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5)
时间:2016-08-10
参考答案
1.A
2.C
3.B
4.B
5.D
6.D
7.(1)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有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拒绝我那么厉害呢?
主要考察“事鞭辔”“媒”“见”等词语在句中的含义。(每点1分,大意2分)
(2)高仙芝很吃惊,等到见了常清,敬畏他的公正无私,不敢责备。封常清也不向他谢罪。
主要考察“惮”“让”“谢”等词语在句中的含义。(每点1分,大意2分)
8.此两联写景深得动静之妙。颔联“山当日午回峰影”一句,山峰本是静态的,而诗人用一个“回”字,写出正午群峰影子随日移动,日下之峰与山峰之影动静相衬,突出了山间的幽静和山行的情趣;“草带泥痕过鹿群”一句通过“草带泥痕”这一静态细节,反映了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动态景象,写出了山间景色的清丽而又生机无限,诗句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景象的喜爱之情。颈联“缫丝声隔竹篱闻”以动衬静,表现出山村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喜爱。
(分别指出两联的动静关系各1分,结合诗句赏析,分析作用3分)
9.诗人情感:对山村野景的喜爱,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怀。作者在前三联移步换形,环绕山中之行,层次分明地写出作者在村里村外的见闻,以深林、流水、风影、草痕、蒸茗气、缫丝声等生动勾勒出清新明丽、生机无限的山村风景,表达了对山村野景的喜爱。尾联“不惜”随卖药归来客遁迹空寂的云山,表现了诗人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怀。
(两种情感各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各2分)
1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1.(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A项“犁的消失”有误; D项“格格不入”说法欠妥。)
(2)①耕地农人:犁划开黑土地,犁尖被土地磨得锃亮,翻耕的泥土像开放的花儿。
②鲁北平原村里人家:全家齐上阵,套绳搭肩,弯腰弓身,汗湿衣服,滴落泥土。
③上海知青:大声喊“前进”,牛车一动不动;不停地拍打牛身,牛却慢慢倒刍。
④男教师:吆喝着牛,牛听话地拉犁向前,犁翻开了土地。
⑤“我们”:犁在手中不听使唤,牛走走停停;“我”扶犁时东摇西晃。
(各1分,表述简练1分,共6分。)
(3)①“犁”耐苦、执着而坚毅,平时安静的积蓄力量,回到土地上却具有摧枯拉朽之势。
②在作者看来,“犁”身上寄托了农人对土地的感情,对丰收的渴望。
③体现了人们对故乡的热爱与对童年的回望。
④犁热爱土地,从不背叛。
(意思相近即可,答对1点2分,答对3点6分。)
(4)示例:略。
“表现”可围绕“犁积淀着悠悠乡情,是家乡人永远写不尽的童谣与抒情长诗”、“犁象征着乡亲们朴实而勤劳的内在本质”、“犁代表着家乡人对金秋丰收的希冀和幸福未来的向往”等内容给分。
“作用”可围绕“镌刻着家乡人对土地的珍爱”,“彰显着他们对故乡的一往情深”,“记录着作者对童年的回忆与对故乡的祝愿”等给分。
(内容要点共6分,表述书写2分)
12.D
13.D
14.B
15.(1)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2)都要从现世升华到艺术世界里去。(3)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
16.答案:内容:画面上是一片汪洋,水中伸出一只呼救的手,岸上一群人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却无人施救.画面上方一行大字:”二十一世纪的事故现场”。
寓意:讽刺批判了现今人情冷漠的社会现状和道德的退步。(内容、寓意各3分)
17.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审题参考:
基本要求:兼顾“忙”与“闲”的前题下,可侧重谈一个方面。
思辨要求:“忙”的生存意义;“闲”的生命诗意。
发展要求:“忙”与“闲”的适时选择,矛盾统一。
1.A
2.C
3.B
4.B
5.D
6.D
7.(1)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有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拒绝我那么厉害呢?
主要考察“事鞭辔”“媒”“见”等词语在句中的含义。(每点1分,大意2分)
(2)高仙芝很吃惊,等到见了常清,敬畏他的公正无私,不敢责备。封常清也不向他谢罪。
主要考察“惮”“让”“谢”等词语在句中的含义。(每点1分,大意2分)
8.此两联写景深得动静之妙。颔联“山当日午回峰影”一句,山峰本是静态的,而诗人用一个“回”字,写出正午群峰影子随日移动,日下之峰与山峰之影动静相衬,突出了山间的幽静和山行的情趣;“草带泥痕过鹿群”一句通过“草带泥痕”这一静态细节,反映了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动态景象,写出了山间景色的清丽而又生机无限,诗句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景象的喜爱之情。颈联“缫丝声隔竹篱闻”以动衬静,表现出山村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喜爱。
(分别指出两联的动静关系各1分,结合诗句赏析,分析作用3分)
9.诗人情感:对山村野景的喜爱,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怀。作者在前三联移步换形,环绕山中之行,层次分明地写出作者在村里村外的见闻,以深林、流水、风影、草痕、蒸茗气、缫丝声等生动勾勒出清新明丽、生机无限的山村风景,表达了对山村野景的喜爱。尾联“不惜”随卖药归来客遁迹空寂的云山,表现了诗人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怀。
(两种情感各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各2分)
1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1.(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A项“犁的消失”有误; D项“格格不入”说法欠妥。)
(2)①耕地农人:犁划开黑土地,犁尖被土地磨得锃亮,翻耕的泥土像开放的花儿。
②鲁北平原村里人家:全家齐上阵,套绳搭肩,弯腰弓身,汗湿衣服,滴落泥土。
③上海知青:大声喊“前进”,牛车一动不动;不停地拍打牛身,牛却慢慢倒刍。
④男教师:吆喝着牛,牛听话地拉犁向前,犁翻开了土地。
⑤“我们”:犁在手中不听使唤,牛走走停停;“我”扶犁时东摇西晃。
(各1分,表述简练1分,共6分。)
(3)①“犁”耐苦、执着而坚毅,平时安静的积蓄力量,回到土地上却具有摧枯拉朽之势。
②在作者看来,“犁”身上寄托了农人对土地的感情,对丰收的渴望。
③体现了人们对故乡的热爱与对童年的回望。
④犁热爱土地,从不背叛。
(意思相近即可,答对1点2分,答对3点6分。)
(4)示例:略。
“表现”可围绕“犁积淀着悠悠乡情,是家乡人永远写不尽的童谣与抒情长诗”、“犁象征着乡亲们朴实而勤劳的内在本质”、“犁代表着家乡人对金秋丰收的希冀和幸福未来的向往”等内容给分。
“作用”可围绕“镌刻着家乡人对土地的珍爱”,“彰显着他们对故乡的一往情深”,“记录着作者对童年的回忆与对故乡的祝愿”等给分。
(内容要点共6分,表述书写2分)
12.D
13.D
14.B
15.(1)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2)都要从现世升华到艺术世界里去。(3)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
16.答案:内容:画面上是一片汪洋,水中伸出一只呼救的手,岸上一群人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却无人施救.画面上方一行大字:”二十一世纪的事故现场”。
寓意:讽刺批判了现今人情冷漠的社会现状和道德的退步。(内容、寓意各3分)
17.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审题参考:
基本要求:兼顾“忙”与“闲”的前题下,可侧重谈一个方面。
思辨要求:“忙”的生存意义;“闲”的生命诗意。
发展要求:“忙”与“闲”的适时选择,矛盾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