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昆明市2022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2-03-30
昆明市2022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类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都是其心智与脑力延展、肢体与体力解放的过程。在技术革命的冲击之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次又一次被科技赋强与重塑。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我们塑造了工具,此后工具又塑造了我们。”而数字化时代,人的本性会发生何种变化?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人们以“血肉之躯”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生物人”的存在形式成为千百年来人类认知中的唯一形式。进入数字化时代,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一系列信息科技纵深发展,在地球的一个角落实施操纵,就可能通过数据联接同时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产生后果。并且数字化越普及,数字力量能影响的领域就越多个人面对的与数字化及个人身份有关的挑战就越多,于是,有学者开始审视信息科技对人的本体论与认识论观念的冲击。技术哲学大师唐·依德教授曾在《技术中的身体》中明确提出:“在信息技术维度下,人的存在形态并非传统的'生物人’,而是具有'数字属性’的'信息人’。”
从存在形态来看,在数字空间中具有“数字属性”的“信息人”主要以静态与动态两种形式出现,静态的“信息人”是生物人在数字空间中的映射,属于一种信息身份,具言之自出生时起至死亡时止,除了在物理空间中存在一个“生物人”之外,在虚拟空间数据库中的个人信息也在不断累积,直至形成一个虚拟世界的“信息人”。这种静态的“信息人”有助于其他网民了解与辨识特定的生物人。例如针对近年来频发的证明“我是我”等一系列问题,部分地区施行了“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模式,以虚拟空间中的“信息人”来证明生物人的身份。此外,近年来出现的“大数据画像”,即利用大数据分析特定的目标人物在数字社会中各种行为,对其外貌、爱好、性格、习性等各种特征进行汇总画像,也属于静态“信息人”的直接表现形式。
而动态的“信息人”则是静态“信息人”的升级,属于具有“数字属性”的社会人。当人们不再满足于将生物信息映射在数字社会中,而是要在数字社会中进行沟通交流、买进卖出、生产生活等一系列社会活动,于是便出现了动态的“信息人”。所谓动态的“信息人”。也就是线下生物人利用信息技术,操纵静态“信息人”实施一系列社会行为。动态的“信息人”最大的特点在于会产生合法或违法、盈利或亏损、道德或不道德等一系列结果,对物理社会中的生物人产生影响,这是仅具备身份属性的静态“信息人”无法做到的。并且由于数字社会的有痕化特征,各种行为更容易记录量化,例如在司法解释中规定网络诽谤转发 500次,点赞5000次“积量构罪”的标准。因此,动态“信息人”与静态“信息人”的区别在于能否实施行为与产生社会后果。
当人们以“信息人”的身份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时,正如吉登斯以“脱域化”形容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那样,数字化生存使得人们的生活跳出了物理场域,打破了地域、领域以及族阙的界限,数据和信息也逐渐变成了每个人不可分割的构成性要素,表达与建构着人的自然本性、社会角色与个性特征,人类的存在形式获得了全新的“数字属性”。
(摘编自龚向和《人的“数字属性”及其法律保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技术革命使人自身获得极大解放,科技重塑了生产生活方式。
B.在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前,“生物人”一直是人类认知中自身存在的唯一形式。
C.随着互联网等信息科技纵深发展,数字化越来越普及,其影响的领域就越来越广。
D.静态“信息人”既有助于辨识特定生物人的身份,也能对其性格、习性进行汇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引起下文,在论述科技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人的本性会发生何种变化的问题。
 B、文章论述“信息人”的两种存在形态时,既有理论上的阐释,也有事实上的支撑。
C文章第四段运用对比论证,意在论证动态“信息人”更能体现“信息人”的特点。
D.文章第五段与开篇呼应,得出数字化生存使人类的存在形式发生了新变化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从技术发展的历史和当下背景展开论述,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问题,视野开阔
B.数字化生存能打破时空限制,可以让人们的社会生活更加便捷,也会带来许多挑战
C..动态“信息人”可以在数字社会中进行社会活动,应通过法律法规来加强监督保障。
D.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数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数字属性”将成为人的主要属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2016年5月,笔者拜访了杨振宁先生,并向他请教、求证了一些问题。今逢杨先生百岁华诞,谨以此文奉献给读者,以更深入了解杨先生的内心世界。
厚宇德:杨先生,您好!很高兴再次见到您!感觉您的气色比去年12月的时候好了许多。
杨振宁:年龄大的人,自然就怕冷,到了夏天,天气温暖起来,身体会比冬天舒适很多。
厚宇德:我今天要请教您的第一个问题是科学家参与政治的问题。有的科学家更乐于做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而不直接投身于与政治相关的社会管理类事务:有些人则相反,比较擅长甚至热衷于这类事务,您怎么看?
