,其中一个典型就是由外卖、快递等产业产生的包装垃圾。种种情况决定了我们现在制定的垃圾分类方式,不能完全模仿发达国家做法,更不能模仿日本分得那么细的做法。
从分类角度来说,也应批判性地去看待日本模式。日本是抓小放大,抓了20%,分得特别细。这是由其国情决定,或者说也与其后端价值链有关,因为人力比较贵,后端的回收产业没那么发达,它需要前端分得特别细。
模式都是人为弄出来的,日本这么做,是由历史原因、国民素质、家庭模式等多种原因决定的,并不适合我们。垃圾分类的正确模式是,后端已有的技术、设备、处理设施需要什么样的垃圾,决定了我们前端分到什么程度。
(摘编自《别管目本模式、德国模式、垃圾分类该有中国模式》,《新京报》2019年07月18日)
4. 下列属于“垃圾分选”的一项是
A. 将生物可降解的厨余垃圾进行填埋。 B. 将生活污水经过化学处理后再饮用。
C. 把废弃纸箱与过期报纸卖给收购者。 D. 用有害垃圾废旧电池提炼锰铁合金。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依据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言,相对于垃圾分类,垃圾分选的要求更高。
B. 约一半的上海市民能够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将有害垃圾单独分出。
C. 互联网技术不仅使垃圾分类查询更便捷,还使垃圾回收方式更多样。
D. 垃圾分类既要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也应该有中国特色的模式。
6. 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垃圾分类标准的制定依据。
【答案】4. D 5. B
6. 从垃域特性上看,应依据我国的湿垃圾/厨余垃圾的内涵与国际标准不同的特点;从产生量上看,应依据我国单位面积垃圾产生量非常大的现状;从技术条件看,应根据垃圾处理后端的技术条件制定分类标准;从国情来看,还应考虑我国的历史原因、国民素质、家庭模式等因素。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属于‘垃圾分选’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由原文“而垃圾分选,则 要‘选’,是为了选好之后直接用做生产”可知,垃圾分选是指垃圾选好之后可以直接用做生产。
A项,厨余垃圾进行填埋没有“直接用做生产”,所以不属于“垃圾分选”。
B项,生活污水经过化学处理后再饮用没有“直接用做生产”,所以不属于“垃圾分选”。
C项,把废弃纸箱与过期报纸卖给收购者还没有“直接用做生产”,所以不属于“垃圾分选”。
D项,用有害垃圾废旧电池提炼锰铁合金“直接用做生产”,所以属于“垃圾分选”。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B项,“约一半的上海市民”错误,根据图1可知,能够做到垃圾分类并挑出有害垃圾的是18.40 %和13.50 %,加一起是31.90 %,到不了一半市民。B错误。
故选B。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伏击(节选)
徐贵祥
起床的哨子刚刚响起,乔东山就一跃而起。易水寒也从床上跳下来,懵懵懂懂地穿衣服。
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易水寒一边扎着绑带,一边用眼角余光观察乔东山,感觉乔东山并没有特别在意他,心里才稍微平静一点。
出操的时候,他发现队伍里又多了几张面孔,估计是从西边归队的,心里不禁嘀咕起来,千万不要有认识凌云峰的人。从跑步到队列训练,大家的精力都很集中,没有人注意他。但他还是心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恐惧。
上午上课,由乔东山汇报自己的战斗经历。乔东山说,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古莲战役的三条山战役,那时候我们师担任主峰防御,友邻部队是军部的特务团,那个特务团打得惊天地泣鬼神,团长凌云峰同志率领部队在敌人的阵营里三进三出,反复绞杀,直至将马家军的指挥系统打乱,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不知红军在哪里,稀里糊涂地乱冲乱撞,导致自相残杀,从而迟滞了对于三条山正面的进攻,有力地保障了三条山主峰阵地的防御,掩护了军部和本师主力转移。这个英雄的特务团的团长是谁呢,他就坐在我们的中间,请凌云峰同志站出来,让同志们看看……
易水寒在那一瞬间几乎晕了过去,他没有想到乔东山会在这个场合把凌云峰的名字点出来,还让他站起来亮相,一旦有人认识凌云峰,他马上就会原形毕露,马上……他不敢想下去了,也不得不站起来。
他控制住一触即发的情绪,软绵绵地站了起来,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丝干笑,结结巴巴地说,没什么,乔科长过奖了,我们没有做什么……讲完这句话,他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住了,简直就要虚脱了,摇晃了一下,又站稳了。
学习班主任肖南发现他神情不对,走到他的面前问,凌云峰同志,你怎么啦,病了吗?
