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9-07-04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共41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9分)
能让生命延续的色素
①地球上,生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与进化,才形成了现代社会中形形色色、复杂多样的生命个体。然而,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种拥有11亿年历史的古色素,你是否会瞪目结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领导美国、日本及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在西非国家毛里塔尼亚撒哈拉沙漠托德利盆地的海相页岩层中,发现了一块距今已有11亿年历史的岩块。敲碎岩块后,研究人员从中提取并分析了古代生物分子,发现了一种古老的色素。这种色素没经过稀释之前,它的颜色范围在血红到深紫之间,稀释后则会呈现亮粉色。据统计,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色素
③那么,这种古老的亮粉色色素是怎么形成的呢?
④这个亮粉色色素来自于含有叶绿素的分子化石,是由住在古老海洋中的古老光合生物制造,而这片古海洋早已消失。但是,研究人员在分析这个亮粉色色素分子的结构时,竟然发现了产生这个亮粉色分子的有机体是微小的蓝绿藻。蓝绿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是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体和色素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有些蓝绿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就多呈红色。
⑤但是,产生这种亮粉色色素的蓝绿藻对推进生命起源又有什么作用呢?
⑥研究表明,蓝绿藻处在古海洋食物链最底层,占主导地位,它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原核生物,也是最基本的生物体。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到了巨大作用。有不少蓝绿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⑦古海洋中的蓝绿藻是简单生物的食物来源,构成了生物界简单的食物链。但是,随着地球上大型活跃生物的出现,它无法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能量,这也是大型的复杂生物直到地球历史后期才出现的原因。
⑧约在6.5亿年前,经过地球和海洋生物的进一步演变与进化,古海洋中蓝绿藻的主导地位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海洋中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微型藻类。微型藻类虽然很小,却比蓝绿藻大1000倍。这些较大微粒的藻类可以作为较大生物的食物来源,为复杂生态系统的进化提供所需的能量,让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型动物繁衍生息。
(选自《知识窗》2019年04月刊)
14.下列对“蓝绿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蓝绿藻是没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细胞中央有呈颗粒状或网状的核物质。
B.蓝绿藻都呈红色,主要是因为含有较多的藻红素,且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
C.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它对地球大气环境的变迁起到了巨大作用。
D.蓝绿藻是古海洋中的简单生物的食物来源,它们构成生物界简单的食物链。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社会能形成形形色色、复杂多样的生命体要归功于含古色素的蓝绿藻。
B.澳大利亚、美国等研究人员在托德利盆地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色素。
C岩块中的色素稀释前颜色范围在血红到深紫之间,稀释后则会呈现亮粉色。
D.大型复杂生物的出现,导致了食物链中的比蓝绿藻大1000倍的微型藻诞生。
1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主要介绍了地球早期生物蓝绿藻,让我们了解它在生命的演变与进化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B.文章从科学家发现的古生物分子入手,先后介绍了古老的色素如何形成、蓝绿藻如何推进生命的演化及微型藻的作用。
C.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等;全文逻辑清晰,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展开,条理分明,结构严谨。
D.本文的语言通俗易懂,一方面使用严谨的科学术语,准确无误;另一方面,行文活泼,毫无艰涩之感,颇引人入胜。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8分)
雪天里的暖
陈喜联
①几天的暴雪,小城早已银装素裹。初见下雪是惊喜的,然而,几天以后还下个没完没了,不由得就心生厌倦了。往窗外看去,天地还是白茫茫的一片,空中的雪花飘呀飘,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已经冰天雪地。蜷在家里,连附近的菜场也不想去,幸好,还有外卖。于是,认识了这位送外卖的“骑士”。
②骑士顶着一头白雪敲开了我家的门。门刚打开,一股冷风便呼啸着扑了进来。骑士不光头发“白”了,连睫毛也是白的,脸却格外的红。他大口大口喘着气,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
③餐盒递过来,还有一点烫手。他却连声道歌:“对不起,迟到了几分钟。”这样的天气,我有大把的时间坐在阳台上看雪景,几分钟而已,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这时,我看见他的雨裤膝盖破了一个洞。他局促不安地解释:“路太滑,摔了一跤,裤子坏了,头盏也坏了……”
④我把正准备拉上的门重新推开,跑进屋拿了块干毛中:“晚一点没有关系,我不急的,这样的天气……真是辛苦你了。”
⑤骑士边擦头脸上的雪,边连声感谢:“谢谢!谢谢!这是我今年送的最后一单,准备回家过年了,晚上的车……还不知道能不能正常发车。”哦,原来是这样!他在漫天飞雪的街道上奔驰,而他的故乡,是不是也是千里冰封呢?
