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9-01-27
池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根据原文¨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岀,质量是产品的适应性,强调产品要适合用户的使用需要,任何产品如果不能满足顾客需要,不管它多么符合产品标准,也不是好的质量,这是人们首次从用户的角度认识和定义质量”可知,从用户角度来理解质量,好的质量是指能够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
2.B【解析】(“类比论证”不正确,从原文二、三段来看应是“对比论证”。
3.A【解析】(B根据原文“随着社会的发展,质量的定义对象逐渐从产品扩展到服务、过程、组织和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意组合,质量的外延和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可知,“无限度进行扩展”不正确。C项,“此时”是指质量观第二次发生转变后,同时“人们都能接受”应为¨“人们普遍能接受”。D根据原文¨其指导下的质量活动强调¨三全”管理:全面的质量,不限于产品质量,而且包括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等在内的广义的质量”可知,“服务质量或工作质量”应为“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
4.C【解析】(“儿子来医院就会和护士谈恋爱”错误,根据原文“让儿子请假来陪护,说不定和哪个小护士就谈上了”可以看出。)
5.【解析】一条叙事主线是解救对窗的猫,一条是对林家情况的叙述。两条线索自然交织在一起表现了两个家庭的遭遇。(2分解救对窗的猫表现了空巢老人年老无依的悲惨凄凉的生活,让人同情,揭示了社会上尖锐的养老问题。(2分)对林家情况的叙述表现了林老太艰难的一生和晚年的糟心事,表现了林老太善良忍耐的品质,以及他儿子的孝顺。(2分)
6.【解析】小说通过林老太的错觉,描写了两只小猫处境的险难,暗示了空巢老人无人救助的境遇,加强了作品的悲剧色彩。(3分)结尾处林老太的儿子没有揭露出两只猫的真相,而是虚构了个猫已获救的温馨结尾,这两只嬉戏的小猫给林老太以安慰,并细腻地表现了孝心,使小说增添了一些温暖。(3分)
7.D【解析】(强加因果。“比较粗放,热衷于铺摊子、上规模,经营能力、管理水平下降的困境”并非都是因为民营企业面对内忧外患的压力的结果。)
8.C【解析】(政府帮助扶持,并不一定可以实现转型升级。)
9.【解析】民营企业自身;银行、公信部门;国家政府(3分)民营企业内部要练好企业内功,要提高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银行、公信部门要降低民营业融资成本等,纾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ⅰ题,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松绑鼓劲;国家政府要大力扶持民企,岀台各项好政策,并完善政策执行方式。(3分)
10.A【解析】(“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分别是两个完整语意,“于上谷”是“遂陷”的补语,交待隐居的地点,而不是“不交人事”的地点状语,所以可以排除B项。“初平三年卒”“临困”分别是两个完整语意,“初平三年”是“卒”的时间状语,“卒”和“临困”分别是两件事,中间应断开,所以排除C项。“敕其子敛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分别是三个完整语意,“于土穴”做¨敛葬”的补语,“不用棺椁”是动宾结构,所以可以排除D项。原文标点为:卓果使人追之,不及。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初平三年卒。临困,敕其子敛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
11.C【解析】(五经中没有《论语》,应为《尚书》。)
12.B【解析】(“左丰向卢植索贿不成”错,应是“有人劝卢植给左丰送钱物,卢植不肯”。)
13.【解析】(1)任命他为庐江太守,卢植深明为政所应该做的事,(不扰民,)以清静为本,弘扬政治纲要罢了。(“拜”“深达”“务”“弘”各1分,句意1分)
