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四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时间:2016-12-28
南昌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四次考试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表述有误,原文第3段的相关表述是“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
2、B(“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无中生有;“兴趣盎然”也有误,原文第3段的相关表述是“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3、D(“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说法有误,原文最后一段相关表述是“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也有误,文中相关表述是“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4.A(B.顾拜旦11岁时还没有决定“通过体育教育振兴法国”,只是想到“并不是通过战争的手段”;C.“这主要是因为他曾在英国留学”表述不完善,应该还有“考察”;D.顾拜旦不是为了了解不良倾向而做调查,而是通过调查发现了不良倾向。)
5.(4分)主观: ①少年时代对体育充满兴趣;并受老师的影响,涉猎了古希腊灿烂的文化。②浓浓的爱国情:受都德小说和古希腊奥运会的影响,希望通过体育唤醒法国、振兴法国。客观:③受英国教育和体育现状的影响:阿诺特教育思想的影响;实地考察英国体育现状。(每点1分,答对3点4分)
6.(5分) ①为了自己的祖国。他希望用体育唤醒法国,走体育强国之路,使法国复兴。②为了呼唤世界和平。他希望古代奥运会的“神圣休战”传统能在复活的奥运会上得到传承,以激发人们的和平意愿,壮大世界的和平力量。③希望恢复奥林匹亚光荣的历史。德国人发掘了奥林匹亚的古代奥运会遗址,顾拜旦希望法国人能恢复奥林匹亚光荣的历史。 ④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顾拜旦发现各个体育组织之间充满了矛盾和混乱,对立情绪十分严重,体育运动日趋商业化,奥林匹克精神可以消除这些混乱的不良倾向。(每点2分,答对3点5分)
7.CE(A、对王老汉没有外貌描写,对吴亚龙没有心理描写;B、小说情节虽有曲折,但并不离奇,更未跌宕起伏; D、小说并非在讲述“感恩的故事”,时代背景也不是“大饥饿时代”)
8.第一处:“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渲染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1分)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的故事的叙写。(1分)
第二处:“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铺垫,(1分)也暗指了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并不在偷。(1分)
9.(一)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
①形象塑造上,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最多,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细节以及正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②内容主题上,小说的结尾写到“门口堆了一些东西”“竟找不出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虽只字未提王老汉,但很明显能看出是王老汉的善举,从而体现人性之美,深化了主题。③情节结构上,作为明线,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④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中的“借给”也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王老汉。(答对任意3点给满分)
(二)我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
①形象上,小说虽然对吴亚龙的描写刻画着墨不多,但吴亚龙勤劳、憨厚、淳朴、善良、诚信的形象非常突出。②内容上,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苕片”留借条,有吴亚龙与他父亲的那番对话,才有了结尾的那幕感人场景。③主题上,小说《借给你的温暖》宣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一种互助,一种信任,一种大爱,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的主题。④结构上,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小说始终。(赋分同上)
10.D
11.C(“秩满”,任职期满)
12.C(掘开河道不是为了增加水田,而是用来遏制契丹骑兵)
13.(1)那些没有水田的地方,也希望挑选士兵戍守,选拔精锐,去除老弱。”太宗赞许并采纳。(大意正确2分,“其”、“简”“嘉纳”,各1分)
(2)当时朝廷议论在北方边境防止秋天(敌人抢掠),何承矩多次上奏章请求前往,皇上因为他年老,怜惜他,没有答应。(大意正确2分,“鄙”“闵”“时议防秋北鄙”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
