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2016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6)
时间:2016-05-16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设问,此题的陷阱在于设问中偷换概念,问的是“符合文章第一段第二段内容”的选项,因此首先排除B项;A项说法错误,“科学公园”刊登的文章本身就存在错误,所以“再次印证”这说法与原文内容背离;D项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魏昕宇假曦宜希冀正经带上“生物医学专家”的帽子;所以正确答案为C。
2、【答案】D
【解析】LNT模型其基本假设就是任何剂量的辐射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不存在一个安全的阈值,辐射剂量越大,危害也越大,辐射防护的目的不是要完全避免辐射危害,而是要尽量减少辐射危害。D项以偏概全。
3、【答案】A
【解析】本题较难,考生易错选B项。结合文章倒数第二段可知B项说法正确。A项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指的是“生活在曦宜希冀高山、高原的人,受到的宇宙辐射也要比生活在海边的人多一些。不过这些差别不是很大,不用担心”,没必要“处处提防”。
(阳泉市语文高考研讨组命题)4.【答案】C
【分析】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根据前后文判断,“救”译为“救援”属于动词词性,“十余”数次,作定语修饰“壁”,综合可知“壁”应为名词,译为“营垒”,故C选项错误。
5.【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名词“楚”“秦”“诸将”“楚兵”“诸侯军”,动词“击”“观”,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
6.【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着重考查了历法。C项题干中“社为谷神,稷为土神”错误,应该是“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7.【答案】(1)打了胜仗,将领就骄傲,士卒就怠惰,这样的军队一定要吃败仗。如今士卒有些怠惰了,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担忧啊!(惰:怠惰、懈怠;少:稍微、有些;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益:增加、加多。畏:害怕,担忧。各一分,共5分)
【分析】第一句中,“惰”译为“怠惰、懈怠”;“少”译为“稍微、有些”;“日”译为“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益”译为“增加、加多”“畏”译为“害怕,担忧”。第二句中,“罢”通“疲”译为“疲劳”;“敝”译为“困乏、疲惫”,“西”名词作动词,译为“向西进军”;“举”译为“攻克,打败”。
【参考译文】
8. “雨一蓑”表现出洒脱与对山水的迷恋,“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答对一点给2分,6分)
9.手法:①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不给分),由景及理;借助自然界景观的描述,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② 对比(写“对照”、“呼应”不给分),昨夜夜黑风狂雨骤浪急,危机四伏之景与今朝两岸青山绿树、充满生机形成对比。(答对一种手法给1分,共2分)
本诗哲理示例1: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
哲理示例2:人生道路不会总一帆风顺,只有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观书有感》(其一)哲理示例: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答对不同点给2分,有分析给1分,共3分)
10.【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