(2)左丰回到朝廷里对皇上说:“广宗的叛军容易被击败。而卢中郎却坚固营垒,停止进攻,来等待上天诛杀。”(“破”“贼”“固”“息”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年轻时与郑玄同学于马融,精通古今之学,喜欢钻研精义,不爱雕章琢句。马融是外戚豪门,平日多排列女伎歌舞于前。卢植侍讲多年,也没有转过眼珠子去瞧女人,马融因此敬重他。性格刚毅有大节,经常怀抱立功立业之志。州郡多次召命,卢植都不就职。建宁中,征召为博士,才开始出来做官。熹平四年(175年),九江蛮族反叛,四府因卢植才兼文武而选举他,任命他为九江太守。蛮寇老老实实归服。后卢植因病辞官。碰上南蛮反叛,因卢植曾经在九江对老百姓有恩情,任命他为庐江太守,卢植深明为政所应该做的事,不扰民,以清静为本,弘扬政治纲要罢了。年多,朝廷再征召任议郎,与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杨彪、韩说等在东观,校正其中的《五经》记传,补续《汉记》。中平元年(184),黄巾叛贼起事,四府推举卢植任为北中郎将,持朝廷节,率领北军五校士,调天下诸郡兵征讨黄巾。连续几个战役,把贼帅张角打败,斩获万余人。张角等逃到广宗,卢植筑城墙凿壕沟,造作云梯,广宗城快攻破了。皇帝派小黄门左丰到军队里观看叛贼情况,有人劝卢植给左丰送钱物,卢植不肯。左丰回到朝廷里对皇上说:“广宗叛军容易被击败。卢中郎却坚固营垒停止进攻,来等待上天诛杀。”皇帝听说,大怒,派囚车把卢植召回,减死罪一等。车骑将军皇甫嵩讨平黄巾贼之后,盛赞卢植指挥军队的谋略,皇甫嵩完全依靠卢植的规划计谋,因而获得成功。这年,卢植又被任为尚书皇帝逝世,大将军何进谋划诛杀宦官,于是召并州牧董卓,来吓唬太后。卢植知道董卓凶恶不易控制,一定会发生后患,坚决反对,何进不听他的。董卓到达京师,果然践蹋朝廷,(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董卓大会百官于朝堂,想废帝另立。百官没有人出来吭一声,只有卢植抗议不赞同。董卓发怒,解散了大会,准备诛杀卢植。卢植素来与蔡邕交好,蔡邕以前被流放北方,只有卢植上书为他请命。蔡邕这时为董卓亲近,因此去为卢植说情。此外还有议郎彭伯劝谏董卓说:¨卢尚书是海内的一位大儒,众望所归,现在先把他杀了,天下都会为之震惊恐惧。”董卓才没有杀害他,只把卢植的官撤了而已。卢植因年老多病请求回家,怕不免遭到董卓的暗害,于是诈称从辕关口出。董卓果然派人追他,没有追上。卢植就隐居上谷,不与世人来往。初平三年(192)逝世。临死,命令他儿子把他殓葬于土穴中,不用棺椁,仅用单帛裹身就算了。所著碑、诔、表、记共六篇。
14.C【解析】(C项所谓“天下适安”,实是“天下苟安”,诗句是词人的愤慨之语。)
15.【解析】①下片词前四句从离别的愁苦中挣脱岀来,写建功立业之志,奔放雄豪,表达了古来英雄豪杰皆建功立业,志在四方,故不须以离别为念的慷慨。②中间四句谓友人虽远隔千里,而情分亲厚,肝胆相照;用典故,盛赞故人豪气,也是对此辈苟安的痛斥,情辞冷峻。③末四句总写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恨,深蕴忧国忧民之意,声泪俱下。(每条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16.【解析】(1)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7.C【解析】(划线句中¨生产,研制,测试,监控”语序不当,应该是¨研制,生产,测试,监控”,另外参与过”后少宾语中心词,可在“监控”后加“等任务”。)
18.B【解析】(括号内容应该是解释告诉飞行列车的原理,其中“实现超声速运行的运输系统”是目的,应该放在最后,“利用低真空环境和超声速外形减小空气阻力,通过磁悬浮减小摩擦阻力”是条件和原理,放在前面。)
19.B【解析】(空穴来风,原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现多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没有丝亳事实根据。语境中是说此次超级工程是有据可査的,不是空穴来风”,排除AD;欢呼雀跃,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显然不合语境,排除C项。呼之欲出,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亦指某事即将揭哓或岀现。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使用对象错误。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原文语境是“城市内通勤问题的解决”十分紧迫,选¨迫在眉睫”。)
20.【解析】①“得病”改为“生病”;②“商量”改为“研究”③“这个”改为“本”④4“教着”改为“执教”⑤“还是那样”改为“保持不变”
21.参考答案:参加体检的人员首先到体检中心办公室登记、领取体检表,然后到护办室测血压,到釆血室抽血,接着到相应科室进行辅助检査(彩超、心电、放射),最后把体检表交回体检中心办。
22.【写作指导】材料中的马如松老师退休后义务为学生补课,本身就是一种奉献,难得的是能够坚持17年,今年已经79岁了,仍然为社会发挥余热。“我得感恩,这份初心不能忘记,我也就忘记了年龄。”朴实的话语中折射岀的是知恩图报,不忘初心。“人也要活到老,学到老。”表现出的是终身学习的精神。
