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压轴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6-05-29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晁君成诗集叙
苏轼
“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张汤宜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扬雄是也。”扬雄宜有后者也。达贤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贤者之无后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吾是以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有后也。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名者,古今之达尊也,重于富贵,而窃之,是欺天也。绝民欺天,其无后不亦宜乎!故曰达贤者与.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常诵之.云尔。
乃者官于.杭,杭之新城令晁君君成讳端友者,君子人也。吾与.之游.三年,知其为君子,而不知其能文与诗,而君亦未尝有一语及此者。其后君既殁于京师,其子补之出君之诗三百六十篇。读之而惊曰:嗟夫,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今吾尚不能知君之能诗,则其所谓知君为君子者,果能尽知之乎。君以.进士得官,所至民安乐之,惟恐其去。然未尝以一言求于人。凡从仕二十有三年,而后改官以没。由此观之,非独吾不知,举世莫之.知也。
君之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其势非君深自覆匿,人必知之。而其子补之,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吾是以益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必有后也。昔李郃为汉中候吏,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馆于郃。郃以星知之。后三年,使者为汉中守,而郃犹为候吏,人莫知之者,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诗》曰:“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选自《苏轼文集》,有改动)
【注】①岂弟(kǎi tì):即“恺悌”,和乐平。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与之游三年 游:交往
B.博辩俊伟,绝人远甚 绝:超过
C.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 微服: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
D.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 报:回复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达贤者与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 吾与之游三年
B.乃者官于杭 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
C.君以进士得官 郃以星知之
D.吾常诵之云尔 举世莫知之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3分)
(2)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3分)
(3)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3分)
9.作者认为晁君成“有其实而辞其名”,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其理由。(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洗竹简诸公同赋
【宋】敖陶孙
舍①东修竹密如栉,一日洗净清风来。
脱巾解带坐寒碧,置觞露饮始此回。
平林远霭开图画,西望群山如过马。
诗翁意落帆影外,孤村结庐对潇洒。
百年奇事笑谈成,向来无此苍龙声。
闲身一笑直钱万,剜粉劖②青留姓名。
【注】①“舍”,诗人的朋友陈元仰家。 ②劖,砍去。
(1)“脱巾解带坐寒碧”一句诗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作简析。(2分)
(2)“平林远霭……对潇洒”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4分)
(3)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在岘山建羊公碑。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写到“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结合末四句比较二者所表现的人生志趣的异同。(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夙兴夜寐, 。(《诗经·氓》)
(2)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苟子《劝学》)
(3)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5)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6)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8)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晁君成诗集叙
苏轼
“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张汤宜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扬雄是也。”扬雄宜有后者也。达贤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贤者之无后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吾是以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有后也。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名者,古今之达尊也,重于富贵,而窃之,是欺天也。绝民欺天,其无后不亦宜乎!故曰达贤者与.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常诵之.云尔。
乃者官于.杭,杭之新城令晁君君成讳端友者,君子人也。吾与.之游.三年,知其为君子,而不知其能文与诗,而君亦未尝有一语及此者。其后君既殁于京师,其子补之出君之诗三百六十篇。读之而惊曰:嗟夫,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今吾尚不能知君之能诗,则其所谓知君为君子者,果能尽知之乎。君以.进士得官,所至民安乐之,惟恐其去。然未尝以一言求于人。凡从仕二十有三年,而后改官以没。由此观之,非独吾不知,举世莫之.知也。
君之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其势非君深自覆匿,人必知之。而其子补之,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吾是以益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必有后也。昔李郃为汉中候吏,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馆于郃。郃以星知之。后三年,使者为汉中守,而郃犹为候吏,人莫知之者,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诗》曰:“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选自《苏轼文集》,有改动)
【注】①岂弟(kǎi tì):即“恺悌”,和乐平。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与之游三年
B.博辩俊伟,绝人远甚
C.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
D.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达贤者与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
B.乃者官于杭
C.君以进士得官
D.吾常诵之云尔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3分)
(2)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3分)
(3)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3分)
9.作者认为晁君成“有其实而辞其名”,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其理由。(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洗竹简诸公同赋
【宋】敖陶孙
舍①东修竹密如栉,一日洗净清风来。
脱巾解带坐寒碧,置觞露饮始此回。
平林远霭开图画,西望群山如过马。
诗翁意落帆影外,孤村结庐对潇洒。
百年奇事笑谈成,向来无此苍龙声。
闲身一笑直钱万,剜粉劖②青留姓名。
【注】①“舍”,诗人的朋友陈元仰家。 ②劖,砍去。
(1)“脱巾解带坐寒碧”一句诗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作简析。(2分)
(2)“平林远霭……对潇洒”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4分)
(3)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在岘山建羊公碑。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写到“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结合末四句比较二者所表现的人生志趣的异同。(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夙兴夜寐,
(2)顺风而呼,
(3)
(4)西当太白有鸟道,
(5)
(6)
(7)纵一苇之所如,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