他说,不,哦,是的,头晕,晕得厉害。
肖南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说,那好,你坐下休息吧。
又对乔东山说,你继续。
易水寒坐了下来,他清空了自己的思想,把陈达送给他的那几句话拿出来,放在心上,我信仰三民主义,不成功便成仁……
乔东山说,大家都看见了,这就是凌云峰,我们的英雄。昨天夜里,我们聊起三条山战斗,我很惊讶他能死里逃生。他告诉我,他已经倒在死人堆里了,是一场大雨把他的战友浇醒,那位战友发现他还有一口气,把他背出死人堆……同志们知道吗,古莲城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不要说冬天,就是夏天也很少下雨,怎么可能在冬天下一场大雨呢,大家相信吗?……
教室里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易水寒的头皮一紧,下意识地摸枪,可是武装带上没有枪。他闭上了眼睛,该来的一定会来,那么就来吧,老子不是凌云峰,老子是国民党特务易水寒,老子是来刺探情报的,要杀要剐,随你的便……不成功,便成仁……
就在这个时候,他又听见乔东山说,昨夜,当凌云峰跟我说那场大雨的时候,打死我我也不相信,我甚至在那一会工夫对他产生了怀疑,我怀疑他的脑子被枪炮震坏了……
易水寒提到嗓门上的一颗心,呼的一下放回到肚子里,紧接着又被重新提了上来。乔东山说,我甚至对他的经历和身份产生了怀疑,我怀疑他不是凌云峰,我打算继续暗中注意他,调查他……
霎时,易水寒的额头上就冒出黄豆大的汗珠,他用眼角的余光打量一下周围,似乎看见黑压压的人群向他逼来,无数根指头指着他,耳畔一片轰鸣——假的,特务,冒牌货,拉出去公审,枪毙……
易水寒呼啦一下站了起来,握紧双拳,准备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去,可是,他很快就发现,他的腿根本不听他的使唤了,他颓然跌倒在木凳上,等待未知的结局……
好像过去了很多年,也许有一百年吧,他睁开眼睛,看见乔东山的嘴巴还在台上嚅动。乔东山说,同志们啊,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吗,奇迹啊。今天早晨,我借阅了一份资料,我找到了三条山战斗的一则报道,“是夜,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为古莲百年不遇”,是我们的特务团感天动地,老天爷洒下甘霖,浇醒了我们亲爱的凌团长,这是天意啊……
易水寒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乔东山就从台上跑下来,泪花闪烁,抱住易水寒激动地说,向死而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革命者是打不死的……
易水寒分明感觉到,好像有一个东西从他的身体内脱壳而出,另一个东西注入他的血管,他颤抖了一下,在乔东山的背上拍打两下说,谢谢你乔科长,你把我们特务团说得太神奇了,我,凌云峰,为了革命,马革裹尸在所不辞……
(选自《当代》2020年第1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交代“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为下文易水寒“下意识地摸枪”埋下了伏笔,这一安排使得故事发展合乎逻辑。
B. 小说场景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一次课堂上,但乔东山的讲述内容过去与现在交织,不仅拓展了小说的时空,也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C. 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乔东山对“凌云峰”由怀疑到信任的讲述是明线,易水寒的心理活动及情感变化为暗线,双线交织,有条不紊。
D. 小说情节曲折摇摆,节奏从容和缓,乔东山每一次停顿对易水寒而言都是一次危机,而每一次危机却又都有转机,极具戏剧性效果。
8. 小说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9. 有人说“情感是小说的动力”,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7. D 8. 交代了故事结局,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主题表达得以完成。突出学习班对易水寒的影响,使其产生蜕变。情节突转,产生了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
9. 小说通过人物的情感表现,完成了人物形象塑造。小说利用跌宕起伏的情感要素推动了情节发展,营造了紧张的氛围。小说通过乔东山动情的讲述和易水寒情感的变化及升华,完成了小说的主题表达。小说中情感成为了贯穿全篇的线索,统摄了作品的材料。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把握文本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基础上,分析选项中的人物、时空、事件、艺术手法、情感等,常见错误类型有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
D项,“节奏从容和缓,乔东山每一次停顿对易水寒而言都是一次危机”错误,文本由乔东山对“凌云峰”由怀疑到信任的讲述过程来带动情节,串起易水寒各种心理变化,故情节不是“从容和缓”,而是张弛交替。
且依据第十七段“老天爷洒下甘霖,浇醒了我们亲爱的凌团长,这是天意啊……”,十八段“抱住易水寒激动地说,向死而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革命者是打不死的……”可知,乔东山最后两次停顿对易水寒而言是转机,故“乔东山每一次停顿对易水寒而言都是一次危机”于文不符。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