立意角度:懂得感恩;甘于奉献;保持初心;终身学习;贵在坚持;活到老,学到老。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根据原文¨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岀,质量是产品的适应性,强调产品要适合用户的使用需要,任何产品如果不能满足顾客需要,不管它多么符合产品标准,也不是好的质量,这是人们首次从用户的角度认识和定义质量”可知,从用户角度来理解质量,好的质量是指能够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
2.B【解析】(“类比论证”不正确,从原文二、三段来看应是“对比论证”。
3.A【解析】(B根据原文“随着社会的发展,质量的定义对象逐渐从产品扩展到服务、过程、组织和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意组合,质量的外延和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可知,“无限度进行扩展”不正确。C项,“此时”是指质量观第二次发生转变后,同时“人们都能接受”应为¨“人们普遍能接受”。D根据原文¨其指导下的质量活动强调¨三全”管理:全面的质量,不限于产品质量,而且包括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等在内的广义的质量”可知,“服务质量或工作质量”应为“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
4.C【解析】(“儿子来医院就会和护士谈恋爱”错误,根据原文“让儿子请假来陪护,说不定和哪个小护士就谈上了”可以看出。)
5.【解析】一条叙事主线是解救对窗的猫,一条是对林家情况的叙述。两条线索自然交织在一起表现了两个家庭的遭遇。(2分解救对窗的猫表现了空巢老人年老无依的悲惨凄凉的生活,让人同情,揭示了社会上尖锐的养老问题。(2分)对林家情况的叙述表现了林老太艰难的一生和晚年的糟心事,表现了林老太善良忍耐的品质,以及他儿子的孝顺。(2分)
6.【解析】小说通过林老太的错觉,描写了两只小猫处境的险难,暗示了空巢老人无人救助的境遇,加强了作品的悲剧色彩。(3分)结尾处林老太的儿子没有揭露出两只猫的真相,而是虚构了个猫已获救的温馨结尾,这两只嬉戏的小猫给林老太以安慰,并细腻地表现了孝心,使小说增添了一些温暖。(3分)
7.D【解析】(强加因果。“比较粗放,热衷于铺摊子、上规模,经营能力、管理水平下降的困境”并非都是因为民营企业面对内忧外患的压力的结果。)
8.C【解析】(政府帮助扶持,并不一定可以实现转型升级。)
9.【解析】民营企业自身;银行、公信部门;国家政府(3分)民营企业内部要练好企业内功,要提高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银行、公信部门要降低民营业融资成本等,纾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ⅰ题,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松绑鼓劲;国家政府要大力扶持民企,岀台各项好政策,并完善政策执行方式。(3分)
10.A【解析】(“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分别是两个完整语意,“于上谷”是“遂陷”的补语,交待隐居的地点,而不是“不交人事”的地点状语,所以可以排除B项。“初平三年卒”“临困”分别是两个完整语意,“初平三年”是“卒”的时间状语,“卒”和“临困”分别是两件事,中间应断开,所以排除C项。“敕其子敛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分别是三个完整语意,“于土穴”做¨敛葬”的补语,“不用棺椁”是动宾结构,所以可以排除D项。原文标点为:卓果使人追之,不及。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初平三年卒。临困,敕其子敛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
11.C【解析】(五经中没有《论语》,应为《尚书》。)
12.B【解析】(“左丰向卢植索贿不成”错,应是“有人劝卢植给左丰送钱物,卢植不肯”。)
13.【解析】(1)任命他为庐江太守,卢植深明为政所应该做的事,(不扰民,)以清静为本,弘扬政治纲要罢了。(“拜”“深达”“务”“弘”各1分,句意1分)
