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湖南衡阳县2017-2018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8-08-13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 C(3分)(不能确定佛、菩萨、魔是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2. A(3分)(非作家创作主观动机)]
3.C(3分)(吴承恩的态度不能决定人们对神魔的看法,强加因果。)
4.  C(3分)试题分析:C项,从文中的信息看,村民们是因为老贾当官了才表现出来的骄傲,这一项分析完全错误,违背文意。
5. (1)淳朴善良,省城老贾“犯了错误”,村人还是处处照顾他。
(2)有自豪感,但有时有些盲目,有一块孕璜遗璞便祖祖辈辈引以为傲,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就笑话他们胃嫩。
(3)自主意识薄弱,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救济。(5分)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但有时有些盲目,有一块孕璜遗璞便祖祖辈辈引以为傲,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就笑话他们胃嫩”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有自豪感”的性格特征。
6. (1)结局描写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修水渠,这样的情节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2)从创作意图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6分)
试题分析:注意从情节安排的角度分析“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然后从内容的角度分析“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
7.  B(3分)试题分析:A项,原文“并不是每一位嘉宾都能展现出专业高水准”,选项“朗读者的专业水准不是很高”过于绝对;C项,“董卿都感到出乎意料”的是“节目在新媒体引发的热度和年轻人对节目的热爱”,选项只给出一个方面;D项,原文“可能有不得已的市场压力”。
8.  AC(5分)试题分析:A项,原文“也有人会认为”;C项,“就放弃使用明星”文中没有依据。
9. ①从内容上:《朗读者》能够赢得观众,归根到底靠的还是节目的高品质和思想内涵,要把心思放在节目品质的提升上。
②从效果上:要给人以精神上的滋养,《朗读者》之所以给人很大触动,是因为与观众有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鸣。
③从目的上:做节目要有文化立场和责任担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节目品质。
④从形式上:要勇于创新。节目仅仅是内容好还不够,表达手段、呈现方式、舞美包装、互动渠道等都需要创新,要适应网络时代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接受习惯和特点,多学习借鉴新媒体的办法。(4分)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原文从“内容上”“效果上”“目的上”“形式上”进行概括。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10.  A(3分)试题分析:“太常博士”官职名不要断开,“江南”作“县令”的状语,不做后句的主语。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太常博士”官职名不要断开,“江南”作“县令”的状语,不做后句的主语。
11.  C(3分)   试题分析:“皇考”是柳宗元死去的父亲。
12.  C(3分)   试题分析:原文“梦得于是改刺连州”,不是“互换”。
13. (1)他的名声因此大振,一时间人人都向往和他交游,那些公卿显要们,也争着要把他收到自己的门下,异口同声地赞誉举荐他。(5分)
(2)为人处世上果勇(参加政治运动),不知道保重和顾惜自己,以为功名事业可以立见成就,结果反受其牵连而遭贬黜;最终死于荒远穷困的边地。(5分)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慕” “交” “顾籍” “谓” “坐” “故”的翻译。
参考译文:
柳子厚,名宗元。七世祖柳庆,拓跋北魏时官至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柳奭,在唐朝曾出任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一同得罪了武后,死于高宗朝。父柳镇,为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任命,请求到江南去做县令。后来又因为不能迎合权贵,失去了殿中侍御史的官职,直到那个权贵死了,才重新被用为侍御史。为人以刚直著称,所交往的朋友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
子厚小时候就精锐敏捷,没有不通达事理。当他父亲还在世时,他虽然年纪轻,已经独立成人,能力考中进士,显露出超凡的气象,众人都说柳家有了个好儿子。以后又因博学宏词科考试合格,授集贤殿正字。他才能出众,端方坚毅,每有议论往往引据古今事典为证,贯通经史百家学说,识见高远,意气风发,经常使在座的人为之折服。他的名声大振,一时间人人都向往和他交游。那些公卿显要们,也争着要把他收到自己的门下,异口同声地赞誉举荐他。
贞元十九年,他由蓝田县尉晋升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出任礼部员外郎。这时遇上当权的人获罪,同被遣出京城做州刺史。还未到任,又一道被贬为州司马。居官清闲,愈加刻苦自励,专心读书记诵,写作诗文,如江河泛滥,湖海蓄积,其造诣可谓精深博大无有止境,但只能恣意纵情于山水之间罢了,他的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这样话:“这之后才知道我先前不曾真正的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此才开始。”
元和年间,曾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为刺史,这次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地说:“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如不能按约期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人质。观察使下达这个办法到其他的州,等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份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将近一千人。衡山、湘江以南考进士的人,都以子厚为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指点而撰写文词的人,从他们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章法技巧。 
当子厚被召回京城而又复出为刺史的时候,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遣放之列,应当前往播州。子厚流着眼泪说道:“播州不适宜人居住,而梦得有母亲健在,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以致于无法向母亲说明一切,况且也决没有让母子同赴贬所的道理。”(他)向朝廷请求,准备上疏,情愿用柳州更换播州,即使再次获罪,死也没有遗憾。此时正好又有人将梦得的事报告了朝廷,梦得于是改为连州刺史。呜呼!人在困窘时才最能表现出他的气节和道义。
子厚过去年轻,勇于助人,不知道保重和顾惜自己,以为功名事业可以立见成就,结果反受其牵连而遭贬黜。被贬以后,又缺少有权有势的知己援引推荐,所以最终死于荒远穷困的边地,才能不得施展,抱负也未能实现。
14.  CE(5分)   试题分析:C项,“但指挥才能不如萧何、曹参”,诗句的意思是诸葛亮像“萧何、曹参”一样;E项,“全诗以叙述为主”错,应该是“以议论为主”。
15. (1)赞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
(2)对诸葛亮功业未遂深切叹惋。
(3)寄托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悲伤之感。
(4)抒发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6分)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垂宇宙”“失萧曹”“志决身歼”分析情感。
16.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响穷彭蠡之滨
(3)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每句1分,错一字该句不给分)
17.  C(3分)  试题分析:革故鼎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不忍卒读,望文生义;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刮目相看,对象用错;鼎足而立: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不合逻辑。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有步调。
18.  D(3分)  试题分析:A搭配不当,“毛姆的短篇小说”和“英国莫泊桑”搭配不当;B项,搭配不当,“小说《英雄的舞蹈》”是“时代”搭配不当,另外介词残缺;C项,表意不明,“3名”意思不明确。
点睛: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此题选项C是典型的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此题AB主宾搭配不当。
19.  C(3分)(“先贤”“忝列其中”“忽悠”错误)
20. (1)评论家对罗兰的这部最著名作品挑剔得最多
(2)即便(回答“即使”“甚至”等也可得分)
(3)恰似生活本身一样充满插曲和偶然(或:恰似生活一样充满变化)(5分,意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扣完本项得分为止)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缺乏文体感”,第②空注意后面的“也”,第③空注意后文“一个灵魂到另一个灵魂”。
21.  乘客购票后,先通过预检口预检,再到验证口安检。人票证验证相符则可候车上车;人票证验证不符需至公安处置点接受验证,验证不通过将被拒绝上车,验证相符则可候车上车。(6分)
22.  试题分析:从材料的局部入手:1.到需要的地方去(经济落后、条件艰苦、需要人才、风口浪尖等)建功立业。2.到安逸的地方去(舒适、按部就班、没有风险),消磨意志,碌碌无为。3.到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去(依据自身性格特点特长等)。4.到现在能够去的地方去(扎扎实实,脚踏实地)5.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从材料整体入手:关于“变化”的思考:“到哪里去”,时代在变,人在变,去的地方在变,如何看待这种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是进步还是退步?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