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湖北省2019届高三毕业生3月联合调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9-03-06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答案】D【解析】原文是“假如古人因受人类社会认识论的局限而偏入旁门”只是假设,不是事实,更不能绝对化。
2.【答案】C【解析】引用黄仁宇的话不是为了证明“儒家大师孔子从本质上讲也是持‘人性恶’的观点”,而是为了证明“人类历史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
3.【答案】B【解析】A“否则”太绝对;C“主要是因为‘性恶’论的理论缺陷”错,其消弭于无形并非因为有“理论缺陷”,而“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要受到‘性恶’的遏制”也不是其理论缺陷;D“否定了儒家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必要性”错,属无中生有。
4.【答案】A【解析】增幅从大到小分别是上瘾用户、超级用户、常规用户。
5.【答案】A【解析】“罪魁祸首”错,原文是“较差的睡眠质量是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如精神错乱症状)的起因之一”。
6.【答案】(1)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减少睡眠时长和降低睡眠质量,甚至会导致精神健康问题。(1分)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威胁,但相比家庭冲突和其他社会问题并非主要因素。(2分)
(2)科技公司对于某些软件程序或者其它电子产品,设计成能让家长监控的模式,对某些容易上瘾的程序做好设置。(2分)
7.【答案】D【解析】“表现他不愿无端受诬陷的心理”错误,因为有关他的事迹报道并不一定是他所提供的素材,从文中看,他对于别人的诬陷并不太在意。
8.【答案】当股长之后,力主在急水湾设一个航标站时,面对同事及家人的骂,他义无反顾,表现了他工作尽职尽责,不因困难而放弃的性格;
辞去股长,申请驻守航标站时,面对交通不便、生活艰难、寂寞无聊的工作环境,他义无反顾,表现了他为了事业,不计名利,勇于承担责任的性格。
急水湾漂流点出了事故,政府聘任他时,他不理会别人曾经对他的诬告,他义无反顾,重新坚守航标站,表现了他不计个人得失,坚守信念的执着精神。
(共6分,每点2分)
9.【答案】从情节上看,这一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完整,急水湾成了旅游景点,使李松与承包漂流的老板产生了矛盾冲突,因此才有了他被诬告、下岗、再上岗的经历。
从人物塑造上看,这一变化引起的一系列事故,更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承包漂流的老板唯利是图,漠视游客生命安全,为利益驱动诬告他人的行为反衬出李松一心为公、甘于清苦、忠于职守的可贵品质。
从主题上看,这一变化体现了在商家趋利背景下李松对职责和担当的坚守,也更体现了他作为人生航标的时代意义。
(共6分,每点2分)
10.【答案】C
11.【答案】B【解析】“负责各级官吏的任免考核”属吏部职责。
12.【答案】D【解析】“所提建议无不被采纳”文中无据,且“洛师寻以败闻”也说明在此件事上,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13.【答案】(1)(叶味道)落第之后,又到武夷山中跟随朱熹游学。学禁解除之后,考中嘉定十三年进士,调任鄂州教授。(共5分,“下第”“于武夷山中”“开”各1分,语意2分)
(2)转运粮饷一天天地急迫,百姓一旦活不下去,庞勋、黄巢那样的祸端就会立刻出现,这是先动摇了根本,对于边事无益。(共6分,“馈饷”“日”“一”“见”各1分,语意2分)
【参考译文】
叶味道,最初名叫贺孙,以字行世,又改字为知道,是温州人。少年笃志喜好古学,师从朱熹。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当时伪学遭到禁行,叶味道考策对时,全都依照程颐的思想学说,无所避忌。知举胡纮见到他的策对就将他除名,说:“这一定是伪学之徒。”叶味道落第之后,又到武夷山中跟随朱熹游学。学禁解除,考中嘉定十三年(1220年)的进士,调任鄂州教授。
宋理宗访求朱熹的门徒以及其所写的书籍,部使者就把叶味道的事迹上报,朝廷派他主管三省架阁文字。升为宗学谕,轮流入对时,叶味道说:“皇上致力于学问,这是天下人的福气。(您)一定要坚守志气来固守所学,谨慎对待细小之处来验证所学,端正纲常来磨砺所学,取用忠言来充实所学。”到了上奏时,就又述说帝王传世心学的要领和虞、夏、殷、周四代作歌作铭的旨意,最后他又说:“言语宣发内力就会衰减,文辞取胜意蕴就会空虚。”随从臣子有人推荐叶味道(认为他)可以做讲官,于是授任他为太学博士,兼任崇政殿说书。