杨振宁:我想是这样,有些人专门做他自己的研究,不管别的事情;有的人除了自己的研究以外也管别的事情。这两种不同的人的天性是很显然的,古今中外都有这个现象。
厚宇德:这样理解也有道理,科学家的想法和抱负,不可能与社会完全隔绝。玻恩曾说有的科学家忘掉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完全投入到政治活动中是过分的,并认为这与人的性格有关。我觉得他的话也有几分道理。有的人活跃有承担,有的人就内向而胆怯。
杨振宁: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对于名利、权力与金钱,全世界不同行业里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生活环境与性格不同,他作出的判断稍微有一点不同,人生就可能产生很大的分别。比如儒家传统的修身、礼仪等是比较保守的,西方不反对这样做,但是他们不够注意,所以他们是比较向外的,儒家是比较向内的,这一点上是有区别的。
厚宇德:我今天向您请教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物理学与哲学关系的。我注意到,之前您认为在历史上较早的时候,哲学对于物理学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哲学对物理学的影响越来越弱化了。现在您怎么看待这二者的关系呢?
杨振宁:关于哲学和物理学的关系,在不同的时代物理学界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这个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物理学的进化是不断改变的。19世纪时,因为沿袭当初科学叫做自然哲学的传统,仍然认为科学跟哲学有密切的关系。19世纪末,许多科学家还认为物理学几乎是从哲学脱胎而来的,尤其是马赫。但你看,今天从事研究工作的物理学家,几乎没有人关注哲学,这就代表19世纪到20世纪之间,物理学家对于哲学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
当然同一时代的物理学家又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喜欢讲哲学,有人不喜欢讲哲学,比如玻尔就喜欢讲哲学,费米就不喜欢,这种分野是不可避免的。这可能是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的爱好。问题的关键还是看哲学是不是真的指导了物理学的研究,是不是物理学家不能离开哲学。至少从我们这一代物理学家身上去看,我觉得不是。
厚宇德:事实上今天发生了翻转,如您曾说过的,现在是物理学在影响哲学发展。
杨振宁:是的,我想量子力学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量子力学不是从哲学来的,是从研究原子光谱出发建立起来的。量子力学发展起来以后,它反过来对哲学界有很大的影响,这个过程现在仍然在继续。
厚宇德:量子力学关注的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存在根本的不同,20世纪的前30年这个领域对物理学家而言是陌生的、新开拓的,研究结果对哲学家来讲也是新鲜事物。
杨振宁:是的,要尊重科研过程的客观事实。我没有研究过哲学,我所见过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没有人像必须学习和使用数学一样对待哲学,坂田昌一认为理论物理研究需要哲学推导,我说过,我不同意他说自己的研究起源于哲学的观点,他从哲学出发得不出物理学结论,我认为他越少涉及哲学的时候,物理成就才越大。
(摘编自《物理》2021年9月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科学家参政的问题,杨振宁认为这是由人的天性决定的,古今中外都有此现象,但科学家完全投入到政治活动中是过分的。
B.杨振宁认为,儒家传统的修身等理念比较保守,所以中国人趋于内向而胆怯,而西方人则反对保守,所以他们趋向于外向而活跃。
C.面对物理学和哲学关系的问题,杨振宁认为量子力学是从研究原子光谱出发而建立起来的,并且它的发展对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D.对坂田昌一认为自己的研究起源于哲学的观点,杨振宁持反对意见,认为越少对哲学进行研究,就越能取得卓越的物理学成就。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厚宇德在对谈开始,关注到杨振宁的身体状况,表达了对他的关心,营造出亲切融洽的对话氛围。
B.杨振宁作为物理学家,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又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展现出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
C.厚宇德作为对谈的一方,与杨振宁的交流顺畅深入,可见其对受访者有充分的了解且自身学养深厚。
D.杨振宁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列举丰富的事例来反驳,他有广博的学识,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6.在杨振宁看来,对哲学和物理学关系的认识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西征记(节选)
宗璞
碧初在屋里,看见玮从腊梅林中走过来,便知道他是一定要走的了.
