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陕西省2016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时间:2016-04-07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冯玉祥:在双重身份双重目标的矛盾中曲折前行
冯玉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具特色的历史人物。他经历了晚清、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三个历史时期,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达37年之久。“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平民将军”、“赤色将军”、“爱国将军”等种种称谓,说明了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他一生的复杂和多变。
冯玉祥幼年家境贫寒,饱受贫苦生活的磨难,只能当兵吃粮。出生微寒、长期同下层民众的联系,受列强瓜分中国的刺激以及《包公案》等戏剧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冯玉祥从小具有了朴素的救国救民思想。在他当兵以及任下级军官的一段较长时间内,冯玉祥的理想是做一名忠臣孝子,后在革命党人的影响下,逐渐转为排满复汉。冯玉祥是滦州起义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他虽然在实践上参加了以辛亥革命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在思想上除去排满复汉、模模糊糊的反抗外来侵略外,与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没有多少共同之处。然而,冯玉祥毕竟受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洗礼,这对他的巨大影响在其日后的军政生涯中逐渐凸现出来。
他在滦州起义失败后不久便加入了负责侦缉、处决反袁人士(包括革命者)的警察部队——左路备补军,并在陆建章的庇护下,凭借练兵有术及苦心经营,在北洋军阀集团中步步高升,仅两年多的时间便由营长升为第十六混成旅旅长。
长期在军阀混战中倾轧,使冯玉祥必然具有了适应在军阀割据中谋求发展个人势力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同时,在贫寒、受压迫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朴素的救国救民意识、反抗外来侵略的思想,对冯玉祥在一个时间段内还有相当影响;加之在这一时期他皈依了基督教,使冯玉祥与一般军阀又有很多不同:如他实行一些“德政”,有同情革命的某些举动等。由此,冯玉祥成为一名与众不同的“好军阀”——既有发展个人势力的企图,又有救国救民的抱负和行动;他是一个军阀,但又是一名带有些许革命气味的爱国者。在军阀横行、祸国殃民的背景下,这种双重身份,既对他的势力急剧发展有不少助益,又使得他在统治集团内部落落寡合,处于受排挤的边缘位置。当受到统治集团内部很大压力,以至于不反抗就有可能被排挤出去时,冯玉祥就要采取激烈的行动,北京政变即为突出的一例。这种反抗虽然可能打着救国救民的旗号,但实际上多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于真正的救国救民裨益不多。
冯玉祥这类人物在当时可选择的道路只有两条:一、很快与统治集团核心完全同流合污;二、在一定时期内依旧保持一个统治者与爱国者的双重身份,用半真半假的救国救民言行,与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争夺政治资源,在完全陷入当权派的窠臼前便与之发生尖锐冲突。冯玉祥走的是后一条路。
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一个革命力量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统治者由北洋军阀集团易位于国民党集团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冯玉祥势力达到顶峰,这是他一生中最有能力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时期。冯玉祥也确实以他在“赤”与“白”间摇摆、革命与反革命间变幻的种种作为,深刻影响了1927年的中国革命。
北京政变后,主要出于发展个人势力的实用主义目的,冯玉祥与苏联、国民党、共产党建立了一定联系。尽管他的思想进步极为有限,但却被视为“北赤”。为了能在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势力斗争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保住自己的地位,冯玉祥在政治上一再倒退,不愿同北洋军阀集团决裂。但到1925年底,北洋军阀集团再也不允许他这样一个摇摆不定的异类存于其内部,受到“反赤联军”极大压力的冯玉祥,为了个人武力的生存不得不转到国民革命一边,成为一个被反革命逼迫而成的革命者。
在五原誓师后的一段时间内,冯玉祥表现出对“三大政策”和北伐战争的较大积极性。这种表现,固然可以视为他在思想有所进步的情况下实践其救国救民理想的表现,但最主要的是为发展个人势力、在新的统治集团内部寻求更好位置而不得不为的举动。一旦有利于发展个人势力,就会全身心地投到在新统治集团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冯玉祥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关头投蒋反共,便是生动的证明。
在国民党统治集团内,冯玉祥也有一些爱国爱民的言论和行动。这一方面是下层社会生活赋予他难以消解的朴素的救国救民思想惯性作用的体现,另一方面是其以此作为在国民党统治集团内竞争政治支配权力的资本。实际上,人民根本不需要也不可能依靠他这样的新军阀来解救。具有新军阀属性的冯玉祥,只会是空有救国救民之心,而不会有真正的救国救民之术。
冯玉祥发展个人势力与追求救国救民双重目标同蒋介石集团发生了尖锐冲突。可以说,包括中原大战在内的对抗,都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他在扩张个人势力的权术上不及蒋介石,又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最终只能导致在中原大战中以失败而告终,从而失去对军队的控制。
中原大战失败,是冯玉祥一生的转折点。在失去原有地位后,他不得不重新寻找出路。在此后一段时期内,他发表的大量救国救民言论,提出的一些不同于蒋介石集团的抗日主张,既是其爱国思想的一贯表现,也是其在失去原有地位的条件下凸现自己政治道德优越性、独立性而伺机再握大权的必要行动。在九一八事变后及察哈尔抗战中,冯玉祥一方面顺应历史潮流倒蒋抗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这一旗号下东山再起,以再度跻身统治集团。
1935年底,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冯玉祥和蒋介石集团在必须抗日的问题上取得一致,他由反蒋抗日发展到促蒋抗日、再到拥蒋抗日。冯玉祥担任了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其位虽显贵,但由于个人武力不在,只能被边缘化。他在南京政府中很大程度上担当的是一个统治集团道德规范和政治规范告诫者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呼声,并对国民党集团的腐败、专制、倒退有某些迟滞作用。国民党集团最终能够坚持抗日,与这种告诫不无关系。但冯玉祥已经没有机会再转化为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当权派。

上一页                下一页

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语文试题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