依旧例,说书的职责只是对《通鉴》进行讲说,而不涉及经书。叶味道请求先讲说《论语》,皇帝下诏应允了他。皇帝忽然问起鬼神的事理,怀疑伯有的事情牵涉荒诞。叶味道回答说:“阴阳二气的聚散,即使天地也不能改变。有的人死了然而魂魄仍然不散,这是常态。有的人不得善终而魂魄郁结不散,这是变态。所以圣人设立宗庙,来区分亲疏远近,正是用来教化百姓亲近,参与、调节人与天地的关系。现在伯有获罪而死,他的阴魂不散,成为妖成为厉鬼,让国人上下因为他不安宁,在这时如果为他立子泄来侍奉他的后人,那么或许鬼神有知,不会不安宁的了。”大概是讽谏皇子赵竑的事情。
三京用兵,朝廷的大臣、边境的将帅都进言说这是机会。叶味道呈上议状,认为:“开边拓疆,应援倍加艰难,摊派日益繁重,转运粮饷日益急迫,百姓一旦活不下去,庞勋、黄巢那样的祸端就会立刻出现,这是先动摇了根本,对于边事无益。”他在经筵上奏事时,没有一天不重申这些看法,洛阳的军队不久传来战败的消息。于是人们认为叶味道能见微虑远。
叶味道的奏书陈言,没有一句不是引导和辅佐,以求切合皇帝自身;旁征博引循环往复,推求达到治道。叶味道升迁为秘书著作佐郎而去世。讣告一出,皇帝为之震惊痛悼,拿出国库的钱帛帮忙办理丧事,升官一级且任用他的后人,这是旧例所没有的。
14.【答案】C【解析】“热衷于仕途的进取与世俗的享乐”错,应为“人生无奈的感叹”。
15.【答案】幸有大自然的“五湖烟浪”,可以载着一船风月,归入其中终老过着渔樵的闲适生活。诗人用“五湖烟浪”、“一船风月”来借代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并借用范蠡和西施归隐的典故,表达自己归隐之志。“幸有”写出来诗人仕途不顺后对仕途的厌倦,而“会须”二字强调着词人此刻的归隐的决心。(每点2分,共6分,如有独到见解,也可酌情给分)
16.【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往往取酒还独倾。一尊还酹江月。
17.【答案】B 【解析】A项句式杂糅且增进思维搭配不当;C增进思维搭配不当;D“通过……等”缺少宾语中心词
18.【答案】B
【解析】根据前后文内容来看,把国家的发展与国民的素养并举,把陈述的对象由国家过渡到国民,使下文的重点落在国民的素养提高上。
19.【答案】A
【解析】屡见不鲜,强调并不少见。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大跌眼镜: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一日千里和日新月异一个强调快一个强调新。风行一时:象刮风一样流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盛行。盛极一时: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
20.【示例】(1)“出门”改成“出行”;
(2)“指导”改成“指挥”;(3)“还要”
改成“敬请”;(4)“后果自负”改成“将予以处罚”;(5)落款单位与时间位置互换。
【解析】本题考查的重点是语言表达的得体,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及公文的格式。
21.【示例】高三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并听老师讲解,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22. 【作文立意提示】
三则材料由古及今,虽然时代不同,但其核心都指向了尊重差异与共同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从大的方面可以谈国际关系中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求同存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也可以谈人与人相处中,求同存异、相互包容是和谐相处(大同)的基础;还可以纵向谈中国人对待多元文化“和而不同”的智慧。写作时要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结合身边的事例或见闻表达观点。
题目提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即当今世界也有不赞同追求天下大同的人,写作时应该以这类人为对象,以说服或感染他们。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