何承矩字正则。年轻时为棣州衙内指挥使,跟从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按照功劳被授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掌管河南府。当时征调壮丁百十人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何承矩认为是滥用劳役,上奏停止这事。调任潭州知州,分条陈述施政中危害百姓的几十件事上奏,全部被朝廷采纳。总共六年,监狱屡空,下诏嘉奖他。米信为沧州知州,因为不熟悉治理政事,任命何承矩担任节度副使,实际专管州事。当时契丹扰乱边境,何承矩上奏疏说:“如果在顺安寨的西面凿开易河蒲口,引水向东注入大海,凭藉沼泽,筑堤贮水作为屯田,可以遏制敌人的骑兵快速行动。那些没有水田的地方,也希望挑选士兵戍守,选拔精锐,去除老弱。”太宗赞许并采纳。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好。何承矩援引汉、唐屯田的旧例,来说服众人。于是任命何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使他主持这件事。因此从顺安以东濒临大海,广阔数百里,全部成为稻田,百姓依赖得益。淳化四年,何承矩被提升为雄州知州。契丹精锐骑兵几千人深夜袭击城下,击鼓放火,以逼城楼。何承矩整顿军队,出来抵御,黎明,布阵酣战很久,斩首俘获很多,契丹军逃走。任职期满,召回何承矩,授为引进使。州民一百多人到朝廷给皇帝进献马,乞请留下何承矩,皇帝赐给他金紫嘉奖他,下诏允许他留任。真宗即位,因为事情有和缓和紧急的区别,难以协调兼顾,命令承矩担任四路都转运使,重要的事物让他共同谋划。遇到母亲的丧事,当时因为边境的战事稍稍停息,农业还没有修复,未满期而奉召任职,授予缘边安抚使,并且下诏引导边民恢复农业。何承矩说:“契丹如果听到这件事,必定认为是引诱他们的部属。”就改变诏文为招收水旱灾害而流落外地的人的意思。王钦若当时知枢密院,援引汉朝虫达、周仲居改变诏书的例子,请求治何承矩的罪。皇帝说:“何承矩担任守边的职务有功劳,应当优厚宽待他。”只下诏从今以后朝廷的意旨有不恰当的,上奏禀报后再说。景德元年,入朝,提拔为领英州团练使。当时朝廷议论在北边边境防止秋天敌人抢掠,何承矩多次上奏章请求前往,皇上因为他年老,怜惜他,没有答应。景泰三年去世,特赠官相州观察使,丧资五十万,绢五百匹,宦官护丧。
1、C(“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表述有误,原文第3段的相关表述是“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
2、B(“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无中生有;“兴趣盎然”也有误,原文第3段的相关表述是“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3、D(“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说法有误,原文最后一段相关表述是“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也有误,文中相关表述是“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4.A(B.顾拜旦11岁时还没有决定“通过体育教育振兴法国”,只是想到“并不是通过战争的手段”;C.“这主要是因为他曾在英国留学”表述不完善,应该还有“考察”;D.顾拜旦不是为了了解不良倾向而做调查,而是通过调查发现了不良倾向。)
5.(4分)主观: ①少年时代对体育充满兴趣;并受老师的影响,涉猎了古希腊灿烂的文化。②浓浓的爱国情:受都德小说和古希腊奥运会的影响,希望通过体育唤醒法国、振兴法国。客观:③受英国教育和体育现状的影响:阿诺特教育思想的影响;实地考察英国体育现状。(每点1分,答对3点4分)
6.(5分) ①为了自己的祖国。他希望用体育唤醒法国,走体育强国之路,使法国复兴。②为了呼唤世界和平。他希望古代奥运会的“神圣休战”传统能在复活的奥运会上得到传承,以激发人们的和平意愿,壮大世界的和平力量。③希望恢复奥林匹亚光荣的历史。德国人发掘了奥林匹亚的古代奥运会遗址,顾拜旦希望法国人能恢复奥林匹亚光荣的历史。 ④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顾拜旦发现各个体育组织之间充满了矛盾和混乱,对立情绪十分严重,体育运动日趋商业化,奥林匹克精神可以消除这些混乱的不良倾向。(每点2分,答对3点5分)
7.CE(A、对王老汉没有外貌描写,对吴亚龙没有心理描写;B、小说情节虽有曲折,但并不离奇,更未跌宕起伏;
8.第一处:“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渲染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1分)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的故事的叙写。(1分)
第二处:“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铺垫,(1分)也暗指了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并不在偷。(1分)
9.(一)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
①形象塑造上,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最多,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细节以及正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②内容主题上,小说的结尾写到“门口堆了一些东西”“竟找不出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虽只字未提王老汉,但很明显能看出是王老汉的善举,从而体现人性之美,深化了主题。③情节结构上,作为明线,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④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中的“借给”也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王老汉。(答对任意3点给满分)
(二)我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
①形象上,小说虽然对吴亚龙的描写刻画着墨不多,但吴亚龙勤劳、憨厚、淳朴、善良、诚信的形象非常突出。②内容上,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苕片”留借条,有吴亚龙与他父亲的那番对话,才有了结尾的那幕感人场景。③主题上,小说《借给你的温暖》宣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一种互助,一种信任,一种大爱,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的主题。④结构上,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小说始终。(赋分同上)
10.D
11.C(“秩满”,任职期满)
12.C(掘开河道不是为了增加水田,而是用来遏制契丹骑兵)
13.(1)那些没有水田的地方,也希望挑选士兵戍守,选拔精锐,去除老弱。”太宗赞许并采纳。(大意正确2分,“其”、“简”“嘉纳”,各1分)
(2)当时朝廷议论在北方边境防止秋天(敌人抢掠),何承矩多次上奏章请求前往,皇上因为他年老,怜惜他,没有答应。(大意正确2分,“鄙”“闵”“时议防秋北鄙”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