(2)左丰回到朝廷里对皇上说:“广宗的叛军容易被击败。而卢中郎却坚固营垒,停止进攻,来等待上天诛杀。”(“破”“贼”“固”“息”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年轻时与郑玄同学于马融,精通古今之学,喜欢钻研精义,不爱雕章琢句。马融是外戚豪门,平日多排列女伎歌舞于前。卢植侍讲多年,也没有转过眼珠子去瞧女人,马融因此敬重他。性格刚毅有大节,经常怀抱立功立业之志。州郡多次召命,卢植都不就职。建宁中,征召为博士,才开始出来做官。熹平四年(175年),九江蛮族反叛,四府因卢植才兼文武而选举他,任命他为九江太守。蛮寇老老实实归服。后卢植因病辞官。碰上南蛮反叛,因卢植曾经在九江对老百姓有恩情,任命他为庐江太守,卢植深明为政所应该做的事,不扰民,以清静为本,弘扬政治纲要罢了。年多,朝廷再征召任议郎,与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杨彪、韩说等在东观,校正其中的《五经》记传,补续《汉记》。中平元年(184),黄巾叛贼起事,四府推举卢植任为北中郎将,持朝廷节,率领北军五校士,调天下诸郡兵征讨黄巾。连续几个战役,把贼帅张角打败,斩获万余人。张角等逃到广宗,卢植筑城墙凿壕沟,造作云梯,广宗城快攻破了。皇帝派小黄门左丰到军队里观看叛贼情况,有人劝卢植给左丰送钱物,卢植不肯。左丰回到朝廷里对皇上说:“广宗叛军容易被击败。卢中郎却坚固营垒停止进攻,来等待上天诛杀。”皇帝听说,大怒,派囚车把卢植召回,减死罪一等。车骑将军皇甫嵩讨平黄巾贼之后,盛赞卢植指挥军队的谋略,皇甫嵩完全依靠卢植的规划计谋,因而获得成功。这年,卢植又被任为尚书皇帝逝世,大将军何进谋划诛杀宦官,于是召并州牧董卓,来吓唬太后。卢植知道董卓凶恶不易控制,一定会发生后患,坚决反对,何进不听他的。董卓到达京师,果然践蹋朝廷,(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董卓大会百官于朝堂,想废帝另立。百官没有人出来吭一声,只有卢植抗议不赞同。董卓发怒,解散了大会,准备诛杀卢植。卢植素来与蔡邕交好,蔡邕以前被流放北方,只有卢植上书为他请命。蔡邕这时为董卓亲近,因此去为卢植说情。此外还有议郎彭伯劝谏董卓说:¨卢尚书是海内的一位大儒,众望所归,现在先把他杀了,天下都会为之震惊恐惧。”董卓才没有杀害他,只把卢植的官撤了而已。卢植因年老多病请求回家,怕不免遭到董卓的暗害,于是诈称从辕关口出。董卓果然派人追他,没有追上。卢植就隐居上谷,不与世人来往。初平三年(192)逝世。临死,命令他儿子把他殓葬于土穴中,不用棺椁,仅用单帛裹身就算了。所著碑、诔、表、记共六篇。
14.C【解析】(C项所谓“天下适安”,实是“天下苟安”,诗句是词人的愤慨之语。)
15.【解析】①下片词前四句从离别的愁苦中挣脱岀来,写建功立业之志,奔放雄豪,表达了古来英雄豪杰皆建功立业,志在四方,故不须以离别为念的慷慨。②中间四句谓友人虽远隔千里,而情分亲厚,肝胆相照;用典故,盛赞故人豪气,也是对此辈苟安的痛斥,情辞冷峻。③末四句总写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恨,深蕴忧国忧民之意,声泪俱下。(每条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16.【解析】(1)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7.C【解析】(划线句中¨生产,研制,测试,监控”语序不当,应该是¨研制,生产,测试,监控”,另外参与过”后少宾语中心词,可在“监控”后加“等任务”。)
18.B【解析】(括号内容应该是解释告诉飞行列车的原理,其中“实现超声速运行的运输系统”是目的,应该放在最后,“利用低真空环境和超声速外形减小空气阻力,通过磁悬浮减小摩擦阻力”是条件和原理,放在前面。)
19.B【解析】(空穴来风,原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现多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没有丝亳事实根据。语境中是说此次超级工程是有据可査的,不是空穴来风”,排除AD;欢呼雀跃,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显然不合语境,排除C项。呼之欲出,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亦指某事即将揭哓或岀现。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使用对象错误。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原文语境是“城市内通勤问题的解决”十分紧迫,选¨迫在眉睫”。)
20.【解析】①“得病”改为“生病”;②“商量”改为“研究”③“这个”改为“本”④4“教着”改为“执教”⑤“还是那样”改为“保持不变”
21.参考答案:参加体检的人员首先到体检中心办公室登记、领取体检表,然后到护办室测血压,到釆血室抽血,接着到相应科室进行辅助检査(彩超、心电、放射),最后把体检表交回体检中心办。
22.【写作指导】材料中的马如松老师退休后义务为学生补课,本身就是一种奉献,难得的是能够坚持17年,今年已经79岁了,仍然为社会发挥余热。“我得感恩,这份初心不能忘记,我也就忘记了年龄。”朴实的话语中折射岀的是知恩图报,不忘初心。“人也要活到老,学到老。”表现出的是终身学习的精神。
立意角度:懂得感恩;甘于奉献;保持初心;终身学习;贵在坚持;活到老,学到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