⑥我嘱咐他再等半分钟,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又跑进储物间找出了一个早已不用的头盔送给他。骑士很不好意思地喝着茶,脸色渐渐恢复了正常颜色,说:“我今天遇到的都是好人。上午,我在的购物广场抢到一单,是三杯奶茶的订单。我跑去奶茶店,你猜怎么着?”他掏出一张配送单给我看,上面备注着:一杯送给骑手,另外两杯麻烦骑手送给附近的环卫工、警察,或者其他露天作业者,辛苦啦!
⑦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你知道吗?奶茶店的妹妹特意把三杯奶茶包得严严实实。我刚走出奶茶店,就碰到一个扫雪的清洁工阿姨,把一杯奶茶给了她。购物广场出口,一个交警在指挥交通,我把另一杯奶茶给了他。后来,又看见个志愿者在用竹竿打树上的雪,就把第三杯奶茶给了他。”骑士笑眯眯地拍拍口袋:“我有这张配送单就够了。
⑧骑士喝完最后一口茶,戴上我送他的头盏,郑重地说了声“谢谢”,转身“噔噔噔”地下楼去了。我站在窗口,看他跨上车,在纷纷扬扬的大雪里,渐渐远去,很快消失在拐角处。
⑨雪依旧在下,冷冷的风刮得雪花四处翻飞。我不知道骑士今晚能否登上回乡的列车,他遥远的家乡,又有谁在等待他的回归。但是我知道,雪窖冰天的世界里,那张小小的配送单,那三杯包得严严实实的奶茶,温暖了他的心,温暖了他对于这座小城的所有回忆。
⑩其实,温暖的又何止是他一个人
(选自《博爱)2019年第01期)
17.文章围绕“我”和“骑土”的故事展开叙述,请概括情节,依次填写相关内容。(每空不超过6个字)(6分)
雪天订外卖→( )→递毛巾擦脸→( )→( )→骑士下楼远去
18. 第①段画线句子属于哪一种描写?有何作用?(4分)
19.联系上下文,请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
20. 说说本文题目“雪天里的暖”好在哪里?(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1-23题。(14分)
不求甚解(节选)
马南邨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链接一: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链接二: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朱熹《童蒙须知》
21. 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并阐释其具体内容。(4分)
22. 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6分)
23. 本文指出“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结合链接内容和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24.请以“感恩 ,助我远航”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3)不少于600字。
(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9分)
能让生命延续的色素
①地球上,生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与进化,才形成了现代社会中形形色色、复杂多样的生命个体。然而,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种拥有11亿年历史的古色素,你是否会瞪目结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领导美国、日本及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在西非国家毛里塔尼亚撒哈拉沙漠托德利盆地的海相页岩层中,发现了一块距今已有11亿年历史的岩块。敲碎岩块后,研究人员从中提取并分析了古代生物分子,发现了一种古老的色素。这种色素没经过稀释之前,它的颜色范围在血红到深紫之间,稀释后则会呈现亮粉色。据统计,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色素
③那么,这种古老的亮粉色色素是怎么形成的呢?
④这个亮粉色色素来自于含有叶绿素的分子化石,是由住在古老海洋中的古老光合生物制造,而这片古海洋早已消失。但是,研究人员在分析这个亮粉色色素分子的结构时,竟然发现了产生这个亮粉色分子的有机体是微小的蓝绿藻。蓝绿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是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体和色素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有些蓝绿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就多呈红色。
⑤但是,产生这种亮粉色色素的蓝绿藻对推进生命起源又有什么作用呢?
