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11月学术能力诊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8-11-16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 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 元淳 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 妪如家 人 。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 私揭
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 官,必挫执法 之气,灰任事之心 。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 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
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 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目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
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B.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C.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D.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博学鸿词,清代设科取士的方式之一,主要方式是由各地推举本地公认有学识、有名望的卸任官员,直接 参加考试,录取者授以翰林官。
B.廷对,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这里的廷对,也称廷试, 是当时科考的一部分。
C.游击,武官名。清游击,秩从三品,位次参将,为将军、督、抚、提、镇分领营兵,也有充各镇中军官者。
D.浮粮,赋税指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指依照法律或习俗征收的款项,浮粮是赋税中定额之外的钱粮税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陶元淳早年学业优异,考中博学鸿词科。后来又中进士,在廷对时,提出均赋税,减浮粮,免除无用之费等主张,深有见地。
B.陶元淳在广东任职时,体恤民情,革除杂税,鼓励百姓以耕织为业,厘定法律,一切以百姓为上,使原本贫乏之地人口渐渐繁衍增多。
C.陶元淳为官正直刚毅,公正无私。在审理案件的时候,他绝不畏惧回避豪强,怒斥藐视乱法者,最终对违 法者完全按法律定罪。
D.陶元淳自己生活节俭,却多次向上级请求免除百姓超额的田赋,但无人理会,后来他的儿子做了御史,才 得以免除了这些田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元淳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2)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关山月
(南朝陈)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常用以抒写征人思妇怨离伤别之情。诗歌没有超出这一传统主题的范围,语言朴实无华,艺术个性鲜明。
B.诗歌首句既写了时间和地点,也描绘了一幅莽莽苍苍的关山图景,寄寓了客子身在边地,思念亲人的幽怨情 怀。
C.远在羁旅中的客子与家乡高楼上的思妇同望三五之月,满怀伤离之情,两地情感同书,互相映衬,思念深重。
D.诗中描写星旗云阵的方式与韩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地北风飞雪的方式虽不相同,却各尽其妙。
15.有人认为,最后两句表达思妇盼归之情,也有人认为表达客子厌战之意,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由雪景过渡到别情。
(2)《琵琶行》中因为岁月流逝,年长色衰的琵琶女,只能“ ”,回想自己昔日“五陵年少争缠头” 的时光,也只能“ ”。
(3)《赤壁赋》中客人解决了思想问题,于是同苏轼“ , ”,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 遥相呼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中断的文化血统之一,就是对知识和教育的极大尊重和推崇,即便是在今天个别地区拜 金主义盛行,也还是认为家中有个考上 985 大学的比挣 985 万更加光宗耀祖—— 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 下品, 惟有
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都 被认为 是光宗耀祖 ,任谁也改变不了。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与现代的高考,无论从考试 的目的、内容、性质还是选拔的标准都不能 ,但是人们还是喜欢将两者 ,因为二者都是国家最为重视的
抡才大典。对于科举考试而言,正史记录得最多的是名字和名次,某朝某代某年某科,谁是状元谁是榜眼谁是探花,而在古代笔记中,却呈现出别样的记载,那就是但凡能 者,大都不仅仅因为考生的八股文做得多么好,还必然 有“品德加分项”。“积德”和金榜得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对于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我们而言,是 的事情,不过,( ):他们希望每一位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国家管理者的生员,都能牢记自己的成功来自先祖的“道德基因”,也希望他们能继续行善政做好事,给自己的后代积德。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先贤们高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都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B.先贤们以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可以光宗耀祖终身必举的大事。
C.虽然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对有错,但是早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D.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反正早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不应将古人的这种观点简单视之为“愚昧迷信”,而是应该体会到个中深意。
B.我们应该体会到个中深意,不应将古人的这种观点简单视之为“愚昧迷信”。
C.我们不应简单地批判古人的这种观点,而是应该体会到他们的善良。
D.我们应该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不应简单地抨击古人的这种观点。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百喙一词 相提并论 首屈一指 不言自明
B.混为一谈 相提并论 蟾宫折桂 不言自明
C.混为一谈 一视同仁 首屈一指 显而易见
D.百喙一词 一视同仁 蟾宫折桂 显而易见
20.下面是某校一则征稿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 分)
青春是最美丽的岁月,青春中的人是最可爱的人,青春中的事是最值得回忆的事,青春是用来记住的。在此, 以“青春校园”为主题,我社向校园师生征稿。稿件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文体形式不限,提倡抒写个性。有疑问请质询我社,我们将对您的问题进行不胜其烦的解答。欢迎各位朋友踊跃参加征文活动。
21.下面的图表,是某校高三学生周末放假学习生活情况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图表,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 目。(6 分)