玮进门叫了一声“三姨妈”,碧初拿出孟弗之的鞋让他换了。玮随碧初走到姨父书桌前弗之放下手中的笔,沉思地看着他说:“已经报了名了?”“还没有。”玮说,“我觉得该来说一声。我就要去报名。”碧初在旁说:“教育部征调大学四年级男生入伍,可你是三年级,没有征调你。”“作为志愿者也是本分。”玮说得很郑重。
弗之和碧初看着玮,爱抚的眼光流露出关心和一个问号。玮马上回答:“已经和姐姐说了,给爸妈打了电报。”两人互望一下,点点头。
腊梅林里传来一阵歌声,“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门开了,表妹孟嵋走了进来,笑嚷:“这样的雪可没法子踏雪寻梅,只能踏泥了。”玮笑接道:“好在梅就在门前不用去寻。”
放了伞和书包,嵋站在娘身旁定睛看着玮,说:“玮玮哥,你是要去寻什么了,我知道。”玮微笑道:“不过是寻一个本分。”
嵋忽然问:“这次征调有女生吗?”“没有女生。”玮看了一眼三姨父,接着说,“不过好像可以作为志愿者参加。”嵋自己说:“我是随便问问。”
嵋送玮走过腊梅林。在大门口分手时,玮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也要去。”嵋歪头看了看他,一笑腊梅林一片雪白,雪水从树枝上滴滴答答落下。让人不禁想起北平的积雪,房檐上挂着的冰凌,什么时候能再看见?昆明到底是存不住雪的。
玮下了陡坡,一直走到学校的征调办公室。那里中午似乎也没有休息。玮报了名和系。办事员查看放在桌上的表格,对管事的翟先生说:“名单里没有澹台玮这个名字。”玮解释说:“我是三年级,但系里说我可以算是四年级了。”“这么说你是好学生。”翟先生递过一张试卷,“三年级学生可以志愿参加服役,国家是需要的,不过你要通过考试,玮点头。
试题很简单,想来是十分需要翻译人员。“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在玮心头掠过,他很快交了卷。
翟先生很快看完试卷,说:“上午已试过一批学生。你很好,明天去报到吧。”一面递给他一张录取通知书。通知书更简单,写着他的名字和报到日期、地点和一句话:欢迎参加反法西斯战争。报到日期就是明天。
玮疑惑地打量着周围,这么简单的手续就决定他到炮火中去了,简直不可思议。他向翟先生鞠躬,走到门外,这时雪已停了,而且化得没有一点儿痕迹。实验室前的小花圃里有些植物仍然一身绿衣,不显衰败,有几株还顶着花朵。花朵刚着雪水,湿漉漉的,不很精神。玮凝神望了片刻,忽见一人转过花丛,原来是姐姐玹子。
“爸妈来电报了。”玹子说,递过一张电报纸。
电文已经译好:“玮儿,一心报国,岂可阻拦,唯望一切谨慎。”玮默默地看了几遍。“我真感谢爸爸妈妈这样支持。也是离得太远,我想妈妈要在身边,会哭着不让我去呢。”玮说。他把录取通知递给玹子,玹子也默默看了好几遍,两人各拿着一张纸站在花圃前。
回到住处,玹子摆上一瓶红葡萄酒,说:“做译员不一定上战场。”
玮说:“我可是要上战场。”远征军出师不利,怒江西岸腾冲、龙陵一带沦陷已近两年。把敌人赶出国境,他怎能不去!他不止一次想到高黎贡山和怒江,还想到高山树顶上和江水翻腾的波浪上闪动着的月光。
铉子望着玮,“我们关心的是你的平安。”她斟了两杯酒,递给玮一杯,一面说:“以壮行色。”一缕阳光照在酒杯上,亮晶晶的。两人举杯对碰一下,将酒一饮而尽。
饭后,两人到蹉跎巷。侄儿阿难站在房间中央,腰上拴着一根长带,正在勇敢地摇摇摆摆学步,他看见孩子,就挥舞着小车迎上来,高兴地大声笑着,叫“姑--妈,妈-姑”玹子弯腰,将他抱起,笑说:“真沉,太沉了。”阿难伏在玹子肩上,扭头疑惑地望着玮。“你不认识我么?”玮不知道怎么样介绍自己。他一下子想起自己的童年、少年时代,想起什刹海边的大房子,他的各种玩具,他的飞机模型和地图。他在地图上已经越过了万水千山现在却要跨出最重要的一步,这在地图上没有多远,可是也许会改变他整个的人生。“如果我死了,你会记得我么?”他忽然在心里说,看着阿难。因为他小,所以他最有希望--这大概是玮要来蹉跎巷的重要原因。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于利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澹台玮从梅林出现,从梅林离开,人梅相映,隐喻坚贞美好的人格。
B.嵋表妹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女孩子,她爱唱爱笑,从她问“征调有女生吗”可看出她有自己的思想与追求。
C.“玮默默地看了几遍”电报,“玹子也默默看了好几遍”通知,细节描写表现了玮的犹豫,玹子的不舍。
D.小说围绕澹台玮报名参军展开,巧妙地将人、事、景融为一体,平静的叙述中涌动着人物的情感激流。
8.小说匠心独运,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潜台词是指某一话语的背后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小说结尾处
“因为他小,所以他最有希望”就有着丰富的潜台词,请联系文本简要说明。(6.分)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