⑥研究表明,蓝绿藻处在古海洋食物链最底层,占主导地位,它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原核生物,也是最基本的生物体。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到了巨大作用。有不少蓝绿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⑦古海洋中的蓝绿藻是简单生物的食物来源,构成了生物界简单的食物链。但是,随着地球上大型活跃生物的出现,它无法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能量,这也是大型的复杂生物直到地球历史后期才出现的原因。
⑧约在6.5亿年前,经过地球和海洋生物的进一步演变与进化,古海洋中蓝绿藻的主导地位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海洋中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微型藻类。微型藻类虽然很小,却比蓝绿藻大1000倍。这些较大微粒的藻类可以作为较大生物的食物来源,为复杂生态系统的进化提供所需的能量,让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型动物繁衍生息。
(选自《知识窗》2019年04月刊)
14.下列对“蓝绿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蓝绿藻是没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细胞中央有呈颗粒状或网状的核物质。
B.蓝绿藻都呈红色,主要是因为含有较多的藻红素,且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
C.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它对地球大气环境的变迁起到了巨大作用。
D.蓝绿藻是古海洋中的简单生物的食物来源,它们构成生物界简单的食物链。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社会能形成形形色色、复杂多样的生命体要归功于含古色素的蓝绿藻。
B.澳大利亚、美国等研究人员在托德利盆地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色素。
C岩块中的色素稀释前颜色范围在血红到深紫之间,稀释后则会呈现亮粉色。
D.大型复杂生物的出现,导致了食物链中的比蓝绿藻大1000倍的微型藻诞生。
1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主要介绍了地球早期生物蓝绿藻,让我们了解它在生命的演变与进化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B.文章从科学家发现的古生物分子入手,先后介绍了古老的色素如何形成、蓝绿藻如何推进生命的演化及微型藻的作用。
C.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等;全文逻辑清晰,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展开,条理分明,结构严谨。
D.本文的语言通俗易懂,一方面使用严谨的科学术语,准确无误;另一方面,行文活泼,毫无艰涩之感,颇引人入胜。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8分)
雪天里的暖
陈喜联
①几天的暴雪,小城早已银装素裹。初见下雪是惊喜的,然而,几天以后还下个没完没了,不由得就心生厌倦了。往窗外看去,天地还是白茫茫的一片,空中的雪花飘呀飘,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已经冰天雪地。蜷在家里,连附近的菜场也不想去,幸好,还有外卖。于是,认识了这位送外卖的“骑士”。
②骑士顶着一头白雪敲开了我家的门。门刚打开,一股冷风便呼啸着扑了进来。骑士不光头发“白”了,连睫毛也是白的,脸却格外的红。他大口大口喘着气,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
③餐盒递过来,还有一点烫手。他却连声道歌:“对不起,迟到了几分钟。”这样的天气,我有大把的时间坐在阳台上看雪景,几分钟而已,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这时,我看见他的雨裤膝盖破了一个洞。他局促不安地解释:“路太滑,摔了一跤,裤子坏了,头盏也坏了……”
④我把正准备拉上的门重新推开,跑进屋拿了块干毛中:“晚一点没有关系,我不急的,这样的天气……真是辛苦你了。”
⑤骑士边擦头脸上的雪,边连声感谢:“谢谢!谢谢!这是我今年送的最后一单,准备回家过年了,晚上的车……还不知道能不能正常发车。”哦,原来是这样!他在漫天飞雪的街道上奔驰,而他的故乡,是不是也是千里冰封呢?
⑥我嘱咐他再等半分钟,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又跑进储物间找出了一个早已不用的头盔送给他。骑士很不好意思地喝着茶,脸色渐渐恢复了正常颜色,说:“我今天遇到的都是好人。上午,我在的购物广场抢到一单,是三杯奶茶的订单。我跑去奶茶店,你猜怎么着?”他掏出一张配送单给我看,上面备注着:一杯送给骑手,另外两杯麻烦骑手送给附近的环卫工、警察,或者其他露天作业者,辛苦啦!
⑦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你知道吗?奶茶店的妹妹特意把三杯奶茶包得严严实实。我刚走出奶茶店,就碰到一个扫雪的清洁工阿姨,把一杯奶茶给了她。购物广场出口,一个交警在指挥交通,我把另一杯奶茶给了他。后来,又看见个志愿者在用竹竿打树上的雪,就把第三杯奶茶给了他。”骑士笑眯眯地拍拍口袋:“我有这张配送单就够了。
⑧骑士喝完最后一口茶,戴上我送他的头盏,郑重地说了声“谢谢”,转身“噔噔噔”地下楼去了。我站在窗口,看他跨上车,在纷纷扬扬的大雪里,渐渐远去,很快消失在拐角处。
⑨雪依旧在下,冷冷的风刮得雪花四处翻飞。我不知道骑士今晚能否登上回乡的列车,他遥远的家乡,又有谁在等待他的回归。但是我知道,雪窖冰天的世界里,那张小小的配送单,那三杯包得严严实实的奶茶,温暖了他的心,温暖了他对于这座小城的所有回忆。
⑩其实,温暖的又何止是他一个人
(选自《博爱)2019年第01期)
17.文章围绕“我”和“骑土”的故事展开叙述,请概括情节,依次填写相关内容。(每空不超过6个字)(6分)
雪天订外卖→( )→递毛巾擦脸→( )→( )→骑士下楼远去
18. 第①段画线句子属于哪一种描写?有何作用?(4分)
19.联系上下文,请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
20. 说说本文题目“雪天里的暖”好在哪里?(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1-23题。(14分)
不求甚解(节选)
马南邨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链接一: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链接二: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朱熹《童蒙须知》
21. 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并阐释其具体内容。(4分)
22. 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6分)
23. 本文指出“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结合链接内容和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24.请以“感恩 ,助我远航”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3)不少于600字。
(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