根据图表反映的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据结论为高三学生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四、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 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 元淳 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 妪如家 人 。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 私揭
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 官,必挫执法 之气,灰任事之心 。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 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
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 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目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
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B.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C.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D.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博学鸿词,清代设科取士的方式之一,主要方式是由各地推举本地公认有学识、有名望的卸任官员,直接 参加考试,录取者授以翰林官。
B.廷对,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这里的廷对,也称廷试, 是当时科考的一部分。
C.游击,武官名。清游击,秩从三品,位次参将,为将军、督、抚、提、镇分领营兵,也有充各镇中军官者。
D.浮粮,赋税指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指依照法律或习俗征收的款项,浮粮是赋税中定额之外的钱粮税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陶元淳早年学业优异,考中博学鸿词科。后来又中进士,在廷对时,提出均赋税,减浮粮,免除无用之费等主张,深有见地。
B.陶元淳在广东任职时,体恤民情,革除杂税,鼓励百姓以耕织为业,厘定法律,一切以百姓为上,使原本贫乏之地人口渐渐繁衍增多。
C.陶元淳为官正直刚毅,公正无私。在审理案件的时候,他绝不畏惧回避豪强,怒斥藐视乱法者,最终对违 法者完全按法律定罪。
D.陶元淳自己生活节俭,却多次向上级请求免除百姓超额的田赋,但无人理会,后来他的儿子做了御史,才 得以免除了这些田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元淳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2)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关山月
(南朝陈)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常用以抒写征人思妇怨离伤别之情。诗歌没有超出这一传统主题的范围,语言朴实无华,艺术个性鲜明。
B.诗歌首句既写了时间和地点,也描绘了一幅莽莽苍苍的关山图景,寄寓了客子身在边地,思念亲人的幽怨情 怀。
C.远在羁旅中的客子与家乡高楼上的思妇同望三五之月,满怀伤离之情,两地情感同书,互相映衬,思念深重。
D.诗中描写星旗云阵的方式与韩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地北风飞雪的方式虽不相同,却各尽其妙。
15.有人认为,最后两句表达思妇盼归之情,也有人认为表达客子厌战之意,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由雪景过渡到别情。
(2)《琵琶行》中因为岁月流逝,年长色衰的琵琶女,只能“ ”,回想自己昔日“五陵年少争缠头” 的时光,也只能“ ”。
(3)《赤壁赋》中客人解决了思想问题,于是同苏轼“ , ”,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 遥相呼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中断的文化血统之一,就是对知识和教育的极大尊重和推崇,即便是在今天个别地区拜 金主义盛行,也还是认为家中有个考上 985 大学的比挣 985 万更加光宗耀祖—— 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 下品, 惟有
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都 被认为 是光宗耀祖 ,任谁也改变不了。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与现代的高考,无论从考试 的目的、内容、性质还是选拔的标准都不能 ,但是人们还是喜欢将两者 ,因为二者都是国家最为重视的
抡才大典。对于科举考试而言,正史记录得最多的是名字和名次,某朝某代某年某科,谁是状元谁是榜眼谁是探花,而在古代笔记中,却呈现出别样的记载,那就是但凡能 者,大都不仅仅因为考生的八股文做得多么好,还必然 有“品德加分项”。“积德”和金榜得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对于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我们而言,是 的事情,不过,( ):他们希望每一位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国家管理者的生员,都能牢记自己的成功来自先祖的“道德基因”,也希望他们能继续行善政做好事,给自己的后代积德。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先贤们高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都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B.先贤们以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可以光宗耀祖终身必举的大事。
C.虽然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对有错,但是早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D.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反正早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不应将古人的这种观点简单视之为“愚昧迷信”,而是应该体会到个中深意。
B.我们应该体会到个中深意,不应将古人的这种观点简单视之为“愚昧迷信”。
C.我们不应简单地批判古人的这种观点,而是应该体会到他们的善良。
D.我们应该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不应简单地抨击古人的这种观点。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百喙一词 相提并论 首屈一指 不言自明
B.混为一谈 相提并论 蟾宫折桂 不言自明
C.混为一谈 一视同仁 首屈一指 显而易见
D.百喙一词 一视同仁 蟾宫折桂 显而易见
20.下面是某校一则征稿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 分)
青春是最美丽的岁月,青春中的人是最可爱的人,青春中的事是最值得回忆的事,青春是用来记住的。在此, 以“青春校园”为主题,我社向校园师生征稿。稿件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文体形式不限,提倡抒写个性。有疑问请质询我社,我们将对您的问题进行不胜其烦的解答。欢迎各位朋友踊跃参加征文活动。
21.下面的图表,是某校高三学生周末放假学习生活情况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图表,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 目。(6 分)
根据图表反映的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据结论为高三学